浅谈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篆刻艺术由篆法、章法、刀法组成。它有别于绘画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区别就是篆刻的刀法。齐白石的篆刻内容丰富,体现了他对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吸收与转化,他一生刻章不计其数,他甚至认为自己的篆刻艺术成就高于绘画。他的篆刻开一代新风,刀法气势强盛,章法自然空灵,尽显书竟画意的灵气,自成风格。
  【关键词】:齐白石;篆刻;刀法;艺术
  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艺坛一位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家形象独步中国画坛。客观的说,如果齐白石只是一位单纯的绘画者,他不可能成为大师齐白石。可以说,齐白石的篆刻是齐白石绘画的基石,没有他的篆刻成就,齐白石的绘画就没有艺术的支撑点。他一生坚持治印不辍,以“三百石印富翁”自号,其实他的篆刻创作远不止“三百”。齐白石一生所刻印章在三千方左右,他的印是透视白石艺术构思、创作、成就最理想的窗口。
  一、木匠出身的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进入篆刻领域已经32岁,且无师指点。他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
  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齐白石篆刻风格形成与他早年的木匠生涯有很大的关系,雕刻木器花饰,斧劈刀砍的长期实践造就了他的腕力,眼力以及对于木刻金石气息的感受。对于这段经历,白石先生从不刻意遮掩。白石先生刻有两枚印章,一枚“鲁班门下”,大家都知道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白石先生就是这么大大方方的说,我就是鲁班先生的门下,还有一枚“大匠之门”表明自己就是做木匠的。
  不避讳自己的过往,来源于白石先生的自信。过去的经历铺就了道路,成就了现在的辉煌,这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有现实依据的,他腕力大,手头准,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齐氏篆刻艺术溯源
  齐白石的艺术积淀与成熟过程,是由民间艺人向文人画家演变的过程,由此而决定了他在篆刻方面不断的学习、临摹变化以至完善,直至衰年才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齐白石从未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故而较少的受“成法”的限制,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方面,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无“师承”的羁绊,有利于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绘画风格的变化与成熟,直接影响着篆刻的审美取向,其篆刻不但与书画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在风格上也有高度的和谐性,这是其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齐白石的篆刻如果从其三十二岁开始计算,直至九十四岁去世为止,约有六十余年的时间,在这六十年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三十二岁至四十一岁。诗友黎松庵将珍藏多年的“西泠八家”丁敬、黄易的印拓相借,齐白石借此开始专门临摹“丁黄”之印。他刻苦研习,用质地便宜的石材篆刻了大量印章。丁敬、黄易都是浙派的代表人物,浙派用到多采切刀法,线条粗狂,运刀任意不羁,给人老辣痛快的感觉。齐白石当时虽初入篆刻门径,临仿前人,但其不为成规所傅的个性已有彰显。他将丁黄二人刻印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印章中,与浙派的印品貌合神似,饶有别趣。如他所刻的《身健穷愁不须耻》《黄龙砚斋》等印,置于浙派印谱中,也不失為上品 [2]。
  2、四十一岁至六十之前,弃丁黄而摹赵之谦。白石在友人处看到了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十分喜爱,于是用朱笔精摹复制了一套,从此舍弃了浙派的刻法,日夜苦工,研索赵法。赵之谦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融合了皖浙两派,别创新格。在章法上提倡有笔有墨,虚实对比鲜明,朱文生动活泼,白文稳健浑厚,方寸之间足见雄伟奇丽,他的印风影响了齐白石近二十年。齐白石对赵之谦的印艺推崇有佳,这段时间齐白石的印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从赵之谦的刻印的笔意和刀法中获得启示,同时融合了汉印的风格,经过不断的临摹,刻印走向了疏密自然,刀法为之一变,古朴隽永,了然生趣。代表作有《刚克斋印》《小名阿芝》等。
  3、六十至七十之间,取汉隶碑的篆法,借赵之谦的章法,努力摆脱摹仿,开创自己篆刻的面貌。齐白石在逼近六十岁时开始开始摆脱摹仿,自行创造。这个阶段齐白石的篆刻主要师法于《天发神谶碑》和《三公山碑》,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纵横平直不加修饰。他反对篆刻固于摹、作、削之中,认为只有脱离这三者之害才能创造出自然古雅之印。他发挥了自己的意趣,抒发了苍老浑厚古朴的精神,雄伟刚直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印学新天地,实现了又摹仿走向创造的真正转变。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见贤思齐》等。
  4、七十以后,齊白石参以秦权量铭文的意趣,不断锤炼,至八十达到高潮,最终完成了自己大刀阔斧,直率雄健的篆刻风格。他是一位多产而长寿的艺术家,从耄耋之年到九十五岁去世,他的篆刻作品迈进了天人合一的境地,他的作品虚实相涵,上下呼应,左右呼应,布局疏密有致,收放自然,每字每划都能服从整体气局。印章虽小,意蕴无穷。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等。[3]
  三、齐白石篆刻艺术风格特点
  与许多篆刻名家相比,齐白石的篆刻起步较晚,而作品前后变化很大,在继承文化传统和独立创造方面,经过师法众家,临摹仿效,辛勤探索极具特点。首先,他的篆刻艺术具有开拓性。齐白石篆刻对刀法和章法的拓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将绘画者大写意的性格、构图带进了他的篆刻,相反他又将篆刻刀法意趣融进了绘画。章法大起大落,疏密对比强烈,极富情感。另外,齐白石的风格强烈,用刀独特,很多人无法复制他的味道和图示,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无法复制的高度。[4]
  四、结语
  齐白石一生刻印无数,历经六十多年。他承袭传统却又不为所固,重视刀法篆刻,胆敢创造,他的印章重视布局,方寸之间,彰显无穷世界,与其诗书画作一道,成为艺术届的瑰宝。而正是他“夜长镌印忘迟睡”的辛勤探索和“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章手痒”的浓厚兴趣,才实现了他在篆刻艺术上由摹仿向创造,最终自成一家的成就,其精神值得每一位艺术家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改.齐白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郑小华.翰逸神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赵昌智,张寒凝.点击中国篆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界画,作为传统的一个艺术门类,在古代的地位常常被放在“匠人所为”的位置上,认为并无气韵可言,这种论断不免有失偏颇。本文很据画史画论中的只言片语来分析界画这一古老画科的审美,就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体现的建筑形式,在审美和文化范畴内作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界画;建筑;审美;起源;美学  界画是中国绘画中独特的一个门类,因为在作画过程中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在界画中常常用界尺来划线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的跨学科研究方式给艺术学注入新的活力,符号学作为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被逐渐被广为运用。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的语言”,中国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符号化的倾向,不论是作品中携带了现成的“符号”,还是艺术家自己创造的个人“符号”,这种大量的、广泛的符号性的创造活动在当代艺术中变得活跃。本文通过阐释和比较当代艺术展有代表性画家的绘画语言
期刊
【摘要】: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从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来看,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和造型观念随着时代意识的变迁呈现活跃的姿
期刊
一、案情梗概  《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专写林冲逼上梁山一事。林冲刺配后,异乡偶遇了出任酒店CEO、走上人生巅峰的李小二。因为林冲对李小二有恩在先,李小二对林冲十分敬重。同时,因为在宋都东京见识过的李小二对于林冲与高太尉的恩怨也有耳闻。恰是如此,在遇到鬼鬼祟祟密谋陷害林冲的陆虞侯、官营和差拨等一伙在酒店大吃大喝,违反“八项规定”时,李小二才会想到让他老婆偷听。因此,林冲
期刊
【摘要】:徽州“三雕”艺术逐渐远离原有的存在空间以及应用价值,“三雕”传承难以为继。“徽州三雕”,民俗与艺术、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现今逐渐从实用功能产物转变成具有强烈象征性和艺术审美意义的艺术品。以婺源祠堂对“徽州三雕”的传统工艺探索,重视其艺术收藏、文化内涵,加深人们对其了解,通过对装饰图案、创造工艺的地方文化挖掘,提升徽州三雕的文化底蕴,推进地方艺术特色。  【关键词】:徽州三雕 ;艺术特色
期刊
【摘要】:作为一家连锁女性成衣零售店,很难想象VS品牌最初不是为女性消费者创立的,而是为男性顾客服务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发展至今,在独特的款式、颜色设计引领下,已成为最出名、最性感的全球内衣品牌,本文将从品牌历史、品牌形象与管理、以及品牌设计风格等方面探究Victoria's Secret的设计发展与设计概念,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设计;品牌形象;模特儿;概念设计  Victoria
期刊
【摘要】: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感觉。  【关键词】:心理反应;冷暖色;明度;兴奋;沉静;空间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
期刊
【摘要】:景颇族的服饰在色彩和纹样上拥有独特性,本文将对其色彩和纹样进行结合研究,通过探究其形成原因,色彩与纹样相辅相成的发展,以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本文从景颇的历史材料、宗教信仰、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了解景颇服饰中色彩与纹样的重要意义,以促进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景颇族;精神文化;色彩纹样;信仰  景颇族,由西北地区康藏高原的羌人发展而来,目前主要居住在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五色”(青、赤、黄、白、黑)作为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比西方色彩理论要诞生的更早。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研究公众对色彩的认知,分析先人们的色彩观念、文化观念,对中国人的色彩审美心理做梳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色彩观,真正理解和感悟中国色彩文化的传统内涵。  【关键词】:五色 色彩;传统色彩观  红色和黄色  在中国,红色和黄色可以说是使用最普遍
期刊
【摘要】: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揭示壮族铜鼓舞的深层蕴涵和规律,对于保护传承进而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铜鼓;铜鼓手巾舞;文化内涵;  壮族铜鼓舞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艺术遗产,是壮族文化和铜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