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师点拨的艺术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教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点拨呢?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教學《麻雀》第三自然段,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寻找答案。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二、搭桥铺路,由浅入深
  教师应该有机地补充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环节,完备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前提,在跳跃的距离中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
  《倔强的小红军》描写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骑马朝前走。可当他想到了那些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应及时增加环节,补充前提搭桥铺路。这样做:①弄清背景,穷孩子为什么参加革命?②缩短距离,讲述穷孩子参加革命不怕苦不怕死的小故事,问穷孩子身上都有什么精神?③寻找联系,小红军跟这些穷孩子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设置这样几个“梅花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连接起来,障碍得以突破,偏向得以拨正,思维沿着目标正常运行。
  三、总结规律,促进迁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内在的规律。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的”“地”“得”的规律,教师可出示下面三组材料:
  亲爱的妈妈 轻轻地唱歌 跑得像离弦的箭
  美丽的姑娘 飞快地奔跑 感动得热泪盈眶
  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总结规律:“的”的后面都是表示名称的词,“地”的后面都是表示活动的词,“得”前面不是表示活动的词,就是表示形态的词,学生掌握了这一应用规律,就能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很难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幻灯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个步骤,创设情境,产生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五、反复吟诵,展开想象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即读想结合的办法,畅通思维,提高认识与鉴赏能力,往往也取得较好效果。
  比如《倔强的小红军》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陈赓发现小红军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如何指导学生从这一细节描写中充分领略小红军舍己救人的感人形象?首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红军是多么饿呀,他伸出手摸出牛膝骨,使劲地咬着,他多么希望能咬下一口呀,可是骨头太硬了,上面什么也没有,他只好失望地把它又放进干粮袋里……学生通过联想,慢慢进入情境。接着,教师适时启发,小红军这样饿,陈赓同志给他青稞面,他为什么不收呢?学生的认识立即触及实质,即小红军想到的是老同志,他宁愿自己饿死累死,也不拖累老同志,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时,速度缓慢,声音低沉。通过这样满怀深情地吟诵,学生对小红军这一悲壮形象的理解升华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中心学校(734000)
其他文献
为了理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近日磁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厅、市局通知精神,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同志,调整充实到国土资源执法监
古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心智,丰富情感,健全人格,滋养气质。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却缺乏兴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欣赏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针对小学生古诗文教学的特殊性,结合个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建议从以下途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一、想象入意境  诗歌当中描绘着一定的画面,而画面当中又表达着一定的情感。诗歌作为我国艺术创作的结晶,更为注重的是
介绍了NaOH在酸洗中和与钝化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在注重平时教育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作风整顿和大讨论活动,通过班子带头自查、全员排查等方式,针对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抓整改;采取听报告、讲党
语文中的美感就是当学生阅读语言文字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能够体会到至真至纯的人性,能够品味出文字中蕴含的优美意境,这些都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满足的、享受的美好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展示画面,赏华美的自然画卷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把祖国的高山、大川、
《生命的药方》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的补充选学课文,与第五单元“热爱生命”主题一脉相承,讲述了一个跨越生死的友谊故事:10岁的德诺因为输血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4岁的艾迪,像以前那样同他玩耍,想办法为他治病。虽然德诺最终还是被病魔带走了,但幸运的是,德诺生前曾拥有艾迪这么好的朋友,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如何让小学生真正领悟这一文本价值,又如何在解读价值取向的过程
作为新手教师很容易有个误区,就是恨不得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把无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看上去你教了很多,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但是太多的教学目标,反而让课堂失去了重心。学生刚刚能够体会一点,还没有消化,马上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实际上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没有真正吸收,容易消化不良更调动不来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失去了语文味。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越来越清晰了解到要“一课一得”的重要性。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IP电话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通信业争夺的热点。介绍和探讨IP电话的原理和相关技术,主要应用,发展前景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必要的。
“教语文,真是太苦了!”这是语文老师最常发出的感慨。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语文本应该是一桌丰盛的筵席,是一道色香俱全的大餐,其实古今中外的作家、诗人和语文教材的
北方井灌区有大面积的薄壁PVC管道输水灌溉,根据PVC管的力学性能和固结土附应力影响的分析和实验,只要方法得当,可以改造成低压喷灌,实验区经过改造,运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