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要求新时代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育。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本文提出:和谐互动,立足生活化教学;走出校园,开展课外实践;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美术教学;调动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育策略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及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要在立足小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和谐互动,立足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把小学美术教育局限在课本上,会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小学生对美术教育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无从谈起,从而降低美术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这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艺术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来自生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学会将艺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积极互动,牵手共赢,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生活之美,感受美术作品的真实存在,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的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的提高,生活化的力量得以发挥。例如,可以通过组织纸飞机设计大赛,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评选出最好的,在相互比较差异,感受不同美术作品风格的差异性。
二、走出校园,开展课外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师除了要引导知识外,还要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艺术在眼前的魅力在耳朵的影响下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开展抒发情感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激发创造能力。同时,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出对大审美品质的看法。例如,可以开展校园生活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校园的运行,比如各个办公楼里老师的工作的身影,操场上活泼的体育课,還有朗朗的读书声等。当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氛围时,教师可以以“感人的校园”为主题,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丰富多彩的画笔对校园生活进行描绘。此外,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也非常重要。教师还应做好师生评价和学生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审美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美术教学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也应当立足于信息化教学。事实上,艺术知识是复杂的、抽象的、琐碎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美术上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为了减轻学生的思维和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有趣、新颖的视频,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制定差异化对策,提炼和优化美术理论知识,使学生充分发展、观察、体验、思考、研究、总结和反映自己的想象力,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强化反思,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创造想象天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向学生展示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
四、调动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按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思维差异性,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在学生心中播下“创造”的种子。为此,教师应探索教材的各种因素,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拓展、加强和创造。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找出分歧。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没有创造,就无法超越原有的作品。我们应该把艺术欣赏和智力开发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调动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创造力,用画笔展示自己想象力。当前,一些小学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想象水平,教师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夸张、变换、添加、装饰等方法引导进一步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对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或干预过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和自由表达。
此外,要引导学生从传统国画中汲取养分,中国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画面酣畅淋漓,洒脱至极,愉人心目。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花鸟鱼虫,在中国画中,无一不神情共现。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离不开景与境。景与境自然离不开画面的笔墨与构图。为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画欣赏内容,立足民族艺术作品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常英.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46-47.
[2]宋世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26-127.
[3]黄媛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95.
[4]刘子文.浅谈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11.
[5]刘荣振.融入艺术陶冶情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0(02):79-80.
[6]滕菲,王宇,鉴健.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1):146-147.
作者简介:徐先达(1991-),辽宁大连人,大连市甘井子区福佳小学美术学科教师。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育策略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及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要在立足小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和谐互动,立足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把小学美术教育局限在课本上,会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小学生对美术教育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无从谈起,从而降低美术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这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艺术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来自生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学会将艺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积极互动,牵手共赢,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生活之美,感受美术作品的真实存在,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的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的提高,生活化的力量得以发挥。例如,可以通过组织纸飞机设计大赛,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评选出最好的,在相互比较差异,感受不同美术作品风格的差异性。
二、走出校园,开展课外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师除了要引导知识外,还要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艺术在眼前的魅力在耳朵的影响下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开展抒发情感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激发创造能力。同时,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出对大审美品质的看法。例如,可以开展校园生活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校园的运行,比如各个办公楼里老师的工作的身影,操场上活泼的体育课,還有朗朗的读书声等。当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氛围时,教师可以以“感人的校园”为主题,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丰富多彩的画笔对校园生活进行描绘。此外,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也非常重要。教师还应做好师生评价和学生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审美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美术教学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也应当立足于信息化教学。事实上,艺术知识是复杂的、抽象的、琐碎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美术上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为了减轻学生的思维和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有趣、新颖的视频,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制定差异化对策,提炼和优化美术理论知识,使学生充分发展、观察、体验、思考、研究、总结和反映自己的想象力,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强化反思,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创造想象天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向学生展示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
四、调动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按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思维差异性,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在学生心中播下“创造”的种子。为此,教师应探索教材的各种因素,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拓展、加强和创造。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找出分歧。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没有创造,就无法超越原有的作品。我们应该把艺术欣赏和智力开发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调动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创造力,用画笔展示自己想象力。当前,一些小学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想象水平,教师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夸张、变换、添加、装饰等方法引导进一步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对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或干预过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和自由表达。
此外,要引导学生从传统国画中汲取养分,中国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画面酣畅淋漓,洒脱至极,愉人心目。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花鸟鱼虫,在中国画中,无一不神情共现。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离不开景与境。景与境自然离不开画面的笔墨与构图。为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画欣赏内容,立足民族艺术作品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常英.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46-47.
[2]宋世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26-127.
[3]黄媛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95.
[4]刘子文.浅谈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11.
[5]刘荣振.融入艺术陶冶情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0(02):79-80.
[6]滕菲,王宇,鉴健.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1):146-147.
作者简介:徐先达(1991-),辽宁大连人,大连市甘井子区福佳小学美术学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