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可是,在求学的路上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读书,觉得书山路远高不可攀。其实,只要我们注意培养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美文华章。
【关键词】高中 阅读与写作 习惯 培养
一、读书有保证
“好书常如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一生思想的精华。”英国学者谬尔·斯迈尔斯如是说。热爱读书就是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在静静的书香中,中外古今的先贤哲人轻轻告诉你科学的知识、人生的哲理……所以,无论自己有多忙都要保证自己有安静读书的时间。哪怕一次只有10分钟哪怕一次只能看几页。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静下心来聆听先贤的教诲,才能穿越时空和哲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一语道破心有收获的天机。读书必知味外之味。很多高中学生读书兴趣还停留在故事上,追求故事的新奇生动,但我们在读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情节上,而应该用心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创作技巧、创意所在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和成长。文化的大观园芳香四溢,隽永的小诗、诗意的散文、睿智的小品……都是蕴藏着璀璨光芒的珍珠,而这种内蕴之美,只有经过思考才会看得更透彻。
二、读书有收获
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绝不仅仅是句空话。读书一定要学会圈点勾画。文本的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等)、精彩语句、特别之处(手法、构思、题目、首尾等)都要准确圈点勾画出来并且逐渐形成深入的评价。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体味就能渐次发现文章之美。这种美让我们无法释怀,就不由得收藏在自己的笔记和大脑中,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感悟。随着体味的深入,我们的收获也应该由最初的优美字词句到主题、手法、构思以及语言的深入领悟。而这种学习领悟无疑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三、读书有借鉴
书是世上最博学的导师,是她传授我们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才干。其中的要诀是读书要学会借鉴。读书发现文章之美后就要懂得收藏,而最好的收藏是借鉴并化为所有。
1.同题作文。例如,读了陈丁的《寻找生命的渡口》我们又写了同题的一篇作文,但内容完全是自己的。
2.学习方法。就是感悟文章的某点而借鉴为文。例如,读了《流泪的滕王阁》感觉非常美,感悟到正是由于作者的娴熟的写景技巧。于是,我就写了《走失的清香》来训练自己的写景技巧。
3.学习结构。严谨巧妙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一环。很多学生写作结构松散除了写作不注意设计外,在平时的阅读也缺少用心体会。例如,冰心的《笑》是经典的镜头衔接式(蒙太奇式),我们在写《挥之不去的记忆》这篇作文时就可以拿来仿用。其他的还有开头结尾技巧、文采飞扬的技巧等。总之,留心处处处皆学问,只要注意借鉴就能找到学习点,只要用心借鉴就会不断提高。
四、读书有联想
很多学生常常抱怨写作能力不见提高。这主要在于读书时缺乏联想能力的训练。针对这一点,我们现在阅读注重了专题化。在专题中将同话题的诗文编在一起,读中有比较,有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话题联想能力。如《作文报》50期有《最难一颗梅花心》,我们将“梅花”作为话题做了一个专题“数点梅花天地心”。整理出经典的梅花的诗词15首文章3篇。了解关于梅花古今作家都有哪些角度、主题和写法。明确大多数梅花文章都是赞扬梅不畏严寒的傲骨精神,但也可以将梅作为一个切入角度写思乡、离愁和感伤自身,还可以借梅议政……在写法上,既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散文、议论文。其中《语梅》的写法就是诗化散文的组接,也是我们训练写作手法的借鉴点。
五、读写要联动
“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写联动才能将读写的能力真正提高。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我们的教材选的都是经典,在学每篇文章时都可以将读写结合起来。具体联接点不同,可以是构思、手法、语言也可以是思想。例如,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有三篇文言文,这三篇都是游记散文,从中学生可以了解游记散文的一些写法,进行文体同写;《兰亭集序》《赤壁赋》都谈到了“生命”这个话题,学生可以思考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什么名人发表过观点,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观点来。
六、写作习惯化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妙笔生花来自认真的积累、积极的观察和反复的练习。多读多写文自工。当写作和吃饭一样成为一种必要和习惯时,写作自然不成问题了。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勤于观察,随时练笔,抓住瞬间闪现的灵感火花。学生只有敢写勤写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细腻的观察,真实的情感,不俗的文笔,共同构建了一片感人的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与写作不是高不可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注重点滴积累,注重阅读写作习惯的养成,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风采!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高中 阅读与写作 习惯 培养
一、读书有保证
“好书常如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一生思想的精华。”英国学者谬尔·斯迈尔斯如是说。热爱读书就是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在静静的书香中,中外古今的先贤哲人轻轻告诉你科学的知识、人生的哲理……所以,无论自己有多忙都要保证自己有安静读书的时间。哪怕一次只有10分钟哪怕一次只能看几页。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静下心来聆听先贤的教诲,才能穿越时空和哲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一语道破心有收获的天机。读书必知味外之味。很多高中学生读书兴趣还停留在故事上,追求故事的新奇生动,但我们在读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情节上,而应该用心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创作技巧、创意所在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和成长。文化的大观园芳香四溢,隽永的小诗、诗意的散文、睿智的小品……都是蕴藏着璀璨光芒的珍珠,而这种内蕴之美,只有经过思考才会看得更透彻。
二、读书有收获
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绝不仅仅是句空话。读书一定要学会圈点勾画。文本的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等)、精彩语句、特别之处(手法、构思、题目、首尾等)都要准确圈点勾画出来并且逐渐形成深入的评价。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体味就能渐次发现文章之美。这种美让我们无法释怀,就不由得收藏在自己的笔记和大脑中,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感悟。随着体味的深入,我们的收获也应该由最初的优美字词句到主题、手法、构思以及语言的深入领悟。而这种学习领悟无疑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三、读书有借鉴
书是世上最博学的导师,是她传授我们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才干。其中的要诀是读书要学会借鉴。读书发现文章之美后就要懂得收藏,而最好的收藏是借鉴并化为所有。
1.同题作文。例如,读了陈丁的《寻找生命的渡口》我们又写了同题的一篇作文,但内容完全是自己的。
2.学习方法。就是感悟文章的某点而借鉴为文。例如,读了《流泪的滕王阁》感觉非常美,感悟到正是由于作者的娴熟的写景技巧。于是,我就写了《走失的清香》来训练自己的写景技巧。
3.学习结构。严谨巧妙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一环。很多学生写作结构松散除了写作不注意设计外,在平时的阅读也缺少用心体会。例如,冰心的《笑》是经典的镜头衔接式(蒙太奇式),我们在写《挥之不去的记忆》这篇作文时就可以拿来仿用。其他的还有开头结尾技巧、文采飞扬的技巧等。总之,留心处处处皆学问,只要注意借鉴就能找到学习点,只要用心借鉴就会不断提高。
四、读书有联想
很多学生常常抱怨写作能力不见提高。这主要在于读书时缺乏联想能力的训练。针对这一点,我们现在阅读注重了专题化。在专题中将同话题的诗文编在一起,读中有比较,有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话题联想能力。如《作文报》50期有《最难一颗梅花心》,我们将“梅花”作为话题做了一个专题“数点梅花天地心”。整理出经典的梅花的诗词15首文章3篇。了解关于梅花古今作家都有哪些角度、主题和写法。明确大多数梅花文章都是赞扬梅不畏严寒的傲骨精神,但也可以将梅作为一个切入角度写思乡、离愁和感伤自身,还可以借梅议政……在写法上,既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散文、议论文。其中《语梅》的写法就是诗化散文的组接,也是我们训练写作手法的借鉴点。
五、读写要联动
“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写联动才能将读写的能力真正提高。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我们的教材选的都是经典,在学每篇文章时都可以将读写结合起来。具体联接点不同,可以是构思、手法、语言也可以是思想。例如,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有三篇文言文,这三篇都是游记散文,从中学生可以了解游记散文的一些写法,进行文体同写;《兰亭集序》《赤壁赋》都谈到了“生命”这个话题,学生可以思考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什么名人发表过观点,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观点来。
六、写作习惯化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妙笔生花来自认真的积累、积极的观察和反复的练习。多读多写文自工。当写作和吃饭一样成为一种必要和习惯时,写作自然不成问题了。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勤于观察,随时练笔,抓住瞬间闪现的灵感火花。学生只有敢写勤写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细腻的观察,真实的情感,不俗的文笔,共同构建了一片感人的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与写作不是高不可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注重点滴积累,注重阅读写作习惯的养成,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风采!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