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区文化 引领文明生活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等文化现象的总和。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群众对社区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文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能更有效地引领人民的生活走向文明,走向和谐。
  [关键词]社区文化 引领文明 构建和谐
  一、社区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社会越发展,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就突出。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文明社会生活的形成,也需要社区文化的引导与支撑,因而社区文化对于构建文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维系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的社区是社区居民无限依附的精神家园。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以城市社区为依托的,从而形成了社区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文化是引导文明生活的途径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社区文化是居民们所认同的共同价值,社区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能培养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文化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了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引导社会生活走向文明。
  (三)社会文化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平台
  社区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给予调剂,而社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里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融入社区整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个体成员的精神和情感体验,而且创造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社区文化目前的现状
  近年来,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深入、有效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健身组织,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经费投入不足,有待于加大
  在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上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社区文化本身是一个无收入的基层组织,平时的活动经费都是财政拨付,每年关于基础施设投入不多,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健身房、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的投入非常大,这些经费要靠社区自身解决是不可能的。
  (二)文化设施配套不全,有待于投入
  主要有以下表现:1、社区活动室面积小,环境差,设施不齐全。社区中大多数只有棋牌中心、聊天室、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等;2、图书陈旧、老化、利用率低是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问题;3、新建小区文化设施配套更加不好,有待于跟上。
  (三)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有待于鼓励
  目前社区文化活动大多是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如各社区的晨锻炼团队和文体团队基本上都是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常使人感到社区文化就是“夕阳红”的错觉,在职职工、学生基本不参与,参与面较窄。
  (四)社区文化活动品味不高,有待于改进
  具体表现为:1、对团队建设指导培训需要加强。2、社区活动室活动内容单调,大多数是以麻将、图书为主,高品位的活动需要补充。3、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不够活跃。在现有的社区文化形式中,虽然也有腰鼓队等,但大多自由散乱,书画、合唱、健身等特色团队缺少规划。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培养有素质的公民,打造文明的社会生活,必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多品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生活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社区文化是公益性为主的群众文化,其设施建设、活动经费等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提供,因而政府必须发挥主体作用,确保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与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以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需求。除政府投入外,还可以通过社会资助、企业赞助等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多方筹集资金,以加大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同时,还鼓励通过房地产开发来带动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使其与小区发展同步进行,使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
  (二)完善社区文化设施
  社区文化的繁荣,需要一定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等等。因而,必须加强社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活动空间。有效利用机关、学校、企业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开放,既补充社区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走“共建共享”之路,合社会之力建文化。
  (三)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最终在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参与度。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重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整合社区的文艺人才,可从当地居民中选聘一些热爱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的艺术家和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使之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同时,大力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演出公益性、群众性、娱乐性,扩大覆盖面,使其成为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样社区文化活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居民的素质也能从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得以提升。   (四)丰富社区文化服务内容
  加大对社区文化的指导、辅导、服务的力度,针对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层次较低的现状,文化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要重视社区各个层面,针对不同的文化对象推进工作。要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合力创作出一批融入现代元素,贴近社区生活,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同时拓宽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着力发展特色社区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借鉴一些发达城市、先进社区的经验,结合本社区的人文特点,考虑本社区的文化资源,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動,大力营造以历史、传统、革新、现代相结合,以文化艺术欣赏和休闲为主线的社区文化。
  四、如何利用社区文化引导文明生活
  (一)文化品位的提升,有利于居民文明素质的形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社区作为人们工作外赖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场所,人们不仅希望所在社区具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更希望社区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成为大家赖以生存和坚守的“精神家园”。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能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目前我国广大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彼此精神与情感的交流,社区文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社区居民心中。由此可知,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陶冶居民的情操,以及提升居民的精神追求。
  (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能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是社区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生活的关键。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可以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上,增强大家对于共同生活的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由陌生到熟识,彼此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关怀与帮助增多,通过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可以使习惯不同的人彼此认同,使有心理隔阂的人够彼此宽容,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三)文明生活的形成,能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同步,必然增加社会发展代价,阻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不仅需要有繁荣的经济,更需要有繁荣的文化。社区作为城市中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呈现着该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与氛围,同时城市社区文化在增强对于外来资本与知识、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已经构成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内涵。
  总之,和谐社会有赖于文明生活的形成,文明生活有赖于社区文化的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李梦醒.城市社区文化研究综述.经营管理者,2009(10);
  [2]殷小青.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
  [3]杜立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求实,2006(3);
  [4]黄勇.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7);
  [5]李景源.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
  作者简介:聂婧(1980—),女,现任职肇庆市德庆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塑造怎样的人,人也塑造怎样的文化。“文化周末”品牌与现代市民双向塑造的基本模式既符合文化创造的一般逻辑,也带有东莞特殊的文化印记和人文色彩,譬如“文化周末”之所以能够培养多元受众,一方面是得益于东莞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则是由东莞缺乏主导性的传统型文化积淀,因而更容易在现有的文化氛围中形成新的文化样式和文化需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文化品牌 现代市民 诚信 秩序 审美 反哺 
期刊
[摘 要]开平民歌是开平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艺术种类,它的本质是俗文化。地域性、乡土性、通俗性、多元性是它的特征。在对其实施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关键是传承主体的保护。  [关键词]开平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价值 传承主体 保护与发展  开平民歌是中国民歌海洋中的一颗明日之星,也是岭南广府文化的代表性民歌。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地的文艺工作者分三次采集开平民歌2000多首,分
期刊
[摘 要]群众书法培训与学院书法教育教学对象不同,学院书法教育对象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有宽松学习时间和环境,有专业教师队伍指导;群众书法培训对象年龄层次不一、专业知识缺乏,学习时间有限,但是他们有学习兴趣,有社会经验,能对书法保持恒久的热情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群文书法培训工作者应从二者差异中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为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贡献力量。  [
期刊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它包括了先进的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1]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发展重要指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了城市精神文明的荣誉桂冠。本文从分析东莞文化的现状、困惑入手,论述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创建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本文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云浮市为例,就欠发达地区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思考 
期刊
[摘 要]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流传,在明、清两代盛行,民国灰塑需求呈下降趋势,新中国成立以后,制作灰塑的艺人寥寥无几,面临绝境,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灰塑行业有了发展态势。广州灰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岭南建筑的兴盛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运用而生,薪火相傳。  [关键词]灰塑 流源 形成 发展  广州灰塑,民间称之为灰批,是岭南建筑传统的装饰艺术。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
期刊
在新疆天山脚下的巴里坤草原上行走,你一定会看到一顶顶洁白的毡房,那便是哈萨克人的“白宫”——他们的民居。  这里就是了解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的窗口。  有人说,哈萨克人热情好客,有人路过家门,也要把人家强拉进屋喝奶茶,而且也不向人家要报酬。感觉像听故事。信不信由你,哈萨克族的传统就是这样的。  哈萨克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只要沿途有哈萨克,你哪怕走一年的路,也用不着带一粒粮食、一分钱。”现在,虽然没有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不仅具有观赏性强、参与面广、融合度高的鲜明特点,而且具有宣传教育、审美娱乐、启迪心智、凝聚人心的特殊功能,更直接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渐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关键词]送戏下乡 群众文化品牌 提升服务效能  回顾清新“心连心”艺术团,积极响应国家提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号召,
期刊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就连平县文化馆结合当地实际,以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凝聚各门类群众艺术人才组建文艺团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些举措进行阐述。希望对山区文化建设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群众文化 文艺团队  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
期刊
古代中国的祭祀礼仪,是古国的文明之举,是广州神话“五羊衔谷”的源头。  周朝史书记载古中国祭祀奉献牺牲之礼仪与羊密切相关:商朝祭祀礼仪太牢、少牢都用羊作牺牲;古汉字(繁体)中,牺、牲直接与羊有关(甲骨文的“牲”字从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文化,解读广州神话“五羊衔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首先必须了解古中国祭祀礼仪。  羊是理想的祭祀品  在《说文解字》中,祭、祀两字偏旁都为“示部”,为手中拿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