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的方式”创造出“语文味儿”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语文味?这个学术概念最先提出的程少堂先生,他把“语文味”定义为: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体现语文的语文味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一、在朗朗书声中体现语文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学会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那么,如何读呢?
  (一)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读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一位老师在教《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蒲公英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就不难了。这样的读就充满了语文味。
  (二)读出感情
   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如教《第一场雪》时,学生在体会雪后的美景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雪后的壮美景色吗?”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看到北国粉妆玉砌的美丽世界。有了这感情朗读,语文味就更浓了。
  二、在品味赏析中体现语文味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比如,在教学散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引导学生品读“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让学生领会青海湖的梦幻是神奇、美丽的,但也是虚幻的。青海湖拥有醉人的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实实在在的美,却又美得如同梦境般奇妙。本文紧紧围绕“梦幻”二字展开,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梦幻”般的美、“梦幻”般的感觉总是和青海湖诱人的魅力紧紧结合在一起。
  三、在研究学习中体现语文味
   语文学习的路也是探索研究的路。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比如引导学生进行“柳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查找资料,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找,可以从词典中找,也可以从其他专业书上找,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提高了资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的能力。
   搜集到資料之后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有些资料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有好处的。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语文学习的“意外之得”,对它们更详细、更深入地学习应该是其他学科的任务。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意外之得”中获得语文学科的“意料之内”的收获。比如有学生从《新华字典》上查到:“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等。”学生获得的主要是生物学的知识。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从柳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引申出“柳”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几个文化意蕴:(1)柳树发芽早,常被视为早春的象征,人们能通过柳发现春的信息。然后学生们会自己去找诗词来证明。这其中,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最为有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柳枝细长,便于折断,这本来是柳的生物学特征,诗词中却有许多折柳相送的佳句,用“柳”与“留”的谐音表达惜别之情。依依的柳丝、漫漫的柳絮,都寄托了世人的离愁别绪、苦苦相思。《诗经·小雅·采薇》就是其发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语文研究性学习,其出发点、着眼点和归结点都应该是“语文”的。只有如此,才能让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或与语文有关的活动中调动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要激发学生兴趣,上出“语文味”,教师就要挖掘文本中的“人情味”,将形象思维、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而教师丰富的情感就是启发学生思维、体验的触媒。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冰冷的。语文教师要激情满怀,语文课堂要有诗情画意。老师若能紧紧抓住文本的精彩点与学生的动情点,用澎湃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就能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受到熏陶,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教《春》一文时,能引导学生走进那美丽的春天,去领会朱自清对春天的赞美和期待;教《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感动;教《出师表》时,让学生为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知遇之恩而感动。拥有丰富情感的教师,其魅力是无穷的。情感丰富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会用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感染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灵。
   我对“语文味”的思考还没有停止,会继续深入思考下去,希望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魏星. 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儿"[J]. 小学语文教师,2006(3):37-39.
  [2]张玮. 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3).
其他文献
摘 要: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教育问题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语文课内外知识越变越多。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做高效的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找寻新的教学方法,转变身份,从一个知识的“掌管者”变为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者”。本文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简述教师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孕育学
期刊
摘 要: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语法,其实可以分为二个层面:理论语法、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依据教学语法评判为错误的用法,在理论语法中往往是正确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固然应以教学语法为主,但不应局限于教学语法。可适度渗透理论语法,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语言文化的敬重感。  关键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理论语法;教学语法  一、引言   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在“
期刊
摘 要:现在英语已经不断成为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语言。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是十分高的。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老师们就要注重小学英语阶段的教学。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知道,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同学们的思维,阻碍了英语的发展。本文将结合现代英语教学的手段和经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小学英语;相关举措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事业当中,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备受社会所关注,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当中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本文便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分析,试析几点有效的培养效果。  关键字: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为了更为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使
期刊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提出“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人,压抑了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等。这种教学重书本,重学习的知识,但从来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小奴隶、小容器,而不是生气活泼的全面发展的人”。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師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大搞程式化作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多套用作文,作文内容空洞,毫无真情,缺乏新意,千篇一律,严重影响了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与新
期刊
摘 要:交际能力是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具备流畅、委婉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经常是一个学生不知道怎样讲,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教的难题。其实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后都是我们可以训练的时间,就看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怎样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课堂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也是学生们进行学习主要的场所之一。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就会对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适应当今课改的需求,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能够不断地将知识累积起来。深入地教学,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
期刊
摘 要:围绕理性反驳,学会自我质疑,以一堂论述类作文指导课为例,阐述笔者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的一次做法,旨在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构提供一种可能的、有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辩驳;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论述类作文指导课  一、背景   那是2015年3月一个极平常的午后,可对于笔者来说,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午后:在杭二中白马湖校区遇到了现代学者周濂,聆听了一场他的演讲《论证是一门学问》,引发了
期刊
摘 要:会"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在任何课堂、场景中随时需要我们"读"。在语文课文中会"读"是一项必有得技能,会"朗读"更是在语文课堂中所需要的。我们发现,现在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由同学来"朗读"文章,读完之后,老师大都会说一句"要注重读出感情,下来好好练习一下。"等等话语,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正是因为这样,缺乏老师在"朗读"上面的教学,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经验的缺失,使学生现在的朗
期刊
摘 要: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开启了人类的文明,记录了人类的智慧。而阅读正是我们博古通今,与先贤论道,与哲人神交的有效途径。作家梁晓声曾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逐渐成为共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相关研究表明,孩子阅读的黄金期是6-12岁,贯穿整个小学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