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可以学习的内容。就是在语文课本里,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都可以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课本下面的注释,便是应该关注的内容。
课文编者费了一定的心血,为课文编写了较为详备的注释,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些课文。可是一些学生在阅读时却视而不见,不认真去读它们,更谈不上研究它们,使这些注释成了多余的摆设,这实在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殊不知,在读书时认真阅读课文注释,不仅可以免去查检生字新词之苦,免去理解分析课文中深奥语句之劳,而且对较为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尤有裨益。语文课文下边的注释,按它们的作用来分,可分为三类,即“提示性”注释、“说明性”注释和“诠释性”注释。
一、提示性注释
这类注释主要着眼于篇,多是交代课文的出处,简介课文的作者。比如,《如梦令》一课,第一个注释就是“选自《漱玉词》。如梦令,词牌名。李清照(108——?),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现山东省济南市)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時提示写作的时代背景,概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如,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一文,第一个注释就具备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围剿’工农红军,疯狂镇压和破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对外推行‘绝对不抵抗’的投降卖国政策。这些,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示威请愿,坚决要求出兵抗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逮捕和枪杀请愿学生,并发表通电对爱国学生运动大肆污蔑。鲁迅在本文中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爱国学生的无耻谰言,揭露了帝国主义‘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险恶用心,戳穿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奴才嘴脸。”读了这个注释,学生就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思想基调。忽视了这些,自然就无法及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说明性注释
这种注释有时交代引文的出处,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注释:“仁者看见仁的方面,智者看见智的方面。指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就不同。语出于《周易·系辞》。”有时介绍词句中涉及到的人物、历史事件、地域名称等。如,“水满金山”的注释:“《白蛇传》故事里的一段,也叫‘水漫金山’。因为法海把许仙藏起来,不让他和白蛇娘娘团聚,白蛇娘娘就用法力发起大水来淹没金山寺,想迫使法海把许仙放出来。”这些典故与历史故事,很多在课本里是不会涉及的,即使涉及了,也只是一笔带过,然而细心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这种注释,了解典故与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些内容,用到学生的作文里,或许还是别人想不到的新素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通过阅读注释来掌握作文的写作素材,其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诠释性注释
这类注释主要着眼于字音、词义、句意,其中有的只是给不必释义的生僻字或容易读错的字释音,如,“蠡,念lǐ”;“系,念jì”。有的是解释词语的本义或引伸义,如,“饵,原来泛称服食的东西,这里指药饵”。诠释词语的本义时,往往用“原指”“本指”“原意是”“原是”等词语;诠释词语的引申义时,往往用“这里指”“这里是”“这里用来”等提示语;诠释词语的比喻义时,往往用“形容”“比喻”等提示语。如,“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在诠释词语的借代义时,提示语又往往运用“借指”等。不得不说,如果不读这些注释,不用说字词的含义,就是读音也不一定弄得准。而恰恰是这些字词,正是学生需要积累与掌握的一些重要字词。细心的学生一定发现,中央电视台里“汉字听写大会”里的一些字词,便是从这里来的。只是由于学生平时忽视了阅读与积累,在书写与朗读时才有了似曾相似却读不出来、写不完整的痛苦感。
如果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阅读课文注释,又注意对注释进行对比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必定更好,阅读水平也会在无形中提高。
课文编者费了一定的心血,为课文编写了较为详备的注释,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些课文。可是一些学生在阅读时却视而不见,不认真去读它们,更谈不上研究它们,使这些注释成了多余的摆设,这实在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殊不知,在读书时认真阅读课文注释,不仅可以免去查检生字新词之苦,免去理解分析课文中深奥语句之劳,而且对较为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尤有裨益。语文课文下边的注释,按它们的作用来分,可分为三类,即“提示性”注释、“说明性”注释和“诠释性”注释。
一、提示性注释
这类注释主要着眼于篇,多是交代课文的出处,简介课文的作者。比如,《如梦令》一课,第一个注释就是“选自《漱玉词》。如梦令,词牌名。李清照(108——?),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现山东省济南市)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時提示写作的时代背景,概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如,鲁迅写的《“友邦惊诧”论》一文,第一个注释就具备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围剿’工农红军,疯狂镇压和破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对外推行‘绝对不抵抗’的投降卖国政策。这些,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示威请愿,坚决要求出兵抗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逮捕和枪杀请愿学生,并发表通电对爱国学生运动大肆污蔑。鲁迅在本文中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爱国学生的无耻谰言,揭露了帝国主义‘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险恶用心,戳穿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奴才嘴脸。”读了这个注释,学生就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思想基调。忽视了这些,自然就无法及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说明性注释
这种注释有时交代引文的出处,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注释:“仁者看见仁的方面,智者看见智的方面。指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就不同。语出于《周易·系辞》。”有时介绍词句中涉及到的人物、历史事件、地域名称等。如,“水满金山”的注释:“《白蛇传》故事里的一段,也叫‘水漫金山’。因为法海把许仙藏起来,不让他和白蛇娘娘团聚,白蛇娘娘就用法力发起大水来淹没金山寺,想迫使法海把许仙放出来。”这些典故与历史故事,很多在课本里是不会涉及的,即使涉及了,也只是一笔带过,然而细心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这种注释,了解典故与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些内容,用到学生的作文里,或许还是别人想不到的新素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通过阅读注释来掌握作文的写作素材,其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诠释性注释
这类注释主要着眼于字音、词义、句意,其中有的只是给不必释义的生僻字或容易读错的字释音,如,“蠡,念lǐ”;“系,念jì”。有的是解释词语的本义或引伸义,如,“饵,原来泛称服食的东西,这里指药饵”。诠释词语的本义时,往往用“原指”“本指”“原意是”“原是”等词语;诠释词语的引申义时,往往用“这里指”“这里是”“这里用来”等提示语;诠释词语的比喻义时,往往用“形容”“比喻”等提示语。如,“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在诠释词语的借代义时,提示语又往往运用“借指”等。不得不说,如果不读这些注释,不用说字词的含义,就是读音也不一定弄得准。而恰恰是这些字词,正是学生需要积累与掌握的一些重要字词。细心的学生一定发现,中央电视台里“汉字听写大会”里的一些字词,便是从这里来的。只是由于学生平时忽视了阅读与积累,在书写与朗读时才有了似曾相似却读不出来、写不完整的痛苦感。
如果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阅读课文注释,又注意对注释进行对比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必定更好,阅读水平也会在无形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