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应用

来源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录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影像诊断和X线摄影技术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医学指标,探究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CT诊断中4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总检出率为38(92.68%),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X线片诊断的29(70.73%),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在检查结果中显示,X线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均低于CT检查,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而x线检查的经济学价值较好,并且这种检查方式也基本能够达到70%的诊断准确率,所以临床医师在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诊断方案调整,值得推广。
  关键词:螺旋CT;X线诊断;诊断方案;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诊断
  胫骨平台骨折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人体的膝关节胫骨平台结构较为复杂,如果在发生骨折后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很容易导致患者的骨折出现持续恶化,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肢体损伤或者骨骼功能异常的情况,对于患者的愈后恢复来说会造成极大的影响[1]。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将现代化的影像学诊断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骨骼状况,并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这样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度[2]。本次研究将4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所有患者接受x线以及ct三维重建检查方案进行病情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录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影像诊断和X线摄影技术诊断。研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介于33-61岁之间,平均年龄(45.1±6.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表现。
  患者基本资料由我院统计学人员进行资料分析录入Excel表格,完成資料统计后,由数据统计人员进行资料分析,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实验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经审核后审批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
  CT:使用西门子螺旋CT扫描机,将扫描参数调整在220-300mAs之间,130-140kv,层厚和层间距设置在1mm左右,首先让患者保持平躺,对患者的膝盖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在获得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后,采用三维重建工作站对最终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对患者的图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医师设置两名,在两名医师获得同一结果后,将结果进行记录。
  X线:选择西门子FX.DR机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受检者需保持平卧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膝盖进行x线扫查。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例数后,计算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由SPSS2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统计学数据处理操作由专业数据统计人员进行,T、X2值分别检验计量、计数数据,确认结果P<0.05则视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CT诊断中4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总检出率为38(92.68%),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X线片诊断的29(70.73%),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医学临床指标对比
  而在检查结果中显示,X线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均低于CT检查,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主要的负重关节,这种关节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而膝关节胫骨平台一旦发生骨折[3],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较大,这种病症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高,现在临床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想要达到这样的治疗效果,就需要选择一种准确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明确,对于患者的病理分析来说极为重要。
  而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医务人员需要有机的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做好图像分析,做好患者的扫描部位定位,仔细分析患者的影像学图像,也可以适当的对CT机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CT图像质量。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根据患者的病程、病理表现以及个体状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必要时可以选择多种影像学联合诊断的方式,明确患者的病情[4]。
  采用传统的x线检查,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清晰度来说较差,并且这种检查方式属于一种平面检查,无法多角度,且多层面的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观察,尤其是对于部分细小部位的骨折和重叠部位的骨折,无法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这就有可能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5]。
  而在ct重建影像学检查中[6],可以通过多角度轴位旋转的方式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骨折的程度以及塌陷状况,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来说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ct重建影像学检查可以将其与现代化的VR影像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配合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度,也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开展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而x线检查的经济学价值较好,并且这种检查方式也基本能够达到70%的诊断准确率,所以临床医师在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诊断方案调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钱重阳.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48-2150.
  [2]杜振华.家庭陪护培训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天津护理,2020,28(03):334-337.
  [3]李慧斌,朱华勇,章银兵.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经CT、MRI的诊断价值研究与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03):494-495.
  [4]陈冠华,林青.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原则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80-82.
  [5]王芒,关江.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66-68.
  [6]赵希海,靖立新,孙钢.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骨折诊断分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7):115-116.
其他文献
摘要:最新研究发现,自动调节对脑血流起着关键作用,自动调节受损与功能和临床预后不良有关。对自动调节产生的最佳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可以预防继发性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对ICU医生而言,床旁自动调节进行连续监测已成为诊疗手段之一,虽然其临床效果有待前瞻性和随机试验研究,但自动调节在为损伤大脑创造最佳生理环境中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对急性脑损伤自动调节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其在ICU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
【摘 要】头皮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切口隐蔽性,在术后基本不会留下太大的瘢痕,很早就被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随着方法的不断研究创新,头皮冠状切口手术不仅被应用在口腔颌面的手术中,在颅颌面外科手术中也被广泛应用,如颅颌面畸形矫正、创伤修复、颌面的肿瘤切除以及医美领域中,头皮冠状切口都是最有效的手术切口方式。本文对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方法以及优点进行论述,以某院收治的多种患者为例,探讨了在
期刊
摘要:血清HBeAg是血清学检测指标之一,随着临床诊断试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已经实现了血清HBeAg的定量检测,其操作简单,所花费的时间短,成本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因此,近年来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本文从血清HBeAg定量检测的意义、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血清HBeAg定量检测与乙肝病毒基因定量的相关性三方面对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作系统综述。 
期刊
【摘要】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新冠肺患者突发分离转换症状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确诊新冠肺患者为一名 46 岁的男性,因核酸复查阳性,突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不允许医务人员开门及靠近,不停诉说我是新冠病毒,大口向外呼气。有毁物意图。患者拒绝医务人员靠近等症状。既往长期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常感到空虚、孤独,遇事容易冲动激惹。经多次会诊,被诊断为边缘型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超声右心声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疾病组进行检查。另外选取同期内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进行诊断,对比诊断结果和价值。结果:利用右声学造影敏感度为87.9%,特意行为98.8%,准确性为91.1%
期刊
摘要:无菌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控制要求之一,近年来注射剂灭菌工艺变更补充申请数量剧增。本文结合日常技术审评工作,从注射剂灭菌工艺筛选研究方面,对注射剂的无菌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无菌生产的新技术。  关键词:注射剂; 灭菌工艺; 灭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  注射剂是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者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一种制剂,在临床应用时直接注射入人体组织、器官或者血液。无菌是注射剂的重要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多叶准直器位置误差对静态野调强放疗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计划系统在25例静态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多叶准直器叶片末端,带入±0.5 mm、±1 mm、±2 mm误差。使用剂量验证系统测量计划,并得到计划的剂量分布。采用γ分析法计算出通过率。结果:引入误差后以2mm/2%为指标时,原计划通过率为75.4%,误差为-1、-2、+2时低于原计划通过率,且+2误差通过率与原计划相比有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环境的不断深入,在基层公立医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不仅可以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还有助于提升基层公立医院的发展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实现医疗改革环境下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的成功转型和规划。  关键词:医疗改革;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基层公
期刊
摘要:针对未婚青年在避孕、性和生殖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及提供服务的困难,探讨了可接受及可行性服务方法,为实现生殖健康目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生殖健康;未婚青年;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他们面临着性成熟提前与社会成熟滞后的矛盾,平均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因此,青年从性萌动、性成熟和性行为的自然需求,到能进行合法的性行为,一般需10~15年。然而,随着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传统鼻腔填塞法与鼻中隔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并实施鼻中隔校正术患者94例作為研究对象。结论:针对鼻中隔偏曲实施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缝合法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患者舒适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鼻中隔缝合法鼻腔填塞法鼻中隔校正术  鼻中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