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曾经繁荣一时的动画专业最近成了红牌专业。论原因,这里面既有我国动漫产业的商业市场商尚不成熟,真正的原创项目收益微薄的外因;也有广大院校开设专业盲目被经济效益指引的内因;致使专业分工不够细致;更有广大考生只为了有个好的大学上而忽略了自身的喜好学习缺乏动力的原因。
【关键词】动画专业;就业困境
2014年6月1日发布的《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指出,动画专业、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生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化铁路技术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这十大专业被列为2014年十大红牌专业。其中动画专业位列十大红牌榜首。
与此相反,行业新闻则不断报道,很多动画创意公司的高端职位久招落空的局面。一面是毕业生抱怨根本找不到工作,一面是公司的人事经理抱怨国内人才短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入职。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只是有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趋势。这样的显现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行业内不少专家、学者的讨论。现,作为动画行业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来谈一下自己的分析。
一、为经济效益,众多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
有权威机构报道,截止到2008年,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据了解,多数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前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而是脑袋一热跟风就开了。由于短时间内各种动漫培训机构仓促上马,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业内人事称“专业的动漫游戏教育培训机构,如果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不熟悉动漫游戏制作、营销流程和环节,不了解动漫游戏企业的实际需求,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员的劳动就业率。”
培训机构如此,各大专业院校也是如此:首先,一线教师多数没有系统的动画专业学习经历。在省内的专业教学交流会上,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次见面大家会问,“你原来是学什么专业的?画画的转的还是计算机的转的?”当然,国内动画专业开设的比较晚,多数教师都是别的专业转过来的难以避免。但另外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大多数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不足的事实。其次,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多数一线教师都是在学校开始建设动画转的时候又其他专业或其他系部转过来的,这样就更不用谈在相关动画企业的从业经历了。就这样,不少院校在缺乏硬件、软件及师资资源的情况下纷纷开设了动画专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盲目仓促开设的新专业,造成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想进高校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很多高校都在招聘动画专业的老师,可选择的范围真的很多。可是没过两年就发现招聘简章上少见动画专业了。
是前两年招够人了么?事实上教师的招聘也存在很大的矛盾点。就笔者自己经历的招聘情况来讲,今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三批12个人来应聘动画专业教师岗位的。我们招聘的是三维动画方向的教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二维的,从没有做过三维设计。还有两个原本就是平面专业的,二维动画也没有做过。有两个带着三维作品过来的也都差强人意。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并没有招聘到我们想要的人才。
这和企业大量缺人学生们却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境况非常相似。学校并不是不想要高质量的人才,只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许更愿意留在大公司做大项目,于是造成了不少高校师资力量窘迫的现状。
三、专业与系部设置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得知,有不少院校的动画专业都开设在计算机系。学生入学的时候不会画画,没有美感。多数学生会问:“老师,不会画画可以学这个专业么?”老师们只能回答:“可以。”我知道这个回答该有多么违心。可是如果教师不这么回答就要面对大量畏惧绘画的孩子来要求转专业后者退学。更有上级部门会在开专业介绍会前都会要求,如果有动画专业的孩子问不会画画可以不可以,你们必须回答这个专业其实不需要太多绘画技能。
的确动画专业有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开设在计算机系也未尝不可。但是笔者认为,动画专业如果是偏技术方面,如编程、游戏开发等方向可以开设在计算机系,但是很多动画艺术类的方向是否还是开设在美术系更好呢?这样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会快乐和轻松很多。
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同时也曾经是动画行业的从业者,深深感受到这其中的矛盾。受国内行业导向的影响,多数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只重技术而请艺术创意教学,更有甚者造成了广大学生都知道要学3ds max、maya却不知角色、原画、节奏等才是一部动画的灵魂。而目前多数学生不能如愿拿到高薪则大多原因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有关系。
笔者也曾经在不少行业网站及论坛中看到,很多同行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在美国,在日本,在韩国动画都是一个相当有动力的文化产业,为何在中国总是会觉得后劲不足呢?殊不知在各种行业媒体都无疑不在关注新软件新技术的时候,关于造型艺术、运动艺术的关注度则几乎是零。试问,如果我们设计师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东西是什么又如何设计出动人的作品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在国内,当我们来到车站,看到的几乎都是相同的风景。无论向东看,向西看,还是下到车站下面去看,到处都一样的:繁华街区的招牌林立、门廊的交通道、过街天桥、银行、快餐店、拱顶的购物街……而这些街道都曾经各具特色,现在都已不见了踪影。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美国或者欧洲的一些精品店或者餐厅里倒是常常会看到带有中国家居和建筑设计的痕迹。那些设计简朴、重点突出的拱廊样式、石材、木材等材质的质感竟然会和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看起来那样相称。反而在国内,很多投资巨大的特色古建项目看起来和城市却是那么格格不入。不过,笔者认为,历史纵轴各要素之间的摩擦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如果将西洋和东洋的文化交流横轴,那么于此对应的纵轴则更需要更加强韧的时间线加以对待。
当社会致力于以尖端技术和现代设备来扩展人类行动范围的同时,是否也该创造一些和本国风土相匹配的事物呢?而我们必须要尽快发现其中协调的原理,才能设计出能够象征新时代的设计风格。
我想,这决不是动画一个行业的问题,只不过是在动画这样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里面表现的特别突出而已罢了。
四、专业分设不够细致。
国内大多院校的专业课设置都大而全。从镜头语言到分镜头设计,从角色设计到原动画绘制,从二维动画软件到三维动画软件,从视频剪辑到三维特效设计等等。纵看所开设的课程,如果都学会了完全可以一个人既当导演又当场记,既画原画还画动画,既能剪辑还会合成了。一个人去做一部动画片都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学生们去找工作的时候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通常他可能只是一个画场景的,或者角色建模的,或者调制动画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他所学会的只是泛而不精,单就某一个职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单就学生就业来说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全面的专业,而是一个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方向。
总之,会造成一个专业的就业现状并不是一个方面的造成的。这里面既有我国动漫产业的商业市场商不成熟,真正的原创项目收益微薄的外因;也有广大院校开设专业盲目被经济效益指引的内因;更有广大考生往往只为了有个好的大学上而忽略了自身的喜好的原因。
随着国内文化投资营销政策的不断健全,国内的文化业市场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理性的繁荣的动漫产业的。
参考文献:
[1]《艺术与传播》,陈立生、潘继海、韩亚辉著,东方出版中心,2010-10-1第一版
[2]《艺术传播原理》,陈鸣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1第一版
[3]《卡通形象营销学》,宋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01第一版
【关键词】动画专业;就业困境
2014年6月1日发布的《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指出,动画专业、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生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化铁路技术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这十大专业被列为2014年十大红牌专业。其中动画专业位列十大红牌榜首。
与此相反,行业新闻则不断报道,很多动画创意公司的高端职位久招落空的局面。一面是毕业生抱怨根本找不到工作,一面是公司的人事经理抱怨国内人才短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入职。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只是有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趋势。这样的显现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行业内不少专家、学者的讨论。现,作为动画行业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来谈一下自己的分析。
一、为经济效益,众多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
有权威机构报道,截止到2008年,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据了解,多数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前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而是脑袋一热跟风就开了。由于短时间内各种动漫培训机构仓促上马,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业内人事称“专业的动漫游戏教育培训机构,如果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不熟悉动漫游戏制作、营销流程和环节,不了解动漫游戏企业的实际需求,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员的劳动就业率。”
培训机构如此,各大专业院校也是如此:首先,一线教师多数没有系统的动画专业学习经历。在省内的专业教学交流会上,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次见面大家会问,“你原来是学什么专业的?画画的转的还是计算机的转的?”当然,国内动画专业开设的比较晚,多数教师都是别的专业转过来的难以避免。但另外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大多数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不足的事实。其次,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多数一线教师都是在学校开始建设动画转的时候又其他专业或其他系部转过来的,这样就更不用谈在相关动画企业的从业经历了。就这样,不少院校在缺乏硬件、软件及师资资源的情况下纷纷开设了动画专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盲目仓促开设的新专业,造成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想进高校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很多高校都在招聘动画专业的老师,可选择的范围真的很多。可是没过两年就发现招聘简章上少见动画专业了。
是前两年招够人了么?事实上教师的招聘也存在很大的矛盾点。就笔者自己经历的招聘情况来讲,今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三批12个人来应聘动画专业教师岗位的。我们招聘的是三维动画方向的教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二维的,从没有做过三维设计。还有两个原本就是平面专业的,二维动画也没有做过。有两个带着三维作品过来的也都差强人意。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并没有招聘到我们想要的人才。
这和企业大量缺人学生们却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境况非常相似。学校并不是不想要高质量的人才,只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许更愿意留在大公司做大项目,于是造成了不少高校师资力量窘迫的现状。
三、专业与系部设置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得知,有不少院校的动画专业都开设在计算机系。学生入学的时候不会画画,没有美感。多数学生会问:“老师,不会画画可以学这个专业么?”老师们只能回答:“可以。”我知道这个回答该有多么违心。可是如果教师不这么回答就要面对大量畏惧绘画的孩子来要求转专业后者退学。更有上级部门会在开专业介绍会前都会要求,如果有动画专业的孩子问不会画画可以不可以,你们必须回答这个专业其实不需要太多绘画技能。
的确动画专业有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开设在计算机系也未尝不可。但是笔者认为,动画专业如果是偏技术方面,如编程、游戏开发等方向可以开设在计算机系,但是很多动画艺术类的方向是否还是开设在美术系更好呢?这样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会快乐和轻松很多。
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同时也曾经是动画行业的从业者,深深感受到这其中的矛盾。受国内行业导向的影响,多数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只重技术而请艺术创意教学,更有甚者造成了广大学生都知道要学3ds max、maya却不知角色、原画、节奏等才是一部动画的灵魂。而目前多数学生不能如愿拿到高薪则大多原因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有关系。
笔者也曾经在不少行业网站及论坛中看到,很多同行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在美国,在日本,在韩国动画都是一个相当有动力的文化产业,为何在中国总是会觉得后劲不足呢?殊不知在各种行业媒体都无疑不在关注新软件新技术的时候,关于造型艺术、运动艺术的关注度则几乎是零。试问,如果我们设计师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东西是什么又如何设计出动人的作品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在国内,当我们来到车站,看到的几乎都是相同的风景。无论向东看,向西看,还是下到车站下面去看,到处都一样的:繁华街区的招牌林立、门廊的交通道、过街天桥、银行、快餐店、拱顶的购物街……而这些街道都曾经各具特色,现在都已不见了踪影。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美国或者欧洲的一些精品店或者餐厅里倒是常常会看到带有中国家居和建筑设计的痕迹。那些设计简朴、重点突出的拱廊样式、石材、木材等材质的质感竟然会和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看起来那样相称。反而在国内,很多投资巨大的特色古建项目看起来和城市却是那么格格不入。不过,笔者认为,历史纵轴各要素之间的摩擦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如果将西洋和东洋的文化交流横轴,那么于此对应的纵轴则更需要更加强韧的时间线加以对待。
当社会致力于以尖端技术和现代设备来扩展人类行动范围的同时,是否也该创造一些和本国风土相匹配的事物呢?而我们必须要尽快发现其中协调的原理,才能设计出能够象征新时代的设计风格。
我想,这决不是动画一个行业的问题,只不过是在动画这样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里面表现的特别突出而已罢了。
四、专业分设不够细致。
国内大多院校的专业课设置都大而全。从镜头语言到分镜头设计,从角色设计到原动画绘制,从二维动画软件到三维动画软件,从视频剪辑到三维特效设计等等。纵看所开设的课程,如果都学会了完全可以一个人既当导演又当场记,既画原画还画动画,既能剪辑还会合成了。一个人去做一部动画片都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学生们去找工作的时候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通常他可能只是一个画场景的,或者角色建模的,或者调制动画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他所学会的只是泛而不精,单就某一个职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单就学生就业来说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全面的专业,而是一个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方向。
总之,会造成一个专业的就业现状并不是一个方面的造成的。这里面既有我国动漫产业的商业市场商不成熟,真正的原创项目收益微薄的外因;也有广大院校开设专业盲目被经济效益指引的内因;更有广大考生往往只为了有个好的大学上而忽略了自身的喜好的原因。
随着国内文化投资营销政策的不断健全,国内的文化业市场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理性的繁荣的动漫产业的。
参考文献:
[1]《艺术与传播》,陈立生、潘继海、韩亚辉著,东方出版中心,2010-10-1第一版
[2]《艺术传播原理》,陈鸣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1第一版
[3]《卡通形象营销学》,宋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01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