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基层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雕塑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类,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深入研究和发掘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语言艺术特点,并对其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融合的手段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为中国艺术传承与发展注入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活力的同时,使其在世界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雕塑语言;艺术特点;教学与创作
一、 现阶段雕塑教学与创造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经大量教研实践探索,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当代雕塑教育与创作过程中,未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与古代雕塑语言根基的缺失,众所周知,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传承的重视度较高,而雕塑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更是如此,从某方面来讲,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华几千年来文化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将其应用于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固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视,普遍以西方雕塑话语为主,使得当下雕塑的艺术形式和雕塑的教学都普遍西方化,造成中华古典文化丧失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极为强烈的冲击,对于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造成了难以预估的不良影响。
二十世纪初期,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内忧外患的局势,一群青年有志之士纷纷留学海外,寻求新的文化救国之道,西方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流入中国,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相结合,成了中国艺术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模式,在这种强烈的思想冲击和碰撞中,西方文化因其先进性、人文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由此导致国人的艺术思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西学东渐”的主导下,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势微,雕塑艺术也不例外,经大量教研数据调查可知,在中国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西方的雕塑话语、造型语言和造型形式成为了现阶段雕塑教学的主要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对中国古代本土雕塑语言根基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当代雕塑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从发展历程和发展特性方面本身就存在本质区别,西方雕塑语言从某方面来讲与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代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延续,故此“中国古代雕塑语言教学为主、西方话语为辅的教学手段”才是当代雕塑教育主要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末倒置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语言艺术之特性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發展过程中,每一次变革无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某方面来京,中国古代雕塑既充满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朦胧认可,又无不体现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文化水平,简单来说,雕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产物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且从大量数据来看,每个时代雕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例如隋唐时期由于佛教文化比较浓厚,因此当时的雕塑也大多是佛教内容为主。
三、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策略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雕塑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建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雕塑艺术发展应始终秉承着“开发吸纳与坚守自我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在进行当代雕塑艺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将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华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其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航标的同时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艺术魅力凸显出雕塑的艺术价值,而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采取临摹中国古典雕塑作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临摹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掌握古代雕塑的处理方式,而后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雕塑手法。
从目前来看,在西方雕塑话语的教学影响下,当代教育工作者各项雕塑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根本提高当代雕塑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在日常的课堂时间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明确西方雕刻原理——站立理性、科学以及遵循客观事实、客观规律角度严格按照人体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和比例关系,以期最大限度还原事物本身,故此相较于中国古代雕塑人物形体结构来说,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不同,即后者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上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进行雕刻手法上面中国古代雕塑更注重的是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体量、影响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采取“以中国雕塑语言为主、西方话语为辅”的教学手段,体会中国雕塑的那种特有的矜持和内敛,从而为其创造出富有当下时代感的雕塑艺术和雕塑作品而奠定良好基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通过雕塑艺术语言展示社会问题和社会诉求以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追求,凝练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华并将其应用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中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对于将中国雕塑艺术发扬光大以及使其在世界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倍雷,王峰阳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111-112.
[2]郑清健,李玉峰,许飞等.中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J].艺术教育,2008(2):147-149.
[3]肖福科,洪宇等.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D].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07(1):111-113.
作者简介:
阳昊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设计学院。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雕塑语言;艺术特点;教学与创作
一、 现阶段雕塑教学与创造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经大量教研实践探索,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当代雕塑教育与创作过程中,未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与古代雕塑语言根基的缺失,众所周知,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传承的重视度较高,而雕塑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更是如此,从某方面来讲,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华几千年来文化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将其应用于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固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视,普遍以西方雕塑话语为主,使得当下雕塑的艺术形式和雕塑的教学都普遍西方化,造成中华古典文化丧失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极为强烈的冲击,对于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造成了难以预估的不良影响。
二十世纪初期,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内忧外患的局势,一群青年有志之士纷纷留学海外,寻求新的文化救国之道,西方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流入中国,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相结合,成了中国艺术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模式,在这种强烈的思想冲击和碰撞中,西方文化因其先进性、人文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由此导致国人的艺术思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西学东渐”的主导下,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势微,雕塑艺术也不例外,经大量教研数据调查可知,在中国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西方的雕塑话语、造型语言和造型形式成为了现阶段雕塑教学的主要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对中国古代本土雕塑语言根基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当代雕塑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从发展历程和发展特性方面本身就存在本质区别,西方雕塑语言从某方面来讲与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代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延续,故此“中国古代雕塑语言教学为主、西方话语为辅的教学手段”才是当代雕塑教育主要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末倒置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语言艺术之特性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發展过程中,每一次变革无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某方面来京,中国古代雕塑既充满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朦胧认可,又无不体现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文化水平,简单来说,雕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产物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且从大量数据来看,每个时代雕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例如隋唐时期由于佛教文化比较浓厚,因此当时的雕塑也大多是佛教内容为主。
三、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策略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雕塑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建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雕塑艺术发展应始终秉承着“开发吸纳与坚守自我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在进行当代雕塑艺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将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华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其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航标的同时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艺术魅力凸显出雕塑的艺术价值,而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采取临摹中国古典雕塑作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临摹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掌握古代雕塑的处理方式,而后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雕塑手法。
从目前来看,在西方雕塑话语的教学影响下,当代教育工作者各项雕塑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根本提高当代雕塑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在日常的课堂时间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明确西方雕刻原理——站立理性、科学以及遵循客观事实、客观规律角度严格按照人体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和比例关系,以期最大限度还原事物本身,故此相较于中国古代雕塑人物形体结构来说,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不同,即后者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上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进行雕刻手法上面中国古代雕塑更注重的是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体量、影响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进行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采取“以中国雕塑语言为主、西方话语为辅”的教学手段,体会中国雕塑的那种特有的矜持和内敛,从而为其创造出富有当下时代感的雕塑艺术和雕塑作品而奠定良好基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当代雕塑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通过雕塑艺术语言展示社会问题和社会诉求以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追求,凝练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华并将其应用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中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对于将中国雕塑艺术发扬光大以及使其在世界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倍雷,王峰阳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111-112.
[2]郑清健,李玉峰,许飞等.中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J].艺术教育,2008(2):147-149.
[3]肖福科,洪宇等.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D].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07(1):111-113.
作者简介:
阳昊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