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考及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xsg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定理之一,并且是连接上一单元化学式和下一课题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至关重要。我对本课题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思考
  一堂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恰到好处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本堂课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可知拉瓦锡认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而提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在设计本堂课的时候,抛开之前的教学模式不直接引用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将机械学习换成有意义的学习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开始这堂课。所以最后我选择生活中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段改编的神探狄仁杰破案的视频,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呢?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再以波义耳和拉瓦锡两位科学家的实验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这样设计之后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本堂课的学习也很感兴趣。
  二、课堂实验的优化设计
  本课题有三个实验白磷燃烧,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白磷燃烧教师演示,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学生实验,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而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然后通过实验教师直接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此问题上,应考虑是否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结论。让学生自己实验,由实验结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而不是老师直接给出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古代有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现代有布鲁纳的发展性教学原则,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智力,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对学生的深度教学。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主探究,我将这三个实验都交给学生,为了时间安排紧凑,我将班级分成三个大组,每一个大组负责一个实验。对于实验我进行了如下改进:
  前两个实验按照教材进行,第三个实验我将装置进行改进。这样做是让学生先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再来分析定義中的注意事项,也为后面镁条燃烧使用开放性的装置作对比。从而得出有气体参与时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要使用密闭装置。三个实验同时进行,结束后三个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分析交流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以往本堂课的教学中没有把实验都交给学生,也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感觉学生是被老师拖拽着学习。学生是被动的,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实验进行这样优化之后,学生更有兴趣,感觉自己在寻找知识并获得知识,从原来的被引导者,变成学习的主体。也为后面质量守恒定律定义的生成做好铺垫,因为是学生自己做的实验,学生自己描述的现象,学生自己分析的现象,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实验优化后也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素养,以实验为主进行探究,根据实验获得知识。
  三、质量守恒定律定义获得设计
  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老师直接给出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由学生获得。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接受性的学习,没有达到发现学习的层次。为了能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根据结论进行实验反思最后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通过分享实验现象,结论,并进行实验反思,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要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还需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因此每一组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如下的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
  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 = 生成的 的质量
  由数据分析每一大组都得出实验结论,然后通过PPT展示三个实验的结论:
  实验一: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二: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
  实验三: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碳酸钠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的质量。
  学生通过观察三个结论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样的设计打破原来的教学思路,不是告诉学生定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数据分析,找出定义获得知识。相当于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定义。学生在此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课堂学案的设计
  上面展示的学生学案数据分析是其中一个学案,在课堂设计中因有三个实验,三个大组同时进行,所以在学案设计中,整个班级分成三个大组三种不同的学案设计。三个不同的学案设计更加有针对性,课堂效率更高。
  五、课堂练习的设计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的课标要求,学生也充分参与,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教学不应只注重这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应体现在学生能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上,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发问,不断的进步。
其他文献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课程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从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全能型的教师”,要从经验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真正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和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也没有绝对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
期刊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程序: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列举你说知道的植物类群,并各举
期刊
一、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对学生观念带来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伴随而来的,便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各种物质产品更新迅捷,从生活用品,到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无一例外,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歪曲,正侵蚀着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  二、物质产品丰富带来的不良之风  曾几何时,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学生质朴,老师亲善,教有
期刊
【教材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文中既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学情分析】  经过本组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思乡名句和古诗词,但对文中描绘的情景画面进行想
期刊
“综合与实践”内容虽然在每册书所占的篇幅较少,但其容量并不少。首先,紧随新课改的要求,此模块的内容必定会联系生活实际或整合其他学科;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覆盖度广;再者,学生在学习此模块内容时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基于“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领域和容量大的这两个特点,这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利用课内40分钟达到此类课程的要求并非
期刊
1.整体设計思路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感情丰富,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它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修炼他们的人格等。《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75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但反观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價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
期刊
一、引言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精心设计的阅读课活动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阅读课活动设计如何达到预期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  二、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要点的提出  1.明确教学目标。  2.有效的活动设计。  3.以情感体
期刊
【设计理念】  《荷叶圆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内容明朗活泼,儿童情趣浓厚,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大胆尝试,在充满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识字、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叶之美,感觉趣味盎然的课文内容。情境体验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的方式,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整合的教学环节以体现语文的味道。  【教学目标】  1.教学生用“形声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