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2—2014)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拟对2002-2014年发表在国内期刊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论文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定性类型,且以主观的经验总结为主;定量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科学性有待提高;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和不稳定性,核心研究群尚未形成,跨区域研究的合作关系不成熟;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阐述,关注中职学生的优势及问题干预的力度不够;研究的基金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文献计量分析
  我们通常难以给予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一个精确的定义[1],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描述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3]。个人的健康心理是由许多成分构成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4]。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及技工学校的学生统称中职学生(简称“中职生”),其多数成员学习成绩较差、自我实现的意识淡薄及偏差行为表现明显。这是一个较特殊的青少年群体,面临升学、就业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5]。研究数据显示,73.7%的中职学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30.1%的中职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针对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性、特殊性及时效性的要求。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服务对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拟对2002-2014年间正式发表在国内期刊的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力量、研究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取样
  文献检索时间:2015年1月20日。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选用西北师范大学节点作为数据库;在“高级检索”模式下,以主题“中职生(包含)心理健康”进行“精确”匹配模式的“全库范围”检索,共获得2002年至2014年间724篇相关文献。由2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逐篇阅读、筛选,剔除部分不属于学术论文范畴的工作报道、文学纪实、人物介绍等及学位论文、重复发表文献和与检索主题不相符的检索文献等,共计178篇。故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2002-2014年已发表的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546篇。
  1.2 分析单元
  借鉴已有文献计量法研究的成果[3][4][7],确定了10个分析单元,分别是:文献数、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工具、受资助情况、作者数、合作情况、作者机构、文献的地区分布、发表源期刊。
  1.3 统计方法
  将检索出的文献信息录入Excel软件中,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定量分析,以频次和百分比统计为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的年代分布
  从总趋势上看,我国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在2002-2014年期间呈现上升的趋势(见表1)。
  


  2.2 文献的研究类型及内容
  考察2002-2014年我国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546篇文献的研究类型及内容(见表2),定性研究文献总计442篇,占总数的81%,主要集中在“经验总结”,其占定性研究的92%、占总文献的74%;定量研究文献总计104篇,占总数的19%,其中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占定量研究的65%。
  统计分析文献中有效问卷回收数和参与实验的人数,104篇定量类型研究的对象总计62417名中职学生,其中2篇文献中未报告研究对象数。定量类型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为SCL-90,共使用了42次;其他研究工具,如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使用了6次、SAS使用了4次、SDS使用了3次、EPQ使用了3次,研究工具主要为病理性诊断量表;针对中职学生所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8]仅使用了1次,推广度不够。其中,4篇定量研究文献采用自编问卷,8篇未报告研究工具(8%)。
  


  


  2.3研究文献的受资助情况
  在546篇分析文献中,有项目支持的文献合计为28篇,占总数的5.1%;其中标明国家级项目的有7篇,省级和部级合计17篇,市级1篇,校级3篇(见表3)。
  


  a 其中包含教育部项目1篇,卫生部项目1篇
  b 对应资助项目的文献数与分析文献总量(456篇)的比例关系
  2.4 文献研究的力量
  以文献的第一作者为基准,统计研究者发表的文献量。本研究所分析的546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均有明确的作者署名,剔除重复作者数30人(17+10+3),作者总数为664人;其中发表研究成果2篇的作者17人、3篇的作者5人。仅发文1篇的作者497人,占作者总数的75%(497/664)。
  以分析文献中单篇作者署名的人数来考察研究的合作情况。546篇分析文献中,独著449篇,占文献总数的82%;2人合著68篇,占总数的13%; 3人合著19篇,占总数的3.2%; 4人合著4篇,占总数的0.7%; 5人合著5篇,占总数的0.9%; 12人合著1篇,占总数的0.2%;文献中未出现以课题组署名的。   以第一作者(或执笔人)的署名单位为准考察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见图1)。统计结果显示,在分析的546篇文献中,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研究文献量居第一,占分析文献总量的76%;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研究文献总合计442篇(415+27),占文献总量的81%,说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主要研究者。
  


  2.5文献的地区分布
  根据地理区域划分,将祖国大陆的31个省市分为东部、中部及西部3个地区。在文献检索与整理中,未出现标明港澳台地区及青海省的研究文献(见表4)。分析文献中,有31篇未标明省市信息;在作者所属结构的地区中,东北地区文献数位居首位,占总数的45.6%(249/546);按作者所属机构的省市统计,江苏省位居首位,占总数的10.4%(57/546)。剔除省市信息不详的文献,东部地区占48.3%,中部、西部合计占51.7%。研究文献的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内各省市间分布不均衡。
  


  


  2.6文献发表源的分布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2002-2014年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发表的546篇学术论文主要分布在227种期刊上。总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期刊共22种(见表5),占发文期刊总数的9.4%;其中累计发文量居第一位的期刊为《卫生职业教育》,发文占总量的5.3%;职业教育类代表性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文占总量的2.4%;心理学类期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发文4篇,占发文总量的0.7%,其他心理学类专业核心期刊中未涉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
  


  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以反映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主要内容
  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高、中级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3 研究结论
  3.1 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数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文献的学术质量层次不齐;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类型,其中大部分的定性研究成果为浅析、讨论及主观性的建议等,尚未出现较科学的原创性质性研究文献;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坚力量的中职教育工作者,有进行行动研究的有利条件,但这一群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及水平有待提高。为数不多(19%)的定量类型研究文献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方面仍然存有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如未报告研究对象数(占定量研究的2%)、未报告研究工具(占定量研究的8%)及未报告自编问卷的相关参数等。
  3.2 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力量存在不均衡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研究力量的地区间及地区内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部分需要跨地区、跨省市的现状调查没有实现合作研究,分析文献中82%的文献为独著,地区间及地区内稳定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根据普莱斯定律[3],某研究领域是否形成了稳定研究群体的指标之一是撰写该领域研究论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分析文献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研究者仅有22人,大量研究者仅发表1篇文献。表明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核心研究群尚未形成,研究队伍分散、区域分布不均衡及缺乏稳定性。
  3.3 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主观阐述;关于中职学生的优势及心理问题干预的关注虽有[9][10]但力度不够。基于学校教育的优势视角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立足于消除“标签效应”,关注中职学生自身优势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也是开拓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
  3.4 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在基金或科研项目支持方面,目前的支持力度不够,分析文献中仅有28篇受到资助,其中大多数研究者为高校研究人员。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坚力量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在申请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过程中阻碍较大,有自身研究理论与能力方面的局限,更存在科研政策方面的限制,所以有待加强基层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持,特别是校级科研项目。
  总而言之,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吴均林.心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3.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3]甄瑞,姚本先,周宵.十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4):4-6.
  [4]罗鸣春,黄希庭,苏丹.中国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30年文献计量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17-20.
  [5]袁新苗.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9:6-7.
  [6] 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9
  [7]付艳芬,罗鸣春,尹可丽.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研究3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59-1463.
  [8]俞国良,姜兆萍.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0(34):12-13.
  [9]文书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0(34):9-11.
  [10]朱颖.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90-193.
  The Metrological Analysis on Literatur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4
  (已被《卫生职业教育》录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两年跟踪研究,试图探究初中新生心理适应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结果:1、家庭收入上的差异对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有显著影响,对家庭的亲密性和组织性有显著影响;2、非独生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家庭;3、适应不良学生与适应良好学生在亲密性上有极其显著差异,它可能是影响新初一学生对于新环境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4、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因素可以预测学生第二年的心理适应情况。  【关键词】 心理适应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行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尤其是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学,作为学生人格发展和合作精神培育的重要时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中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层面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论述了影响中学生团队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每个因素的强弱效应,以期对于学生未来开放式发展、合作精神培养以及教育教学体制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
期刊
摘要:求助者来自于单亲家庭,因母亲再婚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学习效率开始下降。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其对妈妈再婚的不合理认知,消除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情况好转,学习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咨询目标基本达成。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正文: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汉族,16岁,高二年级的学生。身高176厘米,五官端正,体态匀
期刊
摘 要: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经历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 同时由于家庭、社会、学习等多方面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良心理十分突出;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是教师与家长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在初中生诸多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而大多数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辅导;本文提出教师要首先要认识到厌学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对引起初中生厌学问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延庆县中学班主任队伍现状、存在问题入手,切实进行初任班主任层面的培训、培养,按照调研队伍现状,实行分层培训,编纂课程设置;坚持集中研修,提倡二级培训,扩大受益范围;鼓励以赛促研,推动教研活动,加强品牌引领;网上研修搭台,解决工学矛盾,引领专业发展;强化校本培训,注重基层教研,提倡全员参与等几个步骤,在初任班主任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使初任班主任的胜任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家长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重视分数而轻视习惯养成的现状,以科研试验的方式在全县中学范围内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以各中学进行的家长学校为载体,从家长做起,从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课程设置入手,把家长学校当成一所真正的学校来办,提高家长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 家长学校 课程设置 美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科技信息时代对初中生加
期刊
摘要:以德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德育不仅是一种观念,它更是一项直接的工作,如何将这种观念通过教育者去影响教育对象,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认真探讨其符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遵从德育科学规律和德育的原则。  关键词: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对德育工作的理解:  德育是关于“德”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育深入人心。  主题词: 以人为本 德育教育  现代社会处于某种人的自觉时代,人的问题越来越占据哲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和根本动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也发生了从物到人的位移,弘扬人的主体性,张扬人的个性,凸显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然而
期刊
摘要: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反馈,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感或有力鞭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在中小学各学科及实践课程中,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并不断探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努力与进步进行有效评价,实现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进行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不但
期刊
摘要:人们在当代社会繁华现象的背后并没有体会到幸福感反而是与日俱增的疲劳与压力,幸福感的缺失与当今社会人们患病率的上升还有各种以前没有的疾病的出现有很大关系。我们为什么缺乏幸福感而幸福感又和什么有关系呢?通过调查显示,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很大关系,普遍认为家庭和谐度对幸福影响大。  关键词:幸福;健康  人们感叹如今社会的人心不古,浮躁,曾经感动过我们的故事不能再感动我们经济的增长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