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新时期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何真正转到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是职业院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张晨东(1969—),女,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着生产力浓缩与转移、产业创新与技术支撑、人口素质提升与人力资本培育的三大难题,并集中体现于就业市场这一主要载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将创业人才作为带动就业的新型生力军。鼓励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就业岗位增量性扩大,而且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实现。由此,鼓励和促进创业,对于我国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顺利完成社会多元复合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一、能力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培育能力教育体系,是我国鼓励和促进创业的基础性工程。发展创业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而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系统性的能力教育的培育。能力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然选择,能力教育是本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能力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展,是对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强调和深化。为此,大力推进能力教育,要尽快明确能力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完善教学体系,加强管理和服务,尤其要夯实一系列开展能力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如明确实施能力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科学设置能力课程、系统开发能力教育教材,强化能力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和有效利用等,从而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奠定坚实基础。
能力教育教学要立足本校实际,科学预测和把握发展的环境变化,注重加强对创业活动及能力教育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坚持理论前瞻,要有比对、现实判断、历史考验的研究原则。一方面,服务于国家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强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的衔接。另一方面,放眼世界和未来,着力解决当前促进能力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点和目标。
二、提高学生自我强化能力的意识
在教学改革中,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是改革的核心,但是传统教师教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思维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任务后,如何将训练学生技能与讲授传统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有机结合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将教学改革成果惠及每个学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按照能力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以职业院校为载体,树立系统观念,着眼于顶层设计,从分析整个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入手,启动能力教育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并遵循创业实现的客观规律,分别以创业要素和创业过程两个维度构建覆盖基础性创业知识、专业化职业指导与创业培训以及系统性创业学、能力教育学理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教育课程群,最终达到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热情,促进创业素养和创业情境、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完美结合的根本目的。
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开发出一整套适用于职业院校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系列教材,形成专项研究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教育的战略研究要依托于国际、国内大背景,分析比较先进国家职业院校在发展能力教育中的历史变迁路径及普遍性的经验与教训,尤其关注能力教育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中的作用机理;以产业支撑为主线,系统梳理本职业院校现有的能力教育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深入剖析能力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的不足;提出优化和调整职业院校能力教育政策的科学化建议,全面绘制能力教育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改革与创新战略宏伟蓝图。
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指示精神要求,积极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和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新形势,力求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有水平的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四个战略目标导向:一要发现机会:发现能力教育改革与
创新的机会;二是推动共识:在实业界、学术界和政界之间构建桥梁并推动达成共识;三是支撑决策:支撑创业型经济导向的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四是推动改革:推动相关部门的能力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开发出一整套涵盖和普及基础性创业知识、专业化创业指导及系统化创业研究的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系列课程,建立以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与方法、创业素质为基础的能力教育教材体系,从而有力支撑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能力培养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而进行的。课程最终应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落实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开发能力教育,结合课程、利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大家非常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也是高职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运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张晨东(1969—),女,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着生产力浓缩与转移、产业创新与技术支撑、人口素质提升与人力资本培育的三大难题,并集中体现于就业市场这一主要载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将创业人才作为带动就业的新型生力军。鼓励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就业岗位增量性扩大,而且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实现。由此,鼓励和促进创业,对于我国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顺利完成社会多元复合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一、能力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培育能力教育体系,是我国鼓励和促进创业的基础性工程。发展创业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而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系统性的能力教育的培育。能力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然选择,能力教育是本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能力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展,是对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强调和深化。为此,大力推进能力教育,要尽快明确能力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完善教学体系,加强管理和服务,尤其要夯实一系列开展能力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如明确实施能力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科学设置能力课程、系统开发能力教育教材,强化能力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和有效利用等,从而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奠定坚实基础。
能力教育教学要立足本校实际,科学预测和把握发展的环境变化,注重加强对创业活动及能力教育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坚持理论前瞻,要有比对、现实判断、历史考验的研究原则。一方面,服务于国家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强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的衔接。另一方面,放眼世界和未来,着力解决当前促进能力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点和目标。
二、提高学生自我强化能力的意识
在教学改革中,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是改革的核心,但是传统教师教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思维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任务后,如何将训练学生技能与讲授传统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有机结合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将教学改革成果惠及每个学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按照能力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以职业院校为载体,树立系统观念,着眼于顶层设计,从分析整个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入手,启动能力教育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并遵循创业实现的客观规律,分别以创业要素和创业过程两个维度构建覆盖基础性创业知识、专业化职业指导与创业培训以及系统性创业学、能力教育学理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教育课程群,最终达到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热情,促进创业素养和创业情境、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完美结合的根本目的。
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开发出一整套适用于职业院校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系列教材,形成专项研究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教育的战略研究要依托于国际、国内大背景,分析比较先进国家职业院校在发展能力教育中的历史变迁路径及普遍性的经验与教训,尤其关注能力教育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中的作用机理;以产业支撑为主线,系统梳理本职业院校现有的能力教育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深入剖析能力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的不足;提出优化和调整职业院校能力教育政策的科学化建议,全面绘制能力教育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改革与创新战略宏伟蓝图。
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指示精神要求,积极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和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新形势,力求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有水平的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四个战略目标导向:一要发现机会:发现能力教育改革与
创新的机会;二是推动共识:在实业界、学术界和政界之间构建桥梁并推动达成共识;三是支撑决策:支撑创业型经济导向的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四是推动改革:推动相关部门的能力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开发出一整套涵盖和普及基础性创业知识、专业化创业指导及系统化创业研究的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系列课程,建立以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与方法、创业素质为基础的能力教育教材体系,从而有力支撑职业院校能力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能力培养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而进行的。课程最终应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落实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开发能力教育,结合课程、利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大家非常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也是高职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运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