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唤醒,引导自育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T是个转学生,长相清秀,身高比同龄人矮半头。也许是刚从老家转到陌生环境的原因,她始终不愿意主动和同学交往。刚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刚到新环境不适应,但一学期下来,她连班级的集体活动都不主动参加,春游、秋游,课间活动、伙伴游戏……总是离大家远远的,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看书。对待小伙伴的邀请,总是“纹丝不动”。
  小T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义卖节那天,其他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参与活动,只有小T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轻轻坐到她身边,问道:“你怎么没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义卖活动呀?”小T压根没抬起头,“专注”地看着书。从她紧捏书角的手指,我感受到了她的紧张。
  发现她没有翻动书本,我知道她在听,于是又试探性地问:“如果你害羞,老师可以陪你下楼,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她反复抠着书角,但仍然没有响应,看来还在“纠结”。我不忍心看她受煎熬,便决定暂时“放弃”。
  我和小T是有缘的。一天下班,我在学校旁边的巷子口遇到了她。正准备和她聊两句,她却一溜烟跑了。之后的几次相遇,只要一看到我,她还是溜走。再后来,我发现她会停在院子门口偷偷瞄我,等我看到她了,她又像闪电一样消失了。她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区,经过她家院子时,我总会下意识地看一眼,有几次都看到了她探出的小脑袋。
  就这样,我始终在这场“相遇”中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如果她看我,我就回她一个微笑;如果她放慢脚步,我也调整步伐,决不超越她,也不去喊她,更不去追她。
  终于有一次,她从校门口的冷饮店走出来和我撞了个满怀。我顺势摸了摸她满是汗水的小脑袋,她竟然没有避开。“热坏了吧?老师给你擦擦。”我拿出纸巾,一边走一边给她擦汗。临别时,又把剩下的纸巾递给她。四目相对时,我认真地说:“小T不用紧张,老师只是想跟你交朋友。以后见到老师,你可以向老师打个招呼!”
  新学期,我接手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常和小T“相遇”在课堂上。我们不再陌生。“老师知道你喜欢看书,这套《发现最好的自己》借给你吧。” 小T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现在就想读吗?”她点头。“那我们一起读吧!一人一句,好吗?”见她没反对,我心中窃喜。这是一则关于小黄莺克服同伴“嘲笑”的小故事……
  故事读完了,我和小T的对话也开始了:“你看书里的小黄莺多勇敢呀!面对其他小动物的嘲笑,她没有逃避,而是相信自己很有用。”小T点点头,用手反复摸着书的封面:“我怕自己说话同学听不懂,会有人笑我。” 我轻抚她的头:“我猜这就是你喜欢一个人待着的原因。对吗?” 小T默认,并告诉我,每当遇到集体活动,她就会觉得大家都在盯着她看,议论她。
  原来,小T并不是因为和同伴相处这件事而恐慌,而是因为害怕被人审视,害怕暴露在同伴面前,从而产生了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我告诉小T:“被人审视没什么好害怕的,與人交往这是难免的,但总要学着交往。如果不愿意与人直接打招呼,可以先通过目光接触传达喜好。但如果连目光接触都没有,那也许人们会觉得你很害羞,甚至会认为你是个不讲礼貌的人。就比如上课时,老师看到你自信的目光,说明你胸有成竹,就会给你回答的机会;但如果你总低着头,那即使你全都学会了,我也没有办法知道呀!这样,我们先从主动向陌生人微笑做起好不好?”小T同意了。
  之后,我特意为她设计了一张“我能主动向陌生人微笑了”的观察表,请她做好记录,从第一天向1个陌生人微笑做起,到第二天向两个陌生人微笑,以此类推,训练一周。另外,她还要每天要记录完成“作业”的情况,如微笑时眼睛是否看向对方,是否真诚等;地点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公共场所。
  在之后的几周里,我和小T在课堂上有过几次眼神的交流,她不仅没有回避,而且还透出些许自信的光芒。下课护导时,我也会偶尔看到她在走廊上探出小脑袋向楼下张望,看到奔跑玩耍的小伙伴们,眼神里开始有了向往的光芒。
  这一天,我出门较早,第一次在上班路上碰到了小T。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一出院门,就看到了我。相距3米,我自然地冲她笑了笑,准备看她远去的背影。没想到,小T竟然在快要转身的那一刻朝我挥了挥手,还喊了声“老师早!”这是真的吗?她在主动问候我呀!我喜出望外。
  “趁热打铁”,我赶紧与小T的家长取得联系,在详细沟通了小T在校与同伴相处的细节以及她与家人、亲戚相处的状况后,我们共同为小T设计了“我能主动说出问候语了”的观察表,鼓励小T逐步迈出与人打招呼的步伐。同样,她需要记录相关情况,如主动问候别人时的问候语、问候对象的姓名以及被问候人的反馈。
  “小T这段时间的进步真大!看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了,下课也会走出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老师要给你点赞!”再次和小T交流时,我对她的赞扬溢于言表。之后话锋一转,“那你觉得勇敢地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要不要表扬?”敏感的小T迟迟不肯表态。“老师知道,你内心一定也觉得这是个优点,只是暂时还无法做到,对吗?” “嗯。我答错了就一定会出丑。”
  我轻抚了一下小T的肩膀:“那如果我问‘1+1等于几’你会答错吗?”小T看着我摇摇头,“这说明,你害怕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而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是这样。你觉得我说得对吗?”“嗯,可我就是做不到。”“那就从我的信息课做起,老师提一个对其他人都保密的练习方案,你看能不能接受。每周信息课上老师提问时,只要你觉得自己知道答案,就举手;如果你确定自己能答对某道题时,可以采用伸直手臂的举手方式示意我,我就会把回答的机会给你。如果每周课堂上你主动举手一次,老师就奖励你1个印章;如果你能成功发言1次,无论对错,老师都会奖励你2个印章;如果本周你1次都没举手或发言,反过来就要被扣掉2个印章。” 听着这个挺有“诱惑力”的约定,小T答应了。
  在执行“约定”的初始阶段,也有过几次失败。起初是小T座位离我较远,我无法正确判断她是否举手了,而她下课也没有主动来找我兑换印章。于是,我将小T的座位调到讲台附近,以便于观察。接下来就顺利了很多,她也越来越有信心。没想到,虽然也有被扣掉印章的时候,一学期下来,小T竟然集到了21个印章,并如愿得到了一本《闪亮的时刻》。   又是一年校园义卖节。烈日下,娇小的小T选择了一个离班级集体摊位不算太远的角落,安静地拿出两件玩具和三本成色还算新的课外读物。我在不远处静静地关注着她,暗暗为她勇敢迈出的这一步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刚开始几分钟,小T一直低着头,默默地等待客户上门,所以始终没有“生意”。看来,还需要我去鼓励一下。
  于是我走到她身边,轻声问:“咱们事先准备好的‘台词’还记得吗?”小T点点头。“我先喊第一遍,接下来你来喊。咱俩一人一遍。好吗?”……
  10分钟后,我们终于成功卖掉了为数不多的“货物”。小T告诉我,她想用赚来的钱买点东西,希望我陪她一起。
  “老师为你今天的表现鼓掌!”我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只是老师马上得去开会,必须离开,你一个人肯定能做好这件事的,老师相信你!”
  在我鼓励的眼神中,小T走进了“交易”的人潮。
  开完会,已是中午12点。回到办公室,发现电脑键盘上摆着个爱心形状的钥匙扣,同事跟我说是小T送来的,“小姑娘挺有礼貌的,进门喊了报告。走的时候还说了再见。”我抚摸着那颗红色的爱心,轻轻打开黏在扣环上一张对折的小纸条:“老师,谢谢您。”那一刻,我的心被融化了。
  放学时,我提前到教学楼下等小T。排在路队里的她也一眼看到了我。她读懂了我的眼神,羞涩地走到我身边。“谢谢你的礼物!”我俯下身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面带微笑真诚地祝福她:“祝贺你找到了‘阳光交往’的金钥匙!”此时我看到,她腼腆的笑和眼中闪出了泪花。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咨询员,遇到社交焦虑儿童时,很有必要主动去“唤醒”。
  第一,主动关注,积极发现问题。
  费乐斯腾说:“对于教师而言,适应学生的多样性是一项额外的任务,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生的个性存在多样性,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言行和日常表现保持持续的关注、分析与判断,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多样问题。
  上述案例中,一开始小T的情绪常被自卑和无助控制,而这种自卑与无助并非源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害羞”,而是源于她对社会交往存在错误的认知,甚至扭曲地认为“躲藏自己”“保持沉默”等行为可以避免让自己暴露在陌生的情境中。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无论是在想象中,还是在真实存在的社交场合中,往往会显现出一系列的社交焦虑危险信号,最显著的就是想要隐藏自己的行为。对此,我采取主动关注、静静守候和慢慢接近的方式,给予双方彼此了解的时间和空间,并耐心等待机会,积极寻求有利因素,最终走进并温暖了小T的心扉。
  第二,换位理解,鼓励内化体验。
  李政涛老师曾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个体遇到困境是社会互动内化和体验的结果。学生在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时,要接触很多陌生的教师和同学,要建立新的关系圈,要学会学习与竞争等,难免会有不适应。随着其身心的成长,养成各种自我意识也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作为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以积极的正向态度,帮助和鼓励儿童内化体验,唤醒和激发其正确自我构建的意识。
  上述案例中,面对一开始小T的一言不发,我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放低姿态,慢慢接近她。在与小T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我用真诚的态度与坦诚的语言与她对话,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她释放“恐惧”,主动“担当”,同时引导她剖析与改变内心认知,最终,在赢得小T认同和信任的同时,促发了她的积极成长。
  第三,真情唤醒,引导自我教育。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针对社交焦虑儿童,教师必须真情投入,从小处着想,针对不同学生的行为特征,制订正确、适合、渐进式的引导措施,给予儿童及时的干预和正向的指导,帮助儿童在学校环境里、在同伴身边进行社交互动体验,从而构建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合理的认知信念。具体来说,有两个重点策略:一是强化正向引导,实施“认知-行为疗法”;二是强化尝试体验,实施“社交互动练习”。
  对待类似小T这样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往往需要特别“真情”投入,才能唤醒其正视自我、相信自我的意识。小T身上存在许多被普遍认可的品质:上进心强、喜欢看书。我真心真意地投入感情,通过“正强化疗法”“制订观察表法”等行为治疗法,积极肯定其正向行为,同时帮助调整转化小T的认知结构,有效引导小T改变焦虑情绪,从而使得小T在积极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实现了情绪由内心逐步强化到自我行为的调适。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预防与矫正,需要过程性的研究实践,需要个性化的策略探索与定制,需要发展性的持续干预和提升,更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相关人士等用真情去“唤醒”,进而引导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逐步走向自我教育,探寻与同伴阳光交往的密码。如此,才能“让自我教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社会教育为辅助的环境下,成为教育的关键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陈永华,徐云.教师如何观察学生行为[J].人民教育,2009(8).
  [3]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4] 【美】塔玛.琼斯基.让孩子远离焦虑[M].吴苑蒙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5] 【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 贺乐凡,周韫玉,黄泰山.自我教育——教育的至高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教学机智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既是减轻学生生理表象的负担,也是舒缓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具有多重积极意义。通过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来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数学作业质量的创新增效举措有: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调动多感官,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突出探究,让数学作业更有深度;关注情感,让数学作业更
期刊
摘要:数学思考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以“结构化学习”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合理设计主线,突出“整体关联”;融通探索过程,凸显“动态建构”;聚力数学思考,促进“思维进阶”。让学生在系统中感受整体,在结构中实现建构,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关键词:结构化学习;数学思考题;整体关联;动态建构;数学思维  所谓“结构化学习”,是指建立在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以“整体关联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个人亲身经历获得认知、生发情感,在体验中检验反思,从而丰富生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路径有:通过游戏、猜谜等教学方式,营造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感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分享成果,提升认知,实现“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通过反思领悟,对已有认知进行深度建构,进而能迁移运用到后来的学习中,达到“学会学习”
期刊
摘要:打通教材前后的识字内容,有效设置相应的识字情境,连接学生积累与课堂教学,引导學生在趣味体验中发现形声字的奥秘。具体路径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故事、动画等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体验中生发兴趣;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体验中真实感知,在字理探究中深化思维;链接相似知识点,挖掘语言文字及符号图表中隐藏的内在规律,在深度反思中自主建构。  关键词:初体验真感知深反思  形声字
期刊
在最近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A、B两位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其间出现的几个小波折,让我对数学课堂上学材的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课堂上的一波三折:小棒惹的祸?  (一)多一根小棒反而不行?  上课伊始,两位执教教师均出示5根小棒,让学生从中任选3根去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记录操作的结果。A教师出示的5根小棒分别是8 cm、4 cm、5 cm、2 cm
期刊
摘要:开发与利用学生学习资源的基本流程是:用学习任务引出学生的学习资源;充分发现与收集资源;对资源进行分析与研究;引领学生运用资源进行学习。以这样的视角观察《理想的风筝》一课,得出的结论是:(1)要提高资源意识,充分认识学习资源的意义;(2)要灵活运用好开发、利用资源的基本流程;(3)要提高课堂时间管理水平。  关键词:观察报告语文教学学习资源开发利用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相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会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教学《年、月、日》,通过提前预习、谈话导入,与学生互动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帮助他们搭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思维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学习进行反思,促进认知深化。  关键词:预热体验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应该是不断数学化的过程。教师教学可以根据布鲁纳的“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认知理论,设计数学化的过程。其中,特别需要重视半具体、半抽象的表象操作的中介作用。教学《数图形的学问》一课时,尝试充分利用表象,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得到如下教学启示:情境设置要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启发式教学不会过时;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化;表象;《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出现的机械识记、繁琐分析等流弊甚多,学生学得不厌其烦,所得了了。为克服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可借助“还原”策略,从有趣记忆、深入理解、诵读积累等处入手,在学生心中埋下经典文化的种子。  关键词:有趣记忆深入理解诵读积累  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来流行“三怕”的说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怕”是因其学习有困难,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得不到收获的愉悦感。如何使文言文教学充满智趣
期刊
摘要:《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教学以探究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分“‘挑战’和‘应战’——人与环境”“蔚蓝色的希腊——海洋文明”“执干戈以卫社稷——希腊的公民与城邦”三个板块推进,在客观分析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以相关史料为依托,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和民族精神等关系。  关键词:史料问题设计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