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

来源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曹婷婷(1989-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遗产旅游、城市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梁保尔(1953- ),男,汉族,上海市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遗产旅游、旅游文化研究。潘植强(1991- ),男,汉族,安徽芜湖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研究。林琰(1989- ),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研究、遗产旅游、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研究。
  【摘要】本文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遗产廊道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安全风险成因。研究显示,丝绸之路遗产廊道旅游风险成因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自助旅游者经验能力不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趋利”和“避害”两大管控体系出发,构建基于旅游公共服务视角的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本文认为,“趋利”管控体系应包含信息服务、交通补给、便民服务、区域合作四方面,“避害”管控体系应包含规避旅游风险、完善救援体系两方面。
  【关键词】丝绸之路;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
  遗产廊道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兴领域,最初源自于美国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遗产廊道诠释了世界遗产由“点”状保护向区域化“面”状保护的根本转变,其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将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王丽萍,2011)[1]。
  2014年6月,“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也提出将2015年国家旅游年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2]。然而,丝绸之路沿线遗产廊道多为区域间经济流通、商业发展通道,气候、交通路况较差,某些地形险峻,步行艰险,对旅游者安全意识和承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同时,廊道旅游者多为自驾游、徒步等自助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深度体验;对廊道环境认识不全面,缺乏自助游、自救经验等,这也导致遗产廊道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长,如重庆7.11事件[3]、四姑娘山驴友失踪事件[4]等。如何对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已逐渐成为沿线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丝绸之路遗产廊道是一种线性遗产区域,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对其保护和管理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因此政府公共服务将在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的管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旅游市场大众化、散客化的新趋势下,旅游公共服务也成为影响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趋势,分析丝绸之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旅游安全风险及成因,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角度,提出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和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遗产廊道
  20世纪60年代,绿色廊道(green way)概念在美国逐渐发展成熟。绿色廊道具有2个显著特征:绿色和廊道,“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廊道”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通道。20世纪80年代,遗产廊道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融合诞生,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王志芳,孙鹏,2001)[5]。遗产廊道在绿色廊道基础上,注重对遗产廊道沿线和辐射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集游憩休闲、文化、生态保护于一体。
  根据李伟等(2004)[6]研究显示,遗产廊道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遗产廊道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既可以是运河、峡谷、道路、铁路线,也可以是指串联单个遗产点的线性廊道。其次,遗产廊道的保护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的概念,廊道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最后,遗产廊道保护强调综合性,将历史文化内涵放在首位,同时强调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的平衡。
  (二)遗产廊道旅游
  遗产廊道多为古代商贸通道、驿道等,沿线拥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价值,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如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巴蜀栈道、海上丝绸之路、古运河等。遗产廊道旅游注重展示遗产廊道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转变为可视或可感受的载体,展示历史上曾经的辉煌,以真实、直接的方式展示廊道上的古代风情(李跃军,2003)[7]。
  国内关于遗产廊道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角度:遗产廊道旅游价值探索、遗产廊道旅游开发以及古道旅游品牌打造。尹芳(2012)探讨了福建省古驿道概况及其旅游价值;并指出,闽驿道开发徒步旅游或与水上漂游活动相结合的古驿道旅游产品[8]。王丽萍(2012)分析滇藏茶马古道价值与历史背景,提出新茶马古道价值观——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并指出这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古道完整价值的途径[9]。关于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较多,如刘小芳(2009)在世界遗产视野下探讨古道旅游开发的价值,提出通过申报世界遗产以强化其价值[10]。刘建峰等(2008)和张洁等(2007)均提出构建古道旅游发展的“点—轴”开发结构,优化古道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11][12]。
  (三)旅游安全
  20世纪90年代,旅游安全问题引起国际广泛关注,针对游客的恐怖活动和犯罪现象等问题逐渐增多,掀起旅游安全研究的高潮[13]。1999年我国实行长假制度后旅游业快速发展,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安全问题。2000年以来,尤其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使得学者们对旅游安全问题更加关注[14]。
  目前国内旅游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安全基本理论[15]、旅游安全保障体系[16]以及旅游安全案例实证分析[17]3个方面。
  自助游由于其自主性、分散性、高风险性等特点,旅游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团队旅游的新问题。目前,关于自助旅游安全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自助旅游特点及安全问题原因的分析[18]、自助旅游安全管理[19]等方面。文谨和宫辉力(2007)指出自助旅游过程中,参加者信息与经验不足、公共补给与救援缺乏、旅游地点偏僻、缺乏专业化组织是目前自助旅游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18]。梁海燕和朱璇(2012)从背包旅游角度指出,我国要建立适合的背包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就必须加强背包旅游安全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研究[20]。   我国遗产保护界从21世纪初引入“遗产廊道”思想[21],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对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的研究确实少之又少。因此,亟待深化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的研究,以提高遗产廊道旅游安全系数,促进遗产廊道旅游的安全发展。
  二、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及成因
  (一)丝绸之路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丝绸贸易的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的罗马,是连结亚欧大陆古代文明的交汇之路[22]。
  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有多条“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北向蒙古高原,西经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西安经成都到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途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从南洋到阿拉伯海,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等[2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的是途径西北沙漠绿洲的“丝绸之路”(见图1):以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抵达中西亚,连接地中海沿岸诸多国家,全长约7000多公里,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沿线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特色传统独特,异域风情、文化遗址、自然景观与风貌等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丝绸之路沿线既有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如天山、大漠风光、雪域冰川、高原牧场,也有历经沧桑的古堡遗迹如楼兰、尼雅、高昌等遗址;有神秘奇特的雅丹地貌,也有风情各异的城市绿洲……[24]丝绸之路发展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及成因
  旅游风险是指自助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由于内外条件的改变,导致意外或非理想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该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旅游行程以及旅游地所提供旅游服务条件[25]。旅游安全风险会因旅游地、季节、气候、文化、路线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如气候多变、地势复杂等,社会风险如交通设施、通讯技术、旅游救援和基础设施等不健全、不完善。
  丝绸之路旅游者主要是自助旅游群体,自助旅游者与普通团队旅游者相比,往往由于旅游行程随意性大,更容易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自助旅游者往往自驾、徒步或乘坐非正式交通工具,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丝绸之路沿线地形复杂,意外事故多发等。导致丝绸之路旅游风险的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分析主要成因包括以下三方面:
  1.自然环境的直接与间接作用。
  遗产廊道气候、地形复杂,旅游者在旅游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天气变幻、路况湿滑等自然意外,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冰川融化、雪崩等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丝绸之路路途艰险,沿途经过戈壁、沙漠、高山峻岭,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增加了旅游者的自然风险,给旅游者造成人身伤害,还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影响其判断、决策,给旅游救援增加难度。
  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夏特古道,蕴含丰富的历史和辉煌,贯通天山南北,夏特古道路途险峻,集考古、探险为一体;木扎特的冰川支离破碎,穿越途中,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将给旅游探险者造成很大的威胁,是丝绸之路上高危探险线路之一[26]。夏特古道海拔超过3500m,具有极大的危险性,2010年1名北京驴友在过穆扎特尔河时,被湍急的水流冲倒失踪[27]。
  2.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丝绸之路地域广阔,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跨度大,遗产廊道分属的不同行政区间缺乏相关的协作,旅游信息发布不及时,旅游公共服务的漏洞使得旅游者在事故、灾害发生时无法获得及时的信息支持。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的网上信息大多是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产品推广以及自助游记,关于丝绸之路旅游气象、路况、治安、交通网络及人文习俗等相关信息介绍仍然较少,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信息漏洞给旅游者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丝绸之路沿线尚未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机场、航线、火车较少,难进难出[24]。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硬件设施缺乏科学规划,旅游自驾营地建设、补给建设尚不完善,汽车旅馆、汽车维修站点等信息不够完善,自驾旅游者常因不了解路况信息、偏远路段等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此外,我国旅游急救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事故发生时派出的警方、部队救援队伍,缺乏专业救援知识;丝绸之路沿线复杂的地形、气候条件,也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3.自助旅游者经验能力不足。
  自助旅游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丝绸之路旅游者的经验能力的缺乏与不足也增加了旅游过程中的风险。旅游者对于野外风险的感知能力不足,基本的伤口处理和急救知识的缺乏,以及高强度的户外运动对旅游者体力、身体素质的高要求,使得自助旅游者的安全风险增加。
  丝绸之路旅游是一种户外旅游活动,旅游者多是通过网络结识同伴,对旅行线路的设计与丝绸之路的了解上,存在信息缺乏的问题;非专业性的组织缺乏相关知识和遇到险境的自救能力的培训。同时,丝绸之路旅游者的风险感知低,对潜在的旅游风险感知不足,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也加剧了丝绸之路廊道旅游中的一些安全风险。
  三、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旅游业是关联性和综合带动性极强的公共服务产业,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对象都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因此旅游公共服务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必须依托政府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同样,公共医疗卫生、社会教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条件 [28]。
  丝绸之路旅游爱好者多自驾、徒步,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依赖性更强,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救援体系,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风险将会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援,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从旅游公共服务角度出发,从信息服务、交通补给、便民服务、区域合作以及规避风险、紧急救援方面提出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和建议。   (一)旅游公共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即政府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海内外游旅游者的公共需求,提供具有明显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和产品的总称,旅游公共服务有多种分类,按照存在形态可分为实物性旅游公共服务、精神性旅游公共服务和信息型旅游公共服务,按照需求可划分为普遍性旅游公共服务和差异性旅游公共服务[29],按照服务内容可划分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以及旅游行政服务等内容[30]。
  2011年《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旅办发〔2011〕222号)提出要全面实施“安全旅游目的地”战略,到“十二五”期末,为游客提供体系完备、设施齐全、优质高效、标准规范、舒适安全的旅游公共服务,基本完善5大旅游体系、旅游示范8大工程。本文据此,提出构建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安全管控体系的相关建议。
  (二)构建丝绸之路遗产廊道旅游安全管控体系
  通过上述对丝绸之路发展遗产廊道旅游的资源特征、旅游安全风险成因的分析,本文认为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趋利”与“避害”,即从积极准备和避开危害两方面入手,对遗产廊道旅游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1.趋利
  “趋利”,指积极准备,防范旅游灾害、风险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旅游者都需要做出努力。丝绸之路旅游更多的是“无景区旅游”,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好预警和旅游公共服务。
  (1)信息服务。优化旅游资讯网络服务,为遗产廊道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新型通讯设备发布信息。利用好微信平台、微博等APP应用向丝绸之路自驾、徒步等自助游者传递即时交通、气候等信息。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和帮助,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2)交通补给。丝绸之路地域广阔,旅游者多自驾、骑行或徒步穿越丝绸之路,因此要加强营地补给供应,完善自驾、骑行营地的建设,优化自驾车旅游服务区、骑行服务区建设,为游客提供能量与物资的补给、维护保养等服务。
  (3)便民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政府应推出更多的旅游惠民产品和相关服务措施。丝绸之路遗产廊道地处偏僻、远离市区,携带大量现金往往会存在金融安全问题,通过加强银行业的合作,扩大专项银行卡使用范围,增强游客的金融安全和消费安全。同时,也可考虑同银行业的合作,如发行旅游主题银行卡,便利旅游消费。
  (4)区域合作。健全部门间、区域间的合作机制,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旅游环境。推动区域间相关协作与信息、便捷交通、安全保障及惠民便民服务对接,逐步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如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医疗保险服务,使游客在丝绸之路旅游仍然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提高自助旅游者的医疗安全保障。
  游客自身也要增强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成熟的“丝绸之路旅游者”。首先,储备相关知识和信息,如遗产廊道目的地相关历史、地理信息,即时旅游状况、急救知识和野外生存常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急救机构和相关电话,出发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天气状况等。其次,做好心理、生理和物质上的准备。丝绸之路沿途地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需要旅游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风险承受力;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丝绸之路旅途中的各种艰险和不适条件,并做好户外旅行设备准备,如防寒服、防滑鞋、常用药品等。
  2.避害
  “避害”包括两方面,一是规避风险,二是完善救援体系。
  规避风险是指旅游保险意识。丝绸之路廊道旅游者为自助旅游者、背包客,要增强保险意识,为自己购买意外险、救援险,以保证出事后的抢救、报销,变事后补偿为事前预防、事中救助,利用保险转移部分风险。西方国家目前推出许多新的旅游保险险种可参考借鉴:如针对喜爱徒步探险活动的年轻人的“个人事故保险”、“体育多种险”等多种专门承保保险。丝绸之路旅游者为户外险境中需要的旅游救援投入“旅游救援保险”,转移旅游意外风险,同时及时获得救援。
  紧急救援是指在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对旅游者提供的紧急救护与援助,是保障旅游安全的重要环节。紧急救援包括专业旅游救援和民间安全救助两种,专业旅游救援主要是一些相关的旅游救援组织,如中国国际旅行社救援中心、广州紧急救援中心等。民间救助,指来自不同旅游者之间的帮助,是旅游救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丝绸之路遗产廊道地处偏远,专业的救援组织需要时间赶赴现场,此时民间救助常常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地,对旅游者展开安全救助。因此完善旅游紧急救援尤其民间救援对于完善丝绸之路旅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非常重要。
  四、结论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区域间经济、商业交流的通道,历史文化丰富,沿线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旅游开发价值大,对游客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丝绸之路廊道特殊的地理、气候、交通等状况,廊道旅游安全成为发展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条件。现有的旅游安全研究多从旅游资源特点、事故原因角度提出防范措施,本文分析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成因,从旅游资源的公共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角度,提出丝绸之路廊道旅游安全管控的措施,包括:信息服务、交通补给、便民服务、区域合作、旅游保险、紧急救援等方面。但是文中构建的旅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仍是是宏观方面的安全体系建设,微观层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展开研究,如信息服务、交通补给等,文中没有对具体的旅游信息平台、自驾营地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但遗产廊道旅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离不开各个微观层面的具体建设措施,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5):61-66.
  [2]新华网.我国确定2015年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14/c_1113256158.htm,2014.   [3]新浪博客.重庆潭獐峡7.11事件19名驴友遇难周年祭.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efdc6b0100judi.html, 2010.
  [4]腾讯大成网.14人穿越四姑娘山失踪12天.http://cd.qq.com/zt2011/travelost/index.htm?pgv_ref=aio,2011.
  [5]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5):85-88.
  [6]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28-31.
  [7]李跃军.试论中国古道旅游线开发思路[J].前沿,2003(11):79-81.
  [8]尹芳.福建省古驿道旅游价值探析[J].旅游管理研究,2012(7):22-25.
  [9]王丽萍.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4):34-38.
  [10]刘小芳.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J].旅游论坛,2009,2(2):199-204.
  [11]刘建峰,张洁,王桂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1):81-86.
  [12]张洁,杨桂红,阮冬梅.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J].资源与产业.2007,9(3):51-53.
  [13]郑向敏,宋伟.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19(5):1-7.
  [14]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9(5):17-24.
  [15]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65-68.
  [16]张进福.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的构想[J].旅游学刊,2006,21(6):39-43.
  [17]郑向敏,范向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J].旅游论坛,2008,1(1):66-72.
  [18]文谨,宫辉力.国内自助旅游的安全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78-80.
  [19]刘莉文.自助旅游安全问题的三核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205-208.
  [20]梁海燕,朱璇.国内外背包旅游安全研究述评和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25-31.
  [21]俞孔坚,奚雪松.发生学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成[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8):975-986.
  [22]新华网.习主席笔绘中蒙合作美丽图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8/22/c_133575461.htm,2014.
  [23]新华网.丝绸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3-12/26/c_125886655.htm,2013.
  [24]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25]何国萍.浅析我国景区旅游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19-23.
  [26]中国古道网.夏特古道介绍.http://www.cngudao.com/Web/roadDetail.aspx?roadId=203.
  [27]中国旅游新闻网.北京10名山友穿夏特古道1死1失踪组织方未备案.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0/6/25/0625083954.htm,2010.
  [28]董培海,李伟.关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解读——兼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研究,2010(4):86-90.
  [29]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25(4):20-26.
  [30]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http://www.cnta.gov.cn/html/2011-12/2011-12-31-10-5-26806.html,2011.
其他文献
一、邓 勃    我愿抛掉我的相机,跟她去牧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二、林文忠    我到三亚旅游的时候碰上下雨  没有耀眼阳光的海滩让我紧张、兴奋  我的相机也特别钟爱   三、伍 振    相机代替了语言的交流  无邪的孩童和虔诚的妇人是老外眼中的主角  而你们则成了我眼前最美的风景   四、周 燕    脚生了翅膀带着我来到羊湖  让我只有宁静和无
期刊
朋友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我们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小时候都没有享受过这些,而现在自己赚钱了,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把以前没有机会玩的都玩个遍。”  说得也对,为什么觉得乐园就是孩子玩乐的天堂呢?长隆水上乐园不仅有儿童玩的,还有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试想你面对的大多是快乐的孩子,你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如果觉得悲愤,你玩那些惊险刺激的水上项目的时候,任凭你怎么喊,都不会有人觉得你是个疯子。那是
期刊
唐蕃古道,那沿途浓郁的民族风情、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留下的许多动人传说,以及河源的发祥地的神奇,一直在强烈地吸引我,总有让人去追寻它,探究它的冲动。  D1:出发地:西宁 目的地:玛多  行车路线:西宁—(西湟高速)—湟源—(湟倒高速)—倒淌河—(214国道)—日月山—(214国道)—河卡山—(214国道)—姜路岭—(214国道)—醉马滩—(214国道)—花石峡镇—黄河沿—玛多。全程483公里,用时
期刊
当年徒步汉江,古栈道闯入视野。后来写过一个很长的稿子,不卖座,也就丢下了。谁承想,前两年贴了一些在网上,竟然招来东京电话,原来是NHK看到了,他们要拍古栈道。  老实说。这个电话让我心里有点慌,有点虚。看到过一个资料,日本人对其古代道路的研究深度让人感叹:他们甚至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测量了当年修筑的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痕迹。这些道路是在公元七世纪(600年代)由大和政权建设的
期刊
6月3日下午,乘坐马航MH376班次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往吉隆坡。  波音767在晴空万里、白云堆垒成各种形状的万米高空翱翔,突然厚厚的云中出现一个空洞,依稀可以看到地面的山川河流或者建筑物,不由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的描写,神仙在天上行走时需要了解下面的情况就是马上拨开云朵,从一个洞子里看下去的。追寻这种神仙的感觉,就是我多年来飞行时喜欢坐在窗边的原因。  飞越香港上空后,进入中国南海,水天一色
期刊
许志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与龙门会有如此紧密的关联。  三年前,作为南京大学旅游课题组的一名博士生,许志晖在龙门做过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在现场普查的三个月里,他跑遍了龙门的山山水水,并完成了《龙门县旅游保护性开发规划》课题研究;三年后,一纸调令将他请到这个旅游资源在粤东数一数二的地方担任父母官,上级领导期待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提升龙门,发展龙门旅游。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崔爽的话说,龙门的资源够丰富
期刊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特点,每个旅程也都有让人怀念的地方。提起福建,我们印象最深的也许不是它的某处风景名胜,而是那里出产的茶叶。或许也就是因为福建的茶叶,激起了人们对它无限的向往。我想,如果有一条线(旅游线路)让你在短短五天就能了解福建的话,每个爱茶的人或许都会兴奋吧。    推介路线:广州——武夷山——厦门    行程安排:  第一天:广州乘MF866/10:55飞机赴武夷山,游览水帘洞、鹰
期刊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也称“鹿城”。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西部重工业城市,包头直到2000年都还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涉外酒店。  神华集团看到了这一点。2001年1月30日,仅仅用了7500万元资金和短短7个月的时间,神华集团奇迹般地改造出一座填补包头市旅游业空白的四星级国际大酒店正式对外营业;仅仅四年之后的2004年10月,包括神华国际大酒店、神华国际会展中心、神华国际公寓和
期刊
作者简介:马保烈(1973- ),男,汉族,山东寿光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饭店管理。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我们在关注现代职业教育外延扩张的同时,应该对内涵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同步发展。文化建设是内涵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现代职
期刊
2600多年前,春秋五霸争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撼人心魄的一幕。    历史已经封尘,故事依然流传。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曾经的古越人聚居之地,但见碧水丹山秀其内,道教文化美其中,丰富的人文与奇绝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龙虎山煌煌荣耀,更加璀璨夺目。  尤其是随着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