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吴随想

来源 :时代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灰色细雨蒙蒙的烟云天,青褐色皴裂斑斑的砖脚地。鼓形石柱础擎起漆皮剥落的木柱,一根一根不甚直溜的柱子,支撑着四面古旧的木楼木梯木板壁,一扇扇棂格精致的木雕窗。一方天井,苔痕上阶。一株老桂,绿了半院。潮润的风,裹着桂花香缕缕飘来……这个浙中古村——金华永康市厚吴村中的老宅“桂花居”,古韵悠悠,马头墙下街窄巷长,落花如梦,塘水生凉,丝雨缠绕着思绪漫然无边。
  二十多年前的几次远行,于途中得见陕北的窑洞、山西的斜顶房、湘西的吊脚楼、贵州的小城堡、皖南的马头墙、湖北参差长短的大顶屋,每一处都会让人兴味无穷。记得第一次到东南,看到沪宁线上闪过绿篁丛中黛瓦粉墙,恍如是在魏晋时代的山阴道上。于是,我认为南方有我梦中的古风貌,就跑到更南的广东,却大失所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那里看到的已是火柴盒式小楼的天下。不想,二十多年中,“火柴盒”竟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全国。有画家朋友,不得不租“三马”到不通公路的地方去觅风土。旅游团的游客,上车睡觉下车撒尿,真是胡来哉!
  我此次南行数千里,山水之间多了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火柴盒”,不辨身行何处。幸而在厚吴又找到了粉墙黛瓦桂花烟雨的江南。
  桂花居是书香门第,从这里带着书与桂的缕缕余香,我来到厚吴村另一老宅——司马第——一座嘉庆年建的官家宅邸。与厚吴许多古宅一样,是三进二层四合屋,中间二天井,不同的只是迎门的马头墙是磨砖的,门楣上阳刻“司马第”三个字。宅中并不见画梁红柱赤墀青琐,只是江浙式赭木本色。除却壶门粉壁上有些诗词联句之外,府邸的豪华,只显现在木雕上了。
  当地人将屋柱顶端抵接梁架的半弓形装饰木,称作牛腿或马腿,我看上去,倒像是金华的火腿。司马第的柱子极粗,那“火腿”也就分外突出,上面抵承横梁的斗拱,下面连接木柱的顶架,俱是繁密的云子勾缠枝花整雕的绣球。“火腿”最凸突的主件部分,是整雕的大狮子抱着小狮子,狮子张牙舞爪,灵动威猛,玻璃球镶嵌的暴睛瞪视下方,一身毛发或卷曲或飘洒,蜷蜷缕缕,流畅洒漫,宅院四周十几只狮子很为司马第生威势。背衬的门窗隔扇雀替,皆是一幅幅山川人物故事的浮雕,或是流云百蝠、万字不断、乱柴托壶瓶缠枝花纹的透雕。精镌美镂争供眼,目不暇接之中领受了什么是繁华贵盛雕镂满眼。
  对着雕镌精雅的司马第,心中却叠印起河北家乡山里有一座柿子树核桃树的小院落,二层楼院中砖瓦雕饰虽稍拙朴,其精雅繁密,亦同样是“雕镂满眼”。记得在这座弃院中写生的画家朋友说:“现在没人费这样的心劲了,人们活得越来越粗糙。”村里年轻人都到火柴盒式的小楼中居住,而“桂花居司马第”也只有老年人,后辈都住上火柴盒式的别墅了。
  
  徘徊于司马第廊柱之间,我同样以为这里不及小楼别墅中舒适,画家与我感慨的是一种心态——一丝一缕镌刻这桂花居司马第的匠人和主人,以一种宁静、不计时日代价的心思成就这样一种美,于是就有了这属于江、浙的美,河北家乡那座山村小院也是如此。
  不同的生存条件、人文风俗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但都是不计功利追求美的心态,产生了各地不同的景观美。在这种心态中产生的美,叫做优雅。桂花居司马第与河北家乡的小院,都具有这种优雅。
  自古国人就有“赶时兴”的心理,生怕自己落入“天宝末年时势装”遭人耻笑,遂不断抛弃自己的美,使我们美轮美奂的“天宝时势装”及其体系,如今叫做“和式”。
  如今人们离开“桂花居司马第”,又要去追“欧式”了,欧洲的“哥特”、“巴洛特”、“现代北欧”同样是那个地域人的宁静无功利的追求,不过,那份优雅是欧洲的。
  当我登上村前的山丘南山凝望整个厚吴的时候,心头浮起一位外国诗人的话——人生总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掉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故园的风貌……
  俯瞰古村,见青灰、褐灰小瓦密匝匝覆成的屋顶,鳞次栉比,背瓦互连,一方方黑的天井,一片片白的马头墙,组合成黑白灰色、肌理细密、密笔皴痕一般铺陈开去,形成一派扑地闾阎,消失于远处暮霭,隐隐浮几缕炊烟……
  虽经沧桑变迁,厚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却经久不衰,而今的厚吴,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尚存厅堂宗祠、古屋老宅、庐墅精舍近百幢,千余间,幢幢房屋相连,院院门廊相通,走廊呈“井”字形向四面八方对称伸展,往往是几百间房屋连成一片,雨雪天邻里走动也不用打伞,构造非常合理巧妙,这一院一幢,不禁使人感到婉若人体的穴位,这不断伸展的走廊,无异于穴位之间的经络,既使人得到艺术熏陶,又在乡邻间串联着亲情。
  这些在宁静超功利心态下诞生的智慧结晶,而今仍具有原有的功能,凝聚协调着几千村民的生活和劳作,起着服务村民的作用。在一座大的宗祠里,就有办公室、保安站、老年协会等。
  我羡慕厚吴人,保护了母亲面孔一般的故园风貌,厚吴也是我永远的桂花烟雨江南。
  萧萧暮雨,天地苍青,我细细审视,仍不能辨识哪是司马第,哪是桂花居,但潮润的风与桂花的香却缭绕在我心头。
其他文献
带翅的指的是会飞的鸟,什么鸟?鸽子。鸽子矫健而翩跹的身影,一直翱翔在他情感的心空,魂牵梦萦。断臂者名叫刘斌,一个五十出头的刚强汉子。可以这么说,他人生的理想之梦,搭载在鸽子的翅羽上,在生活的风雨中昂扬挥舞。意外的伤残和深刻的苦痛,无情地改变了他生命的轨迹,但一颗顽强的心没有动摇。是鸽子扭转了其乾坤,他的世界因此充满阳光。苦心孤旨钻研的一道名菜,拯救了苦难的一家人,刘斌及其夫人杨正英,以鸽子为原材料
期刊
又是一年的秋季,又到了秋收时节,以往农民们收完玉米后对遗弃在地头上的玉米秸秆都是一烧了之,即破坏了土地,又污染了空气。而今年在安徽省北部萧县,农民们用上破碎机来破碎玉米秸秆,让它们入土腐烂成肥料,变废为宝,即省事又环保又获利,可谓是一举三得。  图为:秸秆破碎机进农田让秸秆变废为宝。
期刊
在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有一位平凡的检修工,他在本职岗位上勤学苦练,不断创新,练就了真功夫,被四台矿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并且获得年薪12万元的优厚待遇,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段云龙共完成技改项目53余项,有35项获得了同煤集团公司表彰,并受到评审组广泛赞誉,段云龙多年致力技改,为矿上累计创价值800多万元,他同时也成为四台矿建矿以来完成技改项目最多的一个人。他连续10年被评为矿劳模,连续6年
期刊
苏州市木渎古镇是一个兼具山水、园林的水乡古镇,明清时期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现在修复开放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馆五处。背依灵岩、天平两大名山,更是江南诸多古镇中,唯一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近年来,木渎古镇凭借“中国园林古镇,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这一鲜明的文化品牌,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受到各方关注。近年来推出的“姑苏十二娘”、“我到木渎考状元”、“童玩文化”等特色品牌文化,将
期刊
小天鹅转让冷机公司股权之事,无疑对公司今年1至9月份的业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根据公司近日发布的公告,收到股权转让款使公司实现一笔巨额收益,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公司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00%以上。    业务调整“进行时”    其实,除了获得投资收益之外,转让在冷机压缩机公司和冷机有限公司股权之事,也是顺着小天鹅调整业务,加强洗衣机主业的思路来进行的。这意味着,收回在连年亏损或资不抵债的冷机公司的投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报告文学作家朋友到某润滑油企业去做调研,与韩红燕副董事长一起探讨有关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问题,饭后之余也谈论起关于90后女孩儿的话题,韩总告诉我们,她也有个90后的女儿,我甚是兴奋,想知道亿万富翁的千金是怎样的一个90后女孩儿,所以我主动要求,决定抽时间见见韩总的19岁上农大学院一年级的女儿,韩总在百忙中带我们去了农学院,拜访她的女儿。  那是0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阴着天,是200
期刊
4月1日起,双下肢残疾的残疾人就能学车驾车了。昨日,首个面向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的驾驶培训课程开始报名,近百残疾人“尝鲜”。另据了解,中残联主席张海迪也有望成首批领取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  根据交管部门和残联要求,驾校开设肢障学员培训课程前须先通过硬件设施的无障碍改造验收。目前,东方时尚驾校、丰顺驾校等均已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为残疾人增设出入坡道、栏杆、卫生间无障碍坐便器等。  昨日,丰顺驾校启动
期刊
“江南第一茶市”峨桥镇的李继宏先生,营茶业,爱字画,好古董。一天,我们坐在镇上一间酒馆里闲闲的小饮,他忽然向我问起李阳冰。  翻过《李白全集》,也读过一些研究李白的书,我自然对李阳冰就不陌生了。李白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穷困潦倒,孤苦无依,幸得族叔李阳冰收留。那时,李阳冰的日子也不好过,正要从当涂县令的位子上离开;但他还是接纳了李白,后来在李白疾殛时,竟然为了给李白治病不惜卖掉自己唯一的一件御寒皮衣
期刊
阳原县是河北省西北部的一个贫困县,然而,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地,由于泥河湾遗址群的发现,便变得不再苍白和平凡,不再无声与无名。因为有了泥河湾,阳原县走出了河北,走向了世界。诚如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卫奇所言:“中国的20年看深圳,100年看上海,1000年看北京,3000年看西安,5000年看山西。100万年前看哪里?要看河北阳原县泥河湾。”泥河湾遗址群,印证了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巨变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使得阳
期刊
中国著名书法家殷夫先生,曾用名殷福。号桥山墨人。河北涿鹿县人,现为民进河北省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自幼学习书法,独创了“繁散体”、“空心体”、“欢聚一堂体”、“柳叶隶”等字体。所创作品屡屡获奖。分别夺得了世界铜奖、国际银奖、金奖、中国百年风云人物奖、2000年中国国术家金奖、美国世界艺术中心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