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抗真菌经验治疗与抢先治疗首选药物的现况调查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根据我国多中心血液肿瘤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抗真菌治疗的病例资料,描述治疗策略和首选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全国15个血液病中心共367例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或HSCT的患者,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抗真菌经验与抢先治疗的首选用药情况,分析抗真菌药物的构成比及影响首选用药的因素.结果 367例患者中282例(76.8%)接受抗真菌经验治疗,85例(23.2%)接受抢先治疗.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分别为氟康唑55例(15.0%),伊曲康唑174例(47.4%),伏立康唑39例(10.6%),普通和(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 57例(15.5%),卡泊芬净26例(7.1%),米卡芬净7例(1.9%),联合治疗9例(2.5%).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抢先治疗首选伏立康唑和联合治疗的比例高于经验治疗,但伊曲康唑在两种治疗策略中均为首选比例最多的药物;接受HSCT的患者中,首选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比例高于非移植患者,而非移植患者中则首选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伏立康唑高于移植患者;在进行抗真菌二级预防的患者中,首选卡泊芬净和联合治疗的比例较多,而未预防和一级预防的患者中首选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多于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目前我国血液肿瘤接受化疗和HSCT患者中,抗真菌治疗仍以经验治疗为主,首选最多的药物为伊曲康唑,其次分别为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棘白菌素类药物。

其他文献
血友病B(HB)系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缺失、突变或重排所致的X染色体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占血友病的11% ~15%.男性发病率为1/30000,女性罕见[1].70%的患者有家族史,30%为散发病例,发病原因均为FⅨ基因突变[2].FⅨ基因序列于1982年被完整克隆[3],并于1985年完成测序[4].本研究我们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对10例HB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初步探讨HB的分子机制,以期应用
期刊
目的 应用差异蛋白质谱的方法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蛋白质谱的表达差异.方法 提取5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血清,去除血清样品中的高丰度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进行血清低丰度蛋白质的分离,找出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点,切出差异蛋白点后进行脱色、胶内酶切、肽段提取,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TOF MS)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
经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第18期“血液病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3—03—04-017)定于2013年10月11—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学习结束后,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10分。计划招收学员30名,以报名先后安排。本学习班学费1000元/人(包括材料及证书费),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期刊
目的 通过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造血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谱,探讨MDS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先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MDS患者CD34+细胞造血调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验证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核型正常的MDS-难治性贫血(RA)患者CD34+细胞中是否也存在差异表达,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造血调控的内在联系。结果MDS—RA患者CD
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肿瘤.基于染色体核型的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对临床诊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一些与AML致病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被陆续发现并加入到AML的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选择中,如FMS样酪氨酸激酶3 (FLT3)、核磷蛋白1(NPMl)等.这些分子标志对正常核型AML的预后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最近在AML中发现的异柠檬酸脱氢
期刊
目的 分析1例β地中海贫血合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14岁,自幼贫血,此次急性起病,血常规检查示WBC 1.28×109/L,HGB 65 g/L,PLT 18×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2×109/L,中性粒细胞0.03 × 109/L,红细胞平均体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C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1例原发于颈部淋巴结的LCS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病理组织活检标本可见具有明显恶性细胞学增殖特征的瘤巨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显著异常,免疫组化检查示S-100、CDla和Langerin(CD207)阳性,电镜下可见Birbeck颗粒,支持L
合并症是指除基础疾病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损伤及异常,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1987年Charlson等[1]提出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对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积分评价.许多研究已表明,合并症对癌症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有明显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伴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合并症对其预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Wan
期刊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表现为红细胞大量增殖,但是对于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2005年国际上多个研究小组报道了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尤其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中存在特定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并证实其与MPN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3]。
期刊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去甲基化药物作为一种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表观调控化疗药物,可明显改变MDS的自然病程,提升MDS的治疗效果,引发了临床医生与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