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美术课程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入手,通过对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层面,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和思考以为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审美能力;美术课程
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是众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全局观念、长远考虑、战略眼光的体现。这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将普遍原理与自身具体情况相结合,切实考虑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所处的水平,使美术课在不断地探索和优化组合中真正发挥出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1.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对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及提升小学生能力的意义理解得不到位。很多小学片面理解美术课仅为物质美术课,忽视了精神美术课与物质、精神二者的关系。同时在理解创设物质美术课这方面也有狭窄之嫌:仅限于空间布置、设施提供等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班级提升小学生能力之外的“引申性”美术课,这反映出部分的小学在美术课概念标准上的偏差和彼此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等情况。
(2)对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和提升小学生能力的主客体关系理解不深。作为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创设者,教师本应充分考虑提升小学生能力的目的要与教育目标统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的教师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如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对小学生对美术课的感受去加以了解和采纳,有时甚至将其完全忽视。甚至一些美术课布置纯粹成为摆设和装饰,仅供参观学习和领导检查,从而完全违背了美术课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此种美术课布置就成为了纯粹的摆设,而不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3)单纯为标新立异而频繁变换美术课。许多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者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美术课类型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提升小学生能力的实用价值,并引起处于秩序感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的不安全感,使其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2.对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同时极大程度上依靠自身与美术课的交流来认知周围事物,故而首先要给小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和借鉴的空间,并且以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来给其局部美的变化和整体上的协调感;以简洁、易懂的美术表现手法来与小学生视觉模糊、注意不持久的特点相符合,并以幽默的细节来增强小学生的感知兴趣;内容方面以小学生自身的作品以及其相应的照片等来培养其审美情趣,增加成就感。
(2)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切实突出小学生在美术课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在墙面的创设中设置功能区,并开设集体游戏、家长参与等一系列活动的“功能区”,使小学生由原本的接受者这一角色转变为观察者、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等多种类型的角色,并且在对美术课的更新过程中帮助其获得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在此过程中将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在无形中进一步丰富,从而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3)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推出新意来吸引小学生主动参加。所谓新意,指的是在提升小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并能提升小学生能力,以此来有效地产生对小学生的“磁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同样会不断启发诱导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主动、不断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对美术课中出现的各种类型事物加以充分利用,即所谓抓住一切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而这样的要求,更决定了美术课的内容形式必须要及时更新。
综上所述,教育美术课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也正因为美术课对人的塑造性,故而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将美术课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将美术课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放在重点考虑的范畴之内。同时,除了注重小学美术课外,更重要的则是向社会、家庭进行宣传呼吁,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形成合力,从而给每一个小学生以更健康、更适合学习和生活的美术课。
参考文献:
[1]康 丹,阮巧英.浅论借美术课程提升小学生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0(09).
[2]粟 怡.小学生教师提升小学生能力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南界逸夫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审美能力;美术课程
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是众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全局观念、长远考虑、战略眼光的体现。这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将普遍原理与自身具体情况相结合,切实考虑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所处的水平,使美术课在不断地探索和优化组合中真正发挥出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1.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对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及提升小学生能力的意义理解得不到位。很多小学片面理解美术课仅为物质美术课,忽视了精神美术课与物质、精神二者的关系。同时在理解创设物质美术课这方面也有狭窄之嫌:仅限于空间布置、设施提供等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班级提升小学生能力之外的“引申性”美术课,这反映出部分的小学在美术课概念标准上的偏差和彼此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等情况。
(2)对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和提升小学生能力的主客体关系理解不深。作为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创设者,教师本应充分考虑提升小学生能力的目的要与教育目标统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的教师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如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对小学生对美术课的感受去加以了解和采纳,有时甚至将其完全忽视。甚至一些美术课布置纯粹成为摆设和装饰,仅供参观学习和领导检查,从而完全违背了美术课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此种美术课布置就成为了纯粹的摆设,而不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3)单纯为标新立异而频繁变换美术课。许多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者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美术课类型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提升小学生能力的实用价值,并引起处于秩序感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的不安全感,使其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2.对借美术课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同时极大程度上依靠自身与美术课的交流来认知周围事物,故而首先要给小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和借鉴的空间,并且以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来给其局部美的变化和整体上的协调感;以简洁、易懂的美术表现手法来与小学生视觉模糊、注意不持久的特点相符合,并以幽默的细节来增强小学生的感知兴趣;内容方面以小学生自身的作品以及其相应的照片等来培养其审美情趣,增加成就感。
(2)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切实突出小学生在美术课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在墙面的创设中设置功能区,并开设集体游戏、家长参与等一系列活动的“功能区”,使小学生由原本的接受者这一角色转变为观察者、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等多种类型的角色,并且在对美术课的更新过程中帮助其获得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在此过程中将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在无形中进一步丰富,从而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3)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推出新意来吸引小学生主动参加。所谓新意,指的是在提升小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并能提升小学生能力,以此来有效地产生对小学生的“磁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同样会不断启发诱导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主动、不断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对美术课中出现的各种类型事物加以充分利用,即所谓抓住一切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而这样的要求,更决定了美术课的内容形式必须要及时更新。
综上所述,教育美术课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也正因为美术课对人的塑造性,故而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将美术课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将美术课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放在重点考虑的范畴之内。同时,除了注重小学美术课外,更重要的则是向社会、家庭进行宣传呼吁,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形成合力,从而给每一个小学生以更健康、更适合学习和生活的美术课。
参考文献:
[1]康 丹,阮巧英.浅论借美术课程提升小学生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0(09).
[2]粟 怡.小学生教师提升小学生能力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南界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