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的推断是历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最常见一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然而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变化多端。因而很多学生对这类题目感到非常棘手、无从下笔。部分学生只能直接放弃,还有一部分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还是没有把握,导致很多学生得分率低、丢分多。针对这一个困扰广大师生的现实问题,本文对初中化学物质的推断题首先进行了简单分类,然后就各种类型的推断题进行祥细的分析和解答。通过两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初中化学物质的推断题根据题目呈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描述型推断、框图型推断、表格型推断、连线型推断等四种类型,下面结合例题对前三种类型进行说明。
一、描述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描述型推断题主要是用文字描述的方法来呈现题目的。
例1、(2013年达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⑴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⑵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式: 。
分析:在可能含有的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六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其中FeCl3呈黄色。根据“实验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FeCl3 。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 或 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又据“实验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知实验①生成的白色沉淀只有BaCO3 而不含 BaSO4 ,反向推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OH)2、Na2CO3 ,一定不含Na2SO4 。至此,对KNO3的有无不能确定,可能含有或者不含 。
二、框图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框图型推断题是用方框、箭头、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等构建出一个逻辑框架图。
例2、(2013年日照市)、已知A是固体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B通电时,在阴极产生I,在阳极产生H。
(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 _有關。
(2)E物质的化学式是 。(3)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4)在实验室里加热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备气体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从反应② “通电”推断B是水。从④D能与稀硫酸反应,推断D是氧化铜。剩下C是二氧化碳。据电解水时,生成气体“正氧负氢”,阴极产生I是氢气,阳极产生H是氧气。中路,C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物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G是铁。第三路D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E 是硫酸铜。
三、表格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表格型推断题用表格的形式给出某四种或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后的现象。
A B C D
A ↑ ↓ -
B ↑ ↓ ↑
C ↓ ↓ -
D - ↑ -
例3、(2013年安徽)、现有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
号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
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由此推断4瓶
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C D
分析:结合本题以表格,把稀HCl、稀H2SO4、Ba(OH)2、Na2CO3 四种溶液做成表1形式加于分析,比较两个表
稀HCl 稀H2SO4 Ba(OH)2 Na2CO3
稀HCl - - ↑
稀H2SO4 - ↓ ↑
Ba(OH)2 - ↓ ↓
Na2CO3 ↑ ↑ ↓
上表中A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稀H2SO4对应现象是一致的:都是一“气体”,一“沉淀”,一“无明显现象”。 故A 是稀H2SO4 ;同样,上表中B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Na2CO3对应的现象一致:都是两“气体”,一“沉淀”。 故B是Na2CO3 溶液;上表中C对应现象和下表中Ba(OH)2 对应现象是一样:两“沉淀”,一“无明显现象”。 故C是Ba(OH)2 溶液;上表中D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的稀HCl对应的现象一致:都是一“气体”,两“无明显现象”。可见D是稀HCl 。
物质的推断题仅仅是初中化学中考众多试题中的一个题目。但它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厉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属于较难的题目。然而,只要熟练掌握基础,应用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进行仔细认真分析,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描述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描述型推断题主要是用文字描述的方法来呈现题目的。
例1、(2013年达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⑴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⑵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式: 。
分析:在可能含有的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六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其中FeCl3呈黄色。根据“实验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FeCl3 。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 或 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又据“实验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知实验①生成的白色沉淀只有BaCO3 而不含 BaSO4 ,反向推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OH)2、Na2CO3 ,一定不含Na2SO4 。至此,对KNO3的有无不能确定,可能含有或者不含 。
二、框图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框图型推断题是用方框、箭头、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等构建出一个逻辑框架图。
例2、(2013年日照市)、已知A是固体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B通电时,在阴极产生I,在阳极产生H。
(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 _有關。
(2)E物质的化学式是 。(3)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4)在实验室里加热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备气体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从反应② “通电”推断B是水。从④D能与稀硫酸反应,推断D是氧化铜。剩下C是二氧化碳。据电解水时,生成气体“正氧负氢”,阴极产生I是氢气,阳极产生H是氧气。中路,C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物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G是铁。第三路D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E 是硫酸铜。
三、表格型推断及解题技巧
表格型推断题用表格的形式给出某四种或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后的现象。
A B C D
A ↑ ↓ -
B ↑ ↓ ↑
C ↓ ↓ -
D - ↑ -
例3、(2013年安徽)、现有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
号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
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由此推断4瓶
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C D
分析:结合本题以表格,把稀HCl、稀H2SO4、Ba(OH)2、Na2CO3 四种溶液做成表1形式加于分析,比较两个表
稀HCl 稀H2SO4 Ba(OH)2 Na2CO3
稀HCl - - ↑
稀H2SO4 - ↓ ↑
Ba(OH)2 - ↓ ↓
Na2CO3 ↑ ↑ ↓
上表中A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稀H2SO4对应现象是一致的:都是一“气体”,一“沉淀”,一“无明显现象”。 故A 是稀H2SO4 ;同样,上表中B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Na2CO3对应的现象一致:都是两“气体”,一“沉淀”。 故B是Na2CO3 溶液;上表中C对应现象和下表中Ba(OH)2 对应现象是一样:两“沉淀”,一“无明显现象”。 故C是Ba(OH)2 溶液;上表中D对应的现象和下表中的稀HCl对应的现象一致:都是一“气体”,两“无明显现象”。可见D是稀HCl 。
物质的推断题仅仅是初中化学中考众多试题中的一个题目。但它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厉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属于较难的题目。然而,只要熟练掌握基础,应用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进行仔细认真分析,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