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指导方法 提高习作质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一线教师“不会教、教不好、害怕教”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要想逐步改善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上就要做彻底转变,以使自己的习作教学之路能越走越好。
  一是从“以读促写,阅读本位”到“以写促读,写作本位”的转变。写作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读得多,未必写得好。在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首创“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理论的视野中,用“写作本位”的观念来烛照语文教学,能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我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体现“写作本位”的实战方法可以有这些:在课堂之内,既可以是阅读文章之时的积极点评(这种点评更注重的是对一个人物、一个现象或者一句话的主观感受,只求自圆其说,真情表达),也可以是读完童话故事之后的积极转述(就是把自己读的童话故事经过手写整理后再给别人讲一遍),还可以是对优美古诗的白话描摹(就是让学生把诗意转换成优美的散文)。在课堂之外,既可以委托几名学生就班级的某一事件做一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写一篇介绍词,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当天所学科目的知识点写出总结文章,还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喜悦、忧愁以及难以忘记的经历写成“日札”即“日记”。总之,就是要经过大脑和笔的整理,把阅读的收获明晰化、条理化、精密化,关键是要语词化,融化到学生自己的言语系统中去。
  二是从“空中楼阁,生硬指导”到“感受生活,丰富举象”的转变,对细节描绘能力的缺乏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一个比较集中的表现。作文是学生诉诸文字的思想,是一种有复杂的思维与情感参与的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技能,要尽可能地将学生丰富的、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和信息调动起来,充实写作内容。具体到作文细节描写的提高,我觉得语文教师学学王菘舟老师对学生举象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他在《诗意语文——王菘舟语文教育七讲》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对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一位教师是就词语解释词语,让学生翻词语手册把“饱经风霜”的意思记下来;另一位教师则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调取生活经验,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第二步是将生活经验与课文实际再进行糅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车夫这张脸;第三步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还能从车夫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的背后看到什么?第四步是让学生介入事件,激活学生主观感受。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第二位教师的四步走的教学方法是把抽象到再不能抽象的语言文字一次又一次放大,一次又一次做细,让学生看到“饱经风霜”这四个字背后的种种不能言说,但是形象和内涵却又非常丰富的东西,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系统。需要强调的是,举象能力的积累和平时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不一样的。好词好句只是一个符号的积累,并没有进入学生自己的言语系统中,和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割裂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让学生积累那么多的好词好句,可是学生就是用不上,或者用得很蹩脚的原因,而举象能力的积累是言语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的复合体,是这三点相互作用的合力。如果能坚持做到举象能力的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三是从“束之高阁,杳无音信”到“积极发表,与人沟通”的转变。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经过教师一遍又一遍修改的学生作文在一行评语和等级评价之后从此便被摞在教师的办公桌上,杳无音信了,习作变成了完成任务。习作没有给学生与人沟通的快感,写作的外部动力便无从谈起。其实,文章完成并不等于写作行为结束,它还只是半成品,须待读者阅读之后,通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才会产生有意义的生成。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所以,我们应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发表”。比如,引导学生向媒体投稿;还有学校可以办自己的文学社,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放到社刊上,在全校学生之间互相传阅;班级之间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按主题结集成册,互相交流,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被尊重感、被认可感,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写的作文是有用的。
  四是从“站在岸边,一点不湿”到“下水游泳,浑身湿透”的转变。语文教师如果只会讲课文,就不算一个称职的教师。在写作本位的观念下,教师也要会写作,教师不能只做站在岸边,衣服“一点不湿”的教练,而一定要跳下水去,和学生一起写作。之所以教师对写作教学说不出一个可操作的步骤来,就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只是习惯于批阅布置给学生的没完没了的习题卷,不想点亮一盏灯,提起笔来,认认真真地去写一篇文章。教师的心理是盲目的、浮躁的,作文指导也是“无计可施”的。教师应该尝试着写一些小散文,小随笔,诗歌,要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学生面前深情朗读,让学生就自己的作文进行点评,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文章就是教师心声的表达,给学生营造一个“写作至上”的氛围。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怎样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是指现行教科书中《分子与细胞》模块,这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研究内容涉及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分子与细胞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一、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开展的以初中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多样性活动。它是一种既能联系前面知识,又把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统一起来的整体化课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感受和过程体验,并以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的维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勇于实践为主要特征,从而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我所任教的学校取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是苏科版物理教材,每章都以物理活动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老大难,谈及英语语法教学,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单调乏味的语法规则,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如何使语法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同时又能提高语法教学的时效性,显然是英语教学改革形式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
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开采技术实验研究通常在较小尺寸的模拟实验装置中进行,由于反应釜样品尺寸较小,导致明显的边界效应且实验结果难以在现场中得到应用,因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道:“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在课堂上“导学”是教师在民主的气氛下,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施于知识和情感的影响,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激励、辅导学生学习,最终达成学生会学的目的.被誉为教师之师的第斯多惠告诫道:“一个坏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却教人发现真理.”如此看来数学上的“导学”教学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目的分析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84只眼(有鼻泪管阻塞眼23只,慢性
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借助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最新探测数据证实,火星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几个地带存在大面积的被岩层覆盖的冰川。
目的探讨油酰乙醇胺(OEA)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中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OEA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情境怎样设置、探究问题怎样呈现、探究过程怎样进行,是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必须面临的问题。那么仔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