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密不可分,伴随其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选取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U和NU国际标准值方法判别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就不同时期而言,阜新市先后经历了工业化引导城镇化(1991-2001年)、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3年)、工业化再次引导城镇化(2004-2010年)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阜新市采取的积极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促进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化 城镇化 互动发展 阜新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64-03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呈现独特经济社会形态的城市{1}。由于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开采的依赖,城市的盛衰与资源的荣枯紧密相连,尤其是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导致资源型城市必然会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的发展过程。上世纪90年代,我国资源型城市陆续出现衰退现象,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之产生,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历了十余年的转型发展,阜新市的经济增速明显提升、接续及替代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就业水平与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2},其发展困境和转型经验对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2013年,我国编制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首次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名单,并指出它们是我国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目前学术界对于阜新转型的经验总结主要集中于转型策略探讨{3}、产业结构调整{4}{5}、就业结构演变{6}、公共政策制定{7}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涉及较少。笔者选取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转型前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关系,试图总结其转型经验,为其它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IU和NU国际标准值判别阜新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学术界通常用IU和NU这两个指标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IU是劳动力工业化率(即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是劳动力非农化率(即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国际研究表明,当IU越来越接近于0.5,NU越来越接近于1.2时,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较为协调;若IU明显小于0.5,NU明显小于1.2,说明城镇地区除了集聚了从事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劳动人口之外,还集聚了大量的农业生产人口,相对于工业化与非农化的发展程度而言,此时属于城镇化超前发展,出现过度城镇化的态势;相反,若IU明显大于0.5,NU明显大于1.2,说明农村地区存在一定的非农劳动力和第二产业劳动力未能向城镇集聚,即相对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文中数据来源于《阜新年鉴1992-201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2-2011》、《辉煌的岁月——辽宁60年回眸》。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测度
  1.经济运行现状分析。2010年阜新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37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3%,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1.8:33.7。工业生产发展状况良好,工业总产值447.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56%。人均生产总值2.08万元,比上年增长38.67%。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7.54万人,比上年增长2.2%。
  2.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阶段划分。
  1991年阜新市IU和NU分别为0.86,1.40(表1),说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阜新市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研究时段内,阜新市城镇化率U稳步提升;劳动力工业化率I在1991-2004年间由36.85%下降到20.33%,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05年以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劳动力非农化率N则是在1991-2002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3年开始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按照标准值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距标准值上下浮动10%均属接近标准值,发现研究时段内阜新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引导城镇化(1991-2001)、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3)、工业化引导城镇化(2004-2010)。1991-2001年间,阜新市城镇化一直落后于工业化,但二者的偏差度逐年缩小,说明阜新市由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逐步向二者协调方向发展;2002-2003年间IU值和NU值均在标准值上下浮动10%之间,属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IU值和NU值均有上升,二者偏差度逐渐变大,阜新市又进入工业化引导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促成阜新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工业化的衰退与复兴。上世纪90年代,阜新市的工业发展逐步呈现衰退趋势,1991年劳动力工业化率为36.85%,这一数据在之后13年中逐年下降,到了2004年下降到20.33%,年均下降1.27个百分点。工业衰退显著说明阜新市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而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抓住转型的最佳时机培育接续产业。2001年国务院办公会议上,阜新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格局,经过一系列转型改革措施后,阜新市劳动力工业化率终于在2004年后出现回升,并穩步发展,使当地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再次领先于城镇化发展。   四、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素分析
  1.城镇化。从人口增长过程角度入手对阜新市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1912年阜新总人口21.14万人,仅占辽宁省的1.75%(表2)。在1940年阜新设市建制后,人口增长较为显著,到1949年,总人口达到69.73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也提高到3.81%;直到1990年阜新市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总人口达到183.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7%。由阜新市人口增长过程可发现,阜新市人口高速增长的阶段主要集中于建国后到1990年之前,也就是其煤炭产业发展的高峰期。进入90年代以后,阜新市人口增长明显放缓,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人口净增长仅为9.33万人,年均增长0.25%。2010年,阜新市总人口192.38万人,占辽宁省总人口的4.52%,位列全省第11位。
  对阜新市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总人口)进行分析(图1),研究时段内,阜新市城镇化率由1991年的42.98%提升到2010年的47.63%,提升了4.65个百分点,年均提升仅为0.23个百分点。对比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情况,辽宁全省城镇化率由1991年的42.98%提升到2010年的50.81%,提升了7.83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39个百分点。可见,研究时段内,阜新市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991-1994年间,阜新市城镇化发展较好,其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1995年以后,辽宁全省城镇化水平有较快提升,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而阜新市在1995-2009年的14年间城镇化水平一直维持在44.12%到44.86%之间,发展十分缓慢,仅在2009-2010年有较大提升,提高到47.63%,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于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阜新市采取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引领,注重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战略实施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明确城区和各乡镇定位,确定乡镇性质,优化市域城镇规模和城镇职能布局。以城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从城市扩容提质、优化结构入手,促进工业、住宅、商业、旅游、文化地产等多元发展。以做好城镇化试点,旧区改造、新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资金保障为切入点,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实力的同时,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中心镇、重点镇,突出打造以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城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从事非农生产和经营,积极培养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近郊镇全域城镇化、重点镇特色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
  2.工业化。对阜新市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演变进行分析:1978年,阜新市第二产业十分发达,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2%(图2),一产、三产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为17.7:63.2:19.1;而后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一、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到1998年,第二产业比重降至30.1%,成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最低的行业,三次产业结构为31.5:30.1:38.4;1998-2010年间,第二产业比重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8年后,第二产业比重再次超过40%。改革开放以来,阜新市第二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1996-2007年间,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但这是在第三产业低水平发展、第二产业严重衰退情况下形成的非正常的产业结构状态。
  第二产业的严重衰退给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加快阜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是促进阜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阜新着力改变以煤电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以煤化工、液压、皮革、氟化工、板材家具、农产品加工、铸造、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玛瑙等“十大产业”集群,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阜新最先确定的接续替代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包括河南双汇、内蒙古伊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方面,积极引进新企业、新项目,做大关联产业,支持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壮大,以主机成套装备制造为龙头,以液压、气动、密封原件制造为骨干,以配套件制造为辅助的特色液压产业链初步形成,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液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
  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空间载体。纵观阜新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整体属于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这种现象究其根本是阜新市城镇化发展滞后、工业发展不可持续的情况下产生的。城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抑制了内需的扩张、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资源型工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也必将导致“矿竭城衰”的后果,因此为了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取积极的城镇化战略;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体对策如下:
  1.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尽快实现全域城镇化为目标,设定时限,分解城镇化任务,以规划为引领,以扩容提质为目标,积极吸纳人口,扩大城市规模,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充分认识小城镇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作为示范镇,推进示范镇建设进度,发挥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其它乡镇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快产城互动,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推进小城镇从自身发展潜力出发,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指导服务、统筹协调、督促考核,确保取得实效,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及時解决城镇化建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方面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宏观背景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电产业仍将是阜新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体制改革,保障资源型产业的有序退出,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劳动力资源“调节器”,积极促进从资源型行业退出的劳动力再就业,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在转型发展的远期目标中,着力培育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主导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经济转型方面,实现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是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深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国有经济独大的局面,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特别是中直企业的改革,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作为扶持;发挥民营经济作为市场主体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优势,促进城市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同时,在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要考虑其转型对家庭、社区、社保制度等带来的影响,因此,在经济转型的同时还需考虑社会对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承受力和适应性。
  六、结论
  笔者以阜新市为例,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测度,总结和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对策。阜新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引导城镇化(1991-2001)、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3)、工业化再次引导城镇化(2004-2010)。为使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如积极引导城市发展“扩容提质”、发挥小城镇的带动作用、推进产城互动、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立足传统优势产业,保障资源型产业有序退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于吸纳从资源型产业退出的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经济转型方面,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促进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并且充分认識到经济转型对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注释:
  {1}张平宇.阜新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问题及对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1)
  {2}冷艳菊,赵宏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以阜新市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陈旭南.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6(6)
  {4}侯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阜新经济转型评价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7(2)
  {5}刘宝华,段静.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研究[J].煤炭技术,2008,(6)
  {6}李颖娟,赵文祥.从阜新市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新规律[J].资源·产业,2005(6)
  {7}陈云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共政策效果评估——以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政策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1)
  {8}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J].生态经济,2009(12)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责编:吕尚)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身优势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8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宁波市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在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之“喜”,“菜篮子”工程经历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公司“菜篮子”工程建设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令人担忧,需引起人们关注。  关键词:蔬菜基地 菜篮子 种养业 科技 产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69
期刊
摘 要:供给侧改革旨在克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企业作为改革的践行者,应当重视管理控制系统的作用,将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制定、资本预算、经营预算、业绩评价以及薪酬奖惩等体系中,使企业员工在内在动机以及外在规制方面都能仅仅围绕供给侧改革进行工作。文章结合石化产业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上海石化的安全环保制度,分析了管理控制系统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期刊
摘 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被誉为国民经济之“血液”。金融一方面可以调整市场供求关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财富。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成为未来的趋势。传统金融行业在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同时,由于体制、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原因在给实际经济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弊端。第三方支付、P2P、余额宝、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以及民營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会计作为一种普世商业语言及通用的专业也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文章着重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育 财务  中图分类号:F23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14-03  引言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快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苍南农商银行坚持立足本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县域金融扶贫的主要实践者、参与者,在金融扶贫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文章以金融扶贫作为切入点,深刻认识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介绍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深入分析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更全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有参考及借鉴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精准扶贫 实践探索 工作思考 
期刊
摘 要:目的是开展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带教水平影响因素之医教研关系认知调查,为进一步提高师资带教水平和师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非直属附属医院150名医、技、药类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对医教研三者之间关系,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带教老师认知,就医院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个人而言,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对三者之间关系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
期刊
摘 要:传统强电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着内容多、课时少、生涩难懂等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传统教学方法也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将从“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融合,对部分强电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应用,从线上的实体授课、线下的网络教学考核与讨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成果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力。  关键词:“线下”教学 “线上”教学 融合 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G6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了浙江树人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构建课的课程定位及目标,并提出了以“项目导向”为核心的课程群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 应用型能力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90-02  2015年7月,浙江树人大学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高校,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
期刊
摘 要:《粉体工程》是佳木斯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文章结合《粉体工程》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对《粉体工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实践与探索,总结了课程建设体会。  关键词:粉体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93-02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