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小传(下)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李培林教练的笔记本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许海峰,散布面偏大,散面不稳定,一会儿右上,一会儿左下。结论:动作不协调,连贯性差……”
  2 教练盯着许海峰,许海峰执意要打出好成绩来给教练看看,谁知事与愿违,虽然每一枪都觉得瞄得准准的,但却连连打出远弹。小伙子不服气,最后瞄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轻轻的扳机都扣不动了。
  3 李教练终于说话了:“海峰你觉得如何?”许海峰回答说:“我瞄得准星像是钉在靶子上一样,可击发出去,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4 老教练觉得该点破海峰的毛病了——不仅是技术上,还有思想方法上的问题:“世界上的事物……”
  5 要在枪支的运动中把握住最好时机进行击发,要求身体各部分的高度协调。因此,许海峰在射击之余,就认真地进行指力、臂力、腕力等单调而乏味的训练。
  6 为了从理论上更加充实自己,许海峰钻进射击学的教材中,并吃力地啃解剖学、生物力学……
  7 许海峰两只眼睛的视力不平衡,左眼1.5,右眼只有0.6,而瞄准却要靠右眼。因此,他看50米外的靶心有些模糊。这给许海峰的练习带来了困难,也给他带来了烦恼。
  8 许海峰通过学习,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他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逐步学会了正确处理准线与目标的关系,根据自己的视力条件,恰当地利用“视力回收”,从中找出了一套瞄准方法。
  9 一个多月后,李教练的训练笔记上,出现了转变:“许海峰,50发试射成绩对比:第一周20发10环、22发9环、8发8环……”
  10 1984年4月,50多个国家的强手參加奥运会的射击预选赛,许海峰打了568环的好成绩,领到了进军洛杉矶的入场券。
  11 奥运会前,许海峰和教练都是在靶场度过的。现在还有一天就要启程了,李教练对许海峰说:“休息一天,进城买点儿东西吧。”
  12 许海峰回答说:“不,我还觉得不踏实,再练一次吧。”对这样的学生,李教练既心甘情愿又无可奈何。于是,两人又向靶棚走去了。
  13 第二天,许海峰随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出发了。他表示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
  14 第一枚金牌的角逐——男子60发手枪慢射比赛开始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神射手们在80个靶位上摆开阵势。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身穿红色运动衣,镇定地站在第40号靶位上,他的号码是83号。
  15 记者比观众还多,外国记者们都簇拥在世界冠军瑞典选手拉罗格纳·斯卡纳克尔的靶位后面,照相机“咔咔”作响。但对许海峰,似乎并没有人注意。
  16 两组子弹(每组10发)射完后,在第40号靶位后面的弹着登记牌上,出现了两组令人注目的数字。“97”——这是个相当不错的开头。许海峰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继续打出好成绩。
  17 记者的兴趣开始向40号靶位转移。他们翻开秩序册,知道了这个运动员叫许海峰,1957年生,身高1.76米,体重67公斤,其他一无所知。
  18 观众也不约而同地拥到40号靶位的后面,人群中不时有人小声念着“许海峰”,以致裁判员不得不多次出示“安静”的牌子。   19 记者采访许海峰,他简单回答说:1982年5月在地区业余训练,11月调省队集训;1983年11月调国家队集训;1984年4月入选奥运会中国射击代表队。训练时间这样短,成绩却这样好,真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20 打完三组,世界锦标赛金牌获得者瑞典选手斯卡纳克尔的成绩比许海峰仅差3环!
  21 此时,许海峰突然“失踪”了。枪声一阵紧似一阵,将近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大家慌忙打听是怎么回事,许海峰为什么不趁势攻击呢?
  22 这时美国裁判员悄悄地把张福教练叫去,欣喜地说:“你们的运动员有可能拿冠军,打完之后请到××房间去。”张教练意识到这是要做“尿检”,看运动员是否服了兴奋剂。
  23 许海峰又出现在40号靶位上了。原来他是有意识地休息一下,调节神经而“失踪”的。他事后告诉记者说,因为前三组打得不错,怕神经过度兴奋,影响扣扳机。
  24 第四组许海峰只打了93环,而斯卡纳克尔打了96环,两人成绩相同了。比赛到了关键时刻,许海峰冷静沉着,不时进行空靶试射,不到自己认为有充分把握时,不扣扳机。
  25 当许海峰打完第四组之后,风向变了,敏感的记者和观众被40号靶位上的一个接一个的10环吸引过来了。他们看出了金牌的希望在83号运动员身上,镜头也逐渐转向了他。
  26 有些外国记者开始采访中国记者,站在裁判台后面的一位像是阿拉伯人的记者匆匆写道:“身穿红运动衣的一位中国运动员,沉着冷静地争取打好每一枪,他最有希望夺得射击比赛的第一块金牌。”
  27 这时场内秩序有些乱,友好的裁判员和监察员挥舞红牌,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28 刚安静一会儿,人群又喧嚣起来,监察员不得不同时举起两面红牌,并在牌子上写下了“安静”的英文字样。
  29 打到第六组时,许海峰放下枪,瞄了一眼观察镜:糟!8环。他心里嘀咕着:怎么搞的?
  30 这时,许海峰心里有些紧张了。他放下枪,背靠观众坐在椅子上,两手捂着脸,习惯性地按摩太阳穴。
  31 许海峰又站起来了。还剩最后一颗子弹,他深知这一枪的分量。他把枪举起,放下,又举起,再放下,四起四落,把在场的每个人的心都揪碎了。
  32 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围拢过来。中国教练露出了严肃、紧张的神情,领队在观众后面焦急地走来走去。
  33 这时,许海峰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调节、冷静、协调、自在”八个字,这是临来洛杉矶前,老教练特意给他写的。
  34 他自言自语地说:“金牌一定要拿,但不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就难说金牌能拿到手。一定要冷静。”最后一粒子弹终于打出去了,不偏不倚,正打在靶纸的正中间,10环!
  35 许海峰终于以566环的成绩居37个国家的56名运动员的首位,夺得第23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从此洗刷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鸭蛋”的屈辱,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一个振奋人心的伟大突破。
  36 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结束了,许多外国运动员和裁判员拥向许海峰,争先恐后地同他握手。在场的一些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眼里也噙着泪花。
  37 观众席也沸腾了,人们在裁判员多次出示的“安静”牌前不停地欢呼,向许海峰祝贺。
  38 站在许海峰背后的记录员美国人乔治·莱米尔跨步走向前去,将现场记分牌放在胸前,同这位金牌获得者合影留念。
  39 中国射击队的领队和教练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人群中与许海峰紧紧拥抱,说:“谢谢你,小伙子,你为我们中国、为我们民族立了一大功!”他们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
  40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赶到射击场,将第23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挂在许海峰的胸前。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你们高兴,我也很高兴,我为我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你而感到荣幸。”
  41 在庄严的中国国歌的旋律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升起了。许海峰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
  42 7月30日,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第一天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喜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均在头版发表评论说:“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43 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几家主要报纸以套红标题发表社论,向夺得金牌的中华健儿致敬。
  44 台湾在美国出版的《中国时报》的套红标题是“大陆选手许海峰赢得中国人历史殊荣”。文中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企盼多时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终于在7月29日挂在中国大陆射击队员许海峰的胸前。”
  45 中国体育代表团顾问、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吴家玮听到许海峰获得了第23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时,连声说:“好极了!第一块金牌是中国人的,太鼓舞人心了!”
  46 洛杉矶中国城的华人闻讯后,含泪奔走相告,共享胜利的喜悦。七十多岁的美籍华人汪敏新激动地说:“我们中国也有金牌了,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
  47 在比赛场、餐馆,甚至在马路上,中国的记者接受了许多人的热情祝贺,有的人伸出大拇指连声说:“中国人真了不起!”
  48 国家体委、中国奥委会、全国体总及安徽省政府、省体委等单位,纷纷发电洛杉矶,热烈祝贺许海峰获得第23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为国争了光。
  49 7月30日早晨,许海峰的父亲打开收音机,听到儿子在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了第一块金牌时,连忙招呼全家人都来听。
  50 乡亲们听到广播后,纷纷赶到许海峰家贺喜。大家奔走相告,燃放鞭炮,为家鄉出了人才而高兴。
  51 县长打电话给许海峰的父母,向他们表示祝贺。区乡干部亲自登门恭贺。许海峰的父母高兴地说,海峰为国争了光,他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党的领导。
  52 许海峰载誉归来了。在首都机场,他手捧鲜花,面对前来欢迎的首长和同志们,心情无比激动。
  53 胡启立同志走上前去同许海峰亲切握手,并说:“感谢你为祖国立了一大功。”许海峰回答说:“成绩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刻苦地训练,再创好成绩。”
  54 老教练李培林见到许海峰,心情格外高兴。他双手托起挂在许海峰胸前的金光闪闪的金牌,深情地对许海峰说:“把金牌当作新的起点吧!”
  55 8月8日,许海峰载誉回乡。当他乘坐的汽车开进和县沈镇街口时,人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拥向街头,有的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有的骑在墙头上,有的则爬上树,争睹这位优秀选手的风采。
  56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老大妈,带着孙儿孙女,从周围农村赶来,等候在街道两侧。许海峰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有的人摸摸他身上洁白的运动衫和金牌,笑得嘴都要合不拢了。
  57 一些青年人不顾一切地挤到许海峰身边,托起他胸前挂着的金牌,看了正面看反面,真有点儿舍不得放下。
  58 许海峰的父母被挤到人群中去了,就在人群中高喊:“海峰!我们在这儿,快过来吧!”许海峰从人群中挤到父母身边,热烈拥抱着两位老人。老人看到儿子胸前挂着的金牌,心里乐开了花。
  59 晚上,许海峰的父亲许银芝、母亲徐义英,设家宴为儿子洗尘,一些前来祝贺的亲戚、同事、同学和乡干部也应邀参加。
  60 夜深了,看望许海峰的人渐渐离去。爱子心切的妈妈提醒许海峰说:“你27岁了,拿到金牌该考虑成家的事了。”许海峰笑着说:“妈妈,我还是先集中精力干一番事业,我的目标是创造更好的成绩和世界纪录。”
  61 许海峰深知他得金牌是与王振泽、吴文祥这两位启蒙老师分不开的。因此,他回乡后,马上就去向两位老师报告了奥运会的盛况。
  62 零的突破歸功于党,归功于人民,归功于伟大的时代。金牌已成为历史,一切从零开始,这就是许海峰今后的打算。许海峰又回到国家射击队继续参加训练了。
其他文献
l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领略过海洋的壮美与辽阔吗?海洋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海洋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类的生存发展也依赖于海洋。  2 那么,你是否知道:海和洋是两个概念呢?“洋”是主体,其边缘附属部分称“海”。洋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与洋之间彼此通连,因此,全世界的海洋可以看成一个统一的水域。
期刊
1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公元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幼年时因家境贫困,常赤脚走路,以番薯为主食。6岁起,上山砍柴,下田除草,排水、放牛,还常跟外祖父下海取蚝。
期刊
1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全国人民盼望一个和平安定的日子快些到来。毛泽东洞悉蒋介石企图发动内战的阴谋,他在《关于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任务的决定》中,准确分析了形势,指出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对于制止内战做了具体部署。
期刊
46 在张国焘脑子里北上甘南,再西渡黄河,占据河西走廊乃上策。张国焘看问题从来从实力出发。陕北的中央有了根据地,但兵力不到两万,而他有四万,加上二、六军团上来,合起来就是近六万,如果再得到苏联援助,便是如虎添翼。他和毛泽东都对斯大林含混的承诺“主力红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非常重视,抱有期望,并列为战略重心。  47 这时,张国焘见到朱总司令拿来的中央欢迎他们北上的电报。他对中央“
期刊
1 很久以前,富士山麓住着一个老头儿,名叫笃郎公公。他孤苦伶仃,靠编竹器为生。一天,他正在埋头苦干,忽然听见一个细柔的声音:“您好啊!”  2 笃郎公公抬头回顾,却不见人影。他觉得很诧异,便停下手里的活计,细细寻找,终于让他找到了。这细细的声音是从一个拇指大的姑娘嘴里发出来的。这小姑娘端端正正坐在他跟前的砂砾地上嘞!  3 “小姑娘,你是谁?为什么只有这么一丁点儿大呢?”“老公公,我是从月宫里来的
期刊
1 南宋初年,归仕的潘夙,有子潘必正,才貌双全。潘夙与同僚陈老结了儿女亲家,以玉簪和鸳坠为信物,谁知告老还乡十六年后,音讯全无。这年又逢大考,潘必正遵父命,进京赶考。
期刊
1 夜色正浓,铃声叮当,骡帮向雅鲁府出发了。  2 骡帮缓缓移动,经过树林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办法,阿罗看准时机,从骡帮里迅速牵出两头驮着武器的牲口。丫丫和梅朵也跟着一人牵了一匹,赶忙钻进林子里。  3 谁知骡帮很有“纪律性”,一群牲口都跟着走进森林。阿罗回过身来极力拦住骡帮,正在这时,给管家当向导的扎西顿珠拿刀冲了过来。  4 扎西顿珠一刀砍过来,阿罗敏捷地闪开。扎西顿珠又举起刀时,一眼认出了阿
期刊
王培堃丙烯组画《科学的春风吹进侗乡》(合作)
期刊
以连环画工作的创新成果推动少儿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我代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和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对以连环画这种经典文化样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取得的成绩致以崇高的敬意!  连环画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一门具有独特文化艺术底蕴的精湛艺术样式。从20世纪20年代它被赋予现代文化传承特点、并在社会大量流传以来,就深受群众欢迎,在促进知
期刊
王培堃,1940年生于广西柳州。自幼喜爱绘画,凭借坚定的信念,依靠自学,成为一名具有独特风格和造诣的画家。“他既善于编又长于画,他的作品编得生动活泼、富于想象、故事性强……”是一位十足的“卡通大王”。  年幼之时,王培堃便展现了对绘画与生俱来的天分。六岁时他爱上了画画。十岁时,他在学校里举办了生平首次个人画展,展品是一套由他自编自绘的连环画《攻克柏林》。“这套作品一直被我当作无价之宝小心珍藏,不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