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相助乐晚年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老伴是20世纪50年代初结婚的。那时,我在部队工作,她在县城一所学校教书。结婚时我们以诗盟誓:“结发为夫妻,情深永不移。青春齐勉励,白首两相依。”今年,我已92岁,老伴也91岁高龄。我们相随相伴,在一起生活了近70年,谱写着“人间重晚晴”的新篇章。
  年轻时,我们夫妻俩天各一方,为了各自的事业,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由于我长年在外,父母年迈,4个儿子又还小,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支撑,但她毫无怨言。退休以后,老伴对我说:“我们过去长期不在一起,相伴得太少,如今有幸一起走到今天,就应该万分珍惜。”我觉得老伴的话的确有道理,从此,每当老伴外出锻炼或上街购物,我都陪她一起去。清早,星辰寥落,天空泛白,我们就相呼起床,到公园或老年人活动中心去打门球,一路上说说笑笑,兴趣盎然。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又携手迈步在耶溪河畔,披着清风疏影,望着流水行云,顿觉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种如影随形的日子,就好比一服清心剂,为我们抹去心灵的尘埃,洗去世俗的积垢和心中的惆怅,让我们感觉似乎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岁月。
  几年前,老伴因病住院,动了大手术,我在病床前陪护她20多天,形影不离。出院后,家务事几乎由我一个人包揽下来。经过治疗,老伴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她看到我忙进忙出,于心不忍,总要帮我一把。之后,老伴去买菜,我就跟在她后面拎兜,帮她付钱;老伴在家里搞卫生,我就端水、递抹布;老伴在厨房里掌勺,我就充当“配角”,随时递上油盐酱醋,与老伴共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同时,也奏响了一曲和谐的爱情之歌。
  退休前,我一直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而老伴性格外向,乐于参加文体活动,只要天气晴好,她就像一只活泼的燕雀离巢而出,直到尽兴才归。我们各自给对方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两人各展其才,尽享其乐。这种互相包容、相敬如宾的家庭氛围,是长年累月的积淀,是双方感情专一的提炼,凝聚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梳理着青丝与白发的甘甜。
  如今,我俩都成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更需要相互关爱和照护。老伴晚上看电视时爱打瞌睡,一不注意就感冒咳嗽。見她睡得很香,我从不轻易叫醒她,只是悄悄地替她盖上毯子。我若外出,也总是叮嘱她按时吃药,出门别忘了带钥匙,老伴逢人便夸我是她的“挡风墙”“遮雨伞”。平日里,我喜欢写点“豆腐块”,稿子写好后,老伴便成了第一读者和审稿人。有时她帮我出点子,提供一些素材,成稿后又帮着打印、校对,然后投寄到报社、杂志社。每当稿件被采用,她都会喜形于色,上街买些我爱吃的食品以示庆贺。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唱着“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此时,欢笑声充满了温馨的家,那种惬意,那种幸福,真的是甜透了心房,给我们的爱情画卷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我老伴心胸宽阔,善解人意,还挺幽默。我退休后,待在家里焦躁不安,她劝我说:“你要调整好心态,多参加活动,慢慢适应,如果整天愁眉苦脸,那是嘴嚼黄连——自讨苦吃!”我觉得她讲得在理,便重新振作精神,与她“妇唱夫随”了。  早上,老伴陪我晨练。每次都是她挽着我的臂,我牵着她的手,慢悠悠地走进公园,碰见熟人,他们总是羡慕地说:“你们老两口出双入对,越活越年轻了。”老伴得意地说:“早起出门牵牵手,身心愉快向
期刊
1959年7月中旬,省委发布通知:毛主席要上庐山避暑,党中央要在庐山开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请同志们做好一切准备。通知明确指示:一是要准备1000到2000套房子,把能接待的房子全部腾出来接待;二是停止接收疗休人员上山入住,并对流动人员进行清理;三是庐山机关单位全部参加房子检修,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顿。我作为庐山管理局党委的重要成员,全程参加服务保障工作。  省委领导上山后,一是组建接待委员会。时
期刊
1913年5月19日,王恩茂出生于永新县禾川镇北门赤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这天,天气晴朗,春风拂绿,父亲王美南给他取乳名春伏,寓意“春伏、春伏,不能总是埋伏着,还要伸出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王美南、谢凤娥夫妇共生育5个孩子,王恩茂排行老三。1928年5月上旬,年仅15岁的王恩茂毅然怀揣着《向导》周报和《先驱》杂志,独自从永新县出发,经过三天三夜,到达井冈山上,并幸运地找到了萧克的部队,当上了小红军
期刊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此时正是柿子的成熟时期,吃着红彤彤又甜滋滋的柿子,心里不由就暖和起来了。  柿子饼  材料:柿子2个,面粉500克,豆沙250克,色拉油适量。  做法:1.将柿子洗净去皮,放入容器中捣成泥;2.将面粉倒入柿子泥中,搅拌均匀后,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3.将面团静置15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大小适当的小面剂子,用手掌將面剂子按扁,取适量豆
期刊
你知道我家里最多的是什么吗?是书!你知道我几十年来最钟爱的是什么吗?是书!你知道我人生旅途中让我受益最多的是什么吗?还是书!书,已成为我不离不弃的良师益友;阅读,已成为我此生此世最大的爱好。   我生长在赣西北的一个偏远山村,从小就喜欢看书。不识字的时候看小人书(连环画),上学后就读报纸、看小说。书为我展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特别好奇、格外痴迷,总想扑进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是因为家贫没有钱买书,周边
期刊
厨房是家里的油烟重灾区,清理厨房就像上战场一样,大家往往被油污折磨得痛苦不堪。其实,只要掌握了窍门,正确使用清洁工具,打造一个洁净厨房也并非难事。  油烟机:准备一小杯白酒,再倒入一些洗洁精,用小半瓶水摇一摇,油烟机清洁剂就做好了。用喷壶把清洁剂喷到油烟机上,半个小时后油污就出来了,用抹布擦一擦,油烟机从内到外变得干干净净。  煤气灶:先在煤气灶脏污的地方倒上少量小苏打,然后将白醋覆盖在上面,静置
期刊
父亲爱看书,尤其爱看古书,似乎在他的思维里,古书记载的都是实情,不像现代的书,作者都在故弄玄虚。即使我再三说故事可以虚构,虚构是创作的一种手法,父亲仍坚持认为,古人实诚,所以古代即使是故事,那也是有案可查。有姜子牙这个人吧,有诸葛亮这个人吧,杨家将、岳家将总不会是假的吧,花木兰、穆桂英还被演成了京剧呢!其言之凿凿,不容我有丝毫分辩的余地。  父亲读古书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每次在我的书柜前,他眼睛瞄
期刊
常听老年朋友谈老。有人叹老,整天“老”字不离口,总说自己“不中用了”,自嘲“血管硬化、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着火化”;有人不认老,怕说“老”,叫他一声“老人家”还很不情愿,常常面露愠色,本来步履有些蹒跚,还不要好心人相扶,怕在公众面前有失“长者风范”。看来,老人如何看待“老”,态度大相径庭。  人老,乃自然规律。对步入老年行列的每个人来说,首先要知老,感觉到老。年龄是一件令人无奈的事情,似乎刚刚挥
期刊
南昌县黄马乡的涂青蓝出生于1924年12月24日,今年96岁仍身体健康,精神状态极好。她的长寿经验值得老年朋友借鉴。  辛勤劳动不怕苦   涂青蓝父母早亡,由在宜春经商的外婆抚养。外婆看到她人聪明,便供她读到小学毕业。新中国成立后,她随丈夫来到南昌县黄马乡荷溪万村,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大队干部得知她是个文化人却不怕脏不怕累,十分佩服。后来,她担任冯家小学校长。她做事从不马虎,教书、布置作业和批改
期刊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唐代诗人。罗隐很有文才,能够出口成诗,但由于家里穷,不得不经常外出打短工度日。有一天,正是清明时节,罗隐在帮东家种田,天突然下起细雨,他便跑回东家屋里。东家捧来一壶酒和一盘米粿招待他。这时,来了三位秀才做客,东家就招呼他们一同就餐。  秀才们瞧不起眼前这个种田的伙计,故意刁难道:“此时此景,不妨每人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作得出,有得吃。作不出,没得吃。可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