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个性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NENGW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
  蒋保华
  学校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而文化就是这灵魂的香水。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每一个事件,每一次活动,每一种声音,都是这香水的分子。它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动态地改变着学校文化的味道。而当我们浸润其中时,又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影响着我们价值的建构与气质的养成。这种相互推动、彼此成全的过程,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点所在。
  站立在文化中央的,是人。既有作为个体存在的,有着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独立的人;又有作为群体存在的,有着普适价值追求与共同发展愿景的团队中的人。而人的成长,需要唤醒与推动,也需要抓手与平台。课程,就成了教育意蕴下促进人生命成长的不二选择。课程是窗口,让孩子呼吸到自然的、传统的、世界的气息;课程是跑道,把孩子带到生命成长的高速路口,看到更远的地平线。
  人,需要言说自己的句子。同样,学校作为有灵魂的地方,自然也要有自己的言说方式,并且言说自己的句子。如何将国家课程转化为接地气的“我们的”课程,如何在自己站立的土地上生长出“自己的”课程,成为当下许多学校的自觉追求。这样的课程,自然是在学校教育哲学的烛照之下,指向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适切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终极追求。而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就会影响着学校的文化个性,促进学校品相的形成与特色的彰显。
  于是,校本课程——人——学校特色,就成了有内在关联的综合体,但如何打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力量,则是颇有挑战性的话题。
  本期独家策划刊登了8位校长的思考与实践,也刊登了专家的解读与点评。期待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办学者能够努力通过文化与课程的建设,把学校、把儿童带到一个新的地方,一个理想的地方。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金色的鱼钩》;循言探意;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17-04  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文本时,教师不应空洞说教,而应立足语言文字,循言探意,用语文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如何把握语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的融合点,让革命题材类文本在新形势教育环境下发光放彩?笔者结合六下《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实践
【设计理念】  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如果本节课仅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3的倍数特征的记忆和总结上,显然会窄化数学教育的价值,忽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导悟结合、以导促悟的形式,顺应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真正成为人的主场,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赛场,成为学生数学素养养成的能量场。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三点思考:  1.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本节课从对“三字
【设计理念】  《爱之链》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严寒冬夜里一個充满爱的故事:生活遭遇困难的乔依无偿帮助素不相识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用餐时得到陌生女店主的悉心照顾,她受到了爱的感染,悄悄地留下一些钱来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安慰自己的丈夫乔依,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又因为“爱”相互关联,形成了温暖人心的“爱之链”。  《爱之链》是一篇小说,如何带领学生读小说?笔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基于综合融通思维进行假期生活探索,以儿童的视角建构属于学生的有意思的假期生活,打通了校内外空间壁垒,让学科关键能力在假期中得到强化和综合,对学生进行了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在学生假期生活的“有意思”与教育的“有意义”间搭建桥梁,创生出一个新的假期生活形态与方式。  【关键词】假期生活;儿童立场;学生发展;综合融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
主持人语  2017年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也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这意味着一个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已经以召唤的姿态走在我们前面;不管你在不在意,它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  打开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只要键入“核心素养”,词条铺天盖地,上有专家引经据典的理論阐述,下到一线教师遥相呼应的先行探索。可是,一旦具体到语文课程,触
【关键词】童趣;游戏精神;富有生命;经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69-01  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说过:“童年期肯定有一些时机,此时大门打开,让未来走进来。”那么,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在哪里呢?我曾对全校三至六年级400名学生进行过一个题为“我最喜欢的数学课堂”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想法惊人得一致,可以概括为一个“
【摘 要】“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建构与实践”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真正地将学习的主权握在自己手里。儿童的学习并非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而是回到学习现场,循着开放多元、自主选择与自由对话的路径,让学习中的问题和任务得到最优化的解决;儿童的学习更指向社会化发展与社会性成长,儿童生长性的建构既是一种实践样态,更是一种价值观照;儿童的学习不是机械静止的,而是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儿童生长性学习群,其性质在学习
【编者按】  2015年5月26日,“基于校本的小学名师队伍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举行,其中“教师课程”的研究主题引发与会者极大的关注与讨论。孙双金校长认为,“在上课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是教师成长两条有效的路径,但还不够,他认为还应有第三条路径:“在课程中成长”。  课程是跳板,其宗旨是让学生凭依这块跳板起跳,跳得更高更远。课程是跑道,教师在自己开发的跑道上成长!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摘 要】一个阶段以来,苏南城镇学校一直处于扩张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呈上升态势。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新生比例70%的学校,在面广量大的各个层次的管理事项中,紧紧抓住育人的细节、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和干部的扎实管理等三个方面,以“至善”的思想强化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行为,促使“至善”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自我和提升水平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学习效应;教学突破
【摘要】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情境和语用。在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着力让学生“苦”中悟“情”,“景”中品“人”,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情境;语用;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