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对照读故事,知道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本篇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教学过程中,教師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尝试了解词语意思,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中有“呀、呢、吧”等语气词的句子,并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观察动画,揭示课题
  1.回答问题。课件出示动画(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天空布满乌云,狂风呼啸而来,电闪雷鸣,说明天要下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要下雨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动画视频是学生喜欢的画面,通过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纠正读音,然后开火车读。(2)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弯腰、山坡、阴沉沉、潮湿、有空、闷热、搬家、雷声、消息、响起),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共同分享识字经验,加快记忆汉字的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同桌互动。同桌两人读课文,并互相说一说: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勾画出小动物的名称。
  2.指名交流。说一说: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有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小蚂蚁)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对课文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指导书写,师生评议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出示:“吧、吗”等7个生字)
  2.口头组词。全班交流,掌握生字的结构和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生字,教师随机指导。
  4.作业展示。教师学生一起评议。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分析字形结构,教师范写之后学生再练写,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品读课文,有效拓展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品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小白兔发现)
  (2)品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课件出示: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呀?”
  ①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动作,扮演小白兔读一读。
  ②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读好“大声说”“呀”等,要读出疑问语气。
  ③指名读。
  出示句子: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上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①教师范读。
  ②全体学生有感情地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③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的原因。
  ④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先同桌练读,然后指名表演读。
  ⑤回顾交流。下雨前燕子在干什么呢?(板书:燕子低飞)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1)要求:①找出小白兔和小鱼及小白兔和小蚂蚁的对话,读好问句和感叹句。②想一想:下雨前,小鱼和蚂蚁在干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指导学生读好小白兔和小鱼、蚂蚁的对话,并从对话中获取信息)
  ①出示小白兔和小鱼、小蚂蚁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展示读。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呀,小心淋着雨。”
  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②说一说:下雨前小鱼和蚂蚁分别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小鱼透气,蚂蚁搬家)
  3.男生、女生分别读第8、9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焦急的语气读小白兔对妈妈说的话。
  (2)拓展延伸。想一想,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会告诉我们要下雨的消息?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六、展开想象,表演故事
  1.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朗读表演。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想象课文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表演故事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匆匆》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人文主题为“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阅读,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惋惜和感叹。这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诵,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
期刊
一、课本剧的定义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从课本剧的定义来说,大多数课本剧都是语文课本剧。数学很少,因为数学并不是由“课文”来呈现。数学的课本剧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创作数学故事或找到已有的数学故事编写成课本剧。这样的课本剧要做到:  1.结合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2.有趣丰富的故事情节。3.达到
期刊
数学小故事区别于其他故事,它一定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生动、形象地讲述一个个知识点,或为讲授知识点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难懂的学科。数学故事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对故事充满浓厚的兴趣,数学课堂中,教师合理地应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义能使每个学生爱上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所谓“教书”,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传授者,所谓“育人”,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然而,数学故事不但具有育人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结合教学目标,适时导入  教师在备课的教案中,首先要书写的就是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明确的要求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完全能够体会到
期刊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方程思想的本质与意义:方程思想有着丰富的含义,其核心体现在模型思想与化归思想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用数学语言去捕述自然语言,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构建等量模型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义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何以坐着“模型思想”的船到达“方程”的彼岸呢?  一、用数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拐杖,也是通往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的必经之路。那么,怎样让学生爱学、乐学汉语拼音,尽快掌握汉语拼音呢?  一、汉语拼音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借助汉字导入。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在课前准备很多汉字卡片,如“我、们、是、牟、定、县、茅、阳、一、小、的、学、生”等,漢字上标出拼音“wo、men、shi、mou、d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课都紧抓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段中。词语教学是小学三、四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的语文知识。掌握了词语,学生才能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关注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笔者以山东省张岩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同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一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质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义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而具体地捕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用
期刊
这是“模”字的金文大篆体,其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在本文中有如下几义:(1)模型;(2)模式;(3)模板。绝大多数教师都很熟悉“数学模型”“教学模式”“设计模板”等概念,关于这个内容笔者曾在《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年第9期《基于“一课多Mo”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一)》一文中简略介绍过,在这里将进一步解释说明其内涵及教学价值。  一、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之“一课多模”——模型  “模型
期刊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故事思维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服、沟通、打动他人成为未来人的基本技巧。“讲故事”作为一项综合了情商、教育、娱乐、神经系统科学的沟通策略,用途也扩展到法律、营销、组织发展、领导力、医疗卫生领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每天的受众就是学生,孩子们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需要我们做一个“能把故事讲好的人”,让孩子喜欢教师,更重要的是喜欢我们所教的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