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的力量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回家陪老母看电视,看了一场《叶问2》,充分体会到了谎言的力量。通常认为,谎言是无力的,只要真相出来,就会不攻自破,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但这次却使我怀疑起来。康德老人说过,幻相即使被揭穿,也仍然要起作用,就像我们明明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但还是要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
  电影的情节十分老套,无非是说一代武术宗师在香港开武馆,凭借高强的武艺在那个混乱的世界里站住了脚,后来又为了捍卫民族武术的尊严和洋人比武,终于打败了洋拳师,而在洋人面前扬眉吐气,在比赛场上说了一番振奋国人精神的话:胜负并不重要,比赛并不是比中国和西洋武术哪个更厉害,人的身份地位可以有不同,但人的人格没有贵贱之分。于是全场洋人观众起立鼓掌。
  我们似乎多年以來看惯了这一类的镜头,从《霍元甲》、《陈真》到《李小龙》,但似乎百看不厌,如同戏曲中的传统保留节目,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只是演员在变换而已。
  但我母亲仍然看得很投入,尤其是看到那凶神恶煞的洋拳师龙卷风在拳坛上口出狂言,要向任何一个中国人挑战,并无端袭击中国武术表演者(相当于啦啦队)而拒不道歉、反而嘲弄中国武术时,连我都觉得,这种人不给他一点厉害看看,真的是没有天理了。
  接下来看到洪拳师为中国人争气而亲自与龙卷风对阵,又因年老有病而不敌洋拳师,竟至于被活活打死在拳台上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的观者无不义愤填膺,渴望看到叶问出马收拾这个恶棍。
  但是,叶问和龙卷风对阵时的几个小插曲,使我的这种饱满的情绪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一是负责打休止铃的洋人几次故意延期,以便让龙卷风在占上风时获得更多点数;二是洋人裁判中途修改规则,禁止用脚踢人;三是当他们这样做时,没有一个洋人观众表示出不满,至少发出嘘声以示抗议;而如果洋人观众真是这样的观众的话,怎么可能听得懂最后叶问的那番哲理,并且为之鼓掌?
  我觉得这些情况在如此吸引眼球的一场(可以说是国际性的)大赛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中途修改规则,简直类似于儿童的赖痞,是任何比赛都不会公开容许的丑闻。
  西方人自古以来、也就是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就讲究“费厄泼赖”,也就是公平竞争、按游戏规则比赛的意思。当年鲁迅写《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就是看到这条规矩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而发的感慨。但想不到中国导演为了煽情,把国人不尊重游戏规则这一陋习搬演到洋人身上去了。
  再说,叶问的话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如果比赛的胜负真的不那么重要,那么你直接向洋人说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打败人家之后才说?如果洪拳师能够当场认输,然后说出同样的一番话,难道就不能够得到洋人观众的同意吗?
  可见那些话后面还有话,就是在中国人看来,其实只有强者和胜者才有资格说胜负不重要,才能把平等的“人格”恩赐给败者。这番冠冕堂皇的演说,恰好暴露出说话者对什么是真正的平等人格一窍不通,仍然是一种输不起的人格。这是导演的又一处经不起推敲的败笔。
  正是这几个拙劣的细节,使我猛醒过来,怀疑起整个电影的真实性来。当时我就对母亲说,莫太激动了,说不定这整个事情都是捏造的。后来打开电脑一查,果不其然,历史上的叶问从未在香港和洋人比过武,也从来没有过一位洪拳掌门被洋人拳手在比赛中打死的记载。
  这时,我只觉得背上有一股寒气袭来,发现在中国,并不只是中小学课堂上在向孩子们灌输“狼奶”,而且是在日常娱乐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当然,目的也许只是为了赚钱)在用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着无意识的仇恨教育。
  就连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者如我,都还免不了遭受到潜移默化的毒素的影响,广大生活在中国这种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的普通民众,如果缺乏反思精神,要想跳出自己的局限性而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则更是比登天还难。由此我想到,谎言在某些场合下,在某些文化氛围中,往往比真相更有力量。
  摘自《南风窗》
其他文献
全球最长的大桥,因为一位66岁的香港阿婆反对,停工超过16个月。事实上,香港政府并非首次在司法复核上遭遇滑铁卢,“奶奶”出马也非第一次。早在2004年,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新股集资项目,由于上市前遭到一个老阿婆的诉讼导致发行失败。为此,港府损失了将近7亿港元。    如果港珠澳大桥建成,无疑要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全长近50公里,是南京长江大桥的7倍多;投资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可以建设25个“鸟巢
期刊
在举国上下为食品、住房、医疗、教育乃至塞车烦乱纠结、闷闷不乐的时候,民政部倒是屡屡发出亮色,对于近年连创新高的离婚率,开朗明亮得几乎有喜洋洋之感。针对去年底和最近发布的两次离婚数据,都是四川省为全国之最高。发言人这样解释:是“汶川大地震”震醒了四川人民,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使缺乏爱情的婚姻纷纷解体。于是网上便有顶贴:“珍惜生命,该离就离。”更有网络时代的标准件语言,说离婚就是一部计算机配置不合理,只须
期刊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
期刊
据媒体报道: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检察院检察长陈某升迁调离,该院大楼前却放起鞭炮,楼上挂出“最独裁的检察长滚蛋”、“最腐败的检察长滚蛋”的条幅,以示送行。  在司法机关的大楼上,以一种大鸣大放外加“大字报”式的条幅,且不避粗鲁以“滚蛋”两字宣泄,将丑闻放大化,反差实在太大,刺激着围观者的眼球,也抢占了媒体的重要版面。一“鸣”惊人,呵,原来大院也有如此难看的时候。  文/丫丫  摘自《羊城晚报》
期刊
很久以前,在深山的庙里,有一个年轻的小和尚,他过得很不快乐,整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唉声叹气。后来,他对师傅说:“师傅啊!我总是烦恼,爱生气,请您开示开示我吧!”老和尚说:“你先去集市买一袋盐。”小和尚买回来后,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口。”小和尚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小和尚皱着眉头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又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吩咐道:“你
期刊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有,比如大熊猫,比如丹顶鹤,还有金丝猴,随便亮出一样宝贝都能让全世界开眼。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就不那么幸运,没什么好玩的,几乎唯一能拿出来显摆显摆的物种,就是他们的王室。中国差不多反封建反了快一百年了,相比而言欧洲老百姓的封建思想,其实比中国人强多了,哪个国家革命不彻底,谁还有王室,国民感觉好像都倍有面子。  我去过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发现他们
期刊
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的意思往积极上理解的话,是说只有活着才能有希望,要是往消极上理解,则是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哪怕生存的质量不高,甚至像牲畜一样。虽然咱这里也有很多诸如“舍生取义”之类的生死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念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中国出现了第一份“生前预嘱”文件,是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起草的,他们还有
期刊
大约40年前,我在旧书店淘到一本文怀沙写的《屈原离骚今译》。这个名字听起来像老头子的作者,是在1953年譯的屈原《离骚》。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没几年,那时,他肯定是个小青年。可是《离骚》是伟大的古典名著,轮得到这么个小青年来译吗?于是,小文同志老老实实在后记里写道:“本书原稿曾请郭沫若师及游国恩先生代为校阅,得到帮助不少,特此志谢”。  当初,我的古典基础甚差,直接读《离骚》有困难,我是仗着这
期刊
60年前,他们是热血青年,如今他们已成耄耋老者。60年前,他们踏上抗美援朝的漫漫之路。在经历残酷的战争后,比起牺牲的战友,他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又比牺牲的战友不幸,他们被俘虏了。战争结束后,牺牲的战友成了烈士,而经历重重困难回国后的他们却成了被审查,被怀疑的对象……     作者:张泽石  出版:金城出版社   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本书作者张泽石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入朝作战,历经
期刊
你的儿子又被警察带走了。老徐的邻居匆匆跑过来告诉老徐。  那时太阳正艳,豆大的汗珠从老徐的脸上淌下,滴在他前面地板上,冒出一小股白烟。一听到消息,老徐的手一哆嗦,将手中的鞋刷刷到了顾客的白袜子和裤脚上了,老徐连忙点头哈腰地赔几个不是。顾客是个中年人,他谅解地拍了拍老徐的肩膀,说,去看看你儿子吧。说完就走了。  老徐手忙脚乱地收拾吃饭的家伙,那颗心早就顺着那条熟悉的街道拐进了公安局的大门,与小徐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