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所有这些都给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多维模式,着力发展其学科体系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学科体系 教学规范化
  [作者简介]苏洁(1979- ),女,四川雅安人,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7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121-03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科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就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研究和实践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从理论研究而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内容变化快、政策性强、研究人员少等原因,导致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创新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强,涉及面广,所列入的教学内容都是当前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件或情况,都是一个一个的点,显得比较零散。由于内容的特殊性,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业方向还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没有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这既造成了课程建设的相对缓慢,更造成了学术属性的意见分歧。从实践层面上看,形势与政策教育中认知教育相对强化,而分析教育相对弱化;随意化倾向相对严重,课程化倾向相对缺失,课程设置与管理较为混乱。此外,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第二课堂关系问题、评价体系的创新问题等,也都没有得到解决。这就需要一个完整健全的学科体系来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学科体系建设,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完善、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学科体系中对课程内容、学术属性的准确定位,有利于高校依托系统的理论研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分析形势,认识形势,从而加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
  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学科体系建设有助于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最敏感、最勤于思考的群体,他们总是鲜明地感受着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后,就不是简单地站在所谓纯客观、纯中立的立场上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它需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的趋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这就需要大学生有宽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挥其主体性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明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既是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亦是建设形势与政策课学科体系的自然选择。
  目前,在各高校对该课程的探索和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局部研究,没有将它作为一个学科加以建设。而事实上,我们认为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要不断地提高其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与之对应的一个强大的学科体系为其提供支撑,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传授就够了。对于形势与政策中一个个看似孤立的知识点的讲解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多维度全面理解,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甚至需要和其他几门课程建立纽带和共生关系。
  三、形势与政策课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形势与政策课学科建设中含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所有具备育人功能的计划方案都是其表现形式。它包括稳定与变动并存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对稳定的教材资源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的充实,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四个部分。
  (一)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结构
  长期以来,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印象就是时事政治课。据我们调查,一部分学生认为回家看新闻看电视就可以了,根本不用上课。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以外,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稳定的课程体系。有学者提倡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即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热点问题,这有一定道理也是值得借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并非随时都有根本变化,它同时具备稳定性和变动性。要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就要正确处理稳定部分与变动部分的关系,以基本理论为线索和理论依据,在对总体形势的讲解中分析社会热点。
  第一,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应该确定基本的理论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与形势政策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模式去分析一个个看似零散的社会事件。但在这样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不能孤立于思想政治其他几门课之外,而应该以求同存异的思维获得理论共享,因为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件进行分析的理论依据和背景,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等学科分不开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也同样需要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形势与政策现状,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形势与政策,思考应对策略,顺应、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二,关于基本形势的概括。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和党中央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国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地位,改革开放政策形势,基本国情国策,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所面对的基本形势。虽然,社会风云变化,但是这些基本形势仍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久性,也是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基本固定下来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其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态势,形成自身对社会问题的正确判断。
  可供选择的形势有很多,值得强调的是形势与政策课应该摈弃包罗万象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当我们向学生分析有关社会经济、政治基本形势时,应该注重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的价值,要摒弃正确而无效的知识,满足知识的价值在场。所谓价值在场,是指客观事物对于接受主体而言,能够始终维持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处于正价值状态。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包括思想政治其他课程,往往出现价值不在场的状况,远离学生的心理意愿和实际需求,从而难以得到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教育目的自然难以达到。根据历年来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的信息反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中,学生对就业形势、城市发展等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关政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远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的国家总体经济社会政策、国际形势等不太关注。这说明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教育对象自身的利益诉求,在对基本形势的分析中,应从固定、客观的政策分析和政治说教发展为与大学生思想、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结构。此外,在对基本形势进行选择时还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形势与政策课是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课程,而其受体由于知识底蕴、理论修养的不同,又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年龄层次的区别。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主体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鉴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三,正如大学生们所期待的那样,形势与政策课自然少不了热点问题的解读。无论是基本理论的灌输,还是基本形势的分析,都始终是贯穿于对一个个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洞悉过程中,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偶然的背后都蕴涵着必然因素,所以热点问题里蕴涵着的丰富理论和形势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形势与政策离不开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既是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也是大学生最关注的焦点。说到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就是结合热点问题将学生需要领会的基本理论、基本形势进行演绎和分析。
  有了以上三个基本要素,就构成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但并非全部。在其课程体系中,除了以上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外还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党团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载体结合起来,这既是教育部05方案的要求,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二)探索相对稳定的教材资源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开设多年,但没有规范的教材供师生使用,多数学校是采用教育部、宣传部下发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但此书只是时事类杂志,只能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所有教学资料几乎都靠教师们在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上搜集整理,其中存在大量偶然性。一方面,不同教师找到的资料来源不同,就会出现很大误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数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另一方面,不同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准备不同,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不同往往也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一些教师往往会将网络上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错误的见解当成真理给学生传授,导致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偏激的思想导向,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由上可知,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最缺乏的是以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内容为主线而制定的教材体系。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设中,首先应注重其系统性、稳定性、政治性,在政治上和党中央各项政策法规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向学生传播模棱两可的政策观和价值观。其次是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因此时效性成为形势与政策教材编写的特点也是其难点。再有新意的教材都可能会过时,也正是如此,多年来形势与政策教材体系才如此匮乏,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其实还是相对稳定的,变化的主要是热点,而关于这一点,可以跨过纸质教材的平面局限,借助网络技术的空间平台,利用网络技术速度快、开放性、时效性、兼容性的优势弥补纸质教材滞后性的缺陷。在网络教材中将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时事热点、背景材料以及讨论学习问题等以区域模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随时补充,从而将网络教学和传统书本统一为一个整体,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依据和资源载体,构建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教材体系。再次是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围绕这个目的就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内容。总之,优秀的教材支撑优秀的课程,优秀的教材有助于达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的创新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除了过去的一些改革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教学空间的拓展。由于热点问题的动态性,使得仅靠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单一的平面的教学模式完全无法适应教学内容的瞬息变化,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将课堂的概念加以延伸,通过网络平台实施远程教育,使其成为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辅助工具。网络平台既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的延伸,又是连通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纽带,减少了师生之间面对面时学生对教师天然的畏惧,让师生冲破固有的阻碍,从良师升华为真正的益友。在无所不谈之间建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灵魂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最终从内心深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接纳社会、感恩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第二,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成就了人的认识能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实质上运用活动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过程,让学生根据教学要点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疑惑,再由教师充当释疑解惑者,而不是简单的传声筒。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的震谐效应,通过互动互惠的教学途径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评价体系的创新。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评价主要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形势与政策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促进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基于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有效地将考试搭建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内化的平台,并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全面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由定性评价转变为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方式,提倡开放式评价,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一次考试与多次考查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将考知识与考价值判断相结合;理论考试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考个人素质与考团队合作相结合;形成学生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四)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
  一门优秀的课程需要优秀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因此师资队伍的管理对形势与政策学科建设也同样重要。因此,首先,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教师之间应相互听课学习,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实施级别考核制度,教学监督由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随机抽查,考核成绩作为动态调整该课主讲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据。其次,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机制。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既从教育对象的接受度了解了教学效果,也避免了单纯依靠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表现来评价教师的弊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建立和完善物质保障机制,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保证所需经费落到实处。最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坚持每学期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坚持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业务培训。
  综上所述,通过完整的学科体系构建,将会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加规范化,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杰康.论加强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要性[J].新西部,2007(12).
  [2]罗海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3]张勋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其他文献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终端以其具有的小巧便携性、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的零散碎片性、学习者个体学习的灵活自主性及互动交流的及时有效性等特点,为广大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移动设备类型不一、无法无缝兼容;数据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对移动设备
首先构建了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生态经济水平进行测度,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计算得到山东省区域竞争力得分,根据生态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地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以信息化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是专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综合性企业。针对普教市场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公司携手韩国BICOM公司共同打造适合于行业标准化的“三网融
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学科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将围绕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日常教学的理论、方法、策略、实践和应用,继续
简要介绍了S109FA联合循环机组循环水系统,以及机组在日开夜停运行方式下的节能措施。试验验证了节能措施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节能效果,指出了存在问题。
[摘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合理的教学梯队,有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文章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自身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需求三方面,论述了组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建设与管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落精英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村庄政治行动中,可以动员村民的选举参与、普及政治知识、参与村庄治理;在经济活动中,他们则是积极的市场参与者、市场风险的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
[摘要]文章运用项目课程理论,结合高职项目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原则,探讨了“塑料成型模具设计”项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行动化学习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模具设计 项目课程 开发实践  [作者简介]刘苹(1959-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