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翻译的过程,即理解与表达入手,深入探讨了学生翻译过程中应理解什么及如何表达的问题。学生应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思维差异及英汉文化差异三个方面理解原文,并要注重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使表达更准确。在翻译作为当今社会一项不可缺少技能的背景下,本文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力求探讨出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和翻译水平。
  关键词: 语言差异思维差异文化差异翻译技巧英语翻译能力
  
  一、引言
  
  众所周知,翻译能力是当今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大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要件需要翻译,小到一词一句需要翻译;不仅医学、经贸、科技等领域离不开翻译,日常英语会话也要用到翻译。可见,有英语的地方就有翻译。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翻译最与众不同。因为翻译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专门技能。那么应如何有效地培养英语的翻译能力呢?本文将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思维差异及英汉文化差异三个方面论述如何理解原文并且归纳了常用翻译技巧,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提高翻译水平。
  
  二、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上。
  
  (一)词汇层面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有五种关系:即对应式、涵盖式、交叉式、替代式和冲突式。所谓对应式,是指可以在双语中找到对应体。比如:“男子气概”的对应词就是“manliness”;“旁白”就译成“aside”等。涵盖式,顾名思义指的是该词所指的事物在对方语言中是有的,但在词义的宽窄方面不完全重合。比如:英语中的“aunt”一词在汉语中有很多与之对应的词“伯母、叔母、舅母、姑母”等。交叉式关系则是指双语某一对应的语义场的涵盖面有重叠部分也有交叉部分。比如:在“粮食”这个语义场中,我们在翻译与“粮食”有关的词语时就要多加注意、有所甄别,而不能一概而论。如:“粗粮”就要译成“coarse cereal”;而“军粮”就要译成“army provision”,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根据语境选择词义。第四种关系是替代式词义关系,即双语在语义上一致,但在表达上不同。例如:古汉语中的“青天”,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地将其翻译为“blue sky”,因为“青天”也可以指刚正不阿的判官。因此“词无定译,故无定译”。[5](P151)最后是冲突式词义关系,也就是说,源语中的所指在译语中缺少能指,常见于文化词中。只有了解了英汉词汇层面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源文本。[1](P65-68)
  
  (二)句法层面
  英语是形合语言,其词与词、句与句的结合主要凭借词形变化、关系词、连接词等显性手段。比如:Young men who have reasons to fear that they will be killed in battle may justifiably feel bitter in the thought that they have been cheated of the best things that life has to offer.该句的基本结构是:Young men may justifiably feel bitter in the thought.而该句在“Young men”后接了一个定语从句,又在fear后接了一个宾语从句,最后在thought后又接了一个同位语从句。可以说这个句子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子,句中有许多修饰和限制成分,但其结构严谨,语义关系一目了然。而汉语则是意合语言,其词与词、句与句主要靠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比如:“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使着,但是太阳依然不依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2](P1)《围城》这句话中每个小句都可独立成句,基本没有主次关系,因此比较典型地反映出汉语句子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只是依靠意义上的连贯意合,其间很少用逻辑连接词。这句话中,只有一个逻辑词“但是”,且并非必不可少。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英语以SV为句子主干,以动词为焦点,构成严密的空间架构和严谨的逻辑层次,用句法特征来控制格局,外部形态包括很多语义信息,充分体现了英语的“重形合、重理性”的特点。而汉语句式重意会,以意统形,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汉语的表意手段十分灵活丰富,往往不受严格的形态规则所制约。汉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按逻辑事物或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典型的“流水向”。因此在翻译时,学生应注意二者的差异,避免错误。
  
  三、英汉思维差异
  
  英汉的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
  
  (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汉语尚象,即崇尚形象思维;而英语则尚思,即重视抽象思维。这一点在量词的翻译中尤为明显。比如:英语中的a dog翻译为“一只狗”而非“一狗”;two books翻译为“两本书”而非“两书”;three lamps翻译为“三盏灯”而非“三灯”。[3](P9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量词很丰富,而英语则只用简单的冠词和数词就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二)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需和谐统一,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一致。人们做事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医则是崇尚阴阳五行、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法。而西方文化则崇尚“天人相分”,[4](P11)以为人处于支配地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如人与自然、物质和精神、社会与自然等。西医则是从人体解剖入手,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因此,两个民族在语言表达上相差甚远。如:individualism一词,在中国就被认为是一个贬义词,因其被翻译为“个人主义”,而在西方这个词却是一个褒义词,被译为“个性”。可见,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也深深影响着翻译。
  
  (三)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
  中国人有“人为宇宙主体”的观念,因此汉语句子习惯以人为主语。西方人则强调客观,所以英语句子常以物或抽象观念为主语。故在英语互译时应合理转换汉语的主动结构与英语的被动结构。如:All kinds of measures are taken to prevent corrosion.翻译成汉语时,就要注意把原文的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这样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说话习惯,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因此,这句话应译成:人们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止腐蚀。此外,汉语句子中的“据说”、“据估计”、“据报道”等就应译成相应的被动句,如:“It is said that...”“It is estimated that...”和“It is reported that...”。这样的翻译才是地道的。
  
  四、英汉文化差异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王佐良先生曾说:“译者处理的不是个别词,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就是说,文化时刻制约着翻译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翻译的决定因素,那么文化是如何制约翻译的呢?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英语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地域狭小,他们只有靠不断地征服自然、与自然作斗争才能求得生存。中国则是封闭式的大陆型地理环境,气候属温带,以农业为主,农耕文化使人与土地、气候关系密切。两个民族在地理上的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翻译也不尽相同。比如:莎翁笔下的名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之所以把thee比作summer’s day,是因为在英国人眼中,夏天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而在中国夏季给人的感觉只有“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了。因此在处理这方面翻译时,建议译者考虑两国文化差异,尽量找出恰当的译文。
  从生活习俗角度看,中外生活习俗差异甚远,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中国人认为猫虽然慵懒但却讨人怜爱,而在西方文化中,猫是阴险狡诈的象征,常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再如: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语言大都含有贬义成分,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而在西方国家中,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因此lucky dog被翻译为“幸运儿”。[6](P82)如果不了解这样的文化渊源,就会存在误译的现象。
  从宗教信仰方面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由此,翻译时应考虑这一因素。比如,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有两种译文,即译文1: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译文2: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其中,译文1出自霍克斯之笔,他考虑到了英美读者的宗教信仰,采用了归化的手法,直接引用英语谚语,而忽视了源语中的宗教信仰,而把原文的佛教色彩译成了基督教色彩,这样可能会被误解为刘姥姥是一个基督教信奉者。译文2则出自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之笔,译者用heaven代替了God,传达了原文中刘姥姥的宗教背景。
  
  五、翻译技巧
  
  在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后,我们应如何克服差异,流畅地表达呢?本文提出了常用的七种技巧,即增译法、减译法、正译法、反译法、拆句法、合并法和转换法。
  
  (一)增译法
  由于汉语多主动语态,而英语多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时就要增译主语。例如: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应翻译成:“人们必须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所以在翻译时应注意增补连词。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应译为: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如果没有连接词,句子就不能成立。
  
  (二)减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所以在翻译时应尽量删去不符合双语表达习惯的词语。比如: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如果翻译为“你在北京访问期间,你就住在这家饭店里。”就显得啰嗦,因此把第二个“你”删去就通顺了。再比如:“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若译成:“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sk.”就让人觉得这是中式英语的表达。虽然汉语表达“环境保护工作”没有错误,但是翻译为英语时用“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就可以了。
  
  (三)正译法与反译法
  这两种技巧是对应的。正译法就是根据汉语的语序翻译,而反译法则是与汉语语序相反的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译法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如:“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如果翻译成“In America,everyone can buy a gun.”从语法和语义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能进一步译成“In America,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就更地道了。
  
  (四)拆句法与合并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不同,所以在翻译时学生应进行拆分组合,灵活处理。例如:“中国是个大国,百分之八的人口从事农业,但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余为山脉、森林、城镇和其他用地。”这句话的译文是:“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four-fifths of the population engaged in agriculture,but only one tenth of the land is farmland,the rest being mountains,forests and places for urban and other uses.”其中“with”用得很巧妙,体现了英语的句式特点。
  
  (五)转换法
  这种技巧主要涉及词性的转换、句型的转换和语态的转换。举一个简单例子:“I am all for your opinion.”翻译成汉语是:“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在这里,介词for转换成了动词“赞同”。再如:“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翻译成了:“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Let’s go back.”汉语的一句话翻译成了英语的两句话,更显得简洁明了。
  六、结语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加以渗透和指导,课下也要多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其在运用中逐步培养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翻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肖跃田.汉语量词及其英译探讨[J].语文学刊,2008,(8).
  [4]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本刊讯陈高潮、晏辉报道:7月中旬,济南军区组织全区18名新闻预提军官到军区新闻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全面提高新闻预提军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搞好这次培训,
目的:探讨aAd-p53注射液靶向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性胸腹水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
摘要: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文提出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几个环节的改革。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工程应用,是一门理论性与技术性都较强的课程。该课程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而化学教帅在教学中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一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着重从能力培养、观念改变、课程融合、学科融合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但是当前某些职业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种改革措施,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实践实践结果    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衡量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教高厅[2004]14号文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
摘要: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其中的《尸变》等章则是游戏之作,没有什么思想意义。尽管如此,这类作品是消遣性的文字,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尸变》游戏之作消遣功能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文言小说的精品。提到《聊斋志异》,有些人会想到该书只不过是蒲松龄编的一个个关于花妖狐魅和鬼怪的故事罢了。当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编聊斋”,便有说瞎话、
摘要: 本文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了探讨。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求学习者在运用习语时,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完成。  关键词: 英语习语翻译文化异同比较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说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
摘要: 本文从目前翻译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现状,结合荷尔德林、冯象、别宫贞德等知名译者对翻译与母语相关性的认识,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两个层面探讨了母语水平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出翻译能力的培养必须以重视母语为前提的结论。  关键词: 母语翻译能力培养翻译标准翻译过程    一、引言    母语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绕不开的研究话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Bright和McGregor(19
王蕊有着13年的服装行业从业经验,从最初的实习导购,到以培训为主的店长,再到如今的店长兼市场开拓经理,王蕊坚持做有追求的服装人。“每当顾客对我搭配出的服装表示满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