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有利于组织高校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是实现学生党员自身素质修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在进行支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地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创新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党员则是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队伍。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还是较为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为大众服务是党员自身的职责,而这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有着必要的联系。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漏洞百出,所以,对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创新机制进行探索,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一)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多渠道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高尚事业,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它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飞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讲,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在基层工作中的现实需要和高校党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党员,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到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开空头支票。首先,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把高校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落到实处,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把爱心洒向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构建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
(三)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
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用自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是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是在社会中使其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组织大学生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引领学生党员逐渐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和谐发展的先导力量。
二、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对于一个有强烈入党意愿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但是有许多希望入党的同学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任务,并不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这就导致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学生在志愿服务时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获得志愿服务证明就可以回党支部交代了,十分不尊重服务对象,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党没有太深刻的了解,对入党存在较强的目的性。简单来讲,就是入党动机不单纯。虽然他们在志愿服务时十分认真,但是在志愿服务活动外的时间里没有一种主动帮助人的意识,这便是没有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放在心里。
第三,党员思想教育制度不完善。党员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学生党员,受到社会、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没有从思想上想要服务社会,入党动机还不够端正。所以,必须完善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
(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存在着诸多缺陷。以广州商学院经济系党支部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有部分学生对参加社会活动十分认真积极,但是在志愿服务方面,党支部的宣传力度仍是不足,即使同学很想去为需要的人群服务,但是因为往往找不到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而把自己的这种积极性降低了。
其次,社会实践机会欠缺。学生党员毕竟还是在校生,自己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他人的机会较少。因此,建议党支部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让他们在服务中增强工作意识,让自己更好地奉献于社会,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党员。
三、努力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
在过去一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曾组织学生党员参加过聋哑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和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还是初步的实践,在很多地方中常常会出现困难与挑战,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学生党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是未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还代表着学校最积极最先进的群体,大学是他们最需要、最适合培养的阶段。在志愿服务这方面,大部分党员心里都有这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只是很少付出行动。为了让大学生党员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相应地推出以下措施:
(一)创新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如何改变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不良状况,找到灵活性与生动性相统一、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相符合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新途径。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如何看待党员实践活动,5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因此,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环境保护、社区调研等志愿服务活动,既可增进学生对校情、区情、国情的了解,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又能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党性修养、服务意识,逐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大力完善志愿服务制度,让服务效果最大化
在“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制流程,即规章制度。在每一项工作和活动的背后必须要有硬性的完善的体制规范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保障。我们认为要想有效地推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建立一套成熟的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这一有效的体制,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优势,使得志愿服务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一个专业的有经验的志愿服务团队。因为缺少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党员必须要一个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带领,这样专业的团队将是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坚强后盾。这样一来,学生党员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一股志愿服务之风,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1).
[2]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
[3]李维意,郭广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06).
[4]于群华,黄羽新.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高专党建工作[J].高教论坛,2013(03).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创新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党员则是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队伍。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还是较为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为大众服务是党员自身的职责,而这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有着必要的联系。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漏洞百出,所以,对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创新机制进行探索,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一)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多渠道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高尚事业,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它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飞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讲,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在基层工作中的现实需要和高校党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党员,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到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开空头支票。首先,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把高校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落到实处,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把爱心洒向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构建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
(三)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
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用自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是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是在社会中使其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组织大学生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引领学生党员逐渐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和谐发展的先导力量。
二、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对于一个有强烈入党意愿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但是有许多希望入党的同学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任务,并不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这就导致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学生在志愿服务时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获得志愿服务证明就可以回党支部交代了,十分不尊重服务对象,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党没有太深刻的了解,对入党存在较强的目的性。简单来讲,就是入党动机不单纯。虽然他们在志愿服务时十分认真,但是在志愿服务活动外的时间里没有一种主动帮助人的意识,这便是没有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放在心里。
第三,党员思想教育制度不完善。党员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学生党员,受到社会、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没有从思想上想要服务社会,入党动机还不够端正。所以,必须完善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
(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存在着诸多缺陷。以广州商学院经济系党支部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有部分学生对参加社会活动十分认真积极,但是在志愿服务方面,党支部的宣传力度仍是不足,即使同学很想去为需要的人群服务,但是因为往往找不到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而把自己的这种积极性降低了。
其次,社会实践机会欠缺。学生党员毕竟还是在校生,自己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他人的机会较少。因此,建议党支部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让他们在服务中增强工作意识,让自己更好地奉献于社会,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党员。
三、努力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
在过去一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曾组织学生党员参加过聋哑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和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还是初步的实践,在很多地方中常常会出现困难与挑战,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学生党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是未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还代表着学校最积极最先进的群体,大学是他们最需要、最适合培养的阶段。在志愿服务这方面,大部分党员心里都有这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只是很少付出行动。为了让大学生党员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相应地推出以下措施:
(一)创新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如何改变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不良状况,找到灵活性与生动性相统一、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相符合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新途径。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如何看待党员实践活动,5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因此,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环境保护、社区调研等志愿服务活动,既可增进学生对校情、区情、国情的了解,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又能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党性修养、服务意识,逐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大力完善志愿服务制度,让服务效果最大化
在“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制流程,即规章制度。在每一项工作和活动的背后必须要有硬性的完善的体制规范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保障。我们认为要想有效地推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建立一套成熟的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这一有效的体制,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优势,使得志愿服务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一个专业的有经验的志愿服务团队。因为缺少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党员必须要一个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带领,这样专业的团队将是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坚强后盾。这样一来,学生党员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一股志愿服务之风,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1).
[2]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
[3]李维意,郭广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06).
[4]于群华,黄羽新.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高专党建工作[J].高教论坛,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