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深究科学家经历的实践活动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规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计划地提出问题的错误设计,让学生去发现、探索、讨论。教师在情感上要贴近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上有些实验往往存在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之完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创造性 启发式 设计
创造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活动而进行的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应,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知识拆开、解构;二是将其重组,以获得新的洞见和新的知识。
创造思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非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这种类型是不以概念、判断、想象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维、新景象的产生;二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思维,其主要方式是演绎外推、直觉归纳、类比推理、比较迁移。
中学化学教学主要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化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化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主要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深究科学家经历的实践活动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规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心智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l )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随时讲出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方法:( 2 )容忍那些与众不同、有独创性,但可能会对老师不尊敬的行为:( 3 )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 4 )有计划地提出问题的错误设计,让学生去发现、探索、讨论。教师在情感上要贴近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发现学习,着重学习过程。
(三)教师的言传身教原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无意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生的“偶象”, 具有创造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
教师要大胆的突破旧思想、旧模式,积极探索,敢于创造。有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来武装教学,时时处处洋溢着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在这样一种创造氛围里,学生除了创造别无选择。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途径
(一)通过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制造工业的历史就是定型实例。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制碱工业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年侯德榜博士从美国学成归来,出任天津水利制碱厂总工程师,其时世界先进的“索尔维制碱法”被外国资本家垄断封锁,侯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反复实验,层层攻关,终于1962 年创造“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冲破了制碱技术的封锁。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创造思维。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改进实验
化学实验一般要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药品,现象明显。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上有些实验往往存在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之完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例如,初中教材中CO 还原CuO 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点燃。可以先分析此实验设计的不足,然后提问: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CO 充分利用的方法?学生们开动脑筋会想出很多方法,其中除去了CO2的CO 用导气管重新通入玻璃管中去还原CuO ,将未起反应的CO 循环使用就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方法。
2、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学生依据实验目的的要求,利用自己己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思维,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的一种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实验习题,具有此性质。例如,氢气的制取实验装置,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氢气需要那些化学试剂?(锌或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它们可在那些玻璃仪器中进行反应(烧瓶、试管等等)?怎样才易于收集氢气(加带导管的单孔塞)?要便于加酸怎么办(改单孔塞为双孔塞)?如何控制氢气的流通(橡皮管上加弹簧夹)? 在实验的设计中,每一步都有着学生的选择与创造。总之,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师精心策划,都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素质。
[关键词]创造性 启发式 设计
创造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活动而进行的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应,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知识拆开、解构;二是将其重组,以获得新的洞见和新的知识。
创造思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非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这种类型是不以概念、判断、想象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维、新景象的产生;二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思维,其主要方式是演绎外推、直觉归纳、类比推理、比较迁移。
中学化学教学主要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化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化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主要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深究科学家经历的实践活动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规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心智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l )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随时讲出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方法:( 2 )容忍那些与众不同、有独创性,但可能会对老师不尊敬的行为:( 3 )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 4 )有计划地提出问题的错误设计,让学生去发现、探索、讨论。教师在情感上要贴近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发现学习,着重学习过程。
(三)教师的言传身教原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无意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生的“偶象”, 具有创造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
教师要大胆的突破旧思想、旧模式,积极探索,敢于创造。有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来武装教学,时时处处洋溢着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在这样一种创造氛围里,学生除了创造别无选择。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途径
(一)通过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制造工业的历史就是定型实例。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制碱工业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年侯德榜博士从美国学成归来,出任天津水利制碱厂总工程师,其时世界先进的“索尔维制碱法”被外国资本家垄断封锁,侯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反复实验,层层攻关,终于1962 年创造“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冲破了制碱技术的封锁。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创造思维。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改进实验
化学实验一般要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药品,现象明显。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上有些实验往往存在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之完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例如,初中教材中CO 还原CuO 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点燃。可以先分析此实验设计的不足,然后提问: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CO 充分利用的方法?学生们开动脑筋会想出很多方法,其中除去了CO2的CO 用导气管重新通入玻璃管中去还原CuO ,将未起反应的CO 循环使用就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方法。
2、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学生依据实验目的的要求,利用自己己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思维,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的一种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实验习题,具有此性质。例如,氢气的制取实验装置,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氢气需要那些化学试剂?(锌或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它们可在那些玻璃仪器中进行反应(烧瓶、试管等等)?怎样才易于收集氢气(加带导管的单孔塞)?要便于加酸怎么办(改单孔塞为双孔塞)?如何控制氢气的流通(橡皮管上加弹簧夹)? 在实验的设计中,每一步都有着学生的选择与创造。总之,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师精心策划,都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