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溪畔昆虫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记者、作家。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寡民》、报告文学集《以人民的名义》、《长江三峡:半个世纪的论证》等。
斑衣蜡蝉

豆莞菁
蟋蟀
柑桔凤蝶

苎麻珍蝶

跃刚拍虫


  真的不记得他有昆虫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当跃刚说要把他拍的昆虫“给我看看”时,我也就是“看看”,谁不拿手机拍着玩呢?不过当他从微信里乌泱乌泱给我发来上百张昆虫照片时,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卢跃刚是著名作家,在报告文学领域里,他的《大国寡民》《三峡:半个世纪的论证》都是力能扛鼎的作品。跨到摄影圈,居然拍起昆虫,缘何?他的长信把过程和逻辑说明白了。
  我补充一点:以我之见,所有成功的记者、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禀赋,好奇心。对所有关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关节充满求知和设问的动机,并且因此而广泛搜求知识与答案,再由知识搜求推演的极致而得智慧。智慧者,无非自然和社会真知获得后的最佳选择。再因这选择的道德遵从生化为良知。
  由“好奇”而“求知”而“智慧”而“良知”,这是所有试图有所担当而不惟摄影者的进程。
  扬浪
  2018年7月
  杨浪:
  你好。
  关于昆虫拍摄,你看到的照片是从2018年5月一7月15000多张“底片”中挑出来的。去年五六千张“底片”没挑,还有些好照片。
  我对昆虫拍摄有兴趣是近两年的事兒。早前是拍野花和植物,拍了好几年。去年五月修葺围墙,杂草、枯枝一清除,沿小溪种植的蔷薇花顿时灿烂绽放,晚上成百上千的萤火虫在空中在水面上闪烁飞翔,恍如一个童话世界。捉了萤火虫来看,一盏小灯在它的屁股上明灭,便有无限多的追问与遐想。它晚上从哪儿来,白天到哪儿去?白天想看个真切,我到哪儿去拜访它?还有那些天一亮就喧闹掀翻了天的知了,晚上不知疲倦声嘶力竭的螽斯,一旦被关注,便成为我的邻居,便有了了解它们的愿望。
  你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每年有三分之一到半年的时间住在四川雅安乡下,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做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研究乡村,三是历史写作。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读书、写作、爬山、散步。吃了饭,院子里走走。院子里种满了花:桅子、绣球、海棠、石竹、扁竹莲、月季、蔷薇、百合、黄桷兰、兰草、三角梅、野牡丹……林子里,胡豆雀、鹪鹩、山楂、画眉、白头翁、乌鸫、布谷、白鹤、白鹭……还有叫不出名的鸟儿落在紫薇、腊梅、银杏、楠木树上,;中着我的窗户亲侯。留意了昆虫,方圆几十米的院子一年四季都有知名不知名的昆虫,小则一两毫米(如小金花虫),大则有十几厘米(如枯球箩纹蛾),一年多下来,发现了十几种蝴蝶、瓢虫,一二十种蝽,上百种蛾子,好多种萤火虫、金龟子、竹节虫、象鼻虫、蜜蜂、熊蜂、马蜂、胡蜂、姬蜂……还有步行虫、虎甲虫、埋葬虫……还不包括那些不属于昆虫的虫子,如蛞蝓、蜗牛、蜘蛛(光是跳蛛我就发现了十几种,盲蛛发现了六七种)。方寸之地,简直就像一座昆虫博物馆那么宏阔。
  你看过法国人拍的三维动画纪录片《小世界》和BBC拍的《微观小世界》吗?它们启发我观察微观世界的方式。我收藏了中文翻译四种版本的法布尔十卷本《昆虫记》。我的小院子可比法布尔赛西尼翁村的“荒石园”丰富得太多了。因此我也在乡村实地感受到法布尔的伟大,西方文明的伟大。
  一位中学教师可以躲在与世无争的偏僻乡村,栩栩如生地写出今天仍属经典的《昆虫记》,成为伟大的昆虫学家和作家。目前为止,世界昆虫、植物的科学分类,绝大多数的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采集、命名、认知、研究都是西方人做的。怎么回事?好奇心,对,西方人比中国人强得无以复加的好奇心!对宇宙万物一切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求真的探索精神!说得极端一些,一个林奈,一个达尔文,就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义了。   昆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亿年前的三叶虫,而人类进化的历史只有10万年。人类很童年呵。昆虫的数目很宏大,目前地球号称有100-120万种昆虫,而且这个数字据说每年正以一万种的新发现递增。一些新种由发现者命名,昆虫学家以发现新种为终身自豪。青少年时我读过达尔文《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环球旅行记》,多么向往登上“小猎犬”号与达尔文一起航行,在加拉帕戈斯岛聆听人类进化的秘密。后来我知道了威尔逊的传奇故事,知道了我的家乡大熊猫和鸽子花树(珙桐)都是法国人戴维发现的。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这一段,伴随着雷暴雨读布哈林在克格勃监狱里写的自传体小说《时代》(写得好极了),对,就是我们能对台词倒背如流的《列宁在1918》中的布哈林。他在小说里回忆童年,昆虫学方面,他几乎就是一个专家,临死前还记得克里米亚大步行虫、鬼脸天蛾、西班牙小蝇、天蚕蛾、独角仙、鹿角虫、螽斯、阿波罗绢蝶……可见十九世纪末俄罗斯自然科学教育的普及。
  我给一个朋友写信说:“好了,不算晚。我如同达利油画中的那个小孩儿,撩起了大海的一角,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的童话世界,所有的昆虫仿佛都是卡通人物,有个性,有故事。我开始痴迷昆虫。我想,要是我年轻二十岁,当什么鸟作家,去做博物学家。不是植物学家、昆虫学家,而是博物学家。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认识了上百种昆虫,拍到了好几百种虫子,网上下载了《中国动物志·昆虫纲》54卷,《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还有台湾出版家送我的《昆虫图鉴》(台湾的昆虫与雅安有着高度的一致,比如风蝶类、蛾类、黄蛱蝶、琉璃蛱蝶、豆芜菁、磕头虫……)。
  打开了眼界,便去平时散步的田垄、山道、河边拍。昆虫的阿里巴巴山洞顿时打开了,里面丰富、绚丽。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与惊喜。大量的蝴蝶、巨型锹甲虫、金龟子、天牛……这里,大致跟你说一下我乡下居所的地理、气候环境,或可解释雅安、准确说我们家及周边两公里半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昆虫。
  首先雅安潮湿。雅安被称作“雨城”,女娲补天之地。而我所居的陇西河谷是一个108平方公里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阴雨绵绵,春、夏两季多是晚雨昼晴,特别适合昆虫生长。以我家为圆心,柏树溪畔,只有两公里的拍摄半径,那么密集那么丰富,却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台湾作家龙应台看了我的“昆虫记”照片,不相信方寸之地有那么多的昆虫。用了“匪夷所思”四个字。
  好了,该回答你的问题,这些照片是怎么拍的了。
  很简单,iPhone6s。之前,据我所知,有用手机偶尔清晰拍到昆虫的,但大多数拍不好拍不实。好照片都是用非常专业的单反相机和镜头拍摄的。一些专业昆虫图鉴征集昆虫稿件都明确说不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因为放大后虚,不能印刷出版。但是为什么是苹果而不是别的手机?我试过华为。华为的镜头很讲究,声称是徕卡双镜头拍摄,是所有手机里最好的。但是最新的华为手机有一个致命缺陷,偏色,拍出来的照片艳绿,俗话说“怯”。
翠蓝眼蛱蝶

  iPhone6s也偏色,你能在镜
细扁食蚜蝇
花脚蜂
美眼蛱蝶
黄腹鹿子蛾
獵蝽
杨红颈天牛
蠼螋

  头中和自然光下看见它们的差异,但是调子偏暖,对色温敏感,在弱光的情形下,有特别的表现力和色彩还原。用胶片时期比较,iPhone6s像柯达,而华为像富士,不过华为没有富士偶尔的沉着。   你还问过我,“你怎么解决近摄而不惊动”?大多数人的经验是,昆虫敏感,不等你人凑拢就跑了跳了飞了,不可能老老实实让你对好焦、找角度、等光线。早前我正有这样的误区,怕走近拍摄惊吓了昆虫,镜头尽可能地离昆虫远,变焦拉近,进行所谓的微距拍摄。但发现镜头里很实的图像不能放大,放大就虚。这个错误是对昆虫习性不了解所致。昆虫超级敏感不假,遇到危险,会有一系列逃生手段,首先是模仿环境。对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昆虫是“模仿大师”,可以以假乱真,比如你看到的枯叶蝶、琉璃蛱蝶、一些蝴蝶幼虫、竹节虫、一些蝽等。第二是迅速逃跑。第三是装死。第四是自由落体,你刚接近,他们手脚一松,掉进草丛中,万般寻找不到。但是,我在拍摄中发现,以往的某些认识是错误的。许多昆虫(蝴蝶、蜂子、甲虫)还有一个特性,如果你谨慎、缓慢、迅速接近它,它会有一个非常短暂的“意识休克”和“视觉盲区”,即一时不知道一个庞然大物过来该怎么办,或者根本看不见你,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手足无措不挪地儿。概括说,可称作制造昆虫“意识休克”“视觉盲区”进行拍摄。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待考。
  昆虫还有一个习性,就是贪吃。贪吃会让它们放松防范,比如在柳树干、花冠上,还有腐烂浆果、垃圾、粪便都是昆虫爱去的地方。你如果是从恰当的方向、角度接近,能够强化它们的“意识休克”、“视觉盲区”,他们不会逃跑,让你拍个够。最逗乐的是,有的昆虫心情好的话,甚至可以让你转移拍摄现场,把它们挪到光线好的地方让你拍个够。
  你给我看的一组世界得奖的昆虫照片.拍得真棒,这种完全虚化环境的难美主义和昆虫专业标本的拍摄方法(专业单反、微距镜头)是昆虫界专业、爱好者的主流,这个主流的内含特质是“标本”“他者”,好看。有趣.但不动人,没有故事、情感以及生命存在的环境(语境),因此也没有了本来就存在的戏剧性(悲剧、喜剧、谐剧)。看不见昆虫界的丛林法则或某种基于本能的社会性情感。
  比如我在陇西河畔柳树干上拍到的一组巨型锹甲虫照片。母锹甲虫比公锹甲虫个头小至少两倍。公锹甲虫长着两只跟身体一般长大的凶悍夹钳,漂亮(自然界一般公的比母的都长得漂亮)。我看见一只公锹甲虫从柳树根部迅速往上冲,瞪着眼一直冲到上面的两只母锹甲虫面前,赶走另外一只公锹甲虫,用两只大夹钳和身体护住母锹甲虫。我跟拍了全过程。母锹甲虫或是新娘或是情人。再比如,我拍到一组牛虻捕食熊蜂的瞬间。卡帕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昆虫新闻摄影也是如此,绝大多数情况是稍纵即逝,千载难逢,对象太小,几毫米、顶多几厘米,现场抓拍,如果不足够近,根本拍不着,别说拍好了。
  两个情景是不是有点儿惊心动魄?不过我要告诉你,这两个场面的拍摄角度单反绝对够不到。昆虫都太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或者说它们的“自然”“社会”环境太复杂了,揭示它们,表现它们,我认为手机是最恰当的工具。这一切都基于对昆虫世界復杂性的认识,里面有故事,有情感。因此,我把我的昆虫摄影看作是“新闻摄影”,试图在昆虫的拍摄过程中寻找某些转瞬即逝的“关系”:人与昆虫的关系、昆虫与昆虫的关系、昆虫与自然(生存环境,既是生命的,也是关学)的关系。有点儿像八十年代郑鸣用傻瓜机拍《倒闭的滋味》?我的一位艺术史家朋友将这种拍摄命名为“iPhone时代的昆虫记”。真正的平民化、信息化、自媒体化。手机一故事一“新闻”一戏剧性,命名来得恰到好处。
  昆虫于我已近痴迷,一写就有说不完的话。刚开始,很初级,供参考。
  此布夏安。
  跃刚
  2018年7月22日
其他文献
格陵兰岛冬季,用狗拉雪橇捕鱼的渔民。 储卫民 摄格陵兰岛南部峡湾,只有50户常住居民的小村庄。 储卫民 摄暴风雪中的格陵兰岛伊卢利萨特街道。 储卫民 摄  人们对于在旅行中拍摄风景照片,总是乐此不疲。随着设备的普及化、拍摄的智能化,风景摄影的同质化,已经成为当下全民摄影的一大弊病。旅行创意写真、酷炫短视频以其直接、开放的独特语言,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如何让静态的风景照片成为经典、变得流行,是我一直探
[摘要]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单纯向往和热忱,今天被“历史潮流”裹挟的中国人、面对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高楼迭起的迷失,急功近利的压力,长久忍受不公的郁怒和冷漠。被主流抛弃,被连根拔起,丧失家国的凄惶和孤独……恰切地捕捉当今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易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电影的叙事,出色地对应了这种现实。  [关键词]叙事线索 角度 叙事品格 叙事结构 叙事态度 
摄影中的中国风景,很多样式出自传统书画艺术。而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并未像样式一样广泛流传,这又不仅是艺术创作领域的话题了。李止少年学习书画,近年来游走南北,目的地多与宋元以降文人绘画中的山水相关,照片中有文人画的气息,那无疑是一种主观的注视与体验,不止于样式。在《山形》之后,他八次踏访太行山中的洪谷,形成这个系列的作品。李止用这些照片记录洪谷当下的样貌,也尝试做中国文化中某些精神与摄影这种西方媒介的融
东京塔 庞彦卓 摄到日落时间都还在下雨,本以为过了最好的拍摄时间,没法拍到满意的照片了,没想到天上的云正好被东京塔的灯光打出了层次。  我以前是部队医务工作者,现在转为国家公务员,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真正接触摄影是从2015年开始的。和大多数初涉影坛的人一样,从对选择拍什么题材的茫然,到后来定位于拍摄身边熟悉的北京城市建筑。因为北京作为一座发展迅速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现代化的、标志
足不出户也能拍花  拍不好的借口往往很多,没时间出门也算是一种借口。爱拍花之人,家中种植几株盆栽花卉也是很方便的,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同样可以拍出满意的作品。如图《兰花》,家中的兰花,修剪下来布置拍摄,花朵和叶子固定在一张白纸上,背景后放置一盏闪光灯或台灯,开亮些作为背景灯,前方一盏灯光正面补光。就从花朵本身着手  花卉摄影的拍摄对象非常容易寻得,并非一定要动身去远方。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朵、每一枝花
鳥类摄影是自然摄影类别中颇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因为鸟类摄影不仅要求摄影师拥有专业的摄影器材,也要求摄影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耐心,最重要的还要求摄影者拥有关爱鸟类的自然保护意识。郑子依本身就是一名环保主义者,他在拍摄鸟类之前,对鸟的种类、生存环境、习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拍摄鸟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呼吁,关爱鸟类,保护环境,这是每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的义务与职责。
还依稀记得一年前准备写“图像视点”专栏前的担忧,怕素材不够,心里嘀咕,哪有那么多和摄影相关的时事热点发生呢?结果写了一年,最大的感受是可写的太多了,反而一月一期的专栏节奏和篇幅有点承载不下,每月都只能在众多资料中摘重取精才行。  这很像小时候看新闻联播,天真地以为今天和昨天的新闻应该会有重复吧,否则每天哪有那么多内容来撑满这半个小时呢?小孩子对时间是无概念的,文人对现实也有意保持着孩童般的疏离,只
外观  与佳能有细节差异  YN 50mm 1:1.8的外包装采用了永诺一贯的黄黑配色,内含镜头本体、镜头前后盖和一份简单的中英文产品说明书。永诺为YN 50mm 1:1.8搭配了中间捏式镜头盖,如果选配了遮光罩,拆装依然会非常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永诺YN 50mm 1:1.8官方标注的镜身尺寸为73×55mm(直径×长度),而佳能EF 50mm 1:1.8 II的镜身尺寸则是68.2×41m
现在各种户外用品已经多得数不胜数,但在月黑风高之时,野外拍摄首要必备的还得说照明装备。轻者整理器材、操作相机很多情况下有照明就方便得多;重者山野险峻前路难辨,摸黑跋涉陡增风险,发生迷路、摔伤等事故屡见不鲜,而有了光亮不仅大大降低意外概率,即使出险必要时还能发出求救信号,好处多多。  头灯  行摄户外,照明首选头灯。这一工具早期多见于矿工身上,便利性无出其右。最主要是解放双手,可以不影响行动及使用别
[摘要] 电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体,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影响和美学意义。自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开始对电视进行专业性的学术研究,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发展,在当代的电视美学研究范畴内,逐渐形成了“反美学理论”,“泛美学理论”和“衍美学理论”等几大流派,他们针对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并且对当代电视对人类的文化影响以及电视的美学意义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科技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