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不能违背天性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BBC热播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发了舆论的普遍关注。5名中国教师按照纯中国式的教学方式,教英国学生学习数学、科学、体育等课程。除开中英教学方式的较量,人们还关注到的是,英国孩子很难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这让习惯了鸦雀无声的中式课堂的中国教师头疼不已。
  在中国,好孩子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听话、守纪律。没有人想过,其实这样的规定,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权威性。过度强调纪律,只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延伸到课堂上,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会产生惰性。就如同纪录片中,课堂上,中国教师的识记讲解使英国学生好像都明白了,但一下课就都全忘了。
  教育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参与性的记忆是最牢固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双向的教育方式中,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地位,都是知识的传递载体,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不容易疲劳,在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停下来交流。就像谈恋爱一样,没有人愿意和只会自说自话的人交往,交流才能产生理解。
  如果换做5个英国教师来中国上课,他们大概会痛苦于“在人群中叫喊却无人应和”,鼓励了半天也不见得有人愿意说话;而学生的苦恼很可能是,学了一天,什么干货都没学到,就顾着跟大家聊天了。但只要给中国学生时间和机会,他们会慢慢发现,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轻松地记忆学到的知识。
  不过,东西方教学方式没有绝对高下,节制和规则才是现在中国教育更要突破的方面。
  为了表现“纯中国式教学”,英国学生被要求穿上了连中国学生都吐槽过无数次的“像降落伞一样”的校服。平日里做算术都仰仗计算器的学生,要在一堂课内学会三角函数。一个小姑娘嘟囔:“为什么要学,让我们学会怎么缴税不就可以了。”学生每天早起做早操——据说是为了训练集体意识,“大家一起做一件正确的事”……
  一个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的女生被老师请出了教室,一个上课爱说话的男生被老师惩罚面壁,再进行下去,似乎就差“请家长”这一招了。但英国孩子似乎并不在乎。女孩说:“如果不是考虑到我的朋友,我才不会来学校。”
  强调纪律、强调集体,其实还是在默默传递一个理念:老师是对的。这会让孩子从小觉得,谁是权威的一方就可以任性、可以随意制定规则。


  比如中国孩子在外留学,家长特别担心他们吸大麻、滥交。在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如果高中毕业还没有性经验,就会被嘲笑;男孩在大学有很多亲密关系是一种自豪。但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一旦选定了交往对象,就会比较忠诚;而中国孩子可能只学了一半,没有搞明白全部。
  节制和规则不应该被全部抛弃,因为孩子是一种不考虑未来的动物。他们只想及时行乐,很少有孩子能想到为什么读书。如果完全不加限制,一味强调快乐,那是教育者没有尽到一个成年人的责任。痛苦应是学习的一部分。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要靠自己,不会再允许你为所欲为。
  很多职场上的领导者曾跟我抱怨,他们发现90后的孩子很注重自我感受,简而言之,就是想要“活儿少、钱多、离家近”,“你如果让我不爽,我是不会妥协的。”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对于职业精神的教育十分匮乏,而孩子的自我解放又很彻底,抱着要被全世界点赞的心态进入职场,就十分危险。
其他文献
这个社会,对别人的孩子越来越不宽容,每个人都用痛诉革命家史的语气讲述遭遇、惩治熊孩子的刺激经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似乎只是写在书里的文明了。  在欧洲呆了快两个月,回来后一上微博微信,嗯,什么也没错过:还是骂声一片,凤凰男和熊孩子依然高居榜首。但我,突然难过起来。  在欧洲,我第一次知道“爱幼”是什么意思。  带女儿在老佛爷逛了大半天,出来时正是盛夏的炎炎烈日,室内外温差来得太猛,她“乓”地一声开
期刊
我读过很多爱情故事,看过很多爱情诗篇,但我从没真正听过什么好听的情话。这缘于我交了一个只会编码、打游戏的男朋友。在文学课上,我读到了叶芝《当你老了》这首诗,诗中最动人的情话是:“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回去之后我就问他:“以后我老了,满脸皱纹,你还会爱我吗?”他一边激烈地打着游戏,一边很应付地回答:“嗯!”
期刊
我会想那天发生的场景,会想穿那套内衣的女人是个怎样的人……  但我也会想,一个两地分居的男人有正常需求,而且,我们不想分开。  我和老公都是情感上比较迟钝的人,我们从来不讨论人生啊、感情啊、世界啊,但我们清楚彼此三观吻合,一起从大学到现在走了14年。14年里,有2年我在美国工作,有2年我周游世界,有3年我独自在上海做项目,7年的两地分居,中间若干次考验。  我在美国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结婚。为了省钱
期刊
姥姥一共有七个孩子,四舅是让她最牵挂的一个。89岁高龄的她,曾数次入院抢救,多次在下了病危通知书后,死里逃生。医生想不通,但我们知道,她是放心不下四舅。  “我不能让俺妈养活我”  四舅9岁那年高烧烧坏了耳朵,导致听力不好,连吐字也不清楚了。勉强初中毕业后,街道给他办理了残疾证,政府每月给五百元的低保。四舅要强,不肯在家里吃闲饭,在一个街道下属的工厂里做勤杂工,脏活儿累活儿,他都抢着干。但他在单位
期刊
糟糕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冷色调的。因为前面有个姐姐,一出生我就被弃养;后来,因为计生办有人脉不会威胁到二胎指标,我辗转到别人家三天后,又被爸妈寄养到了外婆家,不久他们又生了弟弟。回不去的我,在外一待就是16年。  5岁时,舅舅家添丁,外婆去城里照顾舅妈和刚出生的弟弟。我则跟着外公放养在农村。外公负责一个生产队,根本顾不上我,饭点回来,常常递给我一个裹了菜的烧饼便又匆匆离开。  那时候,我最常做的事
期刊
她变了  孙阳发现,自从老婆孙紫薇从外企的普通职员,被提拔为部门主管后,就变了。她的年薪一下子比他高出四倍,品味、消费、圈子,以及脾气,也随之升级。  就拿微信的朋友圈来说,孙紫薇的朋友圈常是高级派对、出国旅行、浪漫度假的照片;而在高校研究所上班的孙阳,朋友圈则是“酸味相投”的文人们出席某个会议、在某杂志发表了某篇文章或是在哪个乡下踏青。  孙紫薇常在孙阳耳边酸溜溜地抱怨,他们的生活太枯燥,没激情
期刊
“我在车上,去塘沽。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  8月12日晚23时20分左右,天津港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天津港第一批消防员出动。预料自己可能回不来了,一名天津消防战士在凌晨两点给朋友发出信息。  一时间,报端媒体上出现了无数个“英雄”、“逆行”的字眼,仿佛只有渲染上悲剧的色彩,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才能被人们记住。可过度的渲染反而让他们的形象变得苍白平板。  记住他们,不只
期刊
Q7  九总五年前买了辆车,花了一万八千元,是辆开了七年的QQ,我们称它为Q7。  我一直以为这辆Q7是没有空调的,因为从来没见开过。后来听常跟他出车的哥们儿说,其实是有空调的,但是九总嫌加氟太贵开空调又费油,所以一直没开过。他知道的原因是有一年夏天太热了,九总去媳妇老家接孩子,怕孩子受不了,所以加了两元钱的氟,正好把孩子接回来氟也没有了。  前几天我又乘坐了这辆Q7,停好车后一下车有点溜车,就问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震惊地看到了那个终点,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今生这场父母子女的缘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  一想到身在病榻之上的他,在女儿人近中年之际,还如此百般惦记一段短短的车程,忽然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老爸被查出了肺癌。病床上的爸爸,不时咳嗽,但因对病情一无所知,他的情绪还算不错。我和弟弟同医生私下沟通,暂时不让老人知道真相。鉴于老爸年轻时有过结核史,医生临时拿出一个“复发性结
期刊
不想来上海?没门!  老太太秦秀英的世界,曾只有内蒙临河小村庄这么大,“抬头见天,低头见地”,生活的全部除了种地持家养猫养狗养猪羊,就剩下惦记儿女。2011年3月,她接到媳妇芮东莉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妈,你过来和我们住吧。  对上海,秦秀英不陌生,自老伴去世后她去过两次。可儿子媳妇是丁克族,平时忙工作,他们的世界秦秀英不懂;作为一个活泼的老太太,她也主动走出家门想和同龄大妈们唠唠嗑,无奈一口乡音又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