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前这本《红荔书画》,是一方艺术的长廊,富藏珠玑的宝库,里面翰墨飞扬,美不胜收。香港画家陈昌裕先生的《嫣红》作为封面,俨然是其中最艳丽的奇葩,最璀璨的明珠。凝视这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图画,笔者仿佛走进了一番天地:
清明时节,细雨过后,园中桃花芳菲,一位青衣红裙仕女持荷锄款款而至。尔后,风乍起,吹得片片桃花风中舞。她眼见落红无人扫,遂独自扶锄葬花。然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愈急,花愈坠,落英缤纷,狼藉满地扫不尽。因不忍落花纷纷,她抛锄静坐于青石上,手捋花瓣,玲珑思远。但见:眼如秋水含情脉脉,唇似樱桃欲语还休。
画名为《嫣红》,陈昌裕先生真可谓是匠心独运,一语双关。“嫣红”即“姹紫嫣红”,既状桃花,又言仕女,正是人面多情胜似桃花意。作者怜香,更惜玉,不忍香消,更难堪玉殒,以丹青翰墨希望永驻芬芳和红颜。他布局以红艳的桃花为远景,兼做仕女的背景,以人为中心,表达了作者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是一幅且美亦善的上乘之作。
丹青绘春秋,美不胜收
陈昌裕先生是一位深具文化底蕴的画家,其书画作品与中国书画美学渊流一脉相承。然而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他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更善于向诸人学习请教,取他人之长,弥己之短,兼容并蓄,逐步造诣,后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深受书画界和社会的赞赏,其学习之路更体现了人文书画的风采和精髓。
1938年,陈昌裕先生生于福建泉州,自幼酷爱诗、文、书、画。长大后,他进入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学习。对于绘画艺术不满足的他,于195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师从潘天寿、陆俨少二位名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昌裕先生参加内地数十次画展,抵港后,于1997年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很快便在香港书画界声名鹊起,各种刊物争相刊登转载其画作。很多时候,对于这些刊物的转载,他浑然不知,往往事后才知晓。但他并不介怀,能将美的艺术品与人共享,便是人生一大快事。正因他工于画,宽以待人,很多书画社团、研究院都诚邀他参加。如今,他担任中国与海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国际书画家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
陈昌裕先生最开始热衷于水粉画、油画,后随阅历的增长,弃洋画而专攻国画。然而,他并非完全摈弃,只是创作重点的转移,先前的功底亦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正因如此,陈昌裕先生的画作,无论是人物抑或是动物,往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的工笔线条纯熟洗练,人物服饰色彩鲜明;写意之时,笔墨倾泻而出,深厚雄浑功底于自然流畅中显山露水。尤其是他画的仕女图,格调高雅,如诗似吟,仪态表情恬静优美。在品味之中,让人不由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对于画中如许的“只应天上有”的可人儿,真是欲呼之出,与之共语相亲,携手同归。此等作品除了《嫣红》,还有《惜春》、《遐思》、《冥想》、《赏荷》、《戏扇》、《芳落美梦》等大量赏心悦目之佳作。
除了仕女图之外,陈昌裕先生所画的英雄人物和花鸟虫鱼、山水草木亦是幽深隽永,美臻化境。人物画《桃园宴》,神韵庄重,人物飘逸潇洒,让人顿生深沉的哲思和崇高的敬仰。他的作品《金鸡报晓》、《万马奔腾》、《高风亮节》等,笔下意象唯美、意境高远,和自然界有机结合。他画花鸟,春意盎然,繁茂似锦;绘虫鱼,生机勃勃,机灵可爱;写意的山水,更是气势磅礴,画中有诗。
赤心献画界,善行天下
陈昌裕先生的作品,寓意和谐,琳琅满目,引人入胜,更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以及精神上的抚慰。然而,再美轮美奂的作品都是出自于人之手,皆是作者人格与情感的外衣。陈昌裕先生能妙笔不断,丹青绘春秋,只因他时刻守着心里一片善渊,因而灵感如活水永不枯竭。
非但是香港著名的画家,陈昌裕先生更是一位爱国爱港的艺术家,在漫漫的艺术创作之路途中,他推陈出新,佳作屡出,而在促进社会和谐,他亦是尽心献智。为了能与众人分享创作经验,共享艺术之真善美,每每有邀请参加的作品展,他都欣然应允,有时还立马精雕细琢出新作,藉以飨观者。
2007年7月,为了加强两岸三地的书画交流观摩,并为“回归”十周年献礼,陈昌裕先生特意创作了两幅工笔画《遐思》和《芳荷美梦》。两幅画在香港和深圳举办的“百名书画家艺术展”中展出,受到一致赞叹。两幅画寓意了作者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的赤子情愫。在随后的中国新闻出版社主管和主办的《中国与海外》杂志中,陈昌裕先生的《雀跃雨中》、《遐思》、《桃园宴》等赫然其中,他所精工的仕女图、英雄人物画和山水写真为中外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顿饕餮盛宴,更成该杂志最美的点缀之一。
深得中西书画菁华,陈昌裕先生对于中华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融相汇,也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第十届中国瑶族盘王节连山画作品展中,他的《桃园宴》应邀其中。图作中,刘、关、张亲密无间,情如手足,寓意中华各民族间兄弟般的感情,同建祖国美好未来的愿望。
刚刚不久,以施子清博士创建并领导的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迎来二十周年会庆。作为福建人,陈昌裕先生积极参与响应。在“俊采金声二十春”的展览中,在琳琅满目的字画中,他的几幅仕女图独树一帜,惊艳整个会场,引得展览地啧啧声一片。
同时,陈昌裕先生更是一名慈善家。去年七月,他于百忙中出席了由措卡(香港)佛学中心主办重建四川措卡寺慈善素宴暨祈福法会。席间,他慷慨捐出工笔国画作为大会捐筹款之用,所得款项悉数用作慈善。2008年4月29日,在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第十四届董事会就职典礼暨十六周年慈善晚会上,陈昌裕先生的仕女图《暇思》被该会的名誉会长颜金炜先生以七万元买下,并将此款尽数捐给了该会的基金会。在今年年初的“世界华人艺术展大会大型艺术展”中,陈昌裕先生除了展出《戏扇》、《惜春》、《赏荷》之外,并捐画行善,成为画界一时佳话。
感恩昭世人,如诗如画
清人袁枚有诗云:“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陈昌裕先生的诸作,意境幽远,格调高雅,可谓是神韵先具。然而,他无意做诗人,亦很少吟诗作对,只是偶尔有感于人生之经验,随性拾掇几句箴言,以省其身,警其行。诸如,“事能三思终无悔,人能百忍便无忧”,“闲中检点平生事,夜里思量日所为”,从这些深入浅出,意味隽永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陈昌裕先生之睿智、豁达及其率真的天性。
1977年,陈昌裕来到香港。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艺术方面的工作,并未因世俗的五色五音无为所惑魅,始终坚持心中理想,清静无为。他有感而言:“养成大拙方是巧,人到至愚便是贤。”另外,他亦经营着彩裕广告设计制作公司,在管理之中,他坚信“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春云只看花”,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卧薪尝胆,在经济风起云涌中看准心中的理想之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陈昌裕先生交游甚广,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白丁,都能与之成为莫逆,甚至知交。对于公司员工,他也是关爱有加。在繁忙的工作和艺术的创作中,陈昌裕先生往往忙得不可开交,而朋友这笔无形财富也为他带来无限温馨。因此,他总是感恩地说:“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喜有双眼明多交益友。”
“不要问国家对你有什么恩惠,首先要问自己对国家有什么贡献。”陈昌裕先生非常认同这句话,在他心中,凡事要为他人着想,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不枉此生。然而,他丹青行世,文人行善,儒士经商,人生定能如他那些不凡格调、寓意和谐的仕女图一样,美轮美奂,如诗如画。
【人物简介】
陈昌裕先生,香港著名画家。1938年生于福建泉州,1977年移居香港,彩裕广告设计制作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与海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国际书画家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其画作题材广泛,为世人所喜爱,尤其是其画的仕女图,更是香港画界的一株奇葩。
清明时节,细雨过后,园中桃花芳菲,一位青衣红裙仕女持荷锄款款而至。尔后,风乍起,吹得片片桃花风中舞。她眼见落红无人扫,遂独自扶锄葬花。然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愈急,花愈坠,落英缤纷,狼藉满地扫不尽。因不忍落花纷纷,她抛锄静坐于青石上,手捋花瓣,玲珑思远。但见:眼如秋水含情脉脉,唇似樱桃欲语还休。
画名为《嫣红》,陈昌裕先生真可谓是匠心独运,一语双关。“嫣红”即“姹紫嫣红”,既状桃花,又言仕女,正是人面多情胜似桃花意。作者怜香,更惜玉,不忍香消,更难堪玉殒,以丹青翰墨希望永驻芬芳和红颜。他布局以红艳的桃花为远景,兼做仕女的背景,以人为中心,表达了作者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是一幅且美亦善的上乘之作。
丹青绘春秋,美不胜收
陈昌裕先生是一位深具文化底蕴的画家,其书画作品与中国书画美学渊流一脉相承。然而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他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更善于向诸人学习请教,取他人之长,弥己之短,兼容并蓄,逐步造诣,后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深受书画界和社会的赞赏,其学习之路更体现了人文书画的风采和精髓。
1938年,陈昌裕先生生于福建泉州,自幼酷爱诗、文、书、画。长大后,他进入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学习。对于绘画艺术不满足的他,于195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师从潘天寿、陆俨少二位名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昌裕先生参加内地数十次画展,抵港后,于1997年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很快便在香港书画界声名鹊起,各种刊物争相刊登转载其画作。很多时候,对于这些刊物的转载,他浑然不知,往往事后才知晓。但他并不介怀,能将美的艺术品与人共享,便是人生一大快事。正因他工于画,宽以待人,很多书画社团、研究院都诚邀他参加。如今,他担任中国与海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国际书画家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
陈昌裕先生最开始热衷于水粉画、油画,后随阅历的增长,弃洋画而专攻国画。然而,他并非完全摈弃,只是创作重点的转移,先前的功底亦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正因如此,陈昌裕先生的画作,无论是人物抑或是动物,往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的工笔线条纯熟洗练,人物服饰色彩鲜明;写意之时,笔墨倾泻而出,深厚雄浑功底于自然流畅中显山露水。尤其是他画的仕女图,格调高雅,如诗似吟,仪态表情恬静优美。在品味之中,让人不由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对于画中如许的“只应天上有”的可人儿,真是欲呼之出,与之共语相亲,携手同归。此等作品除了《嫣红》,还有《惜春》、《遐思》、《冥想》、《赏荷》、《戏扇》、《芳落美梦》等大量赏心悦目之佳作。
除了仕女图之外,陈昌裕先生所画的英雄人物和花鸟虫鱼、山水草木亦是幽深隽永,美臻化境。人物画《桃园宴》,神韵庄重,人物飘逸潇洒,让人顿生深沉的哲思和崇高的敬仰。他的作品《金鸡报晓》、《万马奔腾》、《高风亮节》等,笔下意象唯美、意境高远,和自然界有机结合。他画花鸟,春意盎然,繁茂似锦;绘虫鱼,生机勃勃,机灵可爱;写意的山水,更是气势磅礴,画中有诗。
赤心献画界,善行天下
陈昌裕先生的作品,寓意和谐,琳琅满目,引人入胜,更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以及精神上的抚慰。然而,再美轮美奂的作品都是出自于人之手,皆是作者人格与情感的外衣。陈昌裕先生能妙笔不断,丹青绘春秋,只因他时刻守着心里一片善渊,因而灵感如活水永不枯竭。
非但是香港著名的画家,陈昌裕先生更是一位爱国爱港的艺术家,在漫漫的艺术创作之路途中,他推陈出新,佳作屡出,而在促进社会和谐,他亦是尽心献智。为了能与众人分享创作经验,共享艺术之真善美,每每有邀请参加的作品展,他都欣然应允,有时还立马精雕细琢出新作,藉以飨观者。
2007年7月,为了加强两岸三地的书画交流观摩,并为“回归”十周年献礼,陈昌裕先生特意创作了两幅工笔画《遐思》和《芳荷美梦》。两幅画在香港和深圳举办的“百名书画家艺术展”中展出,受到一致赞叹。两幅画寓意了作者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的赤子情愫。在随后的中国新闻出版社主管和主办的《中国与海外》杂志中,陈昌裕先生的《雀跃雨中》、《遐思》、《桃园宴》等赫然其中,他所精工的仕女图、英雄人物画和山水写真为中外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顿饕餮盛宴,更成该杂志最美的点缀之一。
深得中西书画菁华,陈昌裕先生对于中华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融相汇,也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第十届中国瑶族盘王节连山画作品展中,他的《桃园宴》应邀其中。图作中,刘、关、张亲密无间,情如手足,寓意中华各民族间兄弟般的感情,同建祖国美好未来的愿望。
刚刚不久,以施子清博士创建并领导的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迎来二十周年会庆。作为福建人,陈昌裕先生积极参与响应。在“俊采金声二十春”的展览中,在琳琅满目的字画中,他的几幅仕女图独树一帜,惊艳整个会场,引得展览地啧啧声一片。
同时,陈昌裕先生更是一名慈善家。去年七月,他于百忙中出席了由措卡(香港)佛学中心主办重建四川措卡寺慈善素宴暨祈福法会。席间,他慷慨捐出工笔国画作为大会捐筹款之用,所得款项悉数用作慈善。2008年4月29日,在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第十四届董事会就职典礼暨十六周年慈善晚会上,陈昌裕先生的仕女图《暇思》被该会的名誉会长颜金炜先生以七万元买下,并将此款尽数捐给了该会的基金会。在今年年初的“世界华人艺术展大会大型艺术展”中,陈昌裕先生除了展出《戏扇》、《惜春》、《赏荷》之外,并捐画行善,成为画界一时佳话。
感恩昭世人,如诗如画
清人袁枚有诗云:“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陈昌裕先生的诸作,意境幽远,格调高雅,可谓是神韵先具。然而,他无意做诗人,亦很少吟诗作对,只是偶尔有感于人生之经验,随性拾掇几句箴言,以省其身,警其行。诸如,“事能三思终无悔,人能百忍便无忧”,“闲中检点平生事,夜里思量日所为”,从这些深入浅出,意味隽永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陈昌裕先生之睿智、豁达及其率真的天性。
1977年,陈昌裕来到香港。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艺术方面的工作,并未因世俗的五色五音无为所惑魅,始终坚持心中理想,清静无为。他有感而言:“养成大拙方是巧,人到至愚便是贤。”另外,他亦经营着彩裕广告设计制作公司,在管理之中,他坚信“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春云只看花”,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卧薪尝胆,在经济风起云涌中看准心中的理想之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陈昌裕先生交游甚广,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白丁,都能与之成为莫逆,甚至知交。对于公司员工,他也是关爱有加。在繁忙的工作和艺术的创作中,陈昌裕先生往往忙得不可开交,而朋友这笔无形财富也为他带来无限温馨。因此,他总是感恩地说:“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喜有双眼明多交益友。”
“不要问国家对你有什么恩惠,首先要问自己对国家有什么贡献。”陈昌裕先生非常认同这句话,在他心中,凡事要为他人着想,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不枉此生。然而,他丹青行世,文人行善,儒士经商,人生定能如他那些不凡格调、寓意和谐的仕女图一样,美轮美奂,如诗如画。
【人物简介】
陈昌裕先生,香港著名画家。1938年生于福建泉州,1977年移居香港,彩裕广告设计制作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与海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国际书画家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其画作题材广泛,为世人所喜爱,尤其是其画的仕女图,更是香港画界的一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