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的写作技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具有极高的文体技巧。它具有悲喜交加的戏剧张力,运用了意识流写法。
  关键词: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写作技法
  作者简介:王红玲(1972-),女,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一、引言
  英國剧作家蕾秋·乔伊斯( Rachel Joyce)创作的《一个人的朝圣》(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畅销三四十个国家,是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
  这篇小说的写作技巧极为丰富复杂,只有仔细剖析,才能领略作者那独具匠心的风格。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少,本人尝试从写作技法浅析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写作技法
  1.悲喜交织的戏剧张力
  《一个人的朝圣》,是中文译名。原书英文名为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意为哈罗德·弗莱不可能的朝圣之旅,直白,且总括全文。黄妙瑜翻译后,省略掉了一个最重要的词“不可能”,其实不妥,因为从开始到最后,“不可能”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是这整个故事可读性赖以生长的土壤。
  蕾秋·乔伊斯不愧是资深的剧作家,她不愿意简单地将故事设定为喜剧或者悲剧,而是用悲悯厚实的基调,给悲观的读者以慰藉,给乐观的读者以忧伤,让人悲喜交加,笑中带泪。作者写了一个悲剧结局,让一切遗憾都无法弥补。可是,作者还写了一个喜剧结局,让我们看到一对老人在海边重新欢笑。
  2.意识流的巧妙运用
  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是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意识流的纯熟使用让小说产生空间交叠和时序颠倒,仿佛疑云密布。层层解扣,摇摆迂回的迷局,让即使具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也心存好奇,如猎犬跟随兔子的气味,翻山越岭,穷追不舍。这是一个愉悦而刺激的过程,而且,用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人生,就塑造出了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阅读效果。
  2.1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介乎直接的内心独白和内部分析之间,而且更接近于内部分析。这种独白不用第一人称而用第三人称,作者对人物的思想感受不作任何解释或评价,但人物的意识流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意识的展开过程受到作者暗中的控制,和他的原本状态有所不同,它包含意识和前意识层次,基本上不包含混乱的潜意识活动。
  书中按照章节,分别以哈罗德和罗琳的内心交替独白而展开。全书共32章,其中,20章是哈罗德的内心独白,11章是莫琳的内心独白。1章插入了奎妮的内心独白。每一章的题目就注明了本章是哪个主人翁的内心独白。如第一章“哈罗德与信”、第三章“莫琳与电话”等等。通过这些内心独白,读者可以逐渐明朗整个故事的曲折迂回。
  在旅程中,透过哈罗德的内心独白,客观讲述了他痛苦的童年和丧子之痛的由来,以及和莫琳、奎妮之间的感情脉络。
  让我们再回到莫琳的内心独白。在丈夫一走了之以后,她从最开始的害怕不安,甚至生气,到终于接受,甚至是不断地鼓励他,还亲自去中途给他打气。
  这趟旅程,哈罗德和莫琳都在自省,反思自己的错误。当他们终于打开了心扉,他们的路又重新连在了一起。
  2.2时空切换
  作者以明暗交织的写法将哈罗德的身体之旅与心灵之旅相结合,交替表现。当哈罗德站在旅程的终点时,其空间上的旅行更像是作为心灵之旅的背景而存在,或者说,是心灵之旅投影到现实空间的一个映射。
  随着哈罗德旅途的延伸,他的内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自由流动,脱离了现实的客观时空而跃向遥远的过去。哈罗德的旅途由现实和回忆两条线交错构成,就在这两条线上,时空反复跳跃,但整个叙述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现实的旅途中,哈罗德遇见了很多人,听闻了他们的故事。有的只是擦肩而过:酒保,远足男,自言自语的女服务员,银发绅士,男演员;有的是感同身受,失去孩子的母亲,女医生玛蒂娜;有的是父子的守护,跟随者维尔夫。到最后他甚至被各路媒体大肆宣传,还莫名其妙地有了自己的“朝圣”队伍,俨然成了一位新时代的英格兰骑士。作者作为资深的编剧,巧妙地将戏剧性融于日常琐事之中,用独特的笔触甚是犀利地嘲讽了这一群引人发笑的跟随者。
  在心灵的旅途中,通过他断断续续的回忆,我们知道了他悲伤的童年,和儿子之间的隔阂,以及与妻子之间的渐生罅隙。在整个跋涉的途中,哈罗德不断地与自己的过去重逢。那些深埋在心底的记忆,那些不忍回顾的往事,因为这场一个人的旅行,重回眼前。作者的笔像一把手术刀,残忍而又精确地切开了哈罗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他一生沉默平庸,表面平静内心痛苦的根源。
  正是通过这样的时空交错,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蕾秋·乔伊斯炉火纯青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
  三、结语
  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具有极高的文体技巧和艺术魅力。它悲喜交加的戏剧张力,给了文章极大的吸引力。明暗交织、曲折迂回的意识流写法,达到了惊心动魄的阅读效果。研究其写作技法和主题,不仅是对当代世界文学的关注,对21世纪的中国文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蕾秋·乔伊斯. 黄妙瑜译.《一个人的朝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CD4+CD25+Foxp3+Tregs)和HO-1在EAE病程中的相关性,以及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确立依达拉奉对MS的治疗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脊
摘 要:犹太民族作为一种历经千年、底蕴丰厚的文化,其流而不散的根源在于犹太民族的宗教性,正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孕育了它的凝聚力,催生了犹太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唤醒了他们的集体共同记忆。本文试从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的宗教仪式层面归纳犹太民族生活的宗教性,阐述宗教性对犹太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犹太文化;宗教性;仪式  作者简介:谢曼丹,女,汉族,福建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德
作者简介:吴双(1994.2-),汉,女,黑龙江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远山淡影》作为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女性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一位日本女人悦子借“自己的朋友”佐知子隐喻自己,回忆自己的移民到美国之前的经历。本文拟以女性主
期刊
学术界对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夏娃偷吃禁果的行为褒贬不一,本文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下的三界论来分析夏娃的形象,阐明了夏娃的自我身份构建在镜像、亚当和撒旦的多重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里罗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0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通过对《白噪音》中由科技引发的错误消费观的讨论,指出现今社会这种消费观的弊端,通过对小说中科技引发的媒体化社会的剖析,指出人们对媒体的过度依赖。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全景式描绘,是现代人道德自我完善的体现,尽显作者伦理关怀。  关键词:白噪音;德里罗;消费观
摘 要: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其代表作中,多次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玫瑰丰富的内涵。本文旨在探讨叶芝诗歌中玫瑰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帮助读者品读诗人借玫瑰抒情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叶芝诗歌;玫瑰意象  作者简介:韦小岿(1974-),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摘 要:维克托·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是其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将小说、散文、伦理反思融为一体的独特写作风格。《鱼王》就是其作品中最具个性的代表作,也被视为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创作过程及他的别具一格的个性心理。  关键词:文学创作心理学;阿斯塔菲耶夫;《鱼王》;创作过程  作者简介:李芳华(1993.
任何使用载重汽车的矿山均有某种形式的调度系统,即使是非常基本和简单的,而一些较为复杂的大型矿山则认为,只要运用得当,计算机自动调度系统能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也能改善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委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实际行动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在深入调
一、读者的解读rn当我在细读这篇文章,并反复揣摩苏珊?桑格塔到底在讨论什么,她想表达出的疑惑是什么的时候,我不禁想,我这是不是也算是把阅读的重心放在了她所说的“一种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