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养人提出过高要求,当然是无理的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有纠结的心事无人分担,你一定有沉郁的心结无法打开,正如你也有美好的梦想与我分享。欢迎来信给西橙,我会认真倾听你的诉说,竭诚为你释疑。希望你在此生成为你自己。
  xicheng66xicheng@sina.com
  西橙:
  前段时间,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到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我也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在一个二线城市读大学,每月生活费也是2000元。这些钱,吃食堂的话还是够的,但是不能随便买其他东西,一旦想添置一两件衣物,又或者是跟同学们出去聚餐,钱就不够了。属于温饱能保障,但是没有余粮的水平。
  别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有多少,我不清楚。听说我们班里,家境好的,上万元生活费也是有的;家境不好的,每月几百元也是够生活的,可达到随心所欲的生活追求是不可能的。我就觉得,每月多给那么1000元,对于父母都有工资的双职工家庭来说,也并不是难事吧?
  我也曾犹豫要不要跟父母要求涨一下生活费,多说点好话,我爸妈很可能也会答应的。可是我又不想被贴上“奢侈”“贪心”的标签,好像我必须勤俭节约才对得起父母对我的付出。多一些生活费于我而言,不仅解了危难,更加有助于我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愉悦感。
  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提出涨一些生活费的要求,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秋天的雪球
  秋天的雪球:
  如果新闻里那个向母亲索要4500元月生活费的女生和你,都能真正体谅到父母挣钱不容易,正常来讲,压根一开始就不会萌生要求涨生活费的念头。不信你看那些心疼父母操劳艰苦的贫困生,他们甚至有時候觉得自己花钱读大学特别有负担,当然也就能凭借顽强的毅力靠几百元过完一个月。所幸将来有了毕业证的人生无疑有着更好的可能性,所以懂事又有远见的孩子们才能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人类耐苦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只是安逸的你想象不出罢了。
  新闻里那个索要4500元生活费的女生的母亲,其收入怎么样,工作辛不辛苦,我们本来无从得知。但是从她断然拒绝女儿的要求来看,这个家庭还并没有富裕到视2500元的月涨幅为无物的程度,很大可能只是一般的工薪家庭,每月一旦再多支出2500元,就会造成不小的压力。可是那个女生,居然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提出来了……而你,也这么想了,这样不对。
  你们不知道父母挣钱辛苦吗?你们不知道他们要供养一个孩子其实并不是养花养草这么简单的事吗?可能,你们真的不知道。因为在此之前,父母把你们保护得太好了,关于挣钱的辛苦焦虑,他们很少向你们提及,你们每天只负责安心学习,对于真实生活中的艰辛无常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去体验,更何谈体谅?你们平日里所谓的理解父母,很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如果你们真的理解,根本就不会在已经有食堂可吃的前提下还打算额外索取生活费以达到将“随心所欲的生活”作为日常的想法。
  这就是我一直诟病现代教育现象的原因。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把学生们关在教室里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被娇养惯了,不知道真实世界的样子,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平和简单,连想象力都极其乏味,自然也就幼稚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这些人,将来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大多数也难改观,仅仅是个自然人,甚至不算是社会人。
  没事多体察体察世情,多动动脑筋,多看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书籍和纪录片,少看一些空中楼阁式的言情小说和影视剧,踏踏实实地为自己将来进入真实的现实社会打基础,而不是靠几部口水小说和言情剧来观察世界,误以为那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从“大一女生索要4500元生活费”的新闻和你的来信中,我惊奇地发现,你们非常理所当然地把“吃食堂”当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限,似乎都已经默认食堂伙食是悲惨生活的代表。这种认知存在很大偏差。真实生活里,在没有长久涓涓开源的前提下,节流就变得非常重要。你爸妈养你长大,供你读到大学,已经尽到了绝大部分责任和义务,如果他们觉得没必要给你增加生活费,完全由他们说了算,你无权争辩。一个暂时只有支出没有产出的学生,对扶养人要求太多,显然无理。
  在你们的认知里,吃学校食堂,是在受苦吗?如果是,那么,以后漫长人生里的九九八十一难,岂不是酷刑?
  别矫情了。好好想想怎么用有限的金额去过一种小而精的生活吧,少吃一些外面餐馆里的高热量食物,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饮食的营养搭配上,确保健康。这一课学好了,终生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有,但不要把这一部分的经济压力理所当然地转移到扶养人身上,你已经成年了,不是吗?
  西橙
其他文献
少年是什么时候变成大人的呢?三十年后,当他回忆往事时,总会想起那个暑假,想起他的第一次江湖之行。  那天,独自在市里求学的少年决定:暑假不回老家了,不挣到生活费誓不还。  很幸运,他在学校觅得一份收發报纸信件的活计。一想到一个月后,口袋里就会有几张通过自己劳动挣来的票子,然后会变成米饭、菜肴,甚至鸡腿,少年不由两眼放光。  他正在收发室发呆,忽有一人飘然而至,来人白衣如雪、长发飘飘。这不是班花吗?
期刊
小学五年级时,我因故离开父母亲身边,到新潟县妙高高原的农家住了一个夏天。在那里遇见了《银河铁道之夜》(作者宫泽贤治)的主角——少年乔凡尼。  白天帮忙做田里的工作,晚上一个人缩在被窝里,就能深刻感受到在妙高高原的生活有多孤单,或许没有其他朋友,最后只能靠阅读来稍稍减缓寂寞。当时我很怕夜晚,所以每到晚上就得读书。把故事念出来之后,恐惧竟然莫名其妙地就降低了。如果有那张不是仅仅宇宙能去,而是哪里都能去
期刊
小时候,她家住农村。春天里,母亲在门旁的空地上撒下一片花籽。一场雨后,一个个嫩绿的青苗从土壤里钻了出来。母亲牵着她的小手,指给她看。说:这些呀,都是种给我家姑娘的花儿,叫指甲花。从此,她日日到花前探望,希望它们快一些长大,好染俏她的指甲。  夏天终于到了,指甲花在她殷殷的期盼中枝繁叶茂。一天清晨,正要出门劳作的母亲,忙里偷闲摘了指甲花,为她染起指甲。母亲说:昨天晚上,我听见指甲花们悄悄说,你要做一
期刊
时至今日,我偶尔还会想起,自己在兵荒马乱的高考前一天被一个男生当众表白,几乎惊动了整栋教学楼的事。每每和同学谈起这段经历,我都不禁感慨:“很特别的回忆,也算终生难忘了。”  那天本来和高中三年来的每一天一样,似乎没什么差别。教室里的风扇呼啦呼啦地吹,却赶不走渗入空气里的炎热。大家紧皱着眉头,专注地盯着一沓又一沓的错题集,仿佛多看一道题,高考就能多得一分。  午休时,后排的同学给我传来一张皱巴巴的字
期刊
复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没有复读过的人,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天资聪颖、善于应试的人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滋味。  不瞒你说,我复读过。在第一年差二本线3分的前提下,我和同届多数同学一起,选择了复读。那一年跟我一起复读的同学,好几个是超出二本线十几分甚至三十几分的,他们有着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一本院校、重点本科。  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前提:什么样的成绩才建议你复读。  很多同学让我给建议,大多数都是处
期刊
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充满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中国教育的一个现象就是,即使是名牌中学和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始终在某种狭隘的眼界内,在和别人的比较与竞争中长大。中国名牌中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上中国最好的大学,能够进北大、清华就是巨大的成功。至于为什么要进北大、清华,进了北大、清华后要干什么?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老师不问,家长不问,学生也不问。大家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上
期刊
我一直有个疑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这个过程真的是正确的吗?  我们的教育内容顺应时代的变化做任何改变了吗?我会这么说的原因,是当今社会上的就业机会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极大改变。  ◆孩子的工作将是尚未出现的职业  举例来说,我刚读小学时,普通手机、智能手机、网络等都还不存在,教练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也是最近才出现的行业,公寓大厦管理员则是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职业。  也就是说,现在的小
期刊
蔡康永在《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中,有一段话:“每做一件事,最好只追求一个最在乎的目标,其余都可以让步,这样实现目标的机会才高。”如果我们既想享受体制内的福利,又想追求体制外的自由;既想拥有镀金的文凭,又想获得实习的经验;既想领略北上广的繁华,又贪恋家乡生活的安逸,那就只能如蔡康永所言,“如此美事,有得等啊”。鱼和熊掌终究不可能兼得。贪心和妄念只会迷惑我们的双眼,阻挡我们大步向前。  就像我国大名
期刊
比起中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承受的经济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在日本,并非所有大学都配有宿舍,哪怕配有宿舍,也数量有限,无法提供给每一位学生。也就是说,还在大学时代就得支付每个月高达几万日元的房租。而奖学金也不是减免学费的意思,而是凭借成绩优秀才能获得“学费贷款”。所以说,在日本上大学的经济压力不小。  谈到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廉价早餐”值得一提。廉价早餐,在日本被称为“百元朝食”:只要100日元(约合
期刊
关于是否应该给胡先生颁发英雄勋章,道德评价委员会迟迟没有做出决定,无限期拖延已经激起了舆论的不满。委员会内部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胡先生的主观出发点上——在明明可以撤离的情况下,他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坚持留在被劫持的飞船上?英雄勋章要求被授予人具备“纯粹的、不夹杂半点私心的利他主义”,但在当事人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常规的心理检测已无法进行,委员会不得不启动了侧写程序。以下是调查员0145号对事件相关人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