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新课程倡导的实验教学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而是主张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科学知识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定位无疑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重视验证性实验,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及时改进。那么,教师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
一、凭借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究,富于幻想,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如能在实验教学中加以睿智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求知欲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初中物理的首堂课上,一位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硬纸片、一个玻璃杯和一段塑料捆扎绳,上课时暂不忙于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而是指导学生向玻璃杯中倒水,用硬纸片盖住倒过来,引导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比较辨析纸片掉下来与不掉下来是什么条件有别,然后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将塑料捆扎绳用手反复捋几次,是越紧还是越松?诸如此类的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能自主独立完成,而教师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此类问题的提出与实验操作是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认真地做好《序言》中的每个演示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凭借实验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这一科学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乐于进行实验探究、勤于思考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比如,在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探究欧姆定律以及探究影响电磁铁强弱的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的策略,对影响所要探究的物理量分别加以控制,只让其中的一个量加以改变,从而有效地探究出结论。这样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实验探究在前,归纳结论在后。又如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实验,都主张采用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
三、凭借实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物理教育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其一是外部动机,表现为“要我学习”,如为考试过关而学习,为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学习等,其二是“我要学”、“我爱学”,是一种内部动机。研究表明只有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才能形成持久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必须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开发。
1.激发认知冲突,提供适当的目标定位
教师可以在物理绪言课中激“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教师应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需求,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结果的强烈期待,从而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
2.感受过程,体验成功,激励上进心
学习动机的真正发展,离不开过程的感受与成功的体验。为此,既要关注过程性学习,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平台,而这样的成功既有个性、又有合作的因素,使每个人有自信,又都感到伙伴的支持与帮助。在经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和过程反思后,树立起上进心,而这样的发展来自于不断地向自身的记录挑战。为此,物理学习活动应当贴近学生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既树立自信心,又不至于自满。
四、凭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习惯、观点、理想、信念
科学态度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数据;科学习惯要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实验;科学观包括物质观、发展观、实践观等。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运动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等等。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学习探究方法与理解物理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领学生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凭借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究,富于幻想,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如能在实验教学中加以睿智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求知欲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初中物理的首堂课上,一位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硬纸片、一个玻璃杯和一段塑料捆扎绳,上课时暂不忙于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而是指导学生向玻璃杯中倒水,用硬纸片盖住倒过来,引导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比较辨析纸片掉下来与不掉下来是什么条件有别,然后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将塑料捆扎绳用手反复捋几次,是越紧还是越松?诸如此类的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能自主独立完成,而教师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此类问题的提出与实验操作是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认真地做好《序言》中的每个演示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凭借实验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这一科学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乐于进行实验探究、勤于思考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比如,在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探究欧姆定律以及探究影响电磁铁强弱的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的策略,对影响所要探究的物理量分别加以控制,只让其中的一个量加以改变,从而有效地探究出结论。这样的实验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实验探究在前,归纳结论在后。又如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实验,都主张采用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
三、凭借实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物理教育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其一是外部动机,表现为“要我学习”,如为考试过关而学习,为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学习等,其二是“我要学”、“我爱学”,是一种内部动机。研究表明只有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才能形成持久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必须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开发。
1.激发认知冲突,提供适当的目标定位
教师可以在物理绪言课中激“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教师应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需求,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结果的强烈期待,从而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
2.感受过程,体验成功,激励上进心
学习动机的真正发展,离不开过程的感受与成功的体验。为此,既要关注过程性学习,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平台,而这样的成功既有个性、又有合作的因素,使每个人有自信,又都感到伙伴的支持与帮助。在经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和过程反思后,树立起上进心,而这样的发展来自于不断地向自身的记录挑战。为此,物理学习活动应当贴近学生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既树立自信心,又不至于自满。
四、凭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习惯、观点、理想、信念
科学态度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数据;科学习惯要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实验;科学观包括物质观、发展观、实践观等。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运动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等等。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学习探究方法与理解物理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领学生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