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个改进案例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
  案例一:新课引入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复习旧知:
  函数y=x的定义域
  2.引入新课:师问:函数y=()与函数y=x,从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生答:从形式上看,前者指数是自变量,后者底数是自变量。(引入课题)
  (二)改进设计
  1.创设情境:有人说,将一张白纸对折50次以后,其厚度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认为可能吗?设白纸每张厚度为0.01mm,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0000千米。
  对折的层数y与对折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设纸的原面积为1,对折后纸的面积z与对折次数x又有什么关系?(y=2x,z=()x)
  2.提出问题:师问:能发现y=2x,z=()x的共同点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从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并用红粉笔标出指数x。
  生答:指数x是自变量,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引入课题)
  (三)教学反思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 目前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但如果总是这样一成不变,就显得呆板与程式化。我们现在上课总喜欢说:“今天我们学习……”。教师不说,学生不问,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践。在原始设计中,先复习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内容,然后再从实际引入新课,与教材编排相一致,这样就数学讲数学,显得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注意与争议,教师再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案例二:多媒体使用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电脑作图: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2.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y=2x、y=()x的图像,猜想y=3x的图像形状。
  3.电脑验证:教师用几何画板做出y=3x的图像,验证猜想。
  4.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分为01两类,并用多媒体演示它们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二)改进设计
  1.学生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后用几何画板作y=2x、y=()x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作y=3x,y=5x y=10x,y=0.2x,y=0.7x等函数的图像,并对图像形状的变化加以观察与讨论。
  2.猜想形状:让学生猜想函数y=8x,y=0.3x的图像形状,师生讨论,并列出有关观察结论。
  3.分组探究1:一般地指数函数的图像大致有几类(几种走势)?
   4.分组探究2:分别满足什么条件的指数函数图像大致是图1、图2?
  5.电脑验证:用几何画板作y=ax(a>0且a≠1)图像,任意改变a的值,展示底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原始设计,多媒体演示放在猜想之后,仅仅起了一个验证的作用,体现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有点画蛇添足,成了一种花架子。
  改进之后,按照“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的思路设计,首先电脑作图,为学生观察、交流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图像,学生在相互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分享研究成果,猜想出图像分两种情形;最后,再用多媒体验证猜想。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辅助”二字,辅助在不用多媒体教学时的难点处,辅助在点子上,而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案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发现过程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师生作图:教师作y=2x的图像,以作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作y=()x的图像,以巩固作图方法。
  2.电脑演示: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3.观察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个图像的特征,并推广到一般情形。
  4.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二)改进设计
  在前面学生分组用多媒体做出y=2x,y=()x,y=3x,y=5x,y=10x,y=0.2x,y=0.7x等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性质。
  1.自主观察:对一般的指数函数,图像有哪些特征?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的结果。除得到图像的一般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函数y=2x与y=()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等特征。
  3.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4.作示意图: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让学生作出y=8x,y=0.6x等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师:观察与猜想是一种感性认识,并不表示结论一定正确,还需要进行理性证明……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述两种设计都注重让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都涉及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和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从特
  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类比、联想、猜想等。
  原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加上教师的束缚,活动单一,学生得出图像分两类显得較为生硬,接着研究的一般情形又似乎来得“突然”,从特例到一般情形并未起到搭桥引渡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认知难点。这样的设计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牵着学生走,还是在教知识、教教材,是一种主导性教学模式。
  改进后,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师放弃了全程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在学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深入,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则以学生伙伴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认知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指导学生,并积极地关注、倾听学生的交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非常顺利地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而且学生觉得这些思想方法是非常自然的,可以学到手且以后能用得上,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这是一种典型的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狀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
期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 自主学习;探究;感悟;评价
期刊
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反思。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
期刊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数学课堂中知识教学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法的显性优势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数学解题能力强,但其成绩是靠大运动量训练取得的,学生无法获得对数学的良好感受,又由于过分强调严格的逻辑推理,侧重于数学的科学性,从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理解数学。  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
期刊
【摘要】 新课标倡导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防止探索性学习形式化倾向,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我们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创设;探究    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实践新课改精神,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的重点。一时
期刊
【摘要】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聋生;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在21世纪,在改革开放的今朝,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造”思维显得格外重要。改革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聋校的语文教学也在社会改革的潮流中逐步迈向了新的一页。  一、聋生语文学习中存在
期刊
向量是高中数学的必学内容,向量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引入,不仅增大了高中数学知识的容量,而且由于立足于向量这一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宽了思维的渠道。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向量这一新内容,而且要从思想方法上研究新内容的内涵实质,修整原有的认知,用向量的观点研究以往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向量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极佳契机。  一、突出概念、定理的抽象概括过程
期刊
【摘要】 有效教学对于小学课堂教育而言,关系到学生在有限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才能获得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从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注重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