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苦的两个人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穷的人说,他们是最苦的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心软的人说,他们是最苦的人,一直都在委曲求全。其实,人间最苦的两个人,一个是爹,一个是娘。可他们却說,自己很幸福。
  父爱,是一场孤独的电影。父爱,是无声的托举与成全。有时,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误以为他缺席。让儿女和父亲的关系,始终淡淡的。淡到好久不见,淡到毫无挂念。
  一老人去维修店修手机,店员操作一番,发现手机可以正常使用。老人知道后很难过:“手机没坏,怎么孩子都不给我打电话呢?”把被子女遗忘的心酸,用手机坏掉来掩饰,是父亲最委屈的自我安慰。
  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父爱是低调且含蓄的,不会喋喋不休,只会点到为止。他们对儿女的牵挂从不在嘴上,而在心间,化在烟里,融在酒里。
  父爱,就像一场孤独的电影。电影中的情节,与我们有关,我们却毫不知情。他内敛沉稳的关心,让人置若罔闻;他一如既往的表情,让人熟视无睹。父亲外表不见一丝波澜的背后,藏着的,都是我们的喜怒哀乐。父爱如山,总想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依靠。却无奈被岁月染得两鬓斑白,摇摇欲坠。
  母爱,是一生浓郁的牵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牵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天使。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那剪断了的脐带,就这样化成了母亲对我们一生的牵挂。在她的眼里,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哭哭笑笑;在她的耳里,听到的,都是我们的声声呼唤。
  妈妈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甘愿成为我们的附属品。为我们付出,替我们操心。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坚信为母则刚,为我们扛起一切。她是一个“虚伪”的人,明明不富有,却非要给我们最好的生活;她是一个“小气”的人,省吃俭用,把时间都浪费在精打细算上;她是一个“愚蠢”的人,付出从来不求回报,总说自己心甘情愿。可就是这样一个个看似缺点的标签,堆砌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由此,我们对妈妈的亏欠,铢积寸累,永远也还不清。
  吕公著曰:“人生内无贤父兄,能有成者少矣。”
  不孝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成就都是源于自己的努力,和父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却不知,一个人的业有所成,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教育。
  没有父母的全力托举,哪里来的岁月静好?人无完人,包容父母的不完美,是有良知的人最基本的孝。
  《韩诗外传》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谁会走在前面。别让固执与偏见,遮掩了生养之恩。山倒时,碎石滚落,再怎么撕心裂肺,也无法复原。树枯时,整个世界都会凋零,再怎么依依不舍,也回不到那年盛夏。在子女的遗憾里,若有父母的身影,那便是一生的刻骨铭心。
  父母耕耘了一辈子,不求结果,只求孩子健康平安。父母对子女的涌泉之恩,换来的,或许只有滴水之报。但他们仍然无怨、无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儿时让他们操碎了心,中年让他们牵肠挂肚。为人子女,别让父母的等待,酿造我们终生的遗憾。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来得及的时光里,陪伴父母,孝顺父母。
  选自《国学文刊》
其他文献
曾经有位乡镇干部,闻知我的村庄名字时,双目突然放光,原来他与我们村有一段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与另外两名干部下村检查,中午村支书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自然也要喝酒。村支书的酒量略差了些,且以一对三,渐渐力不从心,陪不下去了,就有些冷场。在外屋烙饼的支书女人提出代丈夫敬酒,乡镇干部欣然同意。她敬了他们一轮,他们又敬她一轮,她站着,他们坐着,其中一人因喝多了当场翻到地上,极为狼狈。支书女人接着烙饼,当然
小时候,常听五伯爱唱一句戏文:“贤弟休回长安转,就在这沙陀过几年,落得个清闲。”自然,那时是听不懂戏文的,更不明白五伯为何唱得那样有滋有味。中年以后,似乎明白了几分。虽不知沙陀在哪里,查了一下,绝非当今春绿的江南,却也落得个清闲,真个是“好受用”呢!自古文人,隐逸佳处,避世清闲,淡看风云。谁不盼着清闲呢?清静悠闲,住进书里头,世事如烟,万物淡然,自然好。老杜(杜甫)有几句诗也是特别的好——“雨槛卧
到了他这把年纪,应该活明白了,可很多事他就是搞不明白。   从他出门算起,遇到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不清的人。他遇到的人越來越多,能认识的人却越来越少。原本认识的,如今不再认识,不光是模样记不清,名字也想不起。对面来的这位,人家喊他名字,他愣是喊不出来大爷叫什么,只能朝人家呵呵傻笑。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可那些他能叫得上名字的人,却陌生到不认识,他不知道是谁的问题。   还没回到家,听见有人喊他
我以前在报社上班的时候,单位电脑反应普遍比较慢,因为这批电脑买了快三年了。但也不是不能用,我清除一些垃圾和文件,优化和禁用一些程序后,电脑就有了基本的速度,处理一般的图片和文件完全没有问题。   但我邻桌的一个同事呢,他就懒得去清理垃圾,懒得去优化和禁用程序,于是他的电脑慢如蜗牛,点一下鼠標,经常几十秒后才有反应。   我跟他说:“你可以优化一下啊!”   他说:“我不会弄。”   我说:“你可以
院子挺深,门挺大。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   我不知道院子里有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进进出出?   我就想进去看看。   但我刚刚靠近大门就被一个人拦住了。“小孩不能进去。”那人说。   我就只能站在门外探头探脑地观望,我这才发现院子里还有院子。   我真的很想知道院子里有什么,想知道那么多人进进出出都为什么。   我就巴望着看门的人离开,去睡觉,去吃饭,或者去找相好的女人。但我还是失望了。因为那人走
自我有记忆起,从没有见过母亲喝醉过。   我少年时代,曾听闻村里人绘声绘色讲过母亲和堂叔斗酒的故事。   堂叔滥酒,有一年冬天聚餐,在周围人撺掇起哄下,要和母亲斗酒。好事之人已在母亲面前摆上了酒碗,母亲不动声色。堂叔端着酒过来敬酒,不是用的碗,而是用搪瓷脸盆!   母亲站了起来,也跟主事之人要了一个搪瓷盆。把碗里的米酒倒在盆里,又让人把酒倒到和堂叔差不多,然后端起脸盆,跟堂叔的盆碰了下,自顾自喝了
家乡山东曹县位于鲁豫交界,那里有许多特别的风味。食材上,曹县并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无山珍,又缺海味。小时候,唯一能够吃到的“海鲜”,就是海米。捏上几粒,打个鸡蛋汤,就算是咸鲜的大海味道。但是,普通的牛羊肉,曹县人都能做出各种花样来,甚至,到处都有的烧饼,在曹县,也风格独具。曹县人管做烧饼,叫“打烧饼”。或许,是因为曹县是武术之乡,师傅们做烧饼的过程颇具观赏性,有功夫片中武林高手的风范,所以,做烧
我自信吃鱼功能超出一般人。对鱼的种类品相要求不高,属猫科的,来者不拒。特别是一扎长的红烧鲫鱼,放到嘴里吧唧一会,完整的鱼排徐徐吐出来连眼珠子都不缺。肉呢?那还用说。不管是煎炒烹炸红烧都爱鼓捣它,虽没酒店大厨师的技艺,家常便饭下酒菜还是有型有样的。凑几个人也追求点色香味,自我欣赏看着舒服。至于别人说难吃那是他的事。有一年去岱海,没出息,官饭吃多了涨肚睡不着,傍晚溜到海子边吹吹海风消消食。踩着水洼草颗
搂席,是上世纪50年代,爸爸童年小伙伴坐席时发生的故事。爸爸他们一帮半大小子凑在一桌坐席,八碟八碗刚一上桌,这群“饿狼”就开抢啦!最可气的是老李大小子,筷子伸得老长,够够插插把一大碗汆丸子搂去了一大半,挨着他的王大愣看不过眼,端起汆丸子大碗就往老李大小子怀里倒,“让你搂席,我让你吃个够!”丸子汤洒满了老李大小子棉袄大襟,成溜地往下淌,丸子滾落一地,老李大小子张开大嘴就嚎,活生生把人家喜宴搅乱了!自
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的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幸亏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决不会叫错爹妈。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