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贝瑞:我为灵长动物代言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角色是为灵长动物们代言。我拍摄这些动物肖像是为了表现它们的尊严和美丽,也通过这些照片让人感觉到自己与动物们存在着某种联系。”
  “人们对动物在哪里生存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知之甚少。”在安妮·贝瑞的采访回复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前,我还和朋友说起在哈尔滨极地馆里,第一次看到北极熊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还在水下玩起橡胶轮胎,也是第一次看到企鹅们心情大好地在水中追逐嬉戏,与之前在北京见到的呆头呆脑的企鹅很不一样。更不用说,之前在北京某海洋馆曾经见到白鲸不停地嚎叫着,用头去撞击水箱,让观者的鼓膜和内心都随着它的叫声一紧一紧的,有种说不出的悲凉。人在北京,难免生活压力大,不知是否连帝都动物也深感“压力山大”。
  动物园是城市人认识和了解动物的窗口,对很多人而言这也是唯一的路径。安妮也是从动物园开始拍摄灵长类动物之路的。“2009年,我在陪丈夫出差时参观了动物园。在拍摄玻璃窗后的灵长类动物时,我找到了自己想表达的主题——人们试图将自己与动物分隔开。”
  从小在亚特兰大长大的安妮,现在是一名小学艺术老师,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几年来坚持给动物园中的灵长类动物拍摄黑白肖像,她所拍摄的《玻璃后》(Behind Glass)系列曾被外国媒体评选为“2013年最具价值的50个摄影项目”之一。
  查理和它的宝贝
  在安妮的照片中,有一幅很有意思,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大猩猩查理。它手里握着一枚发亮的螺丝,骄傲地微微抬起下巴,透亮的眼眸显得有些狡黠。对这幅照片,安妮有一个故事要讲:她从小就对马着迷,不仅爱骑马,也训练马。和马一起长大的经历让她获得了一项特殊技能,就是她能和动物“建立起一种联系”。我们姑且将之理解为她能和动物们沟通。对于查理和它的宝贝,安妮说,这并不是她抓拍的结果,而是查理的自导自演,“黑猩猩查理捡到了一个不知是从饲养笼子还是其他物体上掉下来的螺丝。他拿着那个螺丝来到窗前,坐下让我拍它和它的宝物,拍完后他就又把螺丝放回了原来的藏匿地点。”而这一切,查理愿意和安妮分享,它也明白安妮在做什么。
  同时,安妮愿意睁开眼睛看,打开耳朵听,更重要地是她愿意用内心去感受。安妮不断强调,她的创作是基于倾听这些人类的远方亲戚们“内心的声音”;不过这一理念不是她的独创,而是来自康定斯基,“他告诉艺术家不要通过模仿去描绘自然的‘气氛’,或是内在精神,而要艺术性地感受。当我倾听动物的内在声音时,我感到无形而神秘的和谐。我也希望动物能让我去捕捉它的灵魂。”正因为这一创作理念,安妮虽然对玻璃的特性和光线做了一些研究,却无法对拍摄对象和其他的事项进行过多计划,所以她自己也说:“除非到达拍摄地点,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拍摄的时机是什么。”
  玻璃不仅仅是玻璃
  在安妮的作品里,除了拍摄对象,还有一项不可或缺的拍摄道具,就是玻璃。对于玻璃,她的理解是:“‘玻璃后’既指围绕动物的玻璃,又指相机镜头。我常常凝望一只猴子的眼睛,它的手触摸着将我们分隔两个世界的玻璃墙。我的作品中所运用的玻璃不仅仅是一种构图手段,更能增添气氛和故事性,为观者留下遐想空间。”
  有趣的是,这种玻璃的分隔也许容易拆除,要改变内心的分隔却有点困难。想起之前在新加坡夜间野生动物园,我坐着车进入茂密的森林,看见远处动物们的眼睛在夜里发出黄色的光,它们低低的叫声近在咫尺,而车前只有一排低矮的栅栏,我害怕地问:“动物们要跑过来怎么办?”同行的人安慰我说:“没事,你没看见栅栏前还挖了深深的沟吗?它们跳不过来。”我这才感到有些安慰,但是丛林冒险带来的忐忑仍无法平复。
  玻璃窗能让人们感到安全,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但是玻璃窗在分隔人和动物的同时,也把人和自然界的联系降到更低。人在用各种各样的玻璃窗,把自己同自然分隔起来,温暖的房间里,落地窗隔绝了寒冷和风雨雪;车窗,隔绝了落叶和鸟鸣;动物园里,我们把那些曾经亲密和曾经恐惧的动物都关了起来。这种要把自己从自然界其他生物中独立出来的态度,或许造成了人类的冷漠,人类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对自然索求无度,对其他的生命缺少应有的尊重和热爱。
  安妮曾说,《玻璃后》表达的正是人和动物的这种分隔。人们不再像祖先那样亲近动物,亲近自然。“我认为我的照片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的怀旧,那时人们还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从中脱离开来。”
  《玻璃后》让我悲伤
  在谈到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时,安妮强调是“个人体验”。她说:“拍摄照片就像画画一样。我需要考虑颜色、形式、构图以及其他元素。印刷质量也很重要,但对一张照片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独特的个人体验。一个好的摄影师会对观者这样说,就像康定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幅严肃的艺术作品会平静而有尊严的响起一个声音——我在这里!’”
  安妮用她的心灵观察和理解我们的远方亲戚——那些动物园里的灵长类动物们,也为我们这些观者与镜头后的动物建立一种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我们有机会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自然和我们自己。安妮的镜头不能说是完全客观的,而是艺术化的、充满她自己的个人情感与个体表达。
  《玻璃后》发表以来,猩猩眼中的忧郁和孤独,引发了两种声音让安妮觉得有希望又担忧:“很多人说他们觉得很难过。我希望这种情绪能够激励人们去做一些事情来帮助灵长类动物,即便是很小的事。”与此同时,“我经常听到有人说他痛恨动物园,但是这种情绪并不能帮助这一物种生存下去。动物园的建设不是野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好的动物园可以让人们了解动物,同时也能帮助保护野生物种,而且动物园也经常被当成动物的避难所。”
  安妮自己通过免费授权动物保护组织发表图片、参展和出版来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安妮说:“我的目标是将该系列集结成书,其收益将用于珍·古道尔基金。”
  安妮的标准
  大学时期主修艺术的安妮学习过摄影,之后作为一名艺术课老师,她也一直在尝试运用各种艺术媒介。最近十年,她开始专注摄影,并从最初的胶片摄影发展到数码摄影。摄影也是她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摄影团体的一员,她同另外三名摄影师发展着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是在思想和技术上,互相碰撞、启发和支持。“艺术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并学会感恩。”
  安妮通过摄影,用自己的情感、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体察着这个世界,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体验,也通过摄影完成了自我表达。现在需要观看者打开自己的内心,释放情感和个人体验来体察安妮的感受,或建立自己别样的观察角度。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人去射大雁,打下了一只,另一只一起飞翔的大雁哀叫了一声,从万丈高空中,倒头向地面飞去,一头摔死在已死去的大雁身边。如果动物们真的跟人一样有着复杂细腻的情感,跟人类有着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共同点,当人们了解了这一切时,我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对待它们吗?有趣的是,今年的热门电影《猩球崛起》,说的就是猩猩反抗人类暴力的故事;说的也是人类漠视自然,自我毁灭的故事;说的还是人类和猩猩试图沟通建立合作的故事。真实的故事要怎样发生,取决于人类本身。拍摄自然也许不能拯救世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拉近了观者与自然的心理距离。
  再一次看看照片,听听安妮的话吧,她说:“我的角色是为灵长动物们代言。我拍摄这些动物肖像是为了表现它们的尊严和美丽,也通过这些照片让人感觉到自己与动物们存在着某种联系。”
其他文献
时尚的潮流总在轮回,在当下复古大潮涌动的影响之下,富士公司也推出了自家数码旁轴的第三击——复古旁轴相机X100T。  乍一看,X100T和前作X100S相比造型没什么差别,依然是传承近百年的经典旁轴造型。但是细看之下,有些许差别的:  1.混合取景器的再进化;  2.功能操作盘的细调整;  3.液晶屏尺寸的大提升。  X100系列最经典的细节莫过于富士公司独门利器“混合取景器”,通过一个小小的机关
期刊
无论是在咖啡馆、商场、还是公园,菲菲和小桐都很喜欢自拍。而这款深受女孩喜欢的白色机身金属质感的奥林巴斯PEN Lite E-PL 7,是她们这次试用自拍的机器。  闺蜜看点一:轻便小巧,质感十足  奥林巴斯PEN Lite E-PL7作为第六代PEN E-PL机型,在外观上沿袭了前一代旗舰机型E-PL5的设计,金属机身大面积的蒙皮设计质感十足,复古气息浓郁。颇具立体感的握柄使得单手持机手感相当舒服
期刊
一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政治、艺术、宗教等领域,始终伴随着争论。智者都知道取其利而避其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环境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工业趋利和人性道义的矛盾,让人们左右为难。日前中国大面积的雾霾,引发了人们新一轮的思考。几万家企业被强令关闭,在不得已的同时,也表明了无奈。至于说这些企业的职工失业,已是实在令人无暇周全的问题。许多工业企业的污染,已经危及大众的生存空间,给社会
期刊
覆盖中国国土面积1/4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连绵雄伟的天山山脉把新疆自然分割成两部分: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古诗有云“一山横亘界南北,万古雄奇塞大荒”。自古以来,由于受到天山阻隔,对天山南北的经济、政治、交通和文化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如此,我们的祖先依然凭借智慧和毅力,在天山山脉深处留下许多翻越天山古道的印迹。  贯穿天山南北的公路  1974年起,经过近十
期刊
截至2014年年末,总共17条线路的北京地铁,平均每日接送1100万人次上下班。行色匆匆的人流,在巨大的地下迷宫川流不息。地铁与每名乘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从A点到B点的旅程,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梦想、成长和喜怒哀乐。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的十几名编辑,一起做了一个手机地铁摄影的小项目,他们用手机记录自己搭乘地铁的日常见闻,讲述身边的地铁故事,也许这些画面对观者来说并无特别,但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拼接
期刊
中国的摄影人如何能创作出具有“中国味道”的摄影作品?怎样把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引入摄影这种源自西方的技术和艺术中,从而使摄影作品能够表达中国哲学的意境和体现中国文化?这是陈大志思考的问题。  2009年才拿起相机的陈大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为风光摄影添上水墨意境。而且,他的摄影方法在中国摄影界还未有人尝试过。  追寻水墨形式美  看到陈大志的水墨摄影作品,很多人会联想到
期刊
我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老广告,并非是特别老的,也并非是特别有名,而是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小”商品广告。说到它们出现的时间,距今至多不过三十年;跟广告史比起来,三十多年真的不算很长,即便在广告业原本就不太发达的中国,三十多年也不算什么。但是别忘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广告史实际上是有一个断层的,这个断层也大约是三十年,即从1950到1980年代。广告史的这个断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期刊
为何要将镜头对准动物?  如果将这些影像看作从自然中捕捉优美的形式、传播富有冲击力的生命符号,未免过于简单。  无论是赞美自然造物的神奇,讴歌生命的魅力,还是将照片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证据和武器;无论是拍摄强健的动物之王,还是关注弱小的花鸟鱼虫,以动物为对象的摄影都在帮助人们去探索认知那未知、或本已熟悉的世界。  同时,面对动物的摄影不仅让我们增长对自然的了解,也让我们改变对自然的观念和看法;它们借
期刊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银色的世界,辽阔的大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以及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夏日的勃勃生机,却带给了摄影人一片纯净的天地。2014年岁末,摄影世界—佳能冬季摄影训练营再次出发,走入了奇幻的冰雪世界,用镜头捕捉下了呼伦贝尔的冬日美景。  冬季呼伦贝尔经典行程  我们每一次摄影训练营都精心设计独特的线路,让每一位成员遇见最美的风景。此行,呼伦贝尔著名摄影家
期刊
人像摄影大概是需求量最大的摄影类型了。不论是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婚纱写真,还是个人简历,人像照片几乎无处不在。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拍摄人像的市场较大;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在各种场合拍摄人像是种生活乐趣。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拍好人像呢?“人像摄影室”是一个“老”栏目,几年来我们请过多位人像摄影名家与读者分享心得,刊发过不少人像摄影技法技巧。今年,我们会邀请一线摄影师为读者朋友们更有针对性地分享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