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入减少了,销量为何提高了?几乎放弃的市场,为何也能别有洞天?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公司总部五楼会议室里,几丝烟雾缭绕,总经理王总静静地坐在会议桌后面,一直沉默着,一干人等大气都不敢出,会议室愈发显得寂静,只有投影仪运转的嗡嗡声。
华北大区经理张强最为忐忑。王总的沉默,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发言,张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更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扭转。
张强看向销售总监李总,李总只是盯着幕布上打出的数据,一声不吭,也没看张强一眼。
张强又看向市场部黄总,黄总也是装着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头也不抬一下。
张强就更忐忑不安了。
这个尴尬场景发生在一季度各区域营销述职会之后。各区经理述职完了,王总提议大家聊聊目前市场上的情况,销售总监李总简单动员后,华东、华南的经理都不疼不痒地讲了几点市场情况。
看着王总不太满意的表情,张强不知怎么了,一时心血来潮,也抢过话头讲了三点。就是这三点,让原本热闹的会议室一下静了下来。
张强讲了什么?
KA费用投入突降,销量为何反升?
郑州世纪联华系统在郑州并不是最大的系统,当地的丹尼斯系统更为强势,但世纪联华有几个店位置很好,紧贴大型社区,生意也还算不错。
负责世纪联华系统的业务主管叫马超,接手世纪联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针对世纪联华系统的销售指标,马超与郑州办经理唐成伟沟通后,一直是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对门店陈列投入了大量的费用,尤其是正常货架陈列。
大量的费用也确实产生了效果,系统销量同比增长一直都在15%以上,但费用率也在华北区各系统内排名最高,达到31%,这甚至高于以费用率高而著称的威海家家悦系统。
3个月前,马超家中出事,请了长假,由于人手紧,再加上世纪联华系统占比小,办事处也就没有安排专人负责,郑州办经理唐成伟本来预计系统销量会小幅下滑,但结果却让人非常吃惊。
第一个月,由于无人维护,不少陈列被竞品抢占,系统销量环比出现了5%的下滑,这在预期之中;但第二个月,却令人吃惊地增长了21%;第三个月,依然保持15%以上的增长。
办事处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原来,由于竞品销量较差,卖场又主动恢复了之前的陈列,同时又免费追加了一档店内刊。与单店课长沟通的时候,好几个课长都表示会重视,会确保陈列及销量。唐成伟又顺势增加了一些陈列投入。
最终,3个月的系统费用率分别为:5.3%、3.5%、6%,同比下降了将近10倍!
讲完这个案例,张强很有些感慨,人员、费用减少之后,系统依然具有增长的力量。虽然不能否认存在个人前期工作努力的结果,但确实需要考虑一下:之前一直坚持的营销投入是否真正有备而去,之前一直沿用的营销手法是否依然有效。
比如KA系统都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一个品牌取得一定销量后,自然会有对应的货架、门店资源给予。如果不能深入了解这些规则,只是一味投入,那对方自然笑纳。其实,这些资源原本就应该是你的,或者通过适当的谈判就可以得到的。
会议室里,总经理王总投来赞赏的目光,人事部张经理也不停地记录着,非常重视的样子。
张强得到了肯定,就又开始讲了第二点。
为何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前不久,张强查看各区域的上月销售数据时,目光锁定在了濮阳市场上。
报表上显示,濮阳市场在3月份销售同比增长20%,但费用率却仅为5.1%,远远低于华北区平均18.5%的费用率。濮阳市场的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3个月。
张强很是奇怪:濮阳市场近几个月,并没有业务人员负责,半年前当地的经销商也因为销量不好主动放弃了经销权。就是这样没人管的市场,怎么会表现得如此之好呢?
于是张强出差途中拐向了濮阳,只身走访了卖场、社区、农贸渠道之后,张强更加惊讶,其他渠道与之前并没有多大改观,但卖场渠道陈列、位置等有了极大改善。
濮阳市场经销商一峰商贸此前主动放弃了经销权,由于各方面原因,虽然一直没有真正停止合作,但市场推广已经基本停滞,这样的市场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带着疑惑,张强电话约了经销商刘总见面。刘总告诉张强,之所以市场能起死回生,正是得益于自己的“放弃”。
原来,刘总当时看张强的产品销量小,计划放弃经销,对于库中的一百多件存货,刘总也没准备和厂家磨嘴皮子,直接在卖场渠道半价销售了。谁知,这一百多件货低价卖完之后,到卖场指名购买的顾客却越来越多,连卖场采购都主动要求刘总确保供货,刘总这才重新打款进货,市场开始步入良性。
张强对见面的场景记忆犹新,刘总是边说边笑,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感叹不已。二人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高产品力的产品推广,围绕“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好”这一点做足做够,是首要选择,很多品牌高举高打,费用投入巨大,虽然也有收获,但整体来说并不理想,最终依然离不开产品力体现这个环节的补位。
张强讲完这个故事,会议室里的所有人员也都感觉不可思议。王总插了一句,这很像天龙八部里面的那个珍珑棋局啊,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家连连点头,张强脑子一热,开始讲了第三个事情。
新品为何阴差阳错地卖开了?
半年前,公司对现有的一款产品进行口感升级,更换包装后,重新投放市场。根据产品特点,在市场上以“抹馒头”为推广的切入点,进行广告投放及消费者引导。
但投放市场后,市场一直反应平平,试销三个月后,市场部认为产品无培养价值,于是将资源转向另一支新品。
本来就是个试销产品,张强也没太在意。但产品上市第五个月,这个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发力,销量持续增长。
在销售现场简单与消费者沟通后,张强发现消费者买回这个产品之后,主要是以拌面条食用为主,之前宣传的“抹馒头”食用方法,根本就没有说到消费者心里去。 于是,张强自作主张地将市场宣传全部切换为“拌面条”这个点上,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相比之前的“抹馒头”来说,效果好了好多倍。
对这件事情,张强带领的团队做过反思。每个企业都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但真正弄明白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抓住消费者更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多数时候,我们更相信我们对于消费者的判断,但我们还要反过来相信消费者对于我们的判断。
这个案例,由于牵涉市场部,张强努力讲得轻松一点,但依然让气氛陡然降低。
王总插了一句话:这让我想起了李宁公司的“90后李宁”战略,企业一厢情愿,消费者却不见得买账。
市场部黄总有些尴尬地坐立不安起来,王总没有看他,也不再说话,只是点燃了一支烟,轻抽了几口,几丝烟雾在会议室缭绕起来,除了投影仪的嗡嗡声,一切都很安静。
谁该当“坏人”?
王总静静地思考着,张强讲的几个例子对他触动很大。
他很欣赏张强,但更要保护张强,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让张强成为众矢之的,更会让公司这种敢讲真话的风气荡然无存。
轻咳了一声,王总首先笑着讲了一句: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老虎吃的都是嫩牛肉,你这个张强,怕是要成嫩牛肉了!
一句话,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张强更是感激。
王总接着说:张强举的例子,我们要思考得再深入一点。其实这三个案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投入少了,反而销量更好了。这让我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要尊重市场的力量,随时检视我们的做法。
自然万物都有生长的规律,生命的力量最为强大,一切违反生长规律的东西,都会被淘汰。回到我们市场的操作上其实也是这样。很多品牌,没有过多的终端人员和费用投入,依然成长得很好,因为它遵循了市场自然生长的规律。也有很多品牌,人员很多,费用极大,但总是问题不断,这一定是没有顺应市场成长的规律,肯定会直接在销量、费用率指标上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以后在增派人员、费用投放、卖点提炼等等每个市场行为上,都要先问自己一句:市场真的需要吗?如果不增加这些,市场会下滑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些投入就是违反市场成长规律的投入,就需要拿掉,因为我们的市场投入一定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王总又讲了几点之后,会议就结束了,起身的时候,市场部黄总意味深长地拍了张强肩膀一下。张强明白,自己一时兴起捅的娄子,只能自己出血来弥补了!
张强还清楚,王总没有挑破一个关键问题:谁来负责检视我们的做法是否合理,谁来叫停我们的无效投入?究竟谁该来当这个“坏人”?
很多品牌高举高打,费用投入巨大,虽然也有收获,但整体来说并不理想,最终依然离不开产品力体现这个环节的补位。
谁来负责检视我们的做法是否合理,谁来叫停我们的无效投入?究竟谁该来当这个“坏人”?
公司总部五楼会议室里,几丝烟雾缭绕,总经理王总静静地坐在会议桌后面,一直沉默着,一干人等大气都不敢出,会议室愈发显得寂静,只有投影仪运转的嗡嗡声。
华北大区经理张强最为忐忑。王总的沉默,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发言,张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更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扭转。
张强看向销售总监李总,李总只是盯着幕布上打出的数据,一声不吭,也没看张强一眼。
张强又看向市场部黄总,黄总也是装着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头也不抬一下。
张强就更忐忑不安了。
这个尴尬场景发生在一季度各区域营销述职会之后。各区经理述职完了,王总提议大家聊聊目前市场上的情况,销售总监李总简单动员后,华东、华南的经理都不疼不痒地讲了几点市场情况。
看着王总不太满意的表情,张强不知怎么了,一时心血来潮,也抢过话头讲了三点。就是这三点,让原本热闹的会议室一下静了下来。
张强讲了什么?
KA费用投入突降,销量为何反升?
郑州世纪联华系统在郑州并不是最大的系统,当地的丹尼斯系统更为强势,但世纪联华有几个店位置很好,紧贴大型社区,生意也还算不错。
负责世纪联华系统的业务主管叫马超,接手世纪联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针对世纪联华系统的销售指标,马超与郑州办经理唐成伟沟通后,一直是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对门店陈列投入了大量的费用,尤其是正常货架陈列。
大量的费用也确实产生了效果,系统销量同比增长一直都在15%以上,但费用率也在华北区各系统内排名最高,达到31%,这甚至高于以费用率高而著称的威海家家悦系统。
3个月前,马超家中出事,请了长假,由于人手紧,再加上世纪联华系统占比小,办事处也就没有安排专人负责,郑州办经理唐成伟本来预计系统销量会小幅下滑,但结果却让人非常吃惊。
第一个月,由于无人维护,不少陈列被竞品抢占,系统销量环比出现了5%的下滑,这在预期之中;但第二个月,却令人吃惊地增长了21%;第三个月,依然保持15%以上的增长。
办事处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原来,由于竞品销量较差,卖场又主动恢复了之前的陈列,同时又免费追加了一档店内刊。与单店课长沟通的时候,好几个课长都表示会重视,会确保陈列及销量。唐成伟又顺势增加了一些陈列投入。
最终,3个月的系统费用率分别为:5.3%、3.5%、6%,同比下降了将近10倍!
讲完这个案例,张强很有些感慨,人员、费用减少之后,系统依然具有增长的力量。虽然不能否认存在个人前期工作努力的结果,但确实需要考虑一下:之前一直坚持的营销投入是否真正有备而去,之前一直沿用的营销手法是否依然有效。
比如KA系统都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一个品牌取得一定销量后,自然会有对应的货架、门店资源给予。如果不能深入了解这些规则,只是一味投入,那对方自然笑纳。其实,这些资源原本就应该是你的,或者通过适当的谈判就可以得到的。
会议室里,总经理王总投来赞赏的目光,人事部张经理也不停地记录着,非常重视的样子。
张强得到了肯定,就又开始讲了第二点。
为何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前不久,张强查看各区域的上月销售数据时,目光锁定在了濮阳市场上。
报表上显示,濮阳市场在3月份销售同比增长20%,但费用率却仅为5.1%,远远低于华北区平均18.5%的费用率。濮阳市场的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3个月。
张强很是奇怪:濮阳市场近几个月,并没有业务人员负责,半年前当地的经销商也因为销量不好主动放弃了经销权。就是这样没人管的市场,怎么会表现得如此之好呢?
于是张强出差途中拐向了濮阳,只身走访了卖场、社区、农贸渠道之后,张强更加惊讶,其他渠道与之前并没有多大改观,但卖场渠道陈列、位置等有了极大改善。
濮阳市场经销商一峰商贸此前主动放弃了经销权,由于各方面原因,虽然一直没有真正停止合作,但市场推广已经基本停滞,这样的市场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带着疑惑,张强电话约了经销商刘总见面。刘总告诉张强,之所以市场能起死回生,正是得益于自己的“放弃”。
原来,刘总当时看张强的产品销量小,计划放弃经销,对于库中的一百多件存货,刘总也没准备和厂家磨嘴皮子,直接在卖场渠道半价销售了。谁知,这一百多件货低价卖完之后,到卖场指名购买的顾客却越来越多,连卖场采购都主动要求刘总确保供货,刘总这才重新打款进货,市场开始步入良性。
张强对见面的场景记忆犹新,刘总是边说边笑,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感叹不已。二人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高产品力的产品推广,围绕“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好”这一点做足做够,是首要选择,很多品牌高举高打,费用投入巨大,虽然也有收获,但整体来说并不理想,最终依然离不开产品力体现这个环节的补位。
张强讲完这个故事,会议室里的所有人员也都感觉不可思议。王总插了一句,这很像天龙八部里面的那个珍珑棋局啊,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家连连点头,张强脑子一热,开始讲了第三个事情。
新品为何阴差阳错地卖开了?
半年前,公司对现有的一款产品进行口感升级,更换包装后,重新投放市场。根据产品特点,在市场上以“抹馒头”为推广的切入点,进行广告投放及消费者引导。
但投放市场后,市场一直反应平平,试销三个月后,市场部认为产品无培养价值,于是将资源转向另一支新品。
本来就是个试销产品,张强也没太在意。但产品上市第五个月,这个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发力,销量持续增长。
在销售现场简单与消费者沟通后,张强发现消费者买回这个产品之后,主要是以拌面条食用为主,之前宣传的“抹馒头”食用方法,根本就没有说到消费者心里去。 于是,张强自作主张地将市场宣传全部切换为“拌面条”这个点上,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相比之前的“抹馒头”来说,效果好了好多倍。
对这件事情,张强带领的团队做过反思。每个企业都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但真正弄明白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抓住消费者更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多数时候,我们更相信我们对于消费者的判断,但我们还要反过来相信消费者对于我们的判断。
这个案例,由于牵涉市场部,张强努力讲得轻松一点,但依然让气氛陡然降低。
王总插了一句话:这让我想起了李宁公司的“90后李宁”战略,企业一厢情愿,消费者却不见得买账。
市场部黄总有些尴尬地坐立不安起来,王总没有看他,也不再说话,只是点燃了一支烟,轻抽了几口,几丝烟雾在会议室缭绕起来,除了投影仪的嗡嗡声,一切都很安静。
谁该当“坏人”?
王总静静地思考着,张强讲的几个例子对他触动很大。
他很欣赏张强,但更要保护张强,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让张强成为众矢之的,更会让公司这种敢讲真话的风气荡然无存。
轻咳了一声,王总首先笑着讲了一句: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老虎吃的都是嫩牛肉,你这个张强,怕是要成嫩牛肉了!
一句话,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张强更是感激。
王总接着说:张强举的例子,我们要思考得再深入一点。其实这三个案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投入少了,反而销量更好了。这让我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要尊重市场的力量,随时检视我们的做法。
自然万物都有生长的规律,生命的力量最为强大,一切违反生长规律的东西,都会被淘汰。回到我们市场的操作上其实也是这样。很多品牌,没有过多的终端人员和费用投入,依然成长得很好,因为它遵循了市场自然生长的规律。也有很多品牌,人员很多,费用极大,但总是问题不断,这一定是没有顺应市场成长的规律,肯定会直接在销量、费用率指标上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以后在增派人员、费用投放、卖点提炼等等每个市场行为上,都要先问自己一句:市场真的需要吗?如果不增加这些,市场会下滑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些投入就是违反市场成长规律的投入,就需要拿掉,因为我们的市场投入一定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王总又讲了几点之后,会议就结束了,起身的时候,市场部黄总意味深长地拍了张强肩膀一下。张强明白,自己一时兴起捅的娄子,只能自己出血来弥补了!
张强还清楚,王总没有挑破一个关键问题:谁来负责检视我们的做法是否合理,谁来叫停我们的无效投入?究竟谁该来当这个“坏人”?
很多品牌高举高打,费用投入巨大,虽然也有收获,但整体来说并不理想,最终依然离不开产品力体现这个环节的补位。
谁来负责检视我们的做法是否合理,谁来叫停我们的无效投入?究竟谁该来当这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