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争之王》中的商业元素解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战争之王》讲述了美国移民尤里如何从事军火生意并成为全球最大军火商的故事。尤里因为战争和人家逃亡美国。目睹了帮派的火并后,尤里转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了军火的买卖和贩运。尤里善于结交政客,整合各种资源,准确定位市场,通过军火发家。但随之而来的种种生活危机和自己良心的审判也在同时拷问着尤里。本文将分析电影中体现的商业元素,从商业活动中商人所应具备的全球眼光,市场定位和商业活动中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管,以及商业伦理几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全球眼光;商业监管;商业伦理
  作者简介:杨倩倩(1984.9-),女,河南洛阳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和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一、全球眼光,准确定位市场
  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军火贸易的地位十分重要,军火交易是政治和商业的交叉,并且也广泛为人所关注。尤里居住的纽约奥德萨社区里打打杀杀是家常便饭,在亲眼目睹并经历了皇后酒店的枪击案,尤里受到莫大的震撼,被彻底打醒,仿佛子弹打在了他身上一般。他开始思考,人开饭店,是因为人总要吃饭;他意识到他的命运则是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生活必需品——军火。
  尤里对弟弟维塔里说他要卖枪, 弟弟质疑美国的枪店已经比麦当劳還多,哪里还会有利润。尤里强调道生意不能局限于地区帮派的火并,真正的战争要有血有肉,他要干大买卖。20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美国撤离黎巴嫩一个战区后,留下了大量武器,因为运回国,比买新的还贵。尤里发现商机,迅速将武器以公斤为计量单位买下,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影片中,尤里并没有把枪支市场局限在纽约奥德萨,而是把武器卖给了穆斯林,卖给法西斯,甚至把军火运到阿富汗,即便他们打得是苏联盟军。尤里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和全球化眼光可见一斑。
  尤里的成功还来自于对于新兴市场的把握。弟弟认为报纸上每天刊登的无外乎是帮派火并的新闻,尤里却关注的是每天新闻图片中罪犯所用的枪支、关注当前什么枪支最流行。尤里对于市场的把握和全球眼光还体现在当尤里从电视上看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时,他兴奋的隔着屏幕亲吻着新闻中的戈巴契夫,因为尤里敏感的扑捉到了市场商机。他第一时间和父亲打听苏联红军叔叔狄米奇的消息,尤里知道冷战结束的军队仓库里,一定有汗牛充栋的各种军火,这正是他发财的好时机。尤里早于竞争对手怀恩提前达成交易,赢得了先机,把握住了市场,立足了全球最大军火交易商的地位。
  二、商业监管的灰色地带
  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不仅需要合理的商业规则,更需要有效的监管制度,因为违法交易即便在高度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也是存在的。制度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手段和模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监管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总是滞后于商业经济的现象。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和灰色地带的交易总是伴生的。正如电影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一共有三种基本的军火交易:合法,白色;违法,黑色;而不少人最中意的是灰色。
  影片中有多处监管的漏洞。尤里违反武器禁运令在哥伦比亚附近海域被追击。尤里通过早前收买的政府工作人员这一资源,迅速得到了消息,在授意下把船名克里斯多号改为合法荷兰船只科诺号,误导国际警察。虽然称职的国际警察杰克瓦伦丁觉得集装箱很可疑,但是按照法律,可疑是无法给尤里定罪的。
  冷战后的苏联港口,尤里再次与国际警察杰克相遇。尤里正在倒卖苏联军用直升机,并以客户需要“直升机改造成民用机,进行人道主义任务”为由取得了运输许可证。这一行径符合当时的国际条约,却是条约上的漏洞。警察杰克一直在追求正义和公平,可是面对法律漏洞,他只能依法释放尤里来维护法律法规。
  此外,尤里的军火交易,至少在美国陆军和苏联红军那里利用了情报机关的资源操作。例如尤里最初的大批军火就来自他和陆军撒登中校的私下交易。而在和美国全面竞争中逐渐全面落败的苏联军火库,更是无人监管,才给了尤里通过贿赂完成大宗交易的可能性,使他在各大军火商博弈的有限空间里游刃有余。
  监管的灰色地带使犯罪分子如漏网之鱼。尤里在塞拉利昂被捕时,警察杰克说,“我可以合法拘留你24小时而不起诉你,因为在许可的24小时内的每一秒,我就拖延了你的武器去杀人以及那些受害者的死亡。我多拘留你一日,他人变能多生存一日”。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监管由于立法者的知识及预见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两难境地。
  三、商业伦理的秩序边界
  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一种理想秩序,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其目标是让经济活动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合理的商业道德秩序,以防止产生负面的商业影响。而在影片中,我们却看到,在尤里的军事商业活动中充满了对于价值、利益、善与恶的漠视。
  影片之初用一颗子弹的视角展开,我们看到这颗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子弹随着弹药箱从苏联的军工厂不断转运来到了非洲黑人手里。正义在弹道里慢慢散去,子弹却在枪支帮助下飞得更远。随着枪声,一名无辜黑人男孩儿应声倒下。
  电影中,缺乏道德罗盘指引方向的尤里否认自己参与了剥夺别人生命的活动。尤里面无表情地对着弟弟说,每年的香烟商品,他们害死的人更多;起码我们的枪支还有“安全栓”。这句台词使得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巨额财富的人感到心安,为利益的攫取穿上了看似道德的外衣。在巨额利润的回报下,尤里执着的在贩卖军火的道路上铤而走险。冷战的结束为军火市场打开了大门。导弹,迫击炮,地雷,人员运输车,整个部队的坦克,对军火贩来说是美妙的组合,尤里通过狄米奇叔叔打开了东西方45年敌对造就的——历史上最强大的原苏联武器仓库。
  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尤里向世界最穷的人提供了相互屠杀的工具,以此致富。他总是说:“我没有拿枪逼着人们开枪作战,我把枪交给他们,要战争要屠杀是他们的选择,这不是我的战争。”事实是,柏林墙倒塌后,价值3200亿的军火被盗然后在乌克兰被买走,产生了巨大的利润,这是20世纪最高的纪录。这让我想起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的一首短诗,它被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很多时候,道德的沦丧是从自己的冷漠开始的,嗜血唯利是图,践踏伦理的秩序边界最终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自食其果,正如尤里最后遭遇的众叛亲离。
  结语:
  《战争之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商人对于市场动态敏感的嗅觉,对于利益的唯利是图和对于商业秩序的践踏,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良因素渗透到现代商业交易的各个领域。影片还聚焦并放大了人性的贪婪与欲望。
  电影结尾的字幕写到: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是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他们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这样的片尾字幕,也许会让人重新理解整个电影,感触良多。
  参考文献:
  [1]吕晓凤.《战争之王》黑色幽默分析. 长春:电影文学,2013-07.
  [2]李莉.从《战争之王》看美国的枪支文化.山东:时代文学,2010-06..
  [3]李育杭.电影经典[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吴凌雁.培育良好的商业伦理和商业秩序.浙江:杭州日报,2011-8-15.
其他文献
1981年冬天的一个黄昏,我迎着北风从盐碱荒滩的筑路工地往宿舍走,途中隐隐约约看到指导员右手握着一本16开本杂志。我跳下车直奔指导员,忐忑不安地从他手里借来那本杂志,展
1938年3月18日,山西省偏关县城的南门上悬挂着一颗血淋淋的头颅。百姓进出城门,无一不掩面而泣……这颗高悬的头颅,是威震雁北的抗日游击司令、八路军偏关县县长——梁雷。
晋商,指明清两代的山西商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在晋商称霸中华的过程中,立有三座丰碑:驼帮、船帮和票号。清朝末年,山西票号“天成元”康家统领46家晋商票号商会,富
包头市链条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包头市链条运输机械制造厂,是我国西北地区推一生产链条和输送机械的国有企业。企业曾经有过辉煌,有过重要贡献,但从1994年下半年开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肯定了农村改革20年的光辉成就,指出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
摘 要:作为20世纪美国三大戏剧家之一,阿瑟·密勒将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精神与现代悲剧意识有效衔接在一起、融会贯通,创造了其独特的悲剧形态。  关键词:20世纪美国戏剧;阿瑟·密勒;悲剧观  作者简介:宋正元(1982.1-),男,湖南会同人,苗族,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
电影《抢钱至尊》讲述了美国后工业时代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被华尔街投资商收购清算的过程,充分展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经济传统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商业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不
于德红对事业真是舍得生命的投入。一年365天,他不休一个节假日,没有一天赋闲过。他的老伴嗔怪地说他完全颠倒了厂和家的位置:“厂是家,家是店。”他也不失幽默地说:“家是
又到了“八一”建军节。戎马一生,我对这一天情有独钟。每到这一天,我会想起很多很多。我的一生,经历颇多,然而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是30年代初在鄂豫皖边区坚持革命斗争的日
摘 要:《帕丁顿熊》与《剪刀手爱德华》是相隔24年诞生的两部电影,均在大荧幕上获得成功。从影视现实主义表达和异种生物适应陌生文化两个角度看,《帕丁顿熊》与《剪刀手爱德华》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而其结局反差可从题材、创作者和故事设置背景几个因素追溯,时代的进步与宽容使帕丁顿摆脱了爱德华的悲凉宿命,最终迎来幸福的归宿。  关键词:《帕丁顿熊》;《剪刀手爱德华》;现实主义;结局反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