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北百强企业分析报告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湖北企业100强是湖北省企业联合会、湖北省统计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第五年遵循企业自愿申报原则,参照国际、国内通行做法,通过对申报企业的2012年度营业收入进行排序所得。同时围绕反映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成果的八大经济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纳税总额、所有者权益、海外收入、研发费用、员工总数),从多个层面对2013湖北100强企业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比,从中总结湖北企业发展的趋势与主要特征,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湖北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相关建议,进而为全省广大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2013湖北企业100强换榜特征
  (一)百强企业入围门槛分析
  2013年湖北入围企业门槛较上年有大幅提升。2013湖北企业100强总营业收入,由去年16983.76亿元增长到18530.25亿元,增幅为9.11%,入围门槛28.30亿元,比上年的22.39亿元实际提高26.40%(如表1所示)。今年入围企业中的最后一名是中国电力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其营业收入为28.30亿元,比去年入围企业中的最后一名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2.39亿元,高出了5.91亿元,使百强企业末位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2013湖北百强企业,东风汽车公司仍以3894.21亿元的营业收入荣登榜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分别以2137.73、949.2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和第三。
  (二)百强榜单变化分析
  2013湖北企业100强新入围的企业7家,占百强名单的7%,较上年减少2家,表明百强企业具较稳定的地位。
  新入围的7家企业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进一步改变了以往新入围企业扎堆单一行业的局面,也说明湖北企业发展不仅质量在提升、竞争力在增强,而且产业发展结构同时在逐渐调整。在出现的7张新面孔中,除2家是国有企业外,其余均为民营企业,这更加显示出湖北民营经济的不俗实力(如表2所示)。换言之,退出2013湖北企业100强榜单的企业7家,退榜原因除1家企业因纳入央企总部经济未申报外,其余6家企业均由于2012年度营业收入未达到2013湖北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湖北百强企业充满生机,企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
  (三)保榜企业位次变化分析
  相对于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的7张“新面孔”,另外93家企业属于100强企业中的“老面孔”。与上年的排名相比,这些老100强企业中,除东风汽车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仍保持前三甲外,位次前移的企业有41家,位次后退的企业有39家,保持位次的企业有13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位次前移的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位次向前跨进了10位以上(如表3所示)。同时,2013湖北企业100强前10位企业,在2012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多变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除东风、武钢因国际、国内环境因素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外,其余企业均呈两位数速度在增长(如表4所示)。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战略得当,主营业务拓展,公司营业收入由上年的111.66亿元,猛增到2012年的190.51亿元,位次跨前了11位,等等,表明这些企业在2012年度均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2013湖北企业100强发展特征
  (一)百强企业贡献突出,地位作用持续增强
  2013湖北企业100强总营业收入18530.2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46.49亿元,增幅为9.11%,略低于全省11.7%的GDP增速,百强企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接近全省GDP的四分之一(如表5所示):2013湖北百强纳税总额为12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5.29亿元,增幅为7.58%,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1%:2013湖北百强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9837.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86.4亿元,增幅10.51%,占全省二、三产业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2013湖北百强企业研发费用636.4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0.32亿元,占全省研发费用的绝大部分:2013湖北百强企业净利润7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4.77亿元,增幅为9.90%:2013湖北百强企业用工人数达到119.8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7万人,同比增长5.92%,解决、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在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省百强企业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担当了我省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的重任,贡献相当突出。
  (二)百强规模继续壮大,超大规模企业增多
  2013湖北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到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亿元,增幅为26.40%。同时,百强企业整体规模持续快速壮大,从最能反映企业规模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来看,2013湖北企业100强总营业收入达到18530.2亿元,比上年多出1547.9亿元,增幅9.10%:资产总额达到19837.1亿元,比上年多出1886.4亿元,增幅10.51%。
  2013湖北企业100强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62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共有36家,比上年增加2家(分别是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其中过千亿元企业2家(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上年持平。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过百亿元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15382.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68.2亿元,增幅9.76%:过百亿企业营业收入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达到83.02%,比上年提高了0.41个百分点:过百亿企业平均营业收入427.3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5.1亿元。湖北大企业的发展充分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其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发展壮大:反之,企业发展则越困难,这在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明显(如表6和图1所示)。   (三)百强效益不断增强,社会贡献越来越大
  效益是判断和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从近年湖北企业100强发展态势来看,企业效益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优秀企业或成长性企业。从最能反映企业效益的净利润、纳税额、所有者权益、员工人数等指标来看,2013湖北企业100强的净利润达到719.3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4.77亿元,增幅9.90%:纳税总额达到12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5.79亿元,增幅7.58%;所有者权益达到7751.9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59.11亿元,增幅14.12%:员工人数达到119.8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7万人,增幅5.92%。可见,湖北企业100强在2012年赚取了更多的利润,缴纳了更多的税收,创造了更多的所有者权益,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真正成为了一支引领和推动湖北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图2所示)。
  (四)百强发展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随着湖北企业100强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稳步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质量相应获得快速提升。在企业盈利能力方面,2013湖北企业100强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0.51%,比上年增长了9.81%:企业平均利润达到7.9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92%。在科技创新方面,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共80家企业有研发经费投入,人均研发经费2.76万元,比上年提高了0.63万元:78家企业共拥有专利1.6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3046项(如表7所示)。这其中,东风汽车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福星集团、武汉铁路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治有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占据2013湖北企业100强净利润、资产总额、研发费用前10名,其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的占比分别为78.75%、62.24%和84.75%,说明湖北100强企业,特别是特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如表8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研发费用投入相对大的企业创造的收入越大,排名越在前面,这充分说明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做强做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国际化道路不断前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深陷欧债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的开拓受到制约,尽管如此,我省百强企业仍在国际化道路上继续前行,国际市场竞争力有了一定提升。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有海外资产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1家(即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计海外资产744.76亿元,比上年增加157.72亿,增幅为26.87%,其中资产较多的3家企业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海外资产分别为377.69亿元、149.14亿元、92.74亿元,较上年增幅24.59%、23.58%、37.80%:有海外收入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2家(即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福星集团),共有海外收入602.9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7.03亿元,增幅为24.08%,其中海外收入增长较多的企业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海外收入分别为199.25亿元、103.67亿元、18.02亿元、13.99亿元、14.72亿元,较上年增幅63.40%、32.67%、10.08%、9.17%、6.73%。共涉及治金、汽车、机械、建筑、化工、医药、水泥、光纤等1 5个行业。这进一步表明海外市场的开拓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如表9所示)。
  (六)国有经济仍占重要比重,民营经济快速增长
  从所有制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入围数目仍占重要比重,企业总数依然较多且规模较大。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3家,比上年减少1家,占百强企业的63%。其中,营业收入1.6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61.15亿元,增幅7.79%,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的86.63%:实现利润534.76亿元,比上年减少7.65亿元,负增幅1.42%,占百强企业实现利润的74.35%:纳税总.额1113 92亿元,比上年增长66.62亿元,增幅6.30%,占百强企业纳税的91.42%:资产总额1.7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44.01亿元,增幅8.06%,占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90.08%:可见,国有经济在百强企业中仍保持着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榜单中,民营企业有37家上榜,比上年增加1家,占百强企业的37%。其中,营业收入2477.0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85.33亿元,增幅18.42%,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的13.37%:实现利润184.5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2.41亿元,增幅64.59%,占百强企业实现利润的25.65%:纳税总额10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8亿,增幅23.08%,占百强企业纳税的8.58%:资产总额1967.2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52.38亿元,增幅39.04%,占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9.92%。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尽管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较小,但从发展的速度看,其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以及纳税均呈两位数大幅增长,表明了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湖北百强企业的新生力军(如表10所示)。
  (七)制造业主体地位未变,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产业分布中,制造业入榜百强企业比上年增加1家,达到56家,建筑业比上年增加1家,共20家,服务业比上年减少2家,共18家,农业仍保持6家(如表11所示)。从2013湖北企业100强产业发展态势看,制造业主体地位未变,但建筑业尽管受房地产市场紧缩影响,其发展势头仍显强劲,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从营业收入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472.23亿元、3374.50亿元、2380.01亿元和303.1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97.14亿元、488.20亿元、325.21亿元、40.56亿元,增幅分别为5.92%、16.72%、15.83%和15.47%,在2013湖北百强企业中的占比是.67.31%、18.21%、12.84%和1.64%。从海外收入看,除农业为零外,上述三大产业依次分别有393.50亿元、201.69亿元和77.49亿元,同比增长65.97亿元、49.37亿元和16.82亿元,增幅分别为20.14%、32.41%和27.72%,在2013湖北百强企业中的占比是65.26%、33.45%和1.29%。从纳税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分别为983.33亿元、135.70亿元、91.83亿元和1.47亿元,同比增长45.97亿元、27.27亿元、11.34亿元和0.28亿元,增幅为5.33%、25.17%、14.09%和34.86%。由此不难看出,制造业贡献率大,是我省经济的主要支撑,同时建筑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大幅增长,表明了湖北是建筑业大省,并已逐渐成为我省的主导产业(如表12所示)。   (八)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市州企业平稳发展
  从地域分布看,武汉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良好的投资环境、充沛的人力资源以及地域优势,加之中央、省属在汉大型企业的聚集等,无可争议地在百强中占据绝对优势。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有55家企业分布在武汉,其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为13099.36亿元和13790.08亿元,在百强中的占比为70.65%和69.44%,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分布状态。与此同时,其他市州伴随着两圈一带、壮腰工程等战略的实施,黄石、宜昌、襄阳、黄冈入围百强企业数目相应增多,特别是在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上,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大幅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增长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余市州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如表13所示)。
  三、2013湖北企业100强与中国500强及中部五省100强比较
  大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一个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标杆。依据2012年发布的相关数据,从企业规模等方面对湖北企业1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及中部五省企业100强进行比较,分析湖北企业100强的优势和差距,审视湖北“大企业”在发展中的不足,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湖北企业认定目标、自我完善、做大做强,带动全省中小企业竞相成长,推动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3湖北企业1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比较
  从规模看,与中国企业500强相比,湖北企业100强规模依然偏小。2013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1000.47亿元,而湖北企业1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185.30亿元,仅相当于中国企业500强的18.52%。名列2013中国企业500强首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28306.1亿元,而湖北企业100强第一名东风汽车公司营业收入为3894.2亿元,仅相当于前者的13.77%。201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198.7亿元,而湖北企业的入围门槛为28.3亿元,仅相当于前者的14.25%。另外,2013湖北企业100强前10名营业收入仅占全国500强前10名的8.90%,后10名营业收入占全国的15.37%。与上届有关数据相比,2013湖北企业100强“排头兵”增长势头还有所减缓,位次由16位降至18位,但其他入围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按照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计算,湖北仅有8家企业入围,与上年持平(如表14、15所示)。
  从总资产看,2013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为3019.54亿元,湖北企业100强平均资产规模为198.37亿元,仅相当于前者的6.57%(如表16所示)。
  从上面三表的比较可见,无论在营业收入还是在资产规模上,2013湖北企业100强的规模与中国企业500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又因行业整体因素(汽车、钢铁),东风汽车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发展处于平稳回落的势头,但其他入围中国500强的企业的位次均呈两位数大幅增长,这表明湖北大企业具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企业500强湖北与中部五省企业比较
  从营业收入总量看,中部六省入围2013中国企业500强总营业收入分别是,山西14032.60亿元、湖北9239.02亿元、安徽6538.15亿元、河南6475.81亿元、湖南4067.80亿元、江西3373.74亿元。湖北次于山西,落后34.16个百分点,但分别高出安徽、河南、湖南、江西41.31%、42.67%、127.16%、173.85%,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从平均营业收入看,山西、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分别为1275.69亿元、1154.88亿元、502.94亿元、462.56亿元、581.11亿元、562.29亿元,湖北也仅次于山西,分别高出其他四省651.94亿元、692.32亿元、573.77亿元、592.29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从首位和末位营业收入看,湖北位居第一位,首位营业收入分别高出山西2.1倍、安徽3.6倍、河南2.1倍、湖南4.3倍、江西2.2倍:末位营业收入也如此。上述数据表明,经济总量湖北在中部六省中国企业500强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如表17所示)。
  (三)2013湖北企业100强与中部五省企业100强比较
  从中部六省企业100强数据中,选择关联性较大且又能反映地区规模及贡献率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中分析湖北企业100强的规模优势和差距。
  从中部六省“百亿企业”数据看,湖北均高于其他五省份。其中,湖北36家,安徽和河南均为30家,湖南23家,山西和江西均为16家。从总营业收入看,湖北企业100强总营业收入为18530.20亿元,分别高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的3.70%、43.25%、36.24%、52.58%、158.60%。从平均资产规模看,湖北百强企业仅低于河南8.78%、山西3.18%,均分别高出安徽、湖南、江西的18.17%、6.96%、158.15%。从纳税总额看,湖北企业100强纳税总额为1218.34亿元,仅高出山西、湖南的8.34%、7.29%,但高出安徽、河南、江西的47.40%、68.81%、154.53%。从企业100强第一名营业收入看,湖北为3894.21亿元,高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的110.49%、265.54%、115.53%、225.77%、121.38%。从入围门槛看,湖北企业100强为28.30亿元,高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的16.42亿元、5.31亿元、19.76亿元、11.25亿元、10.99亿元(如表18所示)
  从上述三类比较可以看出,在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金融危机深度延伸、国内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湖北百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中部其他五省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湖北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与中国企业500强,尤其是与东部省份及沿海开放地区100强相比较,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贡献率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全省大企业奋起直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力争使湖北有更多的大企业进入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作出新贡献。   四、当前湖北百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经济经历了2012年的平稳健康发展,为我省“十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湖北经济支柱的100强企业在经历了全球后金融危机、欧债金融危机等冲击后,进入了企稳回升的发展阶段。2013湖北企业100强平均营业收入达185.30亿元,与2012湖北企业100强相比增长9.11%,平均利润为7.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9%,平均资产为19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1%,其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绩令人可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湖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但同时必须看到,湖北企业100强与中部五省100强以及与中国500强相比较,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差距、困难和问题。这种差距和问题,不仅表现在企业层面,更多表现在产业层面:不仅表现在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硬指标方面,也表现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以及员工素质等软实力方面。
  (一)大企业重化工偏多,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其重要特征就是钢铁、建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重化工业市场的高速扩张和重化工企业的高速发展。湖北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同时具有很大的重化工业特征,企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情况较为突出。据湖北省统计信息网的资料,2012年湖北省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8:50.31:36.9,第二产业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与2011年13.1:50.1:36.8的比重相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3%,比上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有37家属于能源、资源消耗量比较高的重、化工企业,其生产总值占据全省GDP较大比重,但其资源消耗量也占到全省资源的近1/3。由此可见,湖北经济发展是第二产业为主导,重工业发展为先锋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湖北省的能源、资源消耗量一直比较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压力比较大。大企业的这种发展模式直接拷问着湖北的经济发展方式,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靠的应该是怎样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这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二)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大企业依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生产经营取得显著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从整体上看,湖北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仍显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仍较薄弱。湖北省委、省政府早已有明确的要求,并特别提到: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按此要求,湖北100强企业中有近7成的企业“不达标”。数据显示,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有80家企业填报了研发费用数据,合计研发费用为636.40亿元,占当年80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69%。其中研发投入比重达到3%指标值的企业有25家,占填报企业数的31.25%。在未达标的企业中,有37家的研发投入低于1%以下,最低的只有0.24%。2013湖北企业100强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排名前10位的企业如前表8所示。
  湖北企业之所以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较少。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占首位的因素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在产业和企业层面,相对于国际大企业10%-15%的研发投入比例,湖北企业的研发投入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湖北企业尤其是百强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改变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竞争优势不明显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服务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态势,服务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大力发展湖北的服务业对于提升湖北整体经济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湖北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在总体上也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来自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需求。近年,湖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实际上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服务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少,服务性大企业成长不快,竞争优势不明显。
  在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服务性企业虽然涌现出了象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武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但从总体来看,湖北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并不高,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范围也不够广。发展较快的服务业多是传统的“第三产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一般性金融服务,而能够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能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行业却发展较慢,如电子商务和具有较高质量和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同时,从2013湖北企业100强排行榜看,大企业处在资源垄断、规模经济和低成本的一些行业,而体现在对消费的研究、全球品牌、全球供应链、核心技术等行业领域,大企业很少,缺乏竞争优势,这是湖北大企业进一步发展,迈向世界一流企业行业的最大挑战。因此,对于发展湖北现代服务业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四)第一产业大企业少,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2013湖北企业100强行业分类结果显示,在第一产业生产经营集中度很低,大企业少,入围企业占比6%,总营业收入303.43亿元、总资产188.45亿元、利润5.85亿元、纳税总额1.47亿元,占百强企业中的比重分别为1.63%、0.95%、0.81%和0.12%,这与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湖北”和正在加速推进的“四化”建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湖北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大省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省,这一现状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湖北第一产业具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湖北各地以农产品加工为依托,在建设上实施大宗产品抓精品、特色产品抓规模、珍稀产品抓开发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省农业产业优势的逐步形成,但规模经营格局仍未形成。湖北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化的核心环节没有关链的突破: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农业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等等。第一产业中大企业偏少导致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比较弱,辐射能力也不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逐步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积极探索与市场相结合的组织经营模式是发展大趋势。因此,对湖北农业发展要因势利导,多方扶持,使农业行业的企业尽快成长起来,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内部规模竞争差距悬殊,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我省百强企业内部差距悬殊。仅以2013湖北企业100强营业收入作为考察指标不难发现,虽然都能荣登百强榜,但百强企业之间效益差距十分突出。一是百强企业前10位与后10位的差距巨大。2013湖北企业100强前10位企业营业收入为10621.98亿元,排序后10位企业营业收入为308.7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4.40倍,其营业收入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57.32%、1.67%。二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差距巨大。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共有国有企业63家,营业收入为16053.20亿元:民营企业37家,营业收入为2477.0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6.4倍,其营业收入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86.63%、13.37%。三是行业之间差距巨大。2013湖北企业100强中有制造业企业56家、建筑业企业20家、服务业企业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其营业收入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67.31%、18.21%、12.84%、1.64%,其中56家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12472.23亿元,而6家农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只有303.1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1.14倍。
  与此同时,百强企业的地区分布极度不平衡。百强企业多数集中在武汉,黄石、宜昌、襄阳、黄冈次之,而其他市州偏少,尤其是成宁、恩施、仙桃等地仍然是空白点。这其中,武汉有55家、黄石12家、宜昌11家,三地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099.36亿元、1470.22亿元、2269.84亿元,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70.65%、7.94%、12.25%,总计占百强企业比重为90.84%,这就反映了我省百强企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的极度不平衡(具体分析如前13表所示)。
  五、加快湖北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象征,体现着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好坏以及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它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且更需要企业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应当把握机遇,充分理解政府的战略意图,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制定出适当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使企业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这一个过程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湖北省正在强力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医药产业、食品加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六大新兴产业发展。鉴于此,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湖北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里总体布局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基础,有选择地进入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相应领域,在给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推动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是抓住时机,面向全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武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建厂投资、劳务输出,取得积极效果。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大企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条件的湖北100强大企业要积极、稳妥地开拓国际市场,面向全球整合和开发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主动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产业升级换代是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对复杂局面的重要对策。要围绕主营业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受益分配。湖北100强企业要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生产成本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湖北100强企业尤其是重化工企业要主动实施符合国情和企业实际能力的节能减排计划,加大低碳发展投入力度,推进湖北“两型”社会改革,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二)不断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关键在于企业要视创新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从而加大研发投入,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为此,一是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联盟,即:鼓励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应政策优惠:着力完善企业创新服务载体,完善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台的行业共享机制: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要实施企业信息改造工程。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研发设计技术:推广应用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三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尤其要重视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确立科技创新发展路线,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上下游、国内外有效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将企业发展建立在坚实的技术进步基础之上。
  (三)积极优化服务业经营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代表着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从湖北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受发展阶段和产业层次的制约,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在湖北企业100强中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偏少,且经济贡献率较低。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湖北各类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空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优化服务业经营环境,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科学制定目标规划,加快服务业发展。坚持加快工业信息化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与民生服务并举,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切实做到服务业规划与城市布局、行业发展、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有机统一、融合发展。二是要加大政策导向扶持力度,培育服务业规模企业。充分运用公共财政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领域,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奖励政策,扶持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品牌,对本土服务业企业实行高位嫁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大力引进,消化吸收,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全省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产品的创新。
  (四)支持央企国企做强带动本土企业成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农业经济
  中央在鄂企业较多且实力较强,这是我省独特的传统优势。我省应一如既往支持中央在鄂企业的发展,为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要抓住湖北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总部,设立新引进总部贡献奖,吸引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来鄂发展。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及农业经济是大企业壮大的基础和源头。因此,我省要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强做大本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农业经济,从体制机制上激活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第一、二、三产业之间资源双向流动,尽快改变我省本土企业和第一、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为此,一是突破性地发展民营经济。要从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强化服务入手,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构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落实平等的市场准入原则,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协调服务功能,强化政府部门间的政策与工作协调,审查并清理垄断部门自行设置的市场准入门槛,定期清理有关部门出台涉企法规和行政规章,并建立执行情况的督查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二是强力推进农业经济大发展。要按照“六个全国领先”和“五区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强力推进我省农业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尤其要加速推进农业产品加工增值。突出我省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一批企业集群,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园区,引领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大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积极遵循市场法则,推进优化资源整合。并重点支持基础好、机制活、带动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发展,使之有更多的企业进入我省百强企业行业,以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迈进。三是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力度。要整合资源,促进各项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空间,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程。支持大企业在县域城市发展,并以此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其他文献
下面,我代表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回顾  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省企联”),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在中企联和中国工经联的大力指导下,继续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牢记宗旨,抓住把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发展机遇,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克难奋进,锐意进取,努力把省企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
期刊
2014年9月28日下午,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湖北省企联”)与湖北日报联合主办的“2014湖北企业100强发布会暨湖北省企联理事会”,在武昌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黄鹤厅隆重举行,这是湖北省第六次发布百强企业排序。东风汽车公司以4550.3亿元的营业收入继续蝉联榜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分列二、三名。省长王国生、副省长许克振、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新
期刊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
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风起云涌。湖北省企业联合会的前身——湖北省企业管理协会,于1980年在这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这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经济类社团组织。  当时代的车轮驶进2005年底,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指示,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与随后相继成立的湖北省企业家协会、湖北省工业经济协会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外简称“湖北省企联”。至此,湖北省企联涵盖了
期刊
现在,我代表湖北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2014湖北企业100强的排序,予以发布。  2014年是我省湖北企业100强排序的第六次发布。2014湖北企业100强排序,是参照国际、国内通行的做法,以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企业申报、市州及部门推荐,通过审计单位审计,再经评价分析及综合审核,从而确定出2014湖北企业100强。  一、门槛增高  2014湖北企业10
期刊
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称之为“惊险的一跃”。过去我们大多停留在对“惊险”一词的字面理解上。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在经历了各种“大战”之后,我们对“惊险”一词含义的理解无疑深刻和丰富得多了。  汽车产品已属于需要这“惊险一跃”的商品,尤其是小型汽车。要成功地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汽车的质量首先要过得硬,必须是精品(长安坚持“精品工程”战略,造一流长安车),不然不
期刊
一、全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从增长速度看,随着人们对产品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对饱和,加之外贸出口需求的放缓,我国工业增速已经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这种情况从2012年起开始显现,2014年更加突出。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
期刊
2014年1 2月9日下午,湖北省企联百强企业高管班应高管班荣誉大使、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董事长、院长蒋再秋同学之邀,20余名学员心怀敬仰齐聚铁四院,将湖北百强高管班班级一家亲第二站活动带进了现代交通建设领域的领跑者——铁四院。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简称“湖北省企联”)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邱思胜、执行副会长金策谋、部长张哲林参与了本次活动。  从活动前期的协调确认到当天30多个车位
期刊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兰新铁路项目部经理余霖、党工委书记陈建荣等主编副主编、《企业与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宋克杰策划的《春风穿越玉门关——中铁十一局集团奋战兰新铁路纪实》一书,近期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春风穿越玉门关》一书中的报告文学、散文、经验体会、论文等文章和摄影、书画获奖作品,大多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兰新铁路各工程公司项目部经理、党工委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撰写和创作,他们既是作者,又是建设者。该
期刊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开工以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生命禁区”的特殊环境,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现场思想政治工作,为优质高效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全公司25000余名参建职工在施工条件极为艰苦、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奋力迎战高原缺氧、高原冻土、环境保护“三大世界性难题”,铸造了挑战生命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