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拣金,蚌中取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比教学方法的运用更为重要。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堂课如果没有适宜的教学内容,即使在教学方法上再创新,也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把每篇课文当作课例,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学情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依据“语文特性”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言语教育课程,强调言语教育性质和言语能力的培养。这一“语文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言语教育为主,就言语教育的性质和言语能力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言语形式(怎么表达的),而不是言语内容(表达了什么)。
  运用这一个理据来审查某些版本的一些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取向上存在问题。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如下:
  (一)阅读课文,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设计目的:了解课文所反映的物候学知识,重在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言语内容。
  (二)理解句子意思,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设计目的:词句的理解与运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和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目的:物候学知识的运用。
  以上练习着眼于选文的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反映有关物候学的知识(原生价值),这些问题即使没有语文老师讲授,一般读者都能看懂。跟单元导语中“阅读中,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的课程目标没有多少关系,对学生掌握单元目标并没有帮助。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言语能力培养为主”这一语文特性,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课文是怎样反映物候学知识的,而不是反映了什么样的物候学知识,应该从课文所体现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默读的训练”这些方面来选择和定位教学内容。
  二、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文本体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课文的文体特性,二是课文的审美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文体,文体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固然不同。如: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疏通文义,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掌握文言语句,品读优美句子,提高文言语感,而不是花过多的时间让学去拓展延伸。
  请看《桃花源记》一文教学的两个课例:
  课例一:读一读(拼音)、译一译(文意)、议一议(提几个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品一品(句子赏析)、悟一悟(主旨),重点放在第一、二环节。
  课例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意,然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桃花源中的老百姓,就课文有关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展开提问,学生回答。
  显然“课例一”抓住了文言文这一文体特征来教学,课例二不符合文言文这种文体特征。
  审美特性是指一个作家的文体风格和一篇课文本身的特点。同是散文,充满爱意和温情是琦君的散文风格。朴实平淡、语言幽默、通俗易懂、京腔味儿浓厚、富有趣味性是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突出这些特色。使学生学过一篇课文后能了解作家的整体风格。
  三、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以生为本,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滋养品”。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故乡》,导入新课后,提出两个问题:(1)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有哪些变化(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性格)(重点讲授);(2)了解闰土变化的原因以及闰土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蜻蜓点水”般“掠”过)。
  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尊重学情,教师重点讲述的第一个问题,教材里写得很明白,学生自学就能看懂,无须教师详细讲解;而第二个问题,教材没有体现,凭学生的认知很难理解,需要教师点拨、分析,重点讲授,可见,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没有依据学情。
  四、依据单元导读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读,包括两方面: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如:统编版教材八上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人文主题)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语文能力)
  单元导语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这正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导语,本单元四篇散文:《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昆明的雨》都是作为例文,共同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1)品味语言,体会情感。(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五、依据预习提示确定教学内容
  统编版教材讲读课文前面有“预习”提示栏,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如八上第二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预习提示:
  1.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参考注释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2.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悟色彩,耐人寻味。阅读时宜放慢速度,细细体会。多读几遍,就能有所感受。
  根据这一提示,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完成以下活动:第一,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归纳其品质;第二,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六、依据课后练习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例如:统编教材八上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思考探究):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3.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根据以上课后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小组说说并概括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2.找出并诵读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不同文本特性,取舍与甄选那些體现了文本个性、特质的教学内容来,从而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语文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阅读教学要借助文本内容来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关注言语形式而不是言语内容。语文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思想,关注文本体式,了解学情,依据单元导读、预习提示、课后练习,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克服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机械化的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都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更加重视情感教育。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学科中作文的情感教育做了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阅读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时发现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加强学生基础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营造良好阅读情境等诸多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这也是小学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
摘 要:人类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发展到今天,始终是与灾难同行的,因而灾难也就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灾难的真实再现或虚构想象,全面而深刻地呈现出人性的挣扎与超越,对学生认识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当下,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阅读灾难文学作品,两者相互关照,将这场疫情放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更理性、更深刻地反思生命,从而实现自我和他者
摘 要:引入网络教学后,语文知识延展性进一步扩大,亟需教师在课堂中精准把控导向,让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实现对知识的精准聚焦,形成思维热度,进而充分调动思维整合能力,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通过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 心得与思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若能在这一阶段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将能够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方法指导,渗透自主学习技能;开展活动,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持之以恒,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四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拓展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从新课标理念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出发,为学生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阅读课堂,以便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审美欣赏、创造能力均得到有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野
摘 要: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遍,在现代教育体系为基础之上,相关的信息层面的技术也已经深深地融入教育体系之中,用信息来开展教育的机构也越来越多。单独就语文这个课程来说,信息化教育的改革让信息技术在所有的教育体系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也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得到更多的拓展,所以本文就以语文教学为起点来展开叙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并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型的、优质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对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对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探索,目的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情境创设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新
摘 要: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丰富多彩的,寒来暑往的千变万化、雨雪风霜的奇妙景象,填充了孩子脑中的美好画面。对于翱翔于天际的飞禽、遨游于海底的鱼虾、奔跑于大地的虫兽、绽放于田野的花草、矗立于路边的大树,我们对它们都有太多的好奇和惊叹。而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一定的景物描写技巧。  关键词:小学生 景物描写 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和途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前两者为基础和依托,最后一个是上层追求和教育升华。三者共同作用,方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产生教学效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日趋成熟,新课改的进程也逐渐推进,中学语文的教学难点已经慢慢地从应试化知识方法的传授,转变为探索人文关怀的情感化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语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