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同性恋”的迷雾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笔:辛菊珍
  
  第一次会谈
  
  2阗1年12月26日,我按照惯例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是高一年级A班的莫莉(化名)。此刻她站在门口,迟疑着不肯进来,我热情地招呼了她,她才拖着步子走了进来。
  我感到很混乱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感到很混乱。”这是莫莉坐下来以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悠长的诉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水(化名),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她性格開朗热情,很关心我,我不高兴时会逗我开心。可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然后彼此互不理睬。”
  “这学期,我们已经好久不讲话了。我想忘记她,可不知为什么,我常常会无意中抬起头,寻找她的身影,回忆我们在一起时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我的生活现在变得一团糟。”说着,莫莉的眼泪已经流出来了,我把茶几上的面巾纸递给她。
  莫莉边擦着不断涌出的泪,边说:“我们经常为其他朋友的介入而生气,然后互不讲话。有一次,她对我的一位女朋友说,不希望我跟那位女友好。我知道后十分生气,心想: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自由!现在,我再也不想理她了。”
  她似自言自语:“可是前天我怎么又跟她打招呼了?我说不清怎么回事。同学们说我是同性恋。老师,我会不会是同性恋?”她盯着我的眼睛,语气中流露出紧张和不安。
  我没有直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只是简要介绍了同性恋者的心理特点及性取向。 接下来,我要莫莉自己作分析:“你对自己的感情怎样理解呢?” 莫莉说得很快,很干脆:“我知道我不是,我不喜欢同性,可是她又来找我,我就又陷进去了。”
  在这一阶段,我几乎什么也没有做,只做了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莫莉的内心很混乱。她提出的问题是我过去忽视的问题,现在我称之为“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我要做的工作是:首先引导她回顾与对方共同成长的经历,对自己的感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再讨论她提出的同性恋问题。
  现在,莫莉的情绪已经完全平静下来。
  我让莫莉回顾她们的情感历程。莫莉说:“其实,我们的感情很宝贵,我们都不愿意失去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容忍对方有新的更为亲近的朋友。”
  当我们分析了两人的性格差异后,莫莉恍然大悟:“现在我知道了,我性格比较弱,而张水性格大度宽厚,我很依赖她。”
  我肯定了莫莉的感悟。接着,我鼓励她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交往圈子,有自己独立的精神情感世界,无论何时,把自己系在他人身上都是不明智的。
  我为什么只喜难她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为什么还是只喜欢她?像我这么大的女孩,对异性的兴趣应该越来越强才对。”莫莉重新显出满脸的疑惑。我知道莫莉认为自己与同龄同性者缺乏同一性,为此产生不安。这时候,她需要探寻心理形成的根源,并且需要与别人进行比较,以获得同龄人的统一感和安全感。
  “一般来说,大部分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加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但由于学校纪律的约束,有的是不敢承担‘早恋’的心理压力,有的是担心处理不好学习与感情的关系,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压抑自己,愿意选择同性做朋友。”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为什么你没有像大多数女孩那样,更喜欢与男孩交往呢?因为人们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取决于他内心的需要。长期以来,你俩的关系良好,情感上基本得到了满足。对于你个人而言,没有其他更让你欣赏的朋友取代她。而现在,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证明你开始慢慢地走出两人交往的小圈子,你的情感体验将会更加丰富。” 莫莉说: “是的。尽管心情不好,我也常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聊聊天,逛逛街,感觉挺愉快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莫莉最后向我提出两个问题:
  1.完全从感情漩涡中走出来要多长时间?对此我没有直接作答,只是鼓励她对自己要有信心,建议她运用转移注意法、自我暗示法,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2.要不要与张水见面谈谈?我提出“顺其自然”的法则,如果遇见了,就打个招呼。莫莉表示同意,并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和张水相遇的情景,由此增强了信心。
   第二次会谈
  我觉得好我了
  
   2002年春节过后,开学第二天,莫莉主动约我见面,她显得愉快轻松。 “老师,我觉得好多了,不像以前那样不停地想那些细节了。但有时还会想起,不过,现在没有那么伤心了,感觉比较平淡。” 我再次肯定了莫莉的心理成长。她告诉我,从上次会谈以后,她们还有交往,莫莉感觉上没有什么特别,就像一般同学一样。从感情上和理智上不再过于依赖、强迫对方。 我继续澄清她的感受:“仅仅不伤心不难过还不够,因为还缺少叫做‘愉快’的东西。”莫莉说:“是,被拒绝的时候,我还是高兴不起来。”我进一步提示道:“你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或许情况会好一些。”为此,我们运用空椅子法做了一个练习:
  张水:“我今天作业太多,就不陪你出去了。”莫莉: “我理解,你确实要先完成作业,不然老师又要发火儿了。”
  从情境中走出来后,莫莉重新告诉我她现在的想法:“张水的成绩不太好,真的需要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我想以后我不会怨她了。”
  第三次会谈
  你好像还没弄清楚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两周之后,莫莉又来到心理咨询室。没等我开口,她主动说:“我还是有点儿不明白,如果我预计会见到她,真见到时感觉无所谓,但是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碰见了,我还是会怦然心动。为什么会这样?”莫莉的语气很急切。 我告诉她,人的心理的成长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况且莫莉本人属于情感体验细腻的粘液质气质类型(上学期心理课做过测定),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些。“可我在其他事情上不这样。”莫莉辩解道。 我感到来自她内心深处的阻抗。我说:“因为你们在关键的年龄——青春初期的情感关系十分亲密,感受深刻,彼此形成了特定的依恋关系。” “可是,我觉得我们真的很有缘。”
  我点点头,明白莫莉依然在遗憾她们关系的改变,她心里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想对我说。 接着,莫莉说了几件她认为是“缘分”的事。“我们一起长大,在同一个班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现在不在一个学校了,上学也是同路。有时我想说什么她却几乎与我同时说出来;我们的兴趣和爱好也惊人的相似。还有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她直视着我。
  我想我应该减弱她头脑中对缘分的神秘感。“其实有缘的人很多,一种是客观的机遇,如时间、地点等带来的;一种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想法、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经历,这样才会成为朋友。你可以问一问那些相互要好的朋友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莫莉连连点头,嘴里却说:“但我还是觉得跟她在一起心里最舒坦,不需要防范。我知道我们不是同性恋,我不能容忍两个女孩子谈恋爱、拥抱、接吻。”
  我重新提起她们的共同成长经历,说:“你不必为此担忧,你和张水的关系只是成长历程中的一段美好的经历……”
  没等我说完,莫莉开口了:“可是,你好像还没弄清楚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她欲言又止。
  沉默了将近15秒,莫莉嘴唇翕动:“我们之间有过你说的异性间的拥抱、接吻等亲昵行为……”莫莉满脸通红,声音很小,但说得很清晰。
  谜底终于揭开了,她内心的苦苦挣扎原来为了这个。怎么办?我有义务使她明白什么是性冲动,以消除深压在她内心深处的不安感乃至肮脏感。
  我说:“你们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性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这种体验令人回味无穷,所以你会一遍遍地回想每一个细节。同时,也为此感到紧张不安,因为你的理智告诉你,这种同性亲昵行为不被社会许可。其实,你们那时还只是孩子,只是小孩之间表示亲昵的行为而已,你不必感到罪恶。”
  莫莉点点头,眼睛亮亮的。
  最后,我送给莫莉一段赠言:“你经过了不同寻常的情感、友谊,祝愿你将来有更加美好的情感生活,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咨询后记
  同性恋与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感
  以同性作为惟一的性爱活动对象,对同性具有性的吸引力,并保持性爱倾向的行为叫同性恋。同性恋作为一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现象,已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同性恋者的形成,有的受某种生理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与后天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关。从尊重人性的角度讲,可以理解同性恋者内心的感受和呐喊,但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同性恋仍为社会不容。
  而本个案中的“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有别于同性恋。它是存在于同性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依恋之情。当事人由于对同性恋的误解和他人的戏言,怀疑这种感情为同性恋,形成既依恋又不敢依恋的矛盾状态,从而产生情感上和认知上的困扰。
  “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大多发生在青春初期(12、13岁~15、16岁)。一种情况是,同性朋友之间由于早期的“青梅竹马”或近期的亲密接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关系或情感上特殊的依恋关系。另一种情况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和性意识的发展,很多人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关注,然而,学校和家长都有“不许早恋”的禁令,于是,一些学生努力压抑自己对异性的感情,有的就把朦胧的感情转移到同性朋友身上。不过有别于同性恋的是,他们的亲密关系通常是公开的,给旁人的印象是:这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但这种平衡的关系或迟或早会被打破,形成困扰。
  第一种困扰:随着个体社会交往的增多,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会不再满足这种同性依恋,会出现第三者、第四者。此时,双方都会感到失落,可能会出现冷战状态,在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和好,然后重新冷战。如此反复,最终趋于平和状态或关系破裂。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情绪大起大落,对友谊产生迷茫、困惑和怀疑。
  第二种困扰:通常,同性之间的依恋关系通常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而当事人一旦猛然意识到如此亲密的关系发生在同性之间,于是便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怀疑和诘问。这使他们不堪重负。
  莫莉的迷惑是怎样解开的
  综观整个咨询辅导的过程,可以发现,存于莫莉内心的迷惑有三。
  迷惑之一:为什么我只喜欢她?
  我没有主观地代替莫莉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真诚地倾听、合理地同感理解、适度的面质,引导莫莉作深层次的自我探索,自我澄清。
  迷惑之二:我会不会是同性恋?
  从理智上说,莫莉不能接受同性之间身体上的亲密接触,然而在行动上却身不由己,理智与行为的矛盾,使她从内心否定自己。
  我的主要工作是:矫正莫莉对同性恋者的认识;引导她把自己的状态与同性恋者作比较;矫正她对青春初期性冲动肮脏、罪错的认知。
  迷惑之三:我为什么不像同龄女孩那样对男孩感兴趣?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我认为莫莉的疑惑,表明了她在性取向问 题上陷入了“同一性危机”,表现为自己不能认同自己,缺少与同龄群体的认同感,向往拥有与同龄人的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指发展过程中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包括自我人格的同一性以及个体与世界、与他人的同一性。莫莉的迷惑典型地呈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她进入了性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这个阶段能否很好地度过,与未来的情感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个关键时期,莫莉出现了所谓的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是青春期的主要危机,主体会在潜意识中要求给自己的发展变化一个合法的延缓期,比如莫莉坚持与同性朋友的依恋;或者表现为用一种突然的选择来终止这种延缓期,比如莫莉在咨询时陈述的“恨她”、“不想同她再见面”。
  为了帮助莫莉缩短“合法延缓期”,对自己的成长真正地负起责任,我采用的方法是:1.Jb理分析法,帮助莫莉认清自己的依赖心与惧怕变化的心理;2.行为改造法,包括空椅子技術和角色扮演,以改善与张水的交往方式;3.实践中的行为改造,积极扩大交往圈子,享受与同龄人的认同感。 结语:关注!帮助! 由于生理的渐趋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青春期同性情感迷惑”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冲突,在中学生群体中时常出现,而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忽视这个问题,采取任其自然的方式。 另外,尽管青春期同性情感依恋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很可能是同性恋倾向的前奏。尽管这个问题很难通过调查取得明确的数据,不过就我们在实践中碰到的个案而言,同性恋倾向在男女学生中都存在,有指向同龄朋友的,也有指向教师的。他(她)们的交往方式有两类:一类以隐蔽的方式出现,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向对方表达爱意;一类是外显的方式,主要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互助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学生对此自感困扰,有的学生尚不自知。一旦到了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他们(她们)的倾向就可能成为现实,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埃里克森说,作为已经经历了同一性时期的成年人,应该把“如何照料他对之负有责任的那些人(青少年),如何去帮助他们建立同一性”作为己任。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了?是不是应该切实行动起来,为每一个青少年人格健全和家庭幸福着想,给他们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青春期教育?
其他文献
河南省中原油田一中建校于1980年,是中原油田最早的‘规范化”学校之一,被河南省确定为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近年来,中原油田一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千秋杯”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石油系统先进集体等。作为中原油田教育的窗口,中原油田一中自建校以来,共为各类高校输送人材7000多人,在河南省和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中独树一帜。  回顾中原油田一中发展的历程,它的成功奥秘在哪里?  积极优化心
期刊
从事小学中年级教学的这几年,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对老师的选择不是看谁的学问大,而是看谁与自己最亲近。本人生就一双灵动、传神的眼睛,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我成为“孩子王”的法宝。   之一; “月亮脸”    这学期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大家由于互不相识,课内课外都互相观察、互相揣摩着。学生们希望摸透我的性格、习惯,好“对付”这位新老师。我也在努力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的作用     从现代发展教学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义目标三部分组成。“人文性”是语文课的一大特点,“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期刊
[编者按)强迫症状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冲突。当事人的强迫症状虽然令其不安,但它们往往使当事人回避那些对他们来说更具有潜在威胁的心理困惑。因此,揭示症状背后的真实原因以及阐述病情发展过程,让当事人对自身的症状持接受的态度,显得尤其重要。本期请您继续关注有关强迫症的一些问题。    个案基本资料    王力,男,18岁,高三学生。智力水平中等,16PF测试表明聪慧性、敏感性和自律性为9分,其
期刊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建立一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较多,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将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
期刊
“健康杯”全国第二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要感谢各级教育行政、利研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广大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健康杯”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者补漏更正名单  一等奖:蔡建新(北京)陈瑞山(福建)蔡建家(福建)  二等奖:钱珺(浙江)于 斌(辽宁)  三等奖:杨 桑(广东)粱 萍
期刊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一、青少年开展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对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产生了越来越
期刊
发展与历程    河南省浚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小学“教育创新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浚县比较早就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浚县是“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实验基地”、“河南省教
期刊
近2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学校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因此,作为一个关注并直接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者,我很希望在这一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最近,由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独立撰著、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书,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
期刊
2001年成都市大邑县被确定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课题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整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