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关键词偏顶蛤;非离子氨;亚硝酸氮;耐受力
  中图分类号S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11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cute toxicity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to Modiolus modiolu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adjustment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in M. modiolus. [Method]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toxicity test was used to research the tolerance of M. modiolus to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Result] The 96 h LC50 of total ammonia nitrogen, nonionic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to M. modiolus were 158.85, 14.06 and 54.20 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safe concentrations (SC) of total ammonia nitrogen, nonionic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to the mussels were 15.89, 1.41 and 5.42 mg/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 modiolus has stronger tolerance to total ammonia nitrogen toxicity than nitrite nitrogen, and the high toxicity occurs in nonionic ammonia nitrogen.
  Key wordsModiolus modiolus; Nonionic ammonia nitrogen; Nitrite nitrogen; Tolerance
  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 Linnaéus)俗称毛海红,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偏顶蛤属。20世纪80年代偏顶蛤在我国黄海、渤海资源十分丰富,自潮间带下区到水深50 m的浅海均有分布。偏顶蛤个体大、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1-2]。
  近年来,我国海产贝类增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对其自然资源缺乏系统管理和保护,加上海域污染、种质退化日趋严重,偏顶蛤、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的自然储存量已大幅度减少[2-3]。贝类人工繁育与室内工厂化养殖是解决其资源匮乏的主要措施,而养殖水体是制约贝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因素[4-5]。研究表明,氨氮与亚硝酸氮是养殖水环境中制约水产动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当其浓度超标时,不仅会对养殖动物产生直接毒害,而且能诱发多种疾病[6]。尤其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排泄物和尸体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氮等有毒物质,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积累。因此,氨氮和亚硝酸氮在海产贝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并限制着贝类增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7]。笔者以成体偏顶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效应,旨在为其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用偏顶蛤采自大连黑石礁海域,壳长(81.32 ± 6.20)mm,壳高(45.97 ±3.87)mm,壳宽(39.27 ± 3.02)mm,湿质量(93.79 ± 8.13)g,运回实验室暂养。暂养期间投喂金藻,辅以螺旋藻,早晚各投喂1次/d,投饵前换水1/2。暂养7 d后进行毒性试验,试验前24 h停止投喂,试验期间不投饵。海水经过3级沙滤,温度19~20 ℃,盐度31.20%,pH为8.20。
  试剂所用分析纯NH4Cl和NaNO2(药品均由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生产,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3.49和69.00),烘干至恒重,用海水溶解后配制成20 g/L的母液,避光冷藏保存,备用。
  1.2试验方法
  预试验初步确定试验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耐受能力。根据预试验结果,用移液管吸取一定量配制的母液,总氨浓度分别为67.29、84.45、106.32、134.58、168.22、212.30、267.48 mg/L;亚硝酸氮浓度分别设为23.67、42.67、75.00、133.33、236.67、420.67 mg/L。每个浓度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14只偏顶蛤,同时设置3组不添加NH4Cl和NaNO2的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偏顶蛤。试验用50 L蓝色聚乙烯塑料水槽为容器,每个水槽注入上述配制的试验液40 L。   试验期间不投喂、不充气,以保证NH4Cl和NaNO2浓度相对稳定,每24 h全部更换试验液1次。每天观察偏顶蛤的中毒症状、活动和死亡情况,记录24、48、72、96 h的死亡数。偏顶蛤贝壳大开,刺激不能闭合,放入正常海水中5 h不能闭合,则判定为死亡。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直线内插法计算96 h半数致死浓度和95%置信区间。使用以下公式计算96 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8]:
  LC50 =C1+(P1-50%)×(C2-C1)/(P1-P2)(1)
  SC=0.1×96 h LC50 (2)
  式中,C1和C2分别表示成活率最接近50%的低浓度和高浓度,P1和P2分别表示C1和C2浓度对应的成活率。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非离子态氮浓度:
  CNH3-Nm=CNH3-Nt/[10(pKa-pH)+ 1](3)
  式中,pKa= 0.090 18 +2 729.92/T,pKa为NH4N表观电离常数的负对数,T为开氏温度,T= 273 +t(℃),t为试验时海水温度;CNH3-Nm和CNH3-Nt分别表示非离子氨和总氨氮浓度。水体中总氨氮浓度与非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2.1氨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氨氮浓度对数值与死亡率的关系曲线(图1)。从图1和表2可以看出,在海水温度19~20 ℃、盐度31.20‰、pH 8.20的条件下,不同氨氮浓度下偏顶蛤72 h死亡率均较低,低于20%。96 h,试验蛤死亡率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总氨氮浓度267.48 mg/L的处理组偏顶蛤全部死亡。偏顶蛤对总氨和非离子氨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8.85和14.06 mg/L,相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89和1.41 mg/L。
  2.2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
  根据测定的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偏顶蛤的死亡率,绘制浓度对数值与死亡率的关
  系曲线(图2)。从图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亚硝酸氮
  对偏顶蛤的毒性效果明显。相同时间内,亚硝酸氮浓度越
  高,毒性越强,试验蛤的死亡率就越高;不同浓度亚硝酸氮处理组试验蛤死亡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偏顶蛤对亚
  硝酸氮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54.20 mg/L,相应的安全浓度为5.42 mg/L。
  3讨论与结论
  3.1氨氮与亚硝酸氮的来源及对偏顶蛤致死机理
  相关研究表明,海产贝类氨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70%左右[9]。自然条件下,偏顶蛤常附着在低潮下区礁石和海底砾石上,喜群聚生活[10]。因此,偏顶蛤人工增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排泄物易堆积;加之养殖水环境定期使用消毒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有益微生物随之消失或减少,大量积累的氨氮硝化过程受抑制,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6]。自然水体中亚硝酸氮浓度较低,对海产贝类的毒害作用较小,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氨氮积累、硝化细菌活力降低和硝化作用失衡都可能引起亚硝酸氮浓度升高[11]。
  氨氮在水体中以离子氨和非离子氨2种形式存在,二者可相互转化,当pH小于7时主要以离子氨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大于7时,大多以分子氨形式存在;当pH大于11时,几乎以分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有较强的脂溶性,易穿透脂质性细胞膜,改变贝类体内渗透压,破坏鳃组织;分子氨进入血液,抑制血液载氧能力,严重时可引起偏顶蛤窒息甚至死亡[10,12]。
  亚硝酸氮可降低体内抗氧化酶(如酚氧化酶、溶菌酶)的活力,降低水产动物的免疫力,诱发多种疾病[13]。亚硝酸氮进入血液,可将血红蛋白分子的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破坏载氧蛋白结构和功能,降低其载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神经麻痹甚至死亡[13-15]。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进入虾类血液,可将氧合血蓝蛋白转化为脱氧血蓝蛋白,降低血淋巴运氧能力,从而使贝类机体缺氧甚至致死[16]。
  3.2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耐受能力
  3.2.1中毒症状。
  该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均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其中毒症状相似。24 h内绝大多数偏顶蛤可正常开闭壳,受刺激时闭壳迅速,足伸出活动;24 h后试验蛤多数闭壳,少数开壳刺激缓慢闭合。偏顶蛤贝壳大、闭壳肌强大有力,主动闭壳机制增强其对毒性的耐受力,这与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能耐受较高浓度氨氮毒性的机理一致[17]。随着攻毒时间的延长,偏顶蛤贝壳张开,反应迟钝;足无力伸长,刺激收缩慢或不收缩;内脏团开始脱水萎缩,外套膜和鳃丝开始腐烂;出现雌雄产卵排精现象,精卵排放后不扩散。氨氮低浓度组,偏顶蛤短时间内(24 h)不出现中毒症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表现出中毒症状;低浓度亚硝酸氮组偏顶蛤中毒症状较早出现。
  3.2.2毒性比较。
  该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总氨的96 h半致死浓度是亚硝酸氮的2.95倍,而偏顶蛤对亚硝酸氮96 h半致死浓度是非离子氨的3.83倍,表明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远大于亚硝酸氮的毒性,因此非离子氨毒性在偏顶蛤增养殖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王娟等[18]研究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急性毒性效应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与氨氮毒性相比,偏顶蛤对低浓度亚硝酸氮毒性更为敏感,据此推测这可能与偏顶蛤生存水体中高氨氮低亚硝酸氮有关。
  3.3氨氮和亚硝酸氮的防控措施
  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如pH、温度、盐度、溶解氧、受试动物规格和生理状态[19-24]。相关研究表明,盐度越低,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越强[20-21,23],适当增加盐度有助于缓解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毒性。海水pH对氨氮毒性的影响显著,pH越高,氨氮毒性越强。相关研究表明,pH升高1.0,则氨氮毒性增强近10倍[20];海水中亚硝酸氮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降低[22]。因此,维持养殖水环境中适宜pH十分关键,高密度养殖水产动物时应做到长期监测,定期调整。同时,适当增加溶解氧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毒性[24]。因此,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应保证养殖水体充足的曝气时间,维持较高的溶氧量。此外,控制水产动物放养密度,以减少自身污染,使用生态制剂来改良水质,定期倒池、清塘消毒等均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毒性。   参考文献
  [1] 齐钟彦,马绣同,王祯瑞,等.黄渤海的软体动物[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164-166.
  [2] 宁军号,宋坚,常亚青,等.偏顶蛤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3):469-477.
  [3] 宁军号,胡盼,宋坚,等.几种环境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29(6):601-606.
  [4] 常亚青.贝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5-71.
  [3] 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1-13.
  [4] 王如才,王昭萍,张建中.海水贝类养殖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4-6.
  [5] 刘媛,王建,孙建峰,等.我国海洋贝类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食品科技,2013,29(3):673-676.
  [6] 吕富,黄金田,吕林兰,等.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86-2987,2994.
  [7] 孙舰军,丁美丽.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9,30(3):267-272.
  [8] SPRAGUE J B.Measurement of pollutant toxicity of fish III.Sublethal effects and safe concentrations[J].Water research,1971,5:245-266.
  [9] 王清印.海水养殖与碳汇渔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527-530.
  [10] 常亚青.贝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2-74.
  [11] 白秀娟,冯波,卢伙胜,等.亚硝酸盐对文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0):8522-8524.
  [12] ARMSTRONG D A,CHIPPENDALE D,KNIGHT A W.Interaction of ionized and un-ionized ammonia on short-term survival and growth of prawn larvae,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J].Biological bulletin,1978,154:15-31.
  [13] ALDERSON R.The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growth of juvenile dover sole,Sole sole( L.)and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L.)[J].Aquaculture,1979,17( 4):291-309.
  [14] PERSON L E,RUYET J,CHARTOIS H,et al.Comparative acute ammonia toxicity in marine fish and plasma ammonia response[J].Aquaculture,1995,136(1):181-194.
  [15] 潘小玲,陈百悦,樊海平.非离子氨及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1):20-23.
  [16] CHENG S Y, CHEN J C.Haemocyanin oxygen affinity and the fractionation of oxyhem ocyanin and deoxy hemocy anin for Penaeus monodom exposed to elevated nitrite[J].Aquat toxicol,1999,45:35-46.
  [17] 吕永林,张永普,单赛赛,等.不同温度条件下氨氮对泥蚶的急性毒性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2,31(1):55-64.
  [18] 王娟,曲克明,刘海英,等.不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J].海洋水产研究,2007,28(6):1-6.
  [19] 赖晓芳,沈善瑞,吕海波.氨态氮和pH对脊尾白虾氮磷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45-5746.
  [20] 师尚丽,马奕成,郑莲,等.不同pH和盐度下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毒性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6):36-40.
  [21] CHEN J C,NAN F H.Chang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ammonia-N excretion by 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levels[J].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1993(4):706-712.
  [22] 郭增华,王秋燕.亚硝酸盐氮对方斑东风螺毒性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7(6):88-92.
  [23] 黄翔鹄,李长玲,郑莲,等.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毒性和抗病相关因子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6,30(4):466-471,907
  [24] 曲克明,徐勇,马绍赛,等.不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J].海洋水产研究,2007,28(4):83-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红皮云杉多酚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动物试验法,将S180细胞注射进小鼠体内,通过测定抑瘤率和免疫指标,分析其抗肿瘤效果。[结果]环磷酰胺的抑瘤率为73.20%,高剂量红皮云杉多酚的抑瘤率为61.31%,但环磷酰胺对机体免疫器官和抗氧化能力有不良影响,而红皮云杉多酚对免疫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红皮云杉多酚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安全性好。  关
期刊
摘要阐述了单倍体诱导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优势、单倍体的诱导机理和遗传规律、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必要环节以及国内的利用现状,同时讨论了目前单倍体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困难,并展望了该技术在鲜食玉米育种中利用的可能。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技术;诱导育种;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023-03  AbstractWe introduced the
期刊
摘要[目的]对分离自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蜂蜜中的芽孢杆菌属进行鉴定分型,探索利用蜂蜜中芽孢杆菌特征指纹图谱对蜂蜜产地和品种进行溯源的可行性。[方法] 从44种不同产地和品种蜂蜜中分离出44株芽孢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条件对分离的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44株芽孢杆菌中鉴定出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 )31株,短小芽
期刊
摘要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例,从分析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的基础和优势入手,剖析了实施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诸多困难,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和举措,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五山”组合;农旅融合;休闲旅游;产业优势;农旅品牌;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178-04  AbstractBy a case stu
期刊
摘要综述了世界生物质能源分类利用技术现状,包括生物质固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液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气化利用技术,从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气化燃料几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内外现有政策提出了加快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固化;液化;气化;生物质;能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S2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081-03  Abs
期刊
摘要[目的]摸清湖南郴州桂阳县新引进烤烟品种湘烟3号的烘烤特性。[方法]以湖南当地的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研究了暗箱试验和烘烤过程中湘烟3号中部叶的变黄、失水规律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试验表明,暗箱试验中,湘烟3号变黄、失水较快,褐变速度快但滞后;湘烟3号色素含量低,烘烤过程中降解快且彻底,类叶比较高,易变黄;湘烟3号变黄期失水较慢,定色期大幅度失水,失水协调性较好。[结论]研究可为优化
期刊
摘要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类课程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正确表达设计意图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并从经典案例选择、课堂组织、作品点评与课堂小结的角度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卷烟制丝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方法]选取制丝关键工序中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影响较大的参数: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切丝宽度、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烘丝机物料流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其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单支重量有显著影响,烘丝机物料流量、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感官质量有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湘西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优势植物吸收特征,为锰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湘西花垣县响水村锰矿区废弃地植被物种组成,测定优势种根际土壤及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u、Zn、Pb、Cd、Mn、Ni含量。[结果]响水村锰矿区所记录的高等植物共有20种,隶属15科18属,且优势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土壤重金属主要为Cd、Mn污染,且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
期刊
摘要[目的]成熟后的红龙果在保鲜、贮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导致失去商用价值,创新运用生物保鲜技术对红龙果进行保鲜处理。[方法]以东莞麻涌镇华裕专业合作社提供的红龙果为原料,经10种不同处理后,常温放置,每隔2 d观察、测定并记录红龙果的贮藏品质。[结果]利用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DGNK001号菌种的离心上清液进行处理的红龙果,能常温保存10 d,且果皮黄化、萎焉的现象不明显,口感良好;与空白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