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人才能否创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对创新的态度,二是人才所处的环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
一、抓住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1.巧妙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沉浸于课间活动,不易集中于学习活动中。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上课伊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小雪花》一文时,先让一朵朵小雪花“飘满”黑板,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学生上黑板“添砖加瓦”——画画小雪花。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还使学生的记忆、思维进入了最佳活跃状态。
2.精心提问,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精恰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少而精,直接切入要点,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思维、去争议,促使其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萌动学生创新的胚芽。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上游和下游分别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即使小羊弄脏了水,狼会喝到吗?通过思考、讨论,结合板书,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纷纷提出了许多小羊对付狼的好建议,这些建议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绚烂火花。
3.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他们“移情”的机会,使学生融入角色,设身处地去领会、去感悟,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土壤中生根长叶。如教学《认识标志》一课时,认识了左转弯和右转弯标志后,学生模仿驾驶员,看到标志转动手中的“方向盘”。学生在操作体验过程中,对标志有了深入而全新的认识。并做创造性的练习,设计一个“儿童赛车场”的标志。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生生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积极支持,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激励创新的环境。
1.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创造环境氛围
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的尝试动机及尝试行为,目的是为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体验尝试的过程,因而大多带有大胆冒险、想当然、反常态的特点,由此也就多少带来一些不合理性和不安全性。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2.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言提问
学生们的提问是借助教师力量对周围环境和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上的探求行为,他们通过援疑质理来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中培养求异思想和创造想象,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要倾听他们的提问和发言,无论有无意义都要认真对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参与他们的讨论,指出修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并通过问题分析和问题解答,不断提高他们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水平,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积极开展校内外活动
学生的探究行为大量表现在课外的各种活动之中,他们以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或是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执着的采集、收藏和探索;或是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加工制作一些小玩意儿,或是通过角色扮演、物体构建、情境创设等途径,以满足其再现成人世界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尽管这些活动不具有成人行为的价值,但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明显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
4.让他们尽情玩耍、丰富感知
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孩子去野外钓龙虾、挖野菜、吹草叶……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使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的经验,小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处着手,无话可写了。例如,班队活动组织钓鱼后,一个学生在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一段这样写道: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到钩子上有动静,用力一甩,没想到钓起来一只鞋子。真气人,怎么鱼没钓到,钓到了一只鞋子。这时,从鞋子里爬出一只龙虾,我顿时兴奋起来……生活成了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玩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抓住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1.巧妙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沉浸于课间活动,不易集中于学习活动中。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上课伊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小雪花》一文时,先让一朵朵小雪花“飘满”黑板,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学生上黑板“添砖加瓦”——画画小雪花。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还使学生的记忆、思维进入了最佳活跃状态。
2.精心提问,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精恰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少而精,直接切入要点,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思维、去争议,促使其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萌动学生创新的胚芽。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上游和下游分别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即使小羊弄脏了水,狼会喝到吗?通过思考、讨论,结合板书,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纷纷提出了许多小羊对付狼的好建议,这些建议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绚烂火花。
3.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他们“移情”的机会,使学生融入角色,设身处地去领会、去感悟,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土壤中生根长叶。如教学《认识标志》一课时,认识了左转弯和右转弯标志后,学生模仿驾驶员,看到标志转动手中的“方向盘”。学生在操作体验过程中,对标志有了深入而全新的认识。并做创造性的练习,设计一个“儿童赛车场”的标志。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生生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积极支持,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激励创新的环境。
1.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创造环境氛围
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的尝试动机及尝试行为,目的是为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体验尝试的过程,因而大多带有大胆冒险、想当然、反常态的特点,由此也就多少带来一些不合理性和不安全性。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2.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言提问
学生们的提问是借助教师力量对周围环境和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上的探求行为,他们通过援疑质理来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中培养求异思想和创造想象,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要倾听他们的提问和发言,无论有无意义都要认真对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参与他们的讨论,指出修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并通过问题分析和问题解答,不断提高他们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水平,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积极开展校内外活动
学生的探究行为大量表现在课外的各种活动之中,他们以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或是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执着的采集、收藏和探索;或是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加工制作一些小玩意儿,或是通过角色扮演、物体构建、情境创设等途径,以满足其再现成人世界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尽管这些活动不具有成人行为的价值,但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明显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
4.让他们尽情玩耍、丰富感知
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孩子去野外钓龙虾、挖野菜、吹草叶……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使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的经验,小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处着手,无话可写了。例如,班队活动组织钓鱼后,一个学生在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一段这样写道: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到钩子上有动静,用力一甩,没想到钓起来一只鞋子。真气人,怎么鱼没钓到,钓到了一只鞋子。这时,从鞋子里爬出一只龙虾,我顿时兴奋起来……生活成了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玩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