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预防犯罪的有效行为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犯罪是社会存在的危害性因素,严重威胁着稳定的社会关系,侵犯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犯罪行为的出现毫无疑问地和道德相联系,法律和道德是任何一个步入文明门槛的民族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预防犯罪的内涵,从预防犯罪的有效行为——刑罚与道德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预防犯罪;有效行为研究;刑罚;道德
  一、预防犯罪的内涵
  (一)预防犯罪的概念和内容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刑事法学、犯罪学还是监狱学的本质的目标和存在价值都在于:预防犯罪,亦称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预防犯罪与被害预防的关系
  预防犯罪的理论研究已有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学说常以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为中心,而忽视了犯罪的另一重要因素——被害人。以被害人为视角研究犯罪预防,称为被害预防。被害预防与预防犯罪二者的关系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表现为:
  (1)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犯罪与犯罪被害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广义的犯罪预防,包含着犯罪被害预防。以往,由于人们强调预防犯罪,犯罪被害人学尚未创立,所以犯罪被害预防曾被忽略,在预防体系中也没有占重要地位。实际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犯罪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2)着眼点、目的、方法等存在着差别。犯罪被害预防侧重对潜在犯罪被害人、已然性犯罪被害人进行研究;预防犯罪则是对重复性犯罪人、重新犯罪人的犯罪倾向性及其行为进行预防,这反映二者的着眼点不同。犯罪被害预防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各种被害人,主要是通过传媒、专门人员帮助和被害预防主体自身培训等方法,促其提高防范意识、自保意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犯罪是为了防止犯罪人的犯罪意识形成,阻止犯罪人重新犯罪,通过帮教、打击、改造、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二、预防犯罪是刑罚的最终目标
  “刑罚目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疾病,并非单纯的犯罪者个人的事情。”“惩罚性虽然是刑罚的固有属性,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属性。”预防犯罪,“包括对已然的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其不再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和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未然的‘犯罪人’不敢犯罪的一般预防。”即通过刑罚的方法,来消除犯罪人的再犯意图和剥夺其再犯的行为能力。所以,惩罚并不是刑罚的初衷,预防犯罪才是刑罚的目的所在。
  (1)刑罚是预防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拿我国现行《刑法》来说,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就有64条。死刑是惩治犯罪的最高刑罚,对犯法者采用及时有效的惩治措施,是历来中国社会的立法传统,在刑罚执行方面,主要为能达到威慑的目的以预防犯罪。出于中国各阶层对犯罪分子之厌恶,对安静和谐之社会秩序的期盼,刑罚的威慑作用被奉为 “事半功倍”的方法,鉴于此,由于刑罚对犯罪分子惩治手段是直接的,短期内是最有效地遏制犯罪的方法,所以才有“治乱世需用重典”的法治思想。刑罚固有其预防犯罪的功效,以毒攻毒、以血还血才是对犯罪人最直接、最不可置疑的否定。美国的犯罪学家瑟兰在其代表作《犯罪学原理》中就说,刑罚往往使受罚者处于孤立状态,使之成为社会的顽敌,从而又可能影响到其他人。这就是刑罚直接性预防犯罪的真实写照。
  (2)刑罚可以使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产生畏法的心理,借以预防犯罪。刑罚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由特定的执行机关对犯罪人一定的权益进行限制和剥夺,具有法定性、强制性、不可逃避性。就心理学来讲,几乎所有人都是畏死的。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都会对所实施行为的危险性和收益进行权衡一番,这是畏法的心理使然。
  三、刑罚与道德双管齐下才是预防犯罪的制胜之道
  刑罚主要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道德强调的是通过改善主体内心环境来抑制犯罪理念的产生,即道德重在治心、刑罚重在威慑,两者侧重点不同,交叉使用乃是上策。
  (1)道德对刑罚的判定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公众参与度的增强,刑罚的量刑判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道德约束,包括刑法的制定也是需要符合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理念对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法庭都给予了较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压力。
  (2)道德理念的树立需要借助于刑罚的威慑力。作为人的精神层次部分,道德仅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不带有任何强制的因素。而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正是道德修养上容易放松自己的人群,这种非强制性需要借助于刑罚的威慑力,以确保相关道德理念的形成,帮助其自觉遵行相关道德要求,进而减少犯罪。
  (3)当前形势下,刑罚仍是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道德预防强调的是公民的自我约束,而要求每个公民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存在着种种诱因,会影响或诱变人们的思想,此时道德预防就显得软弱无力了,因此道德在当前形势下只能是预防犯罪的一种辅助手段。
  笔者认为,刑罚和道德各有优势,且具有互补性。刑罚是治标之药,有很大的副作用,而道德是治本之方,为止乱之本。二者在预防犯罪方面都具有对方无法替代的地位,当然从长远来看,道德预防的效果是最持久、最彻底的。
  四、结束语
  预防犯罪是个永不过时的论题,既然我们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建立和平的社会秩序,那么在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作用的同时,引入道德预防,做到标本兼治,二者相互补充不仅可以从长远上杜绝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的犯罪意识产生,还可以立即直接给予损害社会稳定秩序的犯罪者以最直接的惩罚,消除其犯罪的能力,威慑潜在犯罪人。因此只有刑罚预防与道德预防双管齐下,才能让我们的预防犯罪工作更加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实证派犯罪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汀.对贝卡利亚犯罪预防理论中“奖励美德”命题的现代解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3]石德生.人性与社会自然的二重性及深刻意蕴——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J].南京社会科学,2012(04)
其他文献
本组72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8例,西药对照组34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基本方:茵陈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形势对检察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针对检察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检察人才教育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检察干警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科学系统的对检察人员开展正规化分类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人才队伍。  关键词: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科学系统  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是国家民主法
厉以宁说,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迅速提高农民的收入。中国经济增长至今仍是以投资带动为主,消费,尤其是民间消费还是次要位置。城乡二元体制
将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甲强龙治疗组24例与地塞米松治疗组24例。甲强龙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用甲强龙80~120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
<正>~~
期刊
武当山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境内,其西通巴蜀,东临荆楚,南依神农架,北接豫陕,面积312km^2,辖金顶、南岩、太子坡、五龙宫、玄岳湖五大园区。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准入的门槛降低,只要符合法律基本要求,人人都有权利开展经济活动,网络交易的发展更是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交易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开放,这种开放性引发了一些列不规范操作问题,在这种形式下,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网络交易;商法规则;规范  网络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创举,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即网络交易。网络交易突破
摘 要: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在权利范围、行政保护体制、维权途径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消费者;维权;问题;对策  一、引言  所谓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其核心是
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多元化、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多样化以及高校校园社会思潮激流涌动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
猝死是指症状突然发生,并在症状出现l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包括睡眠中发生的特殊死亡,以及患者在家中发生的、未引起他人注意的突然死亡。血液透析患者猝死应排出明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