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石的奥秘(上)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者 按:
  “鱼”——最活跃的游泳健将,拥有在脊椎动物中最庞大的种群,是化石领域里的佼佼者,是化石爱好者的远古袖珍“宠儿”。
  本文拟从5个方面进行介绍:鱼化石的观赏价值;鱼化石的形成时代和品类;鱼化石的采集要领;鱼化石的收藏要求与亘古信息;鱼化石的真伪辨别。
  
  一、鱼化石的观赏价值
  
  在脊椎动物化石里,大家最熟悉和乐意收藏的当数鱼化石了。古生代中期的原始鱼类,只有盔甲硬体能形成零散的骨板化石。古生代末及中生代以来的鱼类化石,都较完美而备受藏者喜爱。因为:1、鱼类的形体多数较小,常见到较完整的个体化石;2、鱼类的种群品类丰富多样,为脊椎动物之最;3、鱼类往往成群活动且数量相对较多,有时可发现成群共生的化石【图1】;4、鱼体的形态体姿优美舒展,可赏性强;5、中生代以来的鱼体有着头骨、尾鳍以及背、胸、腹、臀多种鳍条、鳍刺,有的还保存有完整的脊椎【图2】,浑身披盖着众多硬鳞或圆鳞,有的还保存有特殊形态的牙齿及较罕见的螺旋状鱼粪【图3】。所以鱼化石保存的品类丰富,体态多有变幻,造型生动而立体,且质感强,能充分体现其生态环境,故观赏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都较高【图4】。
  
  二、鱼化石的形成时代和品类
  
  1、古生代中期的半咸水/淡水鱼类:最原始的无颌类鱼形动物及棘鱼纲和盾皮鱼纲的化石,出现在古生代中期的志留纪,而以泥盆纪最为繁盛,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如:沟鳞鱼【图5】、中华鱼【图6】、盔甲鱼、云南鱼、武定鱼、江油鱼【图7】、五通鱼、多鳃鱼【图8】、中华棘鱼等。这个时期的鱼类大都属软体躯干,只有头部和接近头部的胸甲或胸前区,才具有可保存为化石的众多骨板状盔甲硬体和两侧的胸鳍或胸肢【图5、6】。这些鱼化石主要分布在滇东曲靖翠峰山、武定及禄劝、四川江油、湘北长沙跳马涧、桂中横县六景、黔中贵阳乌当等地。
  2、古生代晚期的鱼类化石: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仅有少量的软骨鱼及软骨硬鳞鱼化石发现,如浙江长兴煤山产的旋齿鲨、新疆的吐鲁番鳕鱼、南京龙潭的中华扁体鱼等。
  3、中生代三叠纪的海生鱼类化石:保存于灰色及黑灰色粉砂质页岩及薄层状含沥青质灰岩中。如贵州兴义的“贵州龙动物群”里的亚洲鳞齿鱼【图9】、小个子肋鳞鱼【图10】。在云南罗平、富源的“罗平动物群”里有鳞齿鱼、肋鳞鱼、中华真颚鱼【图11】、颌针鱼【图12】、似扁体鱼、鳜鱼等;有趣的是还有各种海虾、海鲎【图13】、海龙、鱼龙等共生;特殊体态者稀有【图14】。
  近年在江苏句容市东昌产有一种含有完整鱼化石的钙质石结核,长16~21cm,宽5.5~7cm,厚3.5~4cm,沿扁长形的侧向小心劈开【图15】,就有精美的一条石头鱼出现【图16】,甚为奇特有趣;由特殊的“半歪尾”特征判断,可能属于三叠纪早中期。
  4、中生代侏罗纪的淡水鱼类化石:保存在内陆红色湖盆相地层中的杂色、浅色岩层里,其硬鳞产自浅灰绿色、淡紫红色的钙质砂岩、页岩和淡绿灰色的薄板状含介形虫淡水灰岩中【图17】。由于鱼体较大,又属于软骨鱼类,只有散落的硬鳞片和棘刺(背鳍)、牙齿,以及螺旋状的粪便能保存为化石。可采化石有:身长1米的肉食性淡水鲨鱼——弓鲛的背鳍棘刺【图18】,弓鲛的鱼粪【图3】,弓鲛的牙齿、鳞片,草食类皮齿鱼,角齿鱼牙【图19】、鳞等。
  弓鲛和鲨同属软骨硬鳞鱼类,因其肠道具有螺旋状的构造,所以粪便也呈螺旋状包卷,弓鲛体长1~2m,为凶猛食肉类古鲨,身披珐琅质硬鳞,鳍棘刺发达,鱼粪里还保存有未消化完的其它植食类的鱼鳞、鱼牙、骨片。此类化石主产地分布在滇中红色盆地(禄丰、元谋、普洱),四川红色盆地边缘(广元、会理、雷波)。
  5、中生代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的淡水鱼类化石:以狼鳍鱼最为常见,鱼体长5~12cm,眼眶大,背鳍极为靠后,而且往往成群保存,我国北方产量居世界之最,在内蒙东部与东北、河北东北部接壤地带及甘肃东部、陕南、胶东、北京也多有产出,南方以浙东主产。特别是浅色页岩中的鱼体呈棕褐色保存者,各部分骨骼和脊椎、肋刺、鳍条、头、眼的结构清晰完整,观赏价值极高。
  辽西热河动物群的凝灰质页岩中保存的“狼鳍鱼群体埋葬化石”【图20】及鲟鱼类化石产量特别丰富。其被批量埋葬的原因是当时酸性岩浆的火山爆发活动极为频繁,大量炽热的火山灰铺天盖地,不断落入鱼类繁盛的湖泊里,促使湖水的水温升高,鱼群缺氧死亡或被烫死(鱼体外形普遍向背部弯曲而呈弓形即为旁证)并和大量火山灰一起形成了群体埋葬的鱼化石群落。与此同时,从湖面上空逃命而飞的原始鸟类,有的也被迫坠落湖中和鱼儿同归于尽,难怪在辽西地区能保存有如此丰富而珍贵的古鸟化石。
  6、新生代的鱼类化石:不论海里的咸水还是内陆湖泊的淡水环境,都以真骨鱼类极度繁盛为特色。如:湖南湘乡古近纪的骨唇鱼【图21】、洞庭鳜、剑鮠鱼、小古鲶鱼【图22】、“金龙鱼”【图23】;湖北江汉盆地新近纪的江汉鱼【图24、25】。
  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淡水鱼化石以鲤科的品类为主,如山旺、周口店、长江流域及滇、川盆地的鱼。国外在新生代的鱼化石也较丰富,如淡水“鲱鱼”【图4】、雅罗鱼等。海生鱼类化石中常见鲨类,其牙可形成化石,歪矛头状牙【图26】极富观赏价值。
  总之,我国多个时代的河口区(半咸水)、海生(咸水)、陆生(淡水)的鱼类观赏化石都较丰富,特别是中生代三叠纪的鳞齿鱼/肋鳞鱼动物群,侏罗纪/白垩纪的狼鳍鱼/白漂鲟动物群;古近纪的骨唇鱼/“金龙鱼”动物群,以及新近纪江汉鱼群落等等。鱼类化石,将托起我国观赏化石收藏的半边天。
其他文献
初识林同滨会长是在台湾曾出版的两份杂志《石之艺术》和《赏石》上,身着笔挺西装的他,总是以精神干练、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初见林会长是在1997年,台北的一石次展上,他带领一组人,个个身穿深色西装,打着整齐的领带,走进展场时就像是电影中的画面一样,透着威严,令人震撼。时隔多年,仍令我记忆犹新。林同滨,早已是海峡两岸赏石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为何他会如此受到尊敬?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心路历程?带着期许与好奇,本
期刊
三月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让我想起我的姐妹们,第二届女石友联谊会相聚虽已过去三月有余,姐妹们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她们热情洋溢的演讲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女石友座谈会上她们推心置腹的心里话,让我感动至今;她们把事业成功的喜悦与姐妹们分享,相互激励,共同努力;姐妹们都拥有同一个话题,那就是:石头带给我们的快乐,精彩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女人因为赏石而更加健康、更加美丽。  在青翠的泸山脚下,有一个五倍于西湖
期刊
编者按:  2009年底,在完成了第十二期的最后一块石头的调色和最后一段文字的校对后,编辑们才稍稍松了口气。一直期待着的与石友们真诚互动的工作在保证杂志顺利刊出的前提下终于可以全面开展了。  我们汇总整理出一份读者意见调查表,随着2009年12期杂志一起发出。  新年伊始,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更怀着期许与惶恐的心情,期盼着读者的反馈。一封、两封、十封、百封,意见表如雪片般蜂拥而至。每接到一封,我们的
期刊
“一,二,三!我将这几块石头买下,不还价,不过你得将那块小石头送我。”若干年前,我在桂林瓦窑石市场一石店,点完架子上的石头后指着桌上的一块小石头对店主说。  主人是桂林人,女性。后来知道她叫陈实。  桂中一带盛产奇石,或许是下了岗,或许是爱好,她干起了卖石头这偏门生意。再加上是女性,在当时更显“偏门”了。或者女人有女人玩石头的个性,我点中的几块石头都很细腻和“水性”,尤其是那块小的,半个巴掌大的鹅
期刊
石形方正有棱角,五行属金;色泽青葱属木;主视面数条沟纹若江河不尽涌流,由上而落的斑驳罅隙布满石面,给人以悠悠的沧桑感。尤妙在流纹中有一巨石亘遏,如砥如峙,醒目惊神,人若如斯将是何等的不畏流俗、自我随心的畅快。  人说云是天上飘游的海,石是案头赏玩的山,赏者能以此石形、质、色、纹的联想与意象,踏山游水,岂不浩浩然、巍巍然有附壁临渊、来风空谷、屏息仰止的骋意舒心。  此石以人臆十分度之:当形体1分属金
期刊
【本刊讯】5月1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奇石分会场开幕式在龙园公园广场隆重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钟长海、赏石名家蓝天野、沈宽、文甡、夏华炳、张家志等莅临展会,深圳市副市长李铭、龙岗区副区长吴以环及龙岗街道办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文博会”奇石分会场活动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在两个国家一级协会的指导下,本
期刊
一、白云鄂博矿区简介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阴山之北,乌兰察布草原西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辖。南距包头市区149公里,北距中蒙边境75公里,区域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三万,有蒙﹑汉﹑朝鲜﹑满﹑达斡尔等11个民族。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历史上是蒙古族人民的神山圣地,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企业——包钢的主要原材料基地,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8%,被誉为世
期刊
参加山西太原“黎氏阁杯”石展期间,我学会了一个新词:落地。黎氏阁的老总们常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无论什么想法、主意、好点子,总会被他们追问:如何“落地”。  在他们的语境里,“落地”,是落到实处,是可操作性,是避免蓝图、策划、构思最终流为空想的根本保证。这样的表达让我很感兴趣——“落地”,远比“落实”,比“脚踏实地”等等都更有从天上回到人间的紧迫感。它强调的不仅是具体行动,更是不飘、不空的做事原则。
期刊
本刊第3期发表文甡先生的《精致赏石的传承与取向》一文,提出“精致赏石”的概念。笔者认为,从目前国内赏石发展的形势和今后走向分析,这一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对精致的追求,应该也必将成为石界今后的方向。  说当代的中国赏石是历史上空前繁盛的阶段,恐怕没有多少异议。正如许多文章已表述的那样,当代奇石品种之众多前所未有;参与石界的人群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地域广;奇石交易空前活跃;奇石展会数不胜数,这些都被作
期刊
在玩石圈里,“拣漏”也能拣到好石头。不错,但这要靠“眼力”。说白了,就是考验你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收藏品味的高低。  眼下,大家觉得石头不好找了,到奇石产地去找,更加费时费力,就只有把目光盯在奇石市场了,各地的奇石市场是展示石头、交流石头的场所,大部分人通过奇石市场获取奇石资源。不过这样的获取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首先要有经济实力,市面上的石头好的价格一般都不低,中低档次的石头又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