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人生的座右铭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林同滨会长是在台湾曾出版的两份杂志《石之艺术》和《赏石》上,身着笔挺西装的他,总是以精神干练、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初见林会长是在1997年,台北的一石次展上,他带领一组人,个个身穿深色西装,打着整齐的领带,走进展场时就像是电影中的画面一样,透着威严,令人震撼。时隔多年,仍令我记忆犹新。林同滨,早已是海峡两岸赏石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为何他会如此受到尊敬?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心路历程?带着期许与好奇,本刊编辑有幸走入了林同滨先生的工作室……
  雅致的院子里,铁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雅石。林会长说,石头也需要阳光和水的养护,这里便是他的室外养石场。客厅、地下室似乎都是为雅石准备的,就连浴室里也为石头做了一个精致的“浴缸”。林会长的石头天地,干净、整洁、温馨,并且井井有条,他收藏的石种很多但以图案石为重。
  
  ■挫折是进步的动力
  
  林同滨先生22岁就接触石头了,当时在山上开垦采茶,捡到一块非常像土地公的石头,就把它放在家里的土地公旁边。三十年前的山上没有电灯,每天傍晚拿着蜡烛照着捡来的那颗比塑像还漂亮的“土地公”,他越看越喜欢,由此慢慢对石头和自然产生了兴趣。林先生那时知道已有人在专门玩石头,便到处打听,访友拜师。最早玩的冬山石,正好产于林先生的故乡——宜兰,这给了他很多方便。
  林同滨开始用茶山上的收益玩石、买石。最初的三、四年时间里,买了不少作假的石头,交了很多学费。上当受骗的经历不但没有降低他对石头的着迷程度,反而激起他的斗志,暗下决心要把这门学问学好。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台湾盛行玩水石,林会长为了了解赏玩要领,跑遍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所有盛行水石的东南亚国家。任何一个有赏石活动的地方,他都会去学习、研究。会长拥有宽厚的心胸,他将所有挫折转化成动力,把每一次跌倒都看做是一种挑战。对此,他乐观诙谐地说:“我这么聪明怎么会跌倒,那只是一种挑战。即使是现在,我还会有买错、看错石头的时候,可我并不泄气,关起门来好好的想、仔细的探寻。为什么我玩了三十多年还会错,说明我还有没学到的,还有更高明的人,这反而是我学习的机会,值得我去观察、改进。在博大精深的石文化面前,永远不能高估自己。我从不把自己犯的错怪罪到别人身上。”用谦虚的态度正视自己的不足,用快乐的心情接受失败,也许这就是他的成功经验与人格魅力吧。
  
  ■感悟石之真谛,师法自然之本真
  
  对石头的理解,林同滨会长有许多独到之处。听他的一席话,我们发现石头的内在美,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是需要真正用心去体会的。对于奇石到底带给我们什么,他以案头的自然景观石为例,认真地说,石头非常了不起,在山涧、水中受到岁月的洗礼,不断的碰撞、磨练,在经受住无数苦难后,终于蜕变成今天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美的奇石。它用亿万年的经历启示着人们要懂得相互珍惜、更加尊重大自然。在与石、与自然的对话中,林同滨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并从中领悟了许多生活、处世哲理。 相比自然,人是渺小的,人生更是短暂的,亘古的石头尚有缺陷,人无完人,为人处事又何必强求完美呢。他以石励己,学着用一颗包容的心接受缺陷的美,提醒自己做人不自傲,要谦卑,有缺点才有进步,在包容的过程中,与人相处也就融洽而快乐。这种包容的大度,令他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能忍让、坚持、更能迎难而上、化解危机!“石头带给我的永远是快乐,我始终以自然为师为榜样”。可以看出,林会长是真的享受其中,是为自己在玩,而不是为别人。玩石头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听到林会长的一席话,也许就是让心灵得到释然吧。
  现实的发展却总会有悖初衷,玩石的方向,奇石的真谛,也许在今天的赏石界有些偏离,对于真正的石文化的发展,林会长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期待:就像石头在河川不停地翻滚,身上的棱角自然会洗好、磨平的,石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完善。每天在掰这颗石头值多少钱,现在流行什么石头,这都是虚套。凡是文化都有自古至今的承袭,而林会长认为,现代赏石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用发展的眼光,在继承古代石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传承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时代在进步,今天的石文化绝对比古代发展得好。科技、信息、交通发达的今天,距离已不是问题,今天的人们,视野、见识比古人开阔得多。我们的知识丰富,就更应该注重内涵,以及传承下来的修养和品德,时代发展中的弊病在所难免,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社会现象令人失望,唯一的办法是先做好自己,管好自己。
  
  ■会长,就是一个总干事
  
  林会长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说,唯有管好自己,才能把整个团队带好。他担任中华赏石会会长八年,发扬劳苦功高的邓安连会长的精神,在任期间,会员不断增加,中华赏石会可以说是当时台湾最大的奇石团体。他把《赏石》书刊改为彩页、增加页数、加入广告,当时《赏石》书刊是会内刊物,不对外销售,要得到这本书是较不容易的事。这些书籍一定程度上提高台湾与大陆奇石界的赏石水平,同时也使中华赏石会的事业发展进入高峰。会长认为这些都要归功中华赏石会的全体会员与干事,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绩。他带领会员们积极参加各大石展,北京奥运展、韩国国际展、柳州奇石节、银川奇石节等。促进学习、增加交流,林会长和会员们每次外出活动回来,都要开会,最少两个小时,成员各抒己见、互相检讨,在探讨中碰撞出火花。在观摩多次国际性大展后,林会长感触良多,积累经验并积极在台湾石展上力求改进与突破。作为会长,他无时不刻地关心台湾石界与协会的发展。谈到台湾石界的发展,他说,这几年台湾经济在退步,玩石人急躁,玩石首先要吃得饱才能玩这种趣味性的东西。
  台湾奇石产地少,如今产地锐减,石源委缩,能出精品的更少,经济不好时要找到好石就更加艰难。希望有好石头的人把它留下来,留给后人,告诉他们,上一代的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大爱,这一代的努力和付出应让后一代人知道,加倍珍惜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对台湾赏石界发展的推动,还是对两岸石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林会长的真诚付出令人敬仰。对于自己所作的贡献,林会长不以为然,头衔、名声本不是他玩石的目的,会长这个名号对他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总干事或者是有组织能力的总务。他感谢会员的努力,干部的努力,感动石友之间的亲密交流,这都被他看做是协会工作的动力。如此淡泊、低调、谦卑的林会长,不用说,这些难得的品质,又是从石中所学——“做人本来应该做对的事,就像石头本身是最真实最简单的,该有的价值是不需弄虚作假的。但是现在太多的人做了点事情都要表扬,这个社会在变,好人好事好像很了不起,这是不好的现象。但不论如何改变,虚假的东西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尊重真实,尊重自然,健康的发展之路,才是玩石人该走的”。林会长又为我们上了一课。
  玩石在林会长的生活中只是一部分,懂得把人生中的每一部分都努力用心地做好,这是他的智慧,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也是他玩石这么多年始终不会因石而累或是脱离玩石真谛的原因。正如他说,做对的事情就要稳扎稳打,实事求是,玩石要多游历、多学习、多交友、多阅读、多沉思,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被世俗的框架绑住手脚。
  林会长在台湾经营农场,以种台湾高山茶为主业。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加,林会长也将事业带到了北京。进入北京两年,主要经营台湾茶叶。大陆幅员辽阔、奇石产地丰富、交通发达,北京又是文化中心,故而有更多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好石头。现今世界各国赏石人口倍增,拓垦石界,石源逐日萎缩,林会长早已意识到全球雅石界这一大隐忧。为了收藏,他干脆在奇石市场、产地建仓库,四川两个仓库,柳州两个仓库,北京两个仓库,台湾就更不用说了。玩石是林会长生活中的乐趣,而这一活动必须有正当的事业做支柱。唯有这样才能挑到好东西、留住好东西,才能没有压力地深入其中。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将奇石文化做成产业,也才能将奇石产业做大、做强。
  对于奇石事业的发展,林会长还是主张开放包容的态度。目前,各地因故乡情节,倾向重视本地的石头,很少接纳它乡石头。对接触外来事物有种不由自主的保护心理。会长介绍台湾早期也是这样,经过很多波折才接纳外来的石头,当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越多地看到外面的世界的美就会放下身段,慢慢接触、慢慢接受,在相互认可中真心交流。大陆赏石的未来,也会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形式,这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二、三十年后,每一个省份、任何一个地方的好石头,都会汇聚一起,供石友共享、共赏,任何地方的好东西都会得到认可。
  对于石界的发展,林会长认为,还要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农民找到一颗好石头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所以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石头卖了好价,让他们的收入增加,那全世界的石农会更积极地寻找好的石种和产地,对石界也是一种良性的进步发展。石农是最接近奇石前沿的,不到产地不会了解石农全家为了温饱付出的艰难辛苦。无论在戈壁滩或是任何一处产地,能找到一个好东西不那么容易,那些有远见的大收藏家们应在这方面给石农们多一些鼓励,只要是真正的好石头,应在价钱方面适当的多给一点,并去了解产地石友在家里的那种期盼。真正到产地去便会产生一种爱,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对石农有一种尊重。
  早期台湾的企业家不懂什么是石文化,为了表现有文化内涵就购买很多古董、字画、石头。他们不懂东西的好坏,盲目收购。那些所谓有“名”的东西,现在要以同样的价钱出售却没人要,其实这些毛病,也发生在大陆一些有钱人身上。事实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石文化的内涵而玩石的人,只是自欺欺人,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与百忙中的林同滨会长相谈甚欢,也从他的经历和经验中学着领悟石头的真谛。两次近六个小时的采访,也终于在依依不舍中划下了句点。
其他文献
黄龙玉色佳而石肌光滑已是其有目共睹的特点。除此之外,此石俏色与纹路的搭配成就了它的非凡。石形圆融,变化不大,只在左上方凹进一块,正是这缓缓的内凹弧线,无意勾勒出人物头部正面轮廓。看似无序的白色云纹此时有了归属,如飘逸流长的眉须,衬托出人物的道骨仙风。身体右侧一圈圈荡开的本色浓晕增加视觉上的厚度与如衫如袍的立体层次,更显深不可测的缥缈玄境。于是,“太白金星”的命题,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惊喜之处。整体呈
期刊
好石者,当学会『平心而论』,不看藏家和利益,只贴石头赏艺术,喜乐出自心中。    玩石人,不管来自何地,只要因石头触碰,就会有火花,就会成为熟人、朋友,所谓“石友”。既然是“友”,当然应该把石言欢,赤诚相见了。然而石界不可能世外桃源般一片和谐透明,既然有买卖,自然也循为商之道,涉利益之争。玩石,要是不懂一些不曾登大雅之堂的门门道道,也就妄为一个“石友”了。至少要知道一点:石界,有“欺生”之说。  
期刊
用怎样的连珠妙语才能形容这对可人儿呢!看他们——瓷玉质,玲珑体,神态天真,表情甜蜜;纯洁统一的色质,恰到好处的漆面,默契的身形,专注的凝视;再看女孩俏皮卷曲的发梢,男孩优雅飞扬的燕尾服——真是天生一对!  披沙带漆的珍贵蛋白石,经亿万年漠风雕琢打磨,表面光滑,质色优越,似白玉一般,形态更是难求。而藏者能同时拥有形神兼备的一对璧人,未免让人嫉妒上帝对某些人过于慷慨,赐这一对尤物,竟是他就该依着她,她
期刊
人们心目中,华光四射、质坚耐久、稀有难求者,都被尊为“宝石”。宝石曾为西方文化审美特质所追捧,并被视为财富、权势、地位及护身的象征。自上世纪以来,“宝石”逐渐渗入到东方传统玉文化审美领域之中,新世纪以来更有逐渐扩大之势。在当今观赏石文化活动领域里,不加琢磨的宝玉石原矿标本,已逐渐被收藏界及赏石界珍惜并收藏,这是形势发展之必然,更是对“赏”与“藏”领域拓展的超前。  中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
期刊
一 宣石简介    汉代《春秋说题辞》曰:“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辅阳。”三国杨泉的《物理论》曰:“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大自然造就了神奇无比的奇石,宣石便是其中一种。  宣石,原名“宣州雪石”,又称“宣城石” 、“宣州石”,主要产于今安徽省南部宁国市,宣城市宣州区南部亦有少量产出。因宁国历史上属于宣城管辖,故名“宣石”。  《宁国县志》载:“宣石,是黄褐色的沙积石、石灰石等经大自然年长
期刊
编者按:   随着奇石产业的壮大,需求的增长与资源的匮乏让石友不断获得新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不小的困惑。毕竟,精品路线与高端收藏对于大众石友来说还是可望不可即的。于是,每当新石种面世,各地石友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多方打听、实地考察,就是为了能够抢得先机。《中华奇石》在2009年第12期首次揭开新疆新晋石种——天山青的神秘面纱,随后在2010年第2期又展示了其迷人风采。专题推出后,天山青成为继新疆戈
期刊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唐文宗、武宗时宰相。晚唐牛李党争的世族领袖,以器业自负。素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传》。著述甚丰,诗文独具风采。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始,李德裕为相六载。其间内制宦官,外定幽燕、击回纥、平泽潞、震南昭,功勋卓著,封“卫国公”。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卫公有《长安秋夜》诗:“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首辅在
期刊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1976年由原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个地级市。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宁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区。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汉、回、蒙、满等26个民族。全市辖海勃湾、乌达和海
期刊
黄龙玉乃美玉,其质坚密细腻,其色高贵典雅,无论谁见了都会生欢喜心。因此黄龙玉在市场上是越来越走俏了,在人心中是越来越珍贵了。这一尊观音菩萨像,即是黄龙玉所成。是雕凿的么?是,又不是。说是,没有哪位雕工有这样精巧而高妙的技术。说不是,怎么别的黄龙玉不这样呢?定然是大器天成,神工鬼斧,不然它怎么就成了菩萨像?且这菩萨像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不仅外形是菩萨像,玉石上一环环飘逸洒脱的花纹,组成的也是菩萨像。
期刊
长江石及产地  长江石是指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到出口吴淞口河段,包括其间的众多支流出产的卵石。长江石主产于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四川段和长江川渝段的碛坝上,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境内。    长江石成因  从地质学上分析,沉积岩、变质岩及火山岩混合了许多种类色彩不一的矿物质,其熔岩岩浆相互渗透交流,经地球内力高压冷凝之后,沉积为硬度极高的岩石,又经长江千万年的冲刷,故而成型。    长江石形质  长江石外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