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成为课堂的亮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次我借班教一年级《统计》一课: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汇报,把各个小组统计的数据合并起来:喜欢吃西瓜的同学有18人,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有12人,喜欢吃梨的同学有4人,喜欢吃桃子的同学有6人。总数刚好是44人,是当天该班学生的人数。正当我为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认真统计而高兴,新课标的“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也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着。这时,一个同学突然冒出:“老师,我们班是45个同学,不是44个同学。”我带着一丝恼火说:“班上不是刚好44个同学吗?”这个同学接着回答:“有一个同学今天请假了。”另外一个同学补充说:“他骨折了。”我灵机一动,说:“那好,这位同学也是我们班的学生,应该把他统计在内。”接着我问:“有哪一位同学知道这位请假的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生1:他喜欢吃苹果。师:你怎么知道他喜欢吃苹果?生1:我猜的。师:有不同的意见吗?生2:老师,他可能喜欢吃西瓜。师:为什么呢?生2:因为我们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多,所以我想他可能也是喜欢吃西瓜。这时我如梦初醒:这不是对上学期学习的可能性知识很好的认知深化吗?真庆幸自己没对冒话的学生训斥一番,那样可能不会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此时可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于是——师:你们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你们同意他意见吗?这位同学真了不起,应用了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可能性。
  ……
  通过对这意外问题的讨论,学生对可能性的表示认识更加丰富了,不但没影响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所获得的数学感受和经验积累也就存在着天然的差异,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不同的经验,由于来自身边的伙伴,比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利于学生间进行合作交流,在个体经验交流中感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共享学习成果,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原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善待意外,让学生个性飞扬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富有个性的猜想,是他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
  首先,教师要捕捉创新信息,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年龄越小,想像就越丰富,课堂上也常见学生的自言自语、小声嘀咕,其间不乏有价值的数学猜想。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契机。这时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课堂,放大亮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充分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
  其次,学会耐心等待,鼓励学生自由畅想。课堂上出现了非预设的生成,为避免教师急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挫伤学生的自尊或把学生引入误区,我们要延迟评价判断,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做,一方面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二、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善于捕捉学生信息
  
  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就是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爆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惟有如此,才会去正确对待、巧妙处理,换回精彩的收获。
  此外,在数学课堂中也存在着与数学内容完全脱离的意外事件。倘若学生产生的意外无法转为数学学习资源时,教师也需要以理解的态度应对,毕竟这意外也非学生所愿的。切不可简单地批评、指责、嘲讽,而应该用将心比心的关怀,让他们恢复原先的轻松、安全,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继而再次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正视课堂意外,体现人文关怀
  
  新理念不是提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吗?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当然包括例子中的这个孩子。其实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伴之而来的是学生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关注、体察和创意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失误和过错,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
  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意外应该是课程的生长点,是认知深化的催化剂,是一节课的亮点。
其他文献
不少高三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让学生多练一点,则难以从紧张的课程安排中拿出足够的时间;少练一点,则学生的临场作文水平又难以提高。这一矛盾解决不了,押题套题等走捷径的现象就始终存在。然而,走捷径有时会束缚学生思维,让他们反而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进行高考作文备考,还是要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出发,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思想、能创新、善表达,临场拿到什么题
期刊
导入,即开讲、开场白,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首要的一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恰当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千篇一律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由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自己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快乐的感受是更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便成了“课堂教育素质化,素质教育课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一般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充分利用学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
期刊
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跨度很大。一些知识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前制作相关的教具应用于实际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我在教学当中应用自制教具的实例: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它蕴含于数学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之中。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知识内容和数学素质的精髓,它会对学生的思维与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就得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认真挖掘所教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
期刊
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教材、环境、个人心理、教师及教法等因素的变化,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是学生产生两级分化很重要的因素。为了使学生很顺利地从这个“困难时期”渡过去,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则成为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着力点。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教书育人的任务放在首位,将自己的单一角色变为多重角色,成
期刊
七年级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浅谈我是如何引导七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  一、帮助学生弄清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联系  算术数与有理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不能截然割裂开来。有理数是在算术数的加深、内容的丰富、知识的扩展和延续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
期刊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都无不讲求效率,学校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而教师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人常说“贪多嚼不烂”,如果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就形不成教学重点,难点也难于解决。所以从一篇课文的内容中,要舍弃零碎的、不明显的、易理解的、非重点的,应筛选
期刊